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三星 为立意再加一星 如果这部影片可以到“我就知道会这样。
”这里结束 我或许会打五星 唉 前半部分真的挺喜欢的 夸张点也无法 本来就是文艺片 但后半部分有几处挺不舒服的 比如女主说“我叫你滚,你为什么不滚?
”我当时心里 【嗯?
这不明摆着为了等一个深情告白吗。
】然后果然 接下来就是一段轨道告白的桥段 再然后 女主就被狠狠治愈了 情节又开始往好的方向转变 真就,这么容易转变吗。。
反正这里我的感受是:为了情节而情节。
后面也有几处有这种感觉。
其实我真的挺感激能有这样立意的影片的,这也是我最柔软和敏感的一面,但也正因它的特别,我才更希望它不要落俗。
不要让我哭笑不得地看到,被人救赎 被治愈 这么顺其自然。
艺术家们创造出来的虚构世界,是为了给他们自己创造一个可以躲避现实的地方,然而这也庇护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
媒体,包括影像在内的创作,也许是为了迎合无聊人的娱乐需求,又恰好有限的治愈了那些害怕从现实中受伤的人。
所以被创造的艺术内容质量无需太高。
滥情的玛丽苏情节,赤裸诱惑的性感画面,这些漂亮的部分填充着创作者们塑造的虚构世界,并足以提供参与者一场奇妙且丰富的幻觉体验。
在人们开始习惯了这些被捏造、虚构的内容后,人们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感情生活混沌无序,夜以继日的做着白日梦来安抚自己在虚构世界里可以侥幸逃脱的错觉。
但凡人们在现实中能够达成的一些小成就,到头来也只是隔靴搔痒的工具,安抚着生活里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获得短暂的平静。
高敏感人群应该特别能共情的一部片子吧。
看似疯疯癫癫的女主其实也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一大部分敏感大军。
如果你在困惑他们怎么能这么敏感脆弱的时候,请试图去理解和倾听他们将现实否定掉的部分,他们不愿轻易妥协和放弃虚构出来的人格模样,是因为那些幻想与神秘的部分通常是他们努力塑造起来用来保护自己的铠甲。
轻盈的陪伴和理智耐心的开导,能很好的帮助他们接纳现实中自己真实的模样。
穿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的梦醒了吗?
你不愿意面对的一切,现在还是那样吗?
你无法解决的一些,现在有没有好一点呢?
人很多时候,都是下意识的不自知的逃避。
把你我圈成一个世界,把过去圈成一个世界。
不管它现在怎么样。
好可怕啊。
怕的浑身发抖。
怕的现在打字的手都在发抖。
因为你抛弃了我。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你,我,它,都是。
唯一能做的就是挺起胸膛去接受这些变化,适应伤害和讨厌的事。
可是人往往就在这个过程中,变的不纯粹,这恰恰也是我讨厌的。
我几乎什么都讨厌。
所以要所有人都滚。
我这样爱这个世界,所以我这样恨它。
谁说生存是件简单的事情。
可是有一天我想到大家都会死,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总有一天,你也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我突然间觉得没什么了。
都要化为一缕尘土的。
坚持什么呢,争执什么呢。
现在呢,现在梦能醒了吗?
你还在做梦吗?
梦醒的我,生活像一杯白开水。
慢慢死去。
1日,这个月还剩30天。
她,瘫坐在铁轨上,不远处的另一条铁轨上一辆火车在向前奔跑。
他,穿着夸张的红色服饰,红裙,红袜子,红皮鞋,红伞。
她,眼睛上罩着一副蝴蝶形状的绿光墨镜,遮掩了她所有的目光。
她,似乎是任意往脸上涂抹了各色颜料,脸色惨白,却有着不合适宜的黄绿。
她说,她要在铁轨在过节。
不过这是个秘密。
她取下蝴蝶墨镜,露出不漂亮却闪着微光的眼睛说,明天其实是她的生日。
2日,这个月还剩29天。
穿黑袍的长发男子在铁轨上又找到了她。
送出的红色花朵还有红纸包装的生日礼物被她用撑开的伞拒绝了。
理由是,明天是她生日。
3日,这个月还剩28天。
她说当你的愿望变成现在时,我可能完全消失。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红伞可以保护我。
她问穿黑袍的长发男子,明天是什么日子?
她说。
明天是她的生日。
4日,这个月还剩27天。
她把穿黑袍的长发男子带到了她的家里。
她的家很大很大。
大到根本不像一个家,而像一个工厂。
在里面凌乱又规则的摆放了许多红色的物什。
她说,她喜欢这个房间,因为这里都是她喜欢的东西。
穿黑袍的长发男子问,也包括我吗?
