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一家人

Ethel & Ernest,埃塞尔与欧内斯特,Ethel and Ernest

主演:卢克·崔德威,吉姆·布劳德本特,布兰达·布莱斯,帕姆·费里斯,罗杰·阿拉姆,彼得·怀特,弗吉尼亚·麦肯娜,茱恩·布朗,西蒙·戴,亚历克斯·乔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伦敦一家人》剧照

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1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2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3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4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5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6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13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14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15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16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17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18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19伦敦一家人 剧照 NO.20

《伦敦一家人》剧情介绍

伦敦一家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英国手绘动画电影,改编自Raymond Briggs以其父母真实人生为故事所绘的获奖和畅销绘本,讲述Raymond Briggs的父母,一对普通英国夫妇从1928年初遇相爱到1971年相继离世的故事,日子随男主人的发际线一起消逝,一生平淡无奇但相守终生温情动人,同时也是一部英国编年史,期间穿插着不少的历史事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灰姑娘药剂师另一个故事~新人药剂师相原胡桃~老水仙黄河守墓人真情电波办公室圣诞派对不朽的勋章卢纳将军鬼谈百景绝命赌局亚莉克莎与凯蒂第三季潘多拉的秘密幻影天使宅男腐女恋爱真难涟漪效应陨落玩命巅峰不听话的女孩90年代中期青出于蓝~缘半夜叫你别回头布里吉·莫汉万岁赛琳娜+厨师第四季爱你无条件天堂鸟灵狐圣子1:圣子出世合约男女百万婚礼青春舞台妖怪公寓的幽雅日常点五步

《伦敦一家人》长篇影评

 1 ) 白发青丝一瞬间

此生飞逝啊,白发青丝一瞬间,直到最后男女主离世,儿子儿媳站在院子里时,我脑子里想的还是主角一开始看房子规划布局的希望图景。

外面的世界波谲云诡,可这对夫妻的生活却永远充满着幸福和希望,即使是在二战期间,无论什么时候,丈夫都会抱住妻子说一句:我知道,亲爱的。

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去世时,尸体就被胡乱地丢在医院的走廊上,和纸巾,罐子等物品摆在一起,像个物件,而不是人。

还有结尾儿子说的那句话:“这是我用梨核种出来的树。

”电影里有些细节刻画得非常细腻,比如女主和邻居之间对于孩子的攀比,还有母亲一直以来对儿子发型的不满。

最让我好奇的是全片没有一句台词的儿媳,儿子因为她的精神疾病而放弃孕育小孩,她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有着怎样的一生?

看到弹幕里说她在两年后也去世了,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

 2 ) 爱在与你相伴的点点滴滴,平淡又浪漫的爱情

父母欧涅斯特和埃赛尔的爱情平淡又充满浪漫,十分难得,他们的缘分始于一场乌龙,那个场面让我想起来西门庆和潘金莲哈哈,后来欧涅斯特拿着鲜花上门,两个人相约去看电影,爱情就这样开始了,平平无奇。

我在两个人日常的点滴中感受到了爱,许多细节让我动容,虽然两个人政见不同经常互怼,许多看法态度不一样,但是他们用心经营他们的小家,又是那么的合拍,妈妈努力维持家庭的温馨整洁,爸爸不时的冷幽默让人发笑,总是乐观面对一切,给妈妈依靠。

从一开始空旷的房子到一点点添置家具,他们互相包容扶持,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一家人幸运地挺过了战争,他们的生活中充满浪漫惊喜,桌子上常摆的鲜花,爸爸时不时带给妈妈的惊喜,在艰难时刻总是从容不迫,对妈妈说“I know,i know”,好羡慕这样的爱情,虽然他们对儿子的一些行为和决定不认同,但是最后都选择了尊重,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就是这样已经足够幸福的故事,看到最后,埃塞尔和欧涅斯特的身体相继变差,临走前那干瘦的身躯,让人看了心里难受,最后生病离开,泪水止不住流出来跟着难过,在平静中感受哀伤

