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一个被世人谴责的独裁者,他也曾经有过为世人所称道的信仰。
然而,时过境迁,又有多少信仰会不曾改变?
信仰无所谓正确,更无所谓真实存在。
或者说,人宁可相信信仰的正确性而不会去探求信仰的真实性。
于是,在信奉者看来,自己的信仰无真假之说,他们坚信自己所信奉的会使自己有所追求,其精神得以寄托。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恐惧别人说中国、中国人没有信仰。
毫无疑问,缺乏信仰的民族绝对是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人要是没有信仰,那也就代表他非心怀希望,要知道,信仰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
有人说,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人即使有信仰,信仰也是显得那么的苍白。
其实,苍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那点苍白都没有,那就真是太可悲了。
问问自己吧,你有信仰吗?
看完电影,觉得不错,想要力荐。
过来写评,一看批评声多,有些纳闷。
仔细看看,也有道理,确实没多大深度。
但是,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剧情不错,从头至尾都很紧凑,铺垫、展开、呼应,很吸引人。
序幕里的屠杀是怎么回事?
谁是真正的独裁者?
谁是幕后真凶?
一个又一个问号,会随着剧情发展跳出来。
女主角的复杂,也不是开头就来个大告白,而是根据剧情发展需要一点点透露出来的。
真实生活中,总是直白的诉说最难以置信,不是吗?
而真相究竟如何,带着疑问自己发掘吧。
并未抱着很大的期待来看这部电影,却还是被Nicole Kidman打动了。
女人不再年轻之后,若还能被敬赞地惦记起,恐怕是在乎于内在气质吧。
女主角说,生活在非洲古老部落里的库族人,他们相信:要走出悲痛,只能以德报怨。
她叙说残酷过往的模样,有着不堪回忆和极力自我劝慰的平静。
呵呵,叫人无法容忍的毕竟不是从一而终的掠夺,而是曾经给予之后再尽数收回。
记得高中英语老师曾告诉我们,他说,有时候,上帝其实就是这样,你愈是拥有,他愈要给予;你愈是没有,他愈要剥夺。
嗯。
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
若要从悲痛中解脱,仁慈之心是不能少。
就像女主角说的,“复仇并不能减轻悲痛”对不对。
关于电影的另一个小小领悟。
是有些事别人不想说,我们往往就自作聪明地以为别人撒谎。
这个世界到底有几分真实呢。
心觉察的,是不是都不会错。
在我心中,西恩·潘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影帝,他把愤怒燃烧至火山爆发,他把沉闷压抑至地下涓流,他把激昂发挥得无以复加,他把悲伤演绎成天恸地哭。
然而在《翻译风波》中,把悬疑与惊悚一如始终笼罩在我们头上、扣人心弦如针毡的,却是影后妮可·基德曼。
距离妮可与阿汤哥离婚已久矣,在我们为如此一段绝世情缘而悲戚叹息的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妮可与阿汤哥的演艺事业均风生水起,丝毫不比之前差。
如此让人倍感欣慰。
而妮可,始终是影迷心中最美丽的影后级人物。
在《The Interpreter》中,她丝丝入扣、精湛而专业地演绎了一个同声翻译员在无意中听到一桩谋杀阴谋后受到各种压力各种质疑各种危险下的故事。
妮可的表演,如高山茂林,清风徐来,哗哗作响,毫无人工之痕迹,毫无娇柔之做作,全是手到拈来,却让人迷失其中,不可自拔。
虽然《翻译风波》题材并不新颖,Sean Penn与Nicole Kidman之间更无爱情可言,但西德尼·波拉克的这起间谍悬疑戏,却依旧深得影迷的心,只因为西德尼·波拉克把紧张得让人窒息的气氛、人物的复杂、事态的严重拿捏到毫秒级精准,让人大气不敢放,眼睛不敢转,只愿在妮可的金发碧眼中迷失自我,任其摆布。
妮可基德曼的演技果然不是盖的,电影中的silvia背负沉重,有信仰,有行动。
在这种民族冲突的大背景下,电影传递出的信息意义非凡。
探员的挣扎,silvia的挣扎,刻画的如此真实。
影后和影帝的搭档果然实力深厚。
剧情跌宕起伏,饱满有力,加之两位主角倾情演绎,是一本有深度、有看头的好电影。
Plus:从这部电影中我才知道《the times》里的那位英国小说家原来就是妮可基德曼扮演的!
这就是演技
语言实在是一种令人无助的东西,没有它我们几乎无法交流,但是它并不一定真实,熨帖,恰到好处,往往是在最重要的时刻,我们费尽心力想要表达自己,却只吐出一连串水泡,好像小人鱼一样,永远没办法告诉王子最爱他的人是她。
在这部由Sydney Pollack导演的《The Interpreter》中,饰演联合国翻译Sylvia的Nicole Kidman与饰演联邦探员的Sean Penn相遇,Sylvia崇信语言的力量,因此她在联合国工作,因为她相信那里可以用语言的力量解决问题,而Sean相信直觉,他只从人的行为判断,他相信在表面之下的才是真实的。
Sylvia因为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密谋暗杀非洲某国独裁者的谈话而受到威胁,保护她的Sean却并不相信她,在后来的情节中,我们发现Sylvia就在那个虚构的非洲国家Matobo出生,围绕着她疑团渐生,她的过去,她的家庭,她曾经所爱的人,还有她对于要被谋杀的独裁者的憎恨,她究竟是受害者,还是嫌疑人?