她说,对,我也是其中一份子。
她按开一个红色的电话,答录机传出她妈妈的声音。
是怒诉。
她拿出酒来招待穿黑袍的长发男子。
转身,她问,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穿黑袍的长发男子说,大概是你的生日吧。
她说。
没错,我们再一起玩吧。
我生日不想一个人过。
一把钥匙落入穿黑袍的长发男子之手。
5日,这个月还剩26天。
这天。
下起了大雨。
穿黑袍的长发男子举着一把黑色的伞来到每日遇见她的铁轨上。
今天,她不在。
穿黑袍的长发男子用她给的钥匙打开了她家的门。
她也不在家。
抬头,她撑着一把无法挡雨的蕾丝红伞站在高处。
雨水冲花了她脸上的色彩。
她说。
雨天是属于她爸爸和她姐姐的。
她又问,明天是什么日子。
穿黑袍的长发男子说,明天是我的生日。
她笑了。
世上有一个了解自己的总归是好的。
6日,这个月还剩25天。
早上6:00。
早安。
她打开了风扇的开关,风吹动了风铃。
发出清脆的声响。
装满了整个屋子。
她开始带领穿黑袍的长发男子参观她的房间。
四楼密室。
三楼密室。
二楼密室。
一楼密室。
五楼。
六楼。
七楼。
最后,是神秘的房顶。
她轻盈的钻出护栏站到天台的边缘。
恣意的感受世界美好的一切。
她说。
如果我不存在,一切可能完好。
如果没有我的存在,世界会更美好。
我的血怎么样呢。
或许很好。
或许我会看到。
那一刻。
天空白云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耀目。
她似乎要在一瞬纵身而跃。
但她没有。
她回到了安全地带。
她,风采依然。
回眸中带着笑意,她还活得好好的。
7日,这个月还剩24天。
电话铃声急促。
她的眼中有一丝慌乱。
电话铃声顿止。
他说,可能是谁错拨。
8日,这个月还剩23天。
她今天依然没事。
穿黑袍的长发男子从这天开始没有人教的摄影学习。
她作为理所当然的模特。
很兴奋的挑选一件最好看的衣服。
原来。
在镜头里她也会紧张到手足无措。
不太自然。
今天,她选择穿着一件类似中国棉袄的印有大多花的红底色衣服。
下面配着暗色的百折裙。
脚上依然是红色的皮鞋。
以及红伞。
就这样。
每天。
她倒数距离死亡的日子。
她倒数着计算日子。
由昨天到今天。
一直念着她一生中象征她生命的一天。
她整日不睡。
每日早晨6点拨通电话。
她是害怕面对现实的,拒绝睡眠。
故事很冗长。
也很琐碎。
忽略叙述。
故事的最后,是她醒来,旁边是他。
他们穿同样深蓝的体恤,那天,阳光灿烂。
她把挂历上这一天的位置圈起来。
她说,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么?
今天,是我的生日。
她终于走了出来。
庵野秀明,岩井俊二,原作小说《逃避梦》的作者藤谷文子,两千年,一部叫做《式日》的喃喃细语。
镜头在跳动中保持着原本的固定和停留,火车经过前叮叮的响声,黑底白字的倒数,我笑了,庵野永恒的风格。
一只红色的蝴蝶和一身黑衣的男人,相逢在后工业时代荒凉无比的铁轨之上,无限延伸,汇聚分离。
电影中的女声独白吐出第一个音符,就让我心跳加速,林原惠美的声音,绝对错不了。
你知道吗?