欧涅斯特的冷幽默真是绝了

哈哈哈为什么要在床头放婴儿的照片

战争对普通家庭来说真的太可怕

和死神擦肩而过,真的太幸运了

震惊我,自己给自己带绿帽子的哈哈

笑死哈哈哈,妈妈和儿子相顾无言,唯有哭哭

欧涅斯特的小嘴真甜啊

美好的日常

妈妈不想接电话就让爸爸去接哈哈,爸爸还特意从沙发绕过去怕挡到妈妈看电视

鬼鬼祟祟的给惊喜太搞笑了

好好笑

晚年生活

开始悲伤

埃塞尔忘记了欧涅斯特😢

埃塞尔走后欧涅斯特变得好孤单了

那颗儿子小时候栽的梨树长得很大了,而两位老人都不在了

 3 ) 或许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平静如水,温暖如煦

这个故事是关于从相遇到相爱到相濡以沫的两个人普普通通的一辈子,这个普普通通其实是带引号的。

他们共同经历了战争,也一起见证时代的变迁,见证电视、电话、汽车的出现。

周遭的一切都在慢慢发生变化,但令人羡慕的是两个人的感情从未减淡,即使就是日常的琐碎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面对危险、面对阴霾,对方的一个拥抱,一个玩笑就能驱散一切。

有的时候吸引人的故事并不需要多么大的起承转合,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也同样会因为这种平淡的日子打动。

相遇与互生情愫其实故事前期对两个人结婚前的讲述很精简,但又极致浪漫。

两个人的相遇因为欧内斯特早上骑自行车经过埃塞尔工作地方楼下时的一声问候和一个明媚的笑容。

从此两个人每天心照不宣地期待和对方的相遇。

包括后面两个人约会到见父母,再到步入殿堂。

整体画面色调很温暖,对话很少。

很像《飞屋环游记》开头的那一段,两个人之间的甜蜜回忆像剪影一样一幕幕浮现,真的超爱这一段。

印象很深的是,在路过一家舞厅的时候,欧内斯特觉得入场需要5先令太贵了。

然后通过自己的小幽默既化解了小尴尬又讨得埃塞尔的欢心。

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嘛。

并不需要多富有,却也能把最普通的日子过的津津有味。

可以跟我一起看电影吗

两个天真烂漫的人从两个人变成一个家

婚姻是两个人幸福的又一开始。

两个人不断打拼,不断添置家具,让空荡荡的房子慢慢变成真正的一个家。

(不得不说欧内斯特真是什么东西都会做,极品好老公)

刚入住连窗帘都买不起如果不是片尾处提到,你根本无法发现埃塞尔比欧内斯特大五岁。

因为生活里,男主处处都在宠着自己的妻子,是真的会觉得像一个公主一般。

两个人积极的心态,互相打趣的日常,故事中都详细地交代了出来。

然而并不会觉得像小学生流水账,生活处处藏着浪漫,通过他们两个的生活其实是在帮助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

平时我们不会注意到的事情在影片里被放大了出来,让我们能够捕捉到平静的幸福,哈哈所以我把它称为高级的流水账!

战争与互相慰藉高龄产子后的平静生活没过几年,残酷的战争来临了。

在把孩子送到乡下后,又开启了只有两个人相互取暖的模式。

这一阶段的色调明显变冷了起来。

但是你会发现两个人的生活还是很少会有悲观的情绪在。

而彼此之间的拥抱也变多了。

因为对方在自己身边,好像一瞬间就有了坚强的理由。

欧内斯特在家里修各种防御措施也真的会让人安全感倍增。

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地让这个家更加稳固。

一个细节,男主修的防空洞外面还种满了花。

就像是战争中二人的生活一样,总会在苦涩中找到甜。

从未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战争后的细水长流战争结束后,儿子回到了家中。

开启操心模式。

原来全世界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

妈妈也会为儿子的一点小成绩向邻里炫耀,也会为儿子犯错极力掩饰。

孩子说要去艺术学校,老夫妻俩一宿没睡,像极了为我们操碎了心的父母。

两个人为孩子的未来担忧儿子带女朋友回家,父母很早就在家里穿好衣服悄悄观察形势,原来这场见面紧张的不只有我们。

她也会像我们父母一样期待着新的生命,却也尊重孩子的选择,包容与理解。

她会永远给你递一个梳子。

即使有一天她变成了一个孩子,她也会记得你,也会记得和丈夫初次约会电影中的维克托麦克拉格伦。

而他,永远深沉,却又永远懂得制造惊喜。

他会每天兢兢业业地送牛奶,慢慢攒下第一部电话、第一台电视、第一辆车。

(虽然我感觉就离谱,这得每天送多少瓶奶啊。

)记得当第一次开车出去的时候,埃塞尔问,“这车真是你的?

