其实没太看懂。。
可能欣赏不来这种极致空虚带来的极致摆烂。
不过不这样,他似乎也难以耗尽心力、放弃现实自我写下《人间失格》。
心中虽然还有感受人间真情和美的能力,但已经没有任何力量使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终究支撑不了自己。
女性人物令人眼前一亮。
太田静子是强大且忠于自己的。
恋爱和革命也许是很多在那里高歌着“男人全心投入,把命也奉上”的男人们所不懂的。
他们不敢真正爱人,也不敢真的去革命。
只有“刺激”才能让他们苟延残喘地继续活着。
静子的表态让我看到“恋爱脑”的强大。
爱自己后的“恋爱脑”就算让人觉得“堕落”又如何?
颠倒的世界,安心做个“坏女人”吧。
也很高兴最后看到美知子的成全与放下,她终于开始新生活啦!
衣服晾起来~
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太宰治,你又怎么知道哪个才是真的呢…蜷川实花所描写的不过是一个作家和他的身边的女人们的生活,有利用也有艺术,其中大概也真的有爱。
但是,谁又知道别人真正是怎样想的呢…每个人对艺术、爱、死亡都有自己的理解。
另外就人物来说,确实有些“过场式”。
蜷川实花的电影向来以风格(尤其是美术)著称,然而这部影片中舍弃了一部分风格,也就暴露了更多叙事上的缺点。
先讲一点主观的东西吧,不是太宰治的书籍粉丝但是过《人间失格》电影看完后,我觉得这样一个疯魔且很会讲话的男孩子确实会很招女孩子喜欢,跟何况对于热衷于文学的三位女士们来说。
作为一个也很喜欢有才华的男生的我来说或许是一些体会的。
讲讲我的故事吧!
有机会去参与一场音乐的录制,我扛着很多拍摄的设备,在楼梯间快速艰难的前行,在楼梯转角我的脚架撞到了男生,我转头连连道歉,顺便看了一眼嗯~长的一般般。
到拍摄现场一直在最拍摄准备也没有细看,直到拍摄开始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开始滑水就没有盯机器,看的台上打架子鼓的小哥哇~好帅,仔细一看就是我刚刚撞的那个,就觉得他鼓棒像是打在的心上一样,就觉得他像是在发着光一样。
回来仔细复盘了一下,那天舞台是自然光,甚至还不太好,我不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对于音乐就是可听可不听,回来之后视频里的帅哥给舍友一看大家都觉的很一般。
大概就是有音乐的加持吧!
或许是那种对所做事情热爱,也或许是用尽全力的去挥洒自己的热血,又或许那种对自己能力的笃定和自信,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在深深的吸引着我。
后来我们就没有后来了,活干完了,再也没后见过了,主要是我还忘记了小哥长啥样了,但是那一刻我一直记了很久。
其次要讲的是关于影片的拍摄,挖个坑后面再聊吧
看完蜷川拍的人间失格,我觉得很惊喜……一时间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口头去表达我的感受,它装载得太多太多了,多到我可能无法容纳。
我曾以为这位艺术家只会将画面拍的完美,没有抱有任何对内容上的期待去看,没想到内容也是重新抽丝剥茧。
距离我高中看人间失格已经过去很久了,在我印象里,这本小说给我的感受是灰暗,落寞,可笑,他的死,是灰白的。
可蜷川却用蓝,红,绿,三种艳丽的颜色,来狂欢,用三个女人,去剥开他的内心世界。
对于电影的感想我无法按照顺序去给予记述,我的语言如此贫瘠,我的理解如此浅薄。
我唯一确定的是,是他的死,是所有人渴望的,他的死,是所有人的狂欢。
到最后,三个女人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爱”。
而太宰治,却没有人真正的还爱着他。
——————————————————在我的理解中,蜷川把他分离成三层。
第一层,用他的妻子表现。
她的妻子美知子沉稳慈爱,给予他无上的包容与理解,她容许他对她的伤害,接纳着他破坏的冲动。
她如海一般宽广而伟大,她如沉寂的蓝。
所以她代表着他的平常,他维持在表面的普通。
当她也开始拒绝自己丈夫的存在,残忍地无视他的求助,把他拦在了门外,抱着孩子与他划清了一条明显的界限时,他就已经“死”了。