在一次次的暗杀和恐吓下,在不同语言和信仰的人所造成的冲突之下,真相到底是什么?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的宣传语恰恰是:The truth needs no translation. 真相无须翻译。
然而真相是可以被了解的么?
在Sylvia所生长的非洲国家Matobo,他们使用一种暧昧的语言Ku,它的精细含义无法为身居其外的人所了解,而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肤色,不同的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何尝能够互相了解?
在圣经记载中,世界上原来只有一种语言,后来人类开始修建巴比伦塔,以使人类的智慧到达上帝的高度,因此上帝将语言搞乱,让合作的人不能听懂彼此,巴比伦的塔不再能够通天,所有的意义失落在翻译之间,人与人之间从此不再能轻易沟通。
相信,真相,以及其他,包括最后的对独裁者的原谅,还有独裁者从一个相信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者,一步步走到屠杀无辜人民的凶手,所有原来被相信的东西都到哪儿去了呢?
这样的疑问与在片中不断以片段出现的非洲相得益彰,因为它们一样辽阔得如同没有边际,苍凉,充满疑惑,但是这样的疑惑又在尘沙与土砾间,以最简单的方式对待,被遗忘。
这部由《走出非洲》的导演,曾获奥斯卡奖的Sydney Pollack执导的惊悚片,在其惊悚的情节上并不特别出色,它被与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相提并论,实在是因为希区柯克想在联合国拍片未果,而此片却获得了在联合国拍摄的许可。
这片子的悬疑气氛欠佳,有些地方闷死人,幸亏还有美貌的Nicole可以看,——虽然她总是以额发缭乱的姿态出现,让人特别想帮她把头发从眼睛上拨开……这些缺点却并不妨害它在细节和对话上的精致,尤其最后以一本记载死亡的日记结束,Sylvia对Sean吐出一长串模糊的词语,而这次他终于明白,轻轻说:“那代表了‘安息’,是么?
”有些东西总是能够被理解的,在很多人死后,在仇恨与爱都被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那也许就是他们称作“真相”的东西。
翻译风波,一部美国电影. 妮可·基德曼,西恩·潘主演,强大的男女主角,都是奥斯卡得主,西恩潘还得过两次,虽然我最记得的是他是麦当娜的前前夫. 本来是一部可以拍得很"好莱坞"的商业大片. 出名的男女主角,有关外交事件的题材,可以英雄救美,可以美女为了世界和平力挽狂澜,反正抢占床戏一个不落,大概赚个几亿是没问题. 但恰恰,这部电影并不如此,也确实不该如此,不然,就不该找西恩潘来演. 电影节奏很慢,很迂回,导演并不想用太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 男主角打电话回自己家,一遍又一遍地听留言的声音. 女主角整理着笔记. 我只知道男主角很悲伤,我只知道女主角很担心. 后来,我才知道男主角很悲伤,因为老婆跟第三者走了,车祸,死了,她本来答应回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女主角很担心,因为弟弟在非洲失踪了,尽管已经断绝了关系. 主线的剧情仿佛成了陪衬. 男主角认定女主角说谎,而女主角,似乎藏了太多的东西. 节奏很慢,慢得我不知道该怎样说下去. 我却很喜欢如此慢节奏的电影,慢慢地告诉我,放弃仇恨.
The gunfire around us made it hard to hear, but the human voic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ounds. It can be heard over the noises that bury everything else even when it's not shouting, even if it's just a whisper. Even the lowest whisper can be heard over armies when it's telling the truth.Everyone who loses somebody wants to revenge on God if they can't find anyone else. But in Africa, the Ku believe that the only way to end the grief is to save a life. If someone is murdered, a year of mourning ends with a ritual that we call the Drowning Man Trial. The Ku believe that if the family lets the killer drown, they'll have justice but spend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in mourning. But if they save him and admit that life isn't always just. That very way will take away sorrow. Vengeance is a lazy form of grief.After the rallies, after my parents and sister were killed, then the rifles came out. It was the only way to get anyone to listen just to listen.I walked away from Africa wth nothing, no brother, no family, no lover, nothing. Just belive that words and compassion are the better way even if it's slower than the gun.Hove Vambi killed by landmines.Alexander Mungoshi, Charles Kufomo, Ruth Kufomo, shot to death defending their home.Robert Chenjari, Benita Matkudzi, burn to death during a protest rally.Edgar Sakuro, Masumi Bamcha, John Enkumo, Yvon Enkumo, Steve Gawanda, Solo Gawanda, Steven Shamere, Stambuli Watiku, Esther Tikebmu, Simon Broome, shot to death in a soccer stadium.一切欢喜都不可能长久,只有不堪回首的记忆,才被人屡屡提起,难以忘怀。
谨以此,纪念,即将到来的,日本投降纪念日。
1945年8月15日2010年8月15日
The Interpreter 基本上归于剧情、惊悚这个类别,不过在不断插入的回忆和沉重的家仇国恨、身世之感之间行进,将稍嫌缺乏想象力的阴谋抽丝剥茧的过程不免流于拖沓,加之华丽的动作场面缺席,初识sean penn的惊艳也只够支持我耐着性子看完整部片子而已。
到最后才惊觉分明是电视里狗血的武侠言情剧的套路和设定。
女猪被一连打上灭门血案、理想幻灭、爱人离弃以及挣扎半世才发现支持自己的东西几乎从未存在的整套标签后等待走内敛硬朗专情路线的男猪用亲身经历教育她并把她拉回健康阳光如释重负的人生中来。
如此美丽的非洲女人..是选择外交,还是战争?