明天是我的生日。
我的生日,不想一个人度过,于是蝴蝶和男人一起开始倒数。
一天两天,晴天雨天,生者死者,像符号一样从背景中剥离出来的两人,继续着明天是我的生日的痴痴梦语。
一个是在家庭里受尽伤害的脆弱敏感神经质的女孩,一个是事业陷入瓶颈的失意导演,两个人嬉戏争吵厌倦挣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却又鲜艳美丽的让人心碎,女孩守着自己的世界不肯走出,男人幻想自己是天使能够带来救赎,男人要为女孩拍一部电影,自己最终也走进了胶片,抑或爱情是光明的,因为最后它拯救了一切。
一把红色的伞溺死在雨天等待着彼岸的救赎 父亲,母亲,家人,是女孩与这个世界最原始的联系,对于一个孱弱的敏感如同玻璃的灵魂,被抛弃就是她最初的恐惧和最初的罪,她得不到称赞,只有被要求更多,她害怕被抛弃,却在灵魂上离得更远。
家庭是孩子形成最初人格的环境,每个人对此都应该有着真切的体会,一个破碎的家庭、易怒暴躁的母亲和一个无比优秀的姐姐,对于一只需要在天台上才能确定自己存在的脆弱的蝴蝶是怎样的压力和伤害。
无法沟通的心灵,尽管有着血缘的联系,心之壁的强大仍旧让所有人的距离不断的拉开,在厚重的壁垒面前,退却,逃避,消失……七层楼的拥有蓝天和地下的密室,红色的电话白色的床蓝色的吉他,这是属于女孩自己的世界,喜欢雨天,“因为雨天世界上所有快乐的人最终都要双眼沮丧的行走”。
其实想得到的也只不过是那么一点点的爱,可是就像一只箭猪,就算想把自己的温暖传给对方,但当它接近对方,身上的刺就会令对方受到伤害。
于是虚构自己只剩下孤单一人,因为孤单,所以不必再付出注定要以伤害来回报的感情。
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感情都变得如此脆弱,打着孤独的借口,把自己封闭在墙的后面,熄灭了灯,遮住了阳光,蜷缩在壳里一动不动,只是因为害怕受到伤害。
逃避让自己痛苦的事情,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可是如果逃得开,她为什么还是无法成眠?
如果逃得开,为什么明天才是我的生日?
还在等待,她需要一扇门,墙上的一扇门,眼前这个黑衣的男人,会是她的天使。
两条铁轨相交的时候击碎末世的恐惧和孤独 她说喜欢铁轨因为两条铁轨从来不会相交,可是不同轨道的铁轨竟会轻易的有了交集。
落寞的导演在他阴暗的岁月中看到了一抹转瞬即逝的阳光,一只令他心动心疼心碎的蝴蝶,使他站在一个“正常人”的角度去拯救,去做一个天使。
他陪她度过每一个明天的生日,他珍惜着她,包容着她,直到厌倦了她的歇斯底里,因为他,做不了一辈子的天使,他要为她打开那扇门,打开心扉的门。
在她挣扎的时候抱住她,在她逃开的时候握住她,喜欢一个人,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多么深奥的大道理,只需相信,爱能拯救一切。
与他生活的明天,她一点点的变化,依赖他的怀抱,能够在夜晚来临的时候睡去,想用尽一切手段把他留在身边,原本符号般空洞的生活鲜活了起来,镜头记录下的每个瞬间也是她最流连的回忆。
与母亲对面时的怒吼让她打破了最后的心结,打开了门之后的墙轰然倒地,尽管还是会有伤害,尽管还有很多扇门需要开启,可是她,变勇敢了,勇敢的付出,勇敢的受伤,勇敢的爬起,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今天就是我的生日,倒数结束了,生命可以重新计时,拂起生命上的灰尘,会发现它在闪耀水晶般的光彩,如此耀眼,如此绚烂。
后EVA时代的庵野秀明带给后EVA时代人们的狂想 尽管庵野自己可能不承认,但是和他的上一部电影《Love & Pop》一样,《式日》里我也看到了太多的EVA的痕迹,或者是和我一样,他的身上也烙下了不可磨灭的EVA标签。
意识流和表现主义已经被他使用的十分纯熟,那些闪过的场景让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喜欢极了他在表现人物内心的时候使用的那些看似无关画面的拼接,其实每一幅都有着他小心翼翼的用意,每一个镜头的静止拉伸和移动,每一个唯美的景致和跳动的世界,都让我享受着回忆EVA的兴奋,主题上亦在延续伤害,逃避,罪恶,救赎,和爱。
就像他以往所做的一样,执迷于生活中每个牵动情绪的细节,慢慢把它们剪贴成一个孤独者渴望获得爱的自白,其实庵野仍是心怀阳光的,无论是真治还是这只脆弱的蝴蝶,他们最后全都破茧而出,走出了自己狭小的世界,感受到了外面的阳光,不管以后的岁月如何,他们已经都得到了重生。
原本总觉的这种调调的影片到最后总会以生命的爆裂来给给我留下更深的影响,相反的,迎接我的是一片苍穹的蓝。
红色代表一种绝对,对生命态度的绝对,就好比选择失意式的逃避。