这个“死”,不是文豪太宰的死,是修治的死。
因为唯一爱着他的人,也不存在了。
第二层,是他的弟子兼爱人——静子。
她活泼开放,才华横溢,抛离世俗,她是浪漫的红。
她追求恋爱的感觉,她不认为只有爱情才是真正的正确。
她说:人类是为了恋爱与革命而诞生的。
这是多么疯狂而浪漫的想法,这也是她。
她的存在,我认为是太宰追求的“理想”。
他渴求着她,就如渴求着理解爱,被人类所爱。
可静子对他的爱,却不是爱他的人,而是他的文字。
她把自己展现给他看:看,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内心。
来吧,把我看个透彻,然后把我也记入你的文章里。
让我和我的所有,彻底成为你(小说中)的东西。
她用她的孩子,来分走他的名字。
她用她的名言,来分走他的名声。
她是理想,是斜阳,是他渴望的,却永远没有得到的。
她在最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回答与太宰的关系,她说这场恋爱让她可以用一生都沉浸在这场梦中。
太宰只不过是她完美的梦里的人,她利用他完成了这个梦。
第三层,是他最底层而一直惶恐暴露的欲望。
是死的欲望。
代表着这一层的是他第二位情人,富荣。
她从太宰那里得到生的希望,又迫切地想用殉情来绑定二人的“永恒”。
她是那么的单纯又癫狂,她竟然爱着他承诺的“死”。
她对此不离不弃,奉献所有,一再企图插入他的“生活”,妄图去逃离自己不过是他写作素材的事实。
她既纯粹,又复杂,是代表希望的绿,也是死寂的绿。
富荣给我的初印象是可爱而无害的。
但她的残忍超乎我的想象。
她的残忍不同于静子表现得张扬,她是太宰在最期时的刽子手,一步步逼迫着太宰迈向死亡。
她曾那么的渴求太宰把所有的爱给她,请他允许自己剩下她的孩子。
她给了我她是爱着太宰的错觉。
可她的行动却让我明白了,她那份扭曲的“爱”从未给予太宰。
她在太宰因病虚弱得无法动弹时,逼迫他与她行苟且之事,只因她想跟静子一样,要怀个孩子;她在太宰妻子回娘家去见妹妹最后一面时,“侵入”家庭中,灭了美知子最后的希望,让美知子对太宰失去所有期待;她在殉情前,听到太宰说“我们不如一起好好活下去好不好”的时候,用大红色的布条捆住了两人的手,打了无法解开的死结,睁着她那天真无辜的双眼,说出“我只想两个人一起去死,现在立刻”她用“理想”去束缚了太宰,要太宰用剩下的所有去履行他的“承诺”。
即便他并不想。
太宰他是值得令人同情吗?
他是可恨的,但他又是可怜的。
我只觉得他是寂寞的,悲哀的。
他只不过是披着人皮的躯壳,如此的无聊与空虚。
他利用烟酒来逃避枯竭的情感,用女人来作为素材去创作。
当他的编辑列举着他恶劣行径的时候,世界是热闹的,他的《斜阳》在全民中热卖,他的背后是罔顾他感受的全民狂欢。
在他俩的对峙上,蜷川安排了一场祭典,佐仓谩骂得一声比一声热烈,后面抬着神轿的男子们便喊得一声比一声热闹。
声音经过处理,此起彼伏,连续不断,一切都吵闹到过分。
但我却觉得那一刻寂静无声。
这里面的所有吵闹似乎跟太宰一点关系都没有。
大家只是看着太宰,汲取着他在书中伸展出的文采,为他欢呼。
他明明有赤裸裸地展示给他们看:就像在酒吧中,面对着三岛的批判,他一如既往地胡闹,敢于当场的把自己丑恶的一面展露给众人,他紧捏着自己的喉咙,应着三岛不屑的批评企图自杀,宛如台上小丑,众人像配合着这台戏的观众,惶恐地劝阻下来,但当他因结核而被迫展露出那不堪而脆弱的一面,变回了真实的自己,大家却捂嘴后退,无人向前。
他们根本不在乎他是如何的。
到了影片的最后,他落入水中,和身旁所有的白花一般轻轻漂浮,安静得仿佛已经死去。
却在一瞬睁眼,又呛出了泡沫。
仿佛惊觉:大文豪太宰治,直到临死,他还是一无所有。
根据太宰治最负盛名的自小说改编的电影,在上映前就铺满了十足的噱头,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名声在外且个性十足的人物,再加上小说本身的影响力,不得不让人对影片的期待值甚高,然而遗憾的是,最终电影呈现出的效果并不理想,至少对那些渴望着重现《人间失格》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的人来说,无疑是相去甚远了。