”欧内斯特吻了她的脸颊,“是我们的,亲爱的”。

一切的一切,都会因为是 我们 变得更加有意义。

其实会发现,有很多时候夫妻二人聊天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丈夫会更关心时政,而妻子更关心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

(尤其是煤)这可能也是男女之间的差异吧,细细观察起来很有意思,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异,大家自己去发现吧欢迎讨论。

或许你会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你会发现原来也做过一样看似平淡的事。

殊不知那些点点滴滴构建了生活中的绚烂。

其实我们很难做到一辈子轰轰烈烈,最终我们都会向往有一个人在暖阳下陪着你坐在躺椅上聊着些有的没的,话题不用非要有什么意义,只要是你就好。

 4 ) “栖居的诗学”:布里格斯家宅折射出的小人物与大时代

伟大的动画,历史系学生看到了满满的细节,是小人物与大时代相结合的极佳范例,对它的评价无限接近于满分。

画风稳定,且精致,人物性格丰满(甚至人物的微表情都被刻画得很生动),历史感强,是《伦敦一家人》最明显的优点,但是最令我惊喜的是,这部电影选择了以建筑为载体,来讲述整个故事。

最初两人新婚燕尔,挂着廉价纱帘的空房子,逐渐填上了衣橱、新式煤气灶、红木大床,高档旅馆的大沙发,等等。

二战时期,为了造战斗机,房子的铁门、自行车,以及锅碗瓢盆等被收走了,又添了防空洞、莫里森的室内防空室。

到了战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这家有了自己的电话,电视,和小轿车。

电影全片,特别是开头,不厌其烦地讲述这对新人如何购置各种家具填满这个新家,是为了让观众通过这个不断被丰富的空间感受到二人努力把日子过好的信念,但这种讲述策略同时反过来也让观众与这个空间建立了感情。

因此在结尾,当两位主角离世后,镜头再切到这栋房子时,观众不可能不感到唏嘘——它的一切,包括房间布局,家具,我们都是那么地熟悉。

房子见证了两位主角的爱情和人生,乃至20世纪科技的日新月异。

比起人,它更坚固,更不朽,因此也更孤独。

几天前看到的建筑学相关书籍(书名暂时忘了)的简介如是写道:“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

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

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

”我认为这段介绍非常适合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此外,《伦敦一家人》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也想谈谈缺点,比如剧中对女主角埃塞尔的工作交代过于简略。

在二战后的剧情有提到女主是文员且升职了(可能和二战大量男性投入战场,导致女性得以提高在国内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有关),但是关于埃塞尔的剧情中,并没有表现她工作的镜头,反而是织毛衣、洗衣服等家庭主妇的镜头。

反观男主角欧内斯特,对其送奶工作的描述相当详尽,即使在家中,他也多以看报纸的状态出现。

这是《伦敦一家人》最令我不满的地方,因为这可能加深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5 ) 伦敦一家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讲述一对小夫妻相伴相守一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28年的伦敦。

男主欧内斯特,是一个阳光的工人阶级青年;女主埃塞尔,是上流社会的侍女。

一天,埃塞尔在窗前打扫卫生时,欧内斯特恰好骑着自行车从窗前经过,误以为埃塞尔在和他打招呼,于是高兴地脱帽回礼。

这就是他们的相识。

后来,他带着鲜花上门拜访,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开始约会、看电影、见家长、贷款买房、结婚……刚开始他们的房子啥都没有,连窗帘也没有,就用一层布挡着。

他们慢慢赚钱、慢慢存钱,慢慢地把整个家填满。

他看报,她种花;他上班送牛奶,她擦地做家务;他维修家具,她缝缝补补…这些日常生活、细碎时光便构成了他们的日常。

欧内斯特总能给埃塞尔制造一些小确幸,生日时送个花做张卡片、两人一起骑着自行车去郊游;战争爆发时把防震铁笼刷上和家具搭配的颜色,因为埃塞尔喜欢把家布置得很有品味。

看到别人赚得比自己多,连儿子一天的薪水都比他自己一周还要多的时候,埃塞尔安慰说“那些工作又不适合你,再说了,你也不是干体力活的。

” 他们也有分歧,埃塞尔是保守党支持者,她心目中的绅士是丘吉尔,而欧内斯特是工人,支持工党。

一个小家庭中的“两党纷争”使家里争吵声和笑声不断。

欧内斯特也曾有过外遇的机会(这段真的笑抽),邻居因满足不了妻子的性需求,想要制造机会让欧内斯特代为帮忙,看到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尴尬地拒绝了。