对一个坚持将自己的幻想努力用想象改编成现实的人来说,忘记要比什么都来得容易,清空然后重新构建。
女主角彩绘式头发,涂鸦式得脸蛋,永远格格不入的打扮,宣告自己的与众不同。
那一幢貌似废弃工厂的建筑物,大概可以被称为寄居地吧,所有装饰的重复,无不压抑着戏里的他们,戏外的我们。
出口——铁轨、天台、地下室……这些是我盾身的处所,但一旦体会到属于人的温存,寂寞展开展开自己无止境欲望,但最终缠住了自己。
影片中她成功了。
曾经的曾经,有人问我,是否会把现实与梦境混淆,我笑了。
又曾经我搞不清楚停课的通知是真是假是,她们笑了。
现在,我们中的很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笑不出来了……
原以为这种电影会因导演的标新立异而显得晦涩难懂.意识流的叙述手法在充分表现影片女主角内心世界时并没有打乱影片的结构.原本就是导演的男主角可以直接拿起摄像头,用最近的距离展现镜头前的自闭少女.散乱的头发,神经质的表情,游离的姿态.极度缺乏的安全感使她不能离开男主角的陪伴.而手持式镜头缩短了现实与影片的时空距离,让我们有了看镜中人一般她即是自我的错觉.童年阴影使这位女孩生活的时间永远停在了母亲诅咒父亲去世的那一天.而那一天,恰恰是她的生日.任何人都知道生日对于童年意味着什么,也许每年的期盼就是生日那天的到来,记忆中与父母吃蛋糕的温馨画面仍然时时浮现.对于女主角而言,噩梦在生日那天发生,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痛苦的烙印.从此她诅咒她讨厌的人在她生日那天死去.只是,可怕的是她诅咒的人正好是她的母亲和姐姐.如果她们死了,那世界上她唯一的亲人都将弃她而去,但她内心又是那样憎恨夺走她父亲的母亲 这种困境折磨着她幼小的心灵,导致她无法面对自己生日那天的到来.她只有用艳丽的色彩和光怪陆离的打扮来掩饰内心的极度不安,身穿红衣手打红伞行驶在铁轨边缘期盼死亡带她逃离世间的苦闷.男主角无意的逃离带给她的却是致命的打击,生命因为太寂寞,太不安全,而极度担心得到的东西即将失去.只有选择逃离繁杂的尘世,只有蜷缩在酷似母体的箱子里,拼命吮吸那纯粹的温暖与无止尽的蔽护.然而,原本是美好的出生却剥离了这种绝对的安全.幼小的她被丢在这个处处充满不安全因子的世界里.单纯的心灵早已被成人世界的黑暗与邪恶伤害.她想躲进那个曾经属于她的小房间,那段时间是母亲唯一不能抛弃她的日子.影片的结局是救赎.只有直面内心的恐惧才是解决的唯一办法.在与母亲的长谈后,女孩终于敢面对她无时无刻想逃避的关于生日的臆想."今天是我的生日"女孩仍然瘦弱的身躯与凌乱的头发下少了空洞与无助的眼神,嘴角闪出的笑容宣示她终于告别了内心纠缠的恶魔.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敢于面对自己的式日,也不会像女主角那样直接表现出内心的脆弱与恐惧.多数人,只会拼命地掩饰,让内心的阴影以N次方速度弥漫,直到发现旧时的自己已然死亡.后工业社会人与人之间不断加深的隔膜,带来内心无法填补的巨大空洞与无止尽下坠的不安全感,对爱强大的占有欲与爱情稍纵即逝的短暂性宿命般的矛盾让现代人的心灵越发脆弱.所以,大多数人就是将自己封闭起来,封闭在狭小安全的空间内,回到母体蔚蓝的子宫里.PS.完全是因为喜爱的导演岩井才看这部片子,不得不说他在里面的演技实在不佳啊.看来他当演员还欠火候.
感谢B站,大早上的我半梦半醒又刷了遍式日。
看完感慨跟梦旅人的女主线有一点点像的,简单来说都是姐妹矛盾,父母不作为,最后自我解脱的故事。
我还在想导演在式日里写的剧本难道就是梦旅人,后来发现时间不对,式日2000年,梦旅人1996年,感谢B站网友,导演当时真的在写剧本,正是莉莉周。
这两个电影当年都是我的心头好,男主一直陪在神经女主身边这个设定是很香的,但我当时喜欢梦旅人要多一点,因为我觉得浅野忠信相信Chara脑海里的世界设定并跟着各种作,这是奋不顾身的爱情。
大概因为我那时候还在上高中,想法还很中二。
但是!
我现在觉得导演的人设比浅野忠信要香太多了!
绝不是说藤谷文子比岩井俊二会写故事,或者庵野秀明比岩井俊二会拍电影(岩井俊二赛高!
)而是因为导演本身的设定多了旁观者的意味,他知道她是个懦弱的小神经病,在以她自己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克制的冷静的,陪伴着保护着藤谷,陪她解决前男友的冲突,跟妈妈和解,坚定的告诉她喜欢她,明天还会和她在一起,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带她走出阴影。
这样一个客观冷静,情绪稳定,给足安全感,守着你陪你解决问题的男友设定,简直是中年大妈的终极白月光了好么。
这部电影是很久以前冲着岩井俊二去看的,电影中孤独的他对偏执的她,是爱情吗?