众所周知,原小说的最大特点便是“丧”,太宰治将内心深处一切的不良情绪和悲观性格全部在小说中自我暴露,他的懦弱与自我逃避是整个小说的灵魂之所在,但电影中的太宰治,被塑造成了一位放荡不羁,风流多情的文坛浪子,不但在女人面前魅力无穷,在事业上也是春风得意,给人感觉十分跳戏。
当然,如副标题所示,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太宰治与女人之间的故事,这设定也正适合蜷川实花来发挥,无论在情爱的激情表达层面,还是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上,这位摄影师出身的女导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在狂放浓艳的色彩与华丽精致的画面构图之外,搭配的是时而让人捉摸不透,时而让人坐立不安的音效,整部电影看下来,仿佛一度置身于某大型MV之中,导演将其个人审美完全遍布于电影的全部过程之中,这也是她最大的艺术特点,而至于好恶与否便见仁见智了。
演员方面,小栗旬演得很卖力,十分投入,并且的确让人记住了他塑造的这个太宰治,但问题是与小说中的那个“废人”不太合拍,这应该是剧本和导演的问题;泽尻则是继续跟自己的好闺蜜合作,戏份不算太多,年龄虽然大了但颜值依旧在线;二阶堂富美的表演最有活力,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个标准的演技派,露点的戏是蜷川实花电影中的必备,只不过这次不是泽尻;宫泽理惠的演出是殿堂级,其实类似的角色她在之前《黄昏清兵卫》中就有过出演,这次应该算是轻车熟路了,完成度满分;至于其他的角色,演三岛由纪夫的那个英气少年让人印象颇深。
本影评只根据电影剧情分析,本人对太宰治真切的人物背景并不了解,只是观影后的一些杂念罢了,说到底也只是写给以后的自己看的东西。
"作为色情片又不够色,满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视听语言技巧,剧情和导演一如既往的作品一般毫无头绪"看完影片激动的想来记录心情的我,看到这些影评的竟毫不震惊。
几年前的电影在刚上映时就只知道评价平平,在今天冲着泽尻的一些片段我终于打开了这部影片,lsp之魂失望了,却发现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怎么会低评呢?
满怀疑问的来了之后,果然,原来都没看懂啊这群人。
或许我也没看懂,但我找到了,最能把这部片升华的最佳角度,也是我愉悦观影结束的角度。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两个方面,三个女子和太宰治四个人不同的爱情观,以及太宰治本身人物性格的矛盾。
先说小栗旬演绎的太宰治,我可太爱这个男人了,对艺术的投入与追求,对他人索求的不善拒绝,为什么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我在一开始的影片中,也是看不惯这个风流成性,不把家庭责任放在眼中的渣男,尤其是那些句"卡哇伊呐","太恶心了"、"不过是渣男的自我安慰罢了"那么想着,继续看着。
但和人间失格中的叶藏一样,不善拒绝,看到与自己气味相投的女子不顾一切的任情感肆虐大脑,抨击"所谓的家庭利己主义"的他,最崇尚的,只有艺术,而艺术,是不能有理性的,他是天生的艺术家,缺乏社会道德约束的他有时表现的像个孩子,却也是"有血有泪的人",他正是因为对周围可爱的女孩子有着太多怜惜,最后不才和富荣走的嘛。
而且绝不是妄想,这也是蜷川为什么要写出最后太宰劝富荣我们一起活下去哄着她会陪着她的一幕,最后无可奈何的笑着应和着然后答应殉情。
他明白女人爱着他,富荣向他索求的是什么,所以走向了死亡。
全片都在不断丰富着这个因为对女人说不出不的博爱男作家,他的三个"爱人",都从他身上得到了她们想要的,真真是打了家人最重的传统价值观一击,这是太宰为人不耻的原因,也是这不片子不被人理解从而不被人欣赏的原因,但正因为她表达出来了,蜷川,表达出了太宰,所以她应该是理解的吧,自己投注精力的影片没有受到好评。