她说:“毕竟和平没有枪来得快”。
妮可一贯的清冷迷人,西恩还是一副严峻的表情,这样的组合,我原先并不看好,却未料到结果这般震撼。
相互吸引?
这部片子的主题不是爱情,但还是存在着温暖。
政权,枪杆子。
回到非洲后的你,相信还是会奉行自己坚信的外交手段吧。
out of Africa的导演Nicole绝伦的气质和写字的样子
赛维普普通通的笔记本上记着无数 被杀害的 人,最后一个是他自己。“不哭”“我没哭”.............“不哭,以后我会保护你的。”
最喜欢开场的那段联合国各译员的声音。仅此而已
不要打着翻译的旗号说事儿……西恩潘难得看起来还蛮正常……
女主是联合国翻译,无意听到非洲土语交谈而被追杀,原来是其非洲祖国元首策划杀死两个竞争对手并在联合国现场制造被刺杀的假象,女主家人都被元首所杀,前男友元首对手之一也被杀,女主愤而要杀元首,但被男主劝阻,警察男主一直奉命保护女主,日久生情,但最后女主被遣返,二人依依惜别。
口译课给放的 我的印象是大伙为什么都觉得nicole好看?!
这是一部从05年第一次在国内电影院看到今天,反复试图看了N遍还是每次到中间都看不下去的片,仔细想了一下其实剧本还行,该埋的线都埋了,人物也都是有暗线的,没有明显逻辑问题。SO,导演水平太低?还只是因为内妮可基德曼太美了?
妮可,敢不敢不要那么美!
看的译制版本,虽然妮可的配音可能并不适合她,但却非常搭角色本身,这明明就可以更改毒药印象嘛,而且自然一点比那种香粉胭脂要漂亮多了,Hugo Speer就在最开始出现了不倒五分钟,但是带个大盖帽还显得年轻了啊,帽子真是好东西~
这部绝对是在电影院看的,是和谁看得呢,糊涂了都
Kidman角色设计里的非洲情怀太刻意、可信度差,明显有好莱坞的刻板印象创作痕迹。亮点主要是高潮的反转,但整体无甚高点。
I am Kepela. My dream motorcycle is in it. Love Pollack’s swan song
【武大】名配丁建华继《冷山》之后再度为妮可·基德曼配音。特别关注:妮可在自己公寓看见窗外一个人戴着非洲面具,受到很大惊吓,于是发出两声“啊”的叫声。前一声是丁建华配的,后一声是妮可的原声……
我看着还行,不过如果你是MM,这片子就算了。另有一点很搞,Nicole忆起非洲,居然对着满墙精致木雕(疑是南美某旅游纪念品商店淘的),吹起中国笛子。
无论妮可基德曼还是肖恩潘的表演,都绝对精彩,据说是真的在联合国里面取的景,无可挑剔,只是故事的悬疑感并不强,很多时候我都感觉在看一部纯剧情片,ZZ真是一坨屎,摊到谁头上都是一堆麻烦,但是又跟每个人息息相关,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与他密切联系,而且一点变化可能就是多少人民的生命代价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这种故事我们真的听麻木了,除了一声叹息,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ps:肖恩潘跟妮可基德曼幸亏只是稍微暧昧了一下,如果再搞出什么爱情的火花,就太狗血了!
政治,权力,没有最脏,只是更脏,而且别指望它能自洁,它会自洁。它唱得再动听,也别相信它。逼它公开,逼它透明,紧紧盯着它,挤压它说谎、欺骗、作恶的空间。否则,人只是填它欲海的泥沙。无论什么洲,无论何种肤色。
果真是烂片!!
就因为女主角在片中的职业是翻译员, 片名就成The Interpreter, 我一看这名字我以为剧情和翻译有关呢...看的是中央六套的中文版, 午夜时分, 我没有睡着, 说明剧情还是挺紧凑的! Nicole Kidman真的好美! 很有气质~
一颗星给尼克半颗星给西恩..但是豆瓣没有半颗星..怪不得我......其他没有敢脚...
原来在CCAV6看过,一点印象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