女主角夸张的妆容,还有明晃晃的镜头跟漫画的转接,都让我觉得很寂寞,也许,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寂寞吧
牙刷把天空刷白了风度过了安全期他在我的身体里流泪了天黑,在一个孤独的地方我想,他或许可以挽救我我不知道做什么我被雨感动了我的一生都是从虚幻中醒来这是无聊的公式化安排就像睡进清冷的浴室实际上,我就想听听别人的声音实际上,我不想让自己感觉寂寞好黯淡的笑不为谁一颗没有心声的心极其孤独一直渴望一个人或许只需要一个爱你的永远不变的牙刷把世界刷红了我躺在铁轨边入睡所有人都病了我是一个病得最重的人我不是神经质,只是有点疯,一种城市孤独季候症,间歇性发作。
很想听他谈论电影,他却说的极少。
《式日》,岩井演他自己。
一部神经质的电影。
一种疾病。
日光的苍白,永远期待明天,因为明天永远是她的生日。
固定化的仪式,证明生命的存在性。
当你的愿望变成现实时,我可能完全消失。
一个酷爱穿红衣的女子,打一把红色的伞,每天在铁道边自己和自己玩。
那天,他出现了。
道路数也数不尽,铁轨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嗜好幻梦和眼泪。
我依然寂寞。
城市乡村人多人少一个人无人有人一群人他们与我无关。
春天进来了,它来自大海。
电影,根据现实来拍摄的,但不用跟现实一模一样。
虚构缓缓的展开之中流连忘返……女子在她自己的欲望中慢慢枯萎。
我不要你我想要你我喜欢你我讨厌你我走了他来了你笑了世界死亡了
庵野秀明加岩井俊二,装得一塌糊涂
看到評論說,那些廢墟和工業區就是那女孩內心的迷宮,而我認為可以再放遠一點,這麼一部只講求美術統一,視野寬闊至變形,如同《狂戀高中生》時一個應用的火車,那句只是庵野本人的迷宮,仍然困在EVA的製作地獄,想拍部電影來解困,結果那麼來來回回,自己畫下迷宮也忘了出路,只能透過不斷的堆疊,影像和近乎詩意的對白來沖撐。不知他個人滿足與否,但作為觀眾花兩小時來看這東西,實在無聊透頂。
分数:55 属于,看似无聊,确实也有些无聊!并且“神经兮兮”的影片,玩的就是“诗意”而且是超现实虚幻主义,所以看不进去……。
狂意识流
非庵野秀明的死忠fans就别看了,完全是eva的主题的延续,同样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逃避,意识流式的影像风格,果然是庵野秀明。
了解背景后回来补一星:女主是Steven Seagal之女,而剧本竟然是基于女主所撰著作改编而来,原著就是描写了其父母离异后被孤独感充斥的生活经历 //原评论// 前半部分神秘、且莫名充满令人恐惧的性张力。 但最后三分之一就变成了废柴拯救自怨自艾、沉迷成长绞痛的少女的故事…
祖传神经病。我为什么要看这个?浪费时间。评分还7.5,看来是我欣赏不了。
不太喜欢这种神经病女主角
逃避梦,m
式日 岩井俊二 庵野秀明 青春 文艺
其实你的世界很美好。红色的,自由的。
逃避所以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能吗?
那个红衣服的女孩
雨天的歇斯底里。非岩井导,只是演。
日系胶片摄影的典型色调,灰蒙蒙湿漉漉文艺感十足,但两个小时冗长单调的意识流剧情,是完全靠演员的人格魅力撑起来的,像是高中生写下的语焉不详的青春小说,把握了生命里须臾的情绪,细碎的喜怒哀乐,让人在放空中无端感怀着时光……但确实难以称作一部完整的片子,游离于实验电影的边缘,因为无所顾忌而显得有棱有角,倒是不至于泯然于众多同类型题材里。// PS. 青春真好。
导演用他自以为的意象和道具来强奸我们的思维。
结尾黑色薄衫裙子,露出白大腿着实诱惑了我一把,人生终有一段时间很迷茫,我那段时间是靠平凡的世界回归的
虽然是岩井参演的片,但不是岩井的风格,主题略显肤浅.
意淫神作
不得不说,日本人把精神错乱的世界已经拍到了世界无其他国家可及的地步。但我对这部电影始终提不起兴趣,虽然过程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但是连推敲的心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