至于三个女人,我本想自豪地说,我在看到信之前就知道妻子美知子是他的最爱时,想到,可能一切导演早就在片中这样告诉我了吧。
美知子对太宰的包容,无论是明知故意而为的夜晚非要她醒来为他打虫子,还是最后让他堕落一切去完成自己的大梦时,都能看出他最爱的一定是她的妻子,那种想欺负自己喜欢人的孩子心理,那种在唾沫声中挣扎的最不顾一切的理解与支持。
太宰最接近常人爱情概念的爱,毫无疑问是属于美知子的。
而美知子,她想要的,与他在一起最终想要的,就是她心目中文字闪闪发光的人最终实现自己的大梦,写出杰作,典型的付出型爱情。
甚至最后,用蓝颜料涂抹,也意味着她明白了太宰选择了彻底堕落,意味着他不会再回来了,痛苦流泪索性也堕落(我相信她是那么想过的),但为了孩子,她有坚守的东西,让太宰雪天流落街头。
太田静子(泽尻演的那个,应该是叫这个吧,日本人名看完电影根本记不住啊),她那像是小女生的爱一样,围着男人团团转,实际上最爱的是自己这一个性,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娇嫩可爱,有自己思想,存在本身即使艺术,名为少女的艺术。
富荣(同样也不确定名字对不对,但三个都说了俩了总知道是谁了吧),她的爱其实很矛盾,她自己也很纠结,她对于静子的感情也很奇妙,她对太宰动心是在他说人出生就是为了恋爱和革命(大致这样),可是当她知道这句话并不是太宰想出来的时候,还是选择继续扎在自己臆想的爱河中不断挣扎,从她与静子的第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出她的疑惑,和不顾一切的沉沦。
这种爱也非常典型,骗自己骗的彻头彻尾,很容易就神经兮兮,因为很多拥有的都是幻想出来的,所以患得患失,说着不切实际的"在另一个世界的夫妇",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这些典型 典型 典型的爱,可真是比太多爱情片强调爱情容易失去的永恒主题要有趣的多。
在奋发中生活,在战前死去。
我厌倦战争,但我逃避的方法是死亡 蜷川实花的指导在服化道上面已经稳了,可感觉小粟旬大概率在里面会被沦为背景版,因为我看了海报,心中隐隐约约有一个冲动,他一定会被三个女人夺去所有的光辉,毕竟三个女人一台戏。
更何况太宰治写的时候,明显是把三者当做了思想冲突,弱化了自身的存在
我感觉《人间失格》的那个女人是他的精分(划掉),一般人会认为那是写他的妻子啊,或者是仰慕他的人……但我认为不是,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性转,因为他生活在日本的“民国时期”他绝对不可能就是记录周围的人他更像套着这个女人的壳子说我其实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如福楼拜所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他的作品里无外乎两种女性第一种是贤妇,另一种是烈女最后是两者的结合体
+1-1=0可以游走在山村田野与名利场之中,村妇与贵妇的奇妙融合,我想这可能跟日本在从古代岛屿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有关当时的日本接受到西洋贵族的影响,东洋传统美人的形象也开始从大和抚子走向了东洋贵妇人(民国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感觉是不是能让你感觉到相似呢?
)里面的妻子也很有讲究她是宫泽理惠,日本与荷兰混血儿
我想蜷川实花应该就是看中了她身上这种欧式和日式气质交相辉映
如果她年轻一点的话,她应该也可以胜任这个角色
叛逆的大和美少女最终变成了东洋妈妈桑,这是日本最后的选择。
你不觉得这很像日本那种樱粟花盛开的气质吗?
毒花妖冶
同样面对西洋入侵时当时的人们暴戾又软弱,红与黑的感觉可想而知,待续
最近刚和女友分手。
我似乎和太宰治一样是一个懦弱,胆小无能的人,仅限于感情,和女友分手是因我的个人私欲。
我无法为一个女人提供完整的情绪价值,时间价值,找我聊天不如给网络上的陌生人一百块,对方的关心肯定比我多,甚至会用巧妙的语言伪装人设,羞答答问你吃饭了吗?
喜欢什么?
iloveyou之类,但肯定像夏目漱石的月光一样含蓄。
坂口安吾恰巧在电影里说,作家要把自己剖开给读者看,好巧,我打算未来以网文为生,正在向写小说的发展迈进。
可我是卑鄙阴暗爬行的蛆虫,将内心深处的欲望隐藏得不错,所以女友在还未知晓自己做什么而被迫分手,其实不过是我不愿社交,恋爱前后把对方当垃圾桶,害怕对方抛弃自己,因此提出恋爱。
心动时想象未来多好,分手就有多残忍。
要说我和太宰治唯一符合的就是对感情的怯懦,看到我恋人的可爱我便不舍得分手,左右为难,但当我提出分开一段时间时,她比我更果断,直接说:“那互删一下吧。
”感谢她的无情,否则我会犹豫。
对于爱情,我是尴尬的。
尤其是在看电影前半段,我好奇太宰这个家伙还能说出什么样的甜言蜜语,我本人非常讨厌情话,尤其是现实中对我亲口说的情话,因为这些外表包裹巧克力的垃圾对我这个写小说的而已不堪一击,情话是建立的幻想之上的,情话假到让人想笑,我受不了那个,我怕自己听后笑出声来。
啊说到太宰和他的三个女人们,比起来女人们的心似乎热烈许多,像飞蛾扑火般愿意将生命贡献出来,与其相反的是太宰治,他爱每一个人但爱太少,分给每一个人的爱少得可怜,但不以文学为解脱,他只是单纯渴望女人却没有责任,甚至在女人面前充满算计。
很抱歉,如果有人看到这个短篇,发现其中有三分之二在讲述我自己的欲望也没关系,但一部好的电影就是要人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就不会有悲痛来袭。
”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仅一夜之间,我的心判若两人。
她自人山人海中而来,原来只为给我一场空欢喜。
你来时携风带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乱了四季,我久病难医。
” --《人间失格》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看到这句话时,我对什么样的人能说出这样丧的话,产生一丢丢好奇。
翻开电影海报,惊喜的发现是小栗旬(不管丑闻啥的 人还是帅的),于是用时两天,看完这部弥漫着经典丧文化的日系电影。
从传统道德的角度,太宰治的一生是堕落的、叛逆的、颓丧的,“不配作为人活着的”。
然而剥离道德的角度,从电影中有一番别样的感悟。
太宰治:把破坏的一生撕开给世人看,用自己的一生做了一场文学实验。
他用烟、酒、女人放纵自己,破坏自己的人生,无视道德的桎梏,自我放逐。
但是,当他允许情人富荣侵入到家庭的空间时,那个逆来顺受的、温柔妥协的美知子,终于为了保护孩子,也为了成全丈夫破坏一切以成就文学理想,决绝的把太宰治赶出家门。
口吐鲜血,太宰治倒在一片白雪中,漫天飘落的白色山茶花,预示着他失去生而为人的资格,用最后的生命祭奠给巨作《人间失格》的结局。
太田静子:聪明、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青年,没落、闲暇的富家女。
迷恋于太宰治的文字,为了谈一场以死为目标的恋爱,她和太宰治书信往来,谈情说爱。
原本以为这大概是真正的爱情吧?
结果发现了伤人的事实,太宰治是为了自己的日记作为写作灵感,才和自己恋爱的。
短暂的伤心过后,她迅速转移了目标,改为追求文学史上的名声和孩子。
追求过程,不追求结果,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静子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但她爱的是太宰治吗?
我不这么觉得。
她迷恋的是文字、才华、名利,而非太宰治本人。
富荣: 带着黑框眼镜,笨手笨脚的老师,丈夫在一次战争中下落不明的寡妇。
原本循规蹈矩、一片死寂的人生,因为和太宰治的意外邂逅激起波澜。
她对太宰治的才华陷入近乎痴迷的崇拜,仿佛抓住了一棵无聊人生里的救命稻草。
爱的近乎疯狂,使得她做出不理性的事,譬如登堂入室的进入太宰治家里,用收拾干净的厨房和一株鲜花向妻子挑衅。
在太宰治生命的最后关头,她亲身践行了“必死的觉悟”的诺言,和太宰治一起堕入冰冷的海水。
富荣爱的是这个男人吗?
不,她爱的不是他,而是想象中的爱,是胜负欲。
陪伴太宰治直到殉情,对于前半生循规蹈矩的她来说,也算是一种壮烈的结束吧。
美知子: 太宰治的正妻,知识女性,史地老师,《维庸之妻》的女主。
和丈夫生育了一儿一女,从落魄时期、隐居富士山下时就陪伴其左右。
在外人的眼中,她隐忍、温柔、妥协,甚至看到丈夫和富荣当街亲热,也只是安慰女儿说“爸爸是为了工作”。
于道德,她是逆来顺受的,于情感,她懂爱太宰治,也了解他的文学理想。
长期的委曲求全积累的不甘,在富荣的变本加厉、登堂入室之后,终于爆发了。
她不再愿意做太宰治背后的避风港,在下雪的冬夜,把丈夫赶出了家门。
对于想破坏一切成就文学理想,亦或是提心吊胆的自己来说,都是一个解脱。
美知子对太宰治的爱,是时间沉淀的,基于共同经历和理解的爱。
但这份爱,为了成全太宰治,夹杂了诸多不甘与委屈,是恩是怨已难以看清。
也许夫妻人到中年,在柴米油盐的消磨之下,当初富士山下炙热的爱情已经被灰尘暂时蒙蔽。
在完成《人间失格》后的临死关头,太宰治才在遗书对美知子以一句“最爱是你”告白。
那一刻,美知子笑中含泪,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
作为作家,我佩服太宰治,用一生作为文学理想的试验品,体会人性、爱情、欲望、堕落,把自己内心最深处,剖开给读者看。
作为男人,我鄙视太宰治,他用烟、酒、女人堕落,辜负了这些爱他的女人,实际上懦弱逃避,爱的只有自己,和文学。
作为人类,我又同情他,他的性格又何尝不是过往的经历和环境导致的,出生在一个富裕、等级森严、环境压抑的大家族,无法对强迫自己的家长说“不”。
童年累积的压抑情绪,战后日本的颓丧社会,影响了他,以悲剧结束了边缘化的一生。
独特而真实的一生。
请以最好的姿态,安静的拼命生活。
都想给他生个孩子,这个情节我真的是我真的是不懂呀。
为了自己糟蹋其他人的事我做不出来。
人为爱与革命来到这世间。
三岛由纪夫真的好巧啊,前不久才看了三岛由纪夫传。
我这一生尽是些可耻之事。
扮演小丑。
我当初是看了一点预告,还是剧照来着,然后对这部电影的整体配色,包括镜头的质感都非常喜欢。
但是没有想到,正片非常的大胆。
与我本人的一些观念还是出入很大。
为艺术而爱,就是想要一个和他的孩子,包括觉得他的太太肯定会理解等等一系列的观念,还是有冲击到我。
但是再一次讲到这部电影的色彩搭配,包括服装镜头,我觉得都太美太美了。
包括配乐也好,包括空镜,我觉得都非常的美。
他跟我以往看过的写太宰治的小说也好,介绍他的传记也好的故事是大差不差的。
我看这部电影前面很大一部分还是有一点排斥,然后我去思考为什么我当初看这些文章的时候,最后没有那么排斥啊,反而有更强烈的想法去想看人间失格这本书。
可能就是我知道了结尾。
不同的作者对于太宰治的评价和叙述去影响了我的思考和想法,到最后让我去觉得这三个女性都是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无论是名利还是金钱还是最后他还是跟我死在了一起的这种执念。
电影还是有点致郁风的,包括大量的色彩对比那我自己在猜想是不是去展现人物非常矛盾冲突的性格?
包括他的一生。
很多色彩还是偏暗色调,但是真的非常有格调,很华丽,非常华丽。
我觉得很有美学色彩,包括最后的死亡,无论是他磕血倒在路上,还是最后沉入水中,我觉得都处理的非常干净,非常美。
尽量不要带入自己的爱情观,或者是自己的观念去看这部电影吧。
颓废与虚无,道德和情义的阴暗。
等看完人间失格的书,然后再反过来回头看看自己写下的东西,到时候说不定会有很大感悟,说不定再刷一遍这个电影。
敬你,太宰治先生。
画面好美。只不过小栗旬太帅了,太宰治不应该这么好看。三岛由纪夫倒是很还原。
小栗旬版的太宰治
失去做人资格的男子。日常活在伦理里,来看看三观震裂的电影吧。说好的艺术片拍成了日本旅游局风光片。。。然后还有很多Art Neuva元素,画面华丽,连旅馆老板娘的和服都那么美。送给静子珍珠项链,日本人必备一些旅游景点:红花石蒜 巾着田和女读者静子看电影的剧院 我以前看到过照片但忘记是东京啥地方了梅花海 热海梅园河内藤园
把渣男演绎得如戏狂浪…佩服
画面太美了,音乐也好!
「这是为了艺术的恋爱啊」
蜷川厌恶太宰治。真正离经叛道的人才会喜欢太宰治,我想我不是。这版扁平化的太宰治,当看个渣男故事过眼瘾就够。
国民小说作家什么的,不过是上个世纪纸媒还处在上升期的产物...战后,玉音放送又人间宣言,大家都坏掉了,所以像太宰治这种祸害自己又祸害别人的坏胚,才能基于这样糟糕的体验写出一两本名著捕获人心,赢得满盘声誉。这种做法早就没有可行性了..所以拜托你还是中规中矩地生活吧
卷川老西 亮剑出击 脚踢渣男 拳打文坛
垃圾,全片无主线无叙事,还不如看伊藤润二的漫画
蜷川实花的作品 一定是每一帧都是一幅画 二阶堂富美和宫崎葵我真的分不开 这是影史上最帅的三岛由纪夫吧 自杀了那么多次才死成 是真的想死吗 这么烂的男人 女人却不停付出 是这个畸形的社会 太田静子的艺术只有靠太宰治才能被人阅读 多一颗星给宫泽理惠 太宰治冬天回家 假装有虫子撒娇那一幕 最相爱的是太宰治和美知子 他们懂对方 最后一幕小栗旬在水中突然睁眼有些讽刺 想看小田切让的太宰治
小栗旬这版太宰啊,不是颓唐,演出了李太白式的狂浪。狂浪是一种态度,狂浪、狂浪。宫泽理惠的太宰夫人,乃奇女子。当太宰治浪荡一圈,回家哭着说:你等我,把这笔债还上我就回归家庭,跟你好好过日子。夫人呵斥:谁要你回归?什么家庭?它不是你来这世上一遭的目的,我不要残破不堪的你待在身旁,你给我滚去写该写的东西。太宰刚死,记者围了一院子,她端着洗衣盆,笑吟吟来院子晒衣裳——这,是与太宰等身大的灵魂,一样高,一样重。无赖派的坂口安吾在《堕落论》里说:人向往彻底堕落,却受懦弱所困。他懂太宰,才往太宰的心口插刀,把他推上死刑场说:《斜阳》算什么杰作啊,没有把自己按在砧板上剖肠挖肚,你休妄想写出杰作。末尾,太宰终于拔下刀,揭下披在身上的几尺人皮,吐了几口血,坐下来铺开稿纸,写下:我这一生,尽是羞耻之事。我泪崩了。
太惨了,实在是太惨了啊小栗旬,是个好演员然而实在不适合演太宰治,剧本写太宰治全程抽烟喝酒痨病纵欲要死不活,然而小栗旬实在是太健康了根本不像快要死的人,一边吐血一边还能用性感美声响如铜铃说台词,演得还超努力的样子,看上去就更上进更健康了,随时像个会满血复活改过自新的不良青年。
剧本烂的令人发指,小栗旬演的也是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
从来对蜷川实花不抱希望,要不是看建国我何苦呢
一半弃
小栗旬迄今最帅太宰治,也是最油腻一版,剧情基本不成故事过于舞台形式化,太宰懦弱儒雅无赖派没有,油头粉面浪子到有。另方面不可否认艺术价值,重彩,构图,布景,冲突处理,个人最喜欢撒墨水一段。
把它作为日本近代文坛掌故来了解所能够得到的应该远远大于作为电影的艺术性来欣赏所得到的。
不好意思了各位 不打五星对不起我自己 直击我心脏(看来和各位豆油臭味很不相投哈哈哈) 虽然觉得不能把太宰治人生作为主要内容去看 但是因为导演所以每一帧都美到死 虽然和我印象中的太宰治不太一样 但是同样又迷人又让人恨 雪地那段直接美哭我好吗!!演员选的每个都让人满意 没错 我吹爆!小栗旬这个发型我真的太可以了!!
丸之内初日舞台问候场。看完后又隔了几个小时,想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心里冒出一些戏谑的转音——那个一听到令人讨厌、但有种奇异迫人感的华丽转音——我开始觉得这部片大概「没那么坏」。美学意料之中地突出,前半段的一些作者镜头虽然精致但象征意味太浓,其实作者感反而被削弱;后半段的象征镜头显得更沉淀些,没那么出戏。最不满的一点是本片道德感太强,几乎可称是满嘴仁义道德。但这个太宰治的性格已经足够外露鲜明了,何必不停让周围人强调这一点。而这样的拍摄视点与影片反复强调的那句「人是为了恋爱与革命而生的」在意义与气质上根本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