他们也有每个家长都会有的烦恼。

埃塞尔大龄生育,原本想要一大家子住大房子的梦想便无法实现。

幸运的是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儿子可爱懂事,但也有调皮的时候。

儿子青春期时,开始厌烦母亲的唠唠叨叨;儿子很聪明,成绩好,考进文法学校,明明能上名校找正经工作,最后却选择了艺术这条路。

但是他们却觉得:“艺术没什么钱可赚,他永远没法靠艺术谋生”“学艺术那帮人都留长发、喝酒,还有……画裸女” 埃塞尔希望儿子能在教堂结婚,儿子却没有邀请父母直接登报结婚;她希望能抱孙子,儿媳妇却由于精神上的问题不能要孩子。

即便如此,他们最后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欧内斯特总是叫埃塞尔“duck”,用中文说就是小可爱。

每当埃塞尔伤心落泪的时候,总能得到欧内斯特的拥抱,以及一句“I know, I know”. 平时乐观的欧内斯特,在战场上目睹了无数生命被夺走,彻底崩溃,埃塞尔抱着他温柔地说“Have a good cry”. 日子随着欧内斯特的发际线一起消逝,他们一起走过了四十三年,后来埃塞尔得了老年痴呆症,连朝夕相处的欧内斯特也认不出来了。

说了一辈子“I know, I know.” 的欧内斯特,面对埃塞尔的离世,和儿子抱在一起,说了句“I don't know.” 同年欧内斯特也离世了,两年后儿子的妻子也病逝了。

多年后学了一辈子艺术的儿子选择用手绘的方式,纪念他父母平凡的一生。

“我的父母一生平淡无奇,他们从没闹过,也没离婚或者怎样,但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所以我想做一本绘本来纪念他们。

说真的这有点奇怪,出了一本关于你父母的书,上了畅销书榜,混在那些讲足球英雄和烹饪技术的书里,我想他们会为此骄傲吧,但也可能会很尴尬。

我想他们会说,才不是那样的,又或者说,你怎么能谈论这件事。

不管如何,我出了这本书,而且这就是他们的故事。

” 就是那句早已说烂了却又无法做到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埃塞尔与欧内斯特从战争中幸存下来,从生活的琐碎和妥协中历练下来,花园里那棵梨树见证了他们真实暖心的一生,那棵树是儿子小时候用梨核种下的,如今已亭亭如盖。

放图↓↓

 6 ) 随记之伦敦一家人

该电影🎦讲的是一对夫妻每一天的日常,一天一天的度过,直至一生。

他们经历了二战、战后恢复重建、国家政治动乱……这些看似能够把平凡的故事变得荡气回肠的曲折都没有影响他们的普通日常。

他们……就如同大部分人一样,在流水似的生活里,结婚生子变老,没有传奇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悲大喜,真的就只是生活里的鸡零狗碎。

看完后竟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些琐碎这些日常距离我们如此遥远却又如此贴近,原来时光带给每个人的意义是一样的,原来我们真的只是随着时代潮流自然而然消亡的有机体,原来认真经营好一生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情,原来接受细水长流的日子,安心生活下去是如此伟大的一件事情。

就是这般美好。

尤其是如今,更是感到如果能够平安健康,每天充实有爱的度过平凡的一生,那该有多么美好

伦敦一家人 (2016)8.92016 / 英国 / 剧情 动画 家庭 / 罗杰·梅因伍德 / 卢克·崔德威 吉姆·布劳德本特

 7 ) 《伦敦一家人》不刺激但却是我们最需要的享受

日日夜夜在地铁上奔波,眼里盯着微信、微博,稍有空闲时间我们就急着找事情做,我们似乎已经慢不下来。

《伦敦一家人》中20世纪缓慢的生活节奏却让人十分享受,从埃塞尔和欧切斯特的相爱到他们的死去经历热恋、婚姻、小生活、孩子,这些元素在短短的85分钟汇入两个人的一生,平平淡淡有悲痛有快乐的一生。

电影充满了伦敦的味道——阴雨的天气、满是花朵的花园和那浓浓的可爱的伦敦口音,白人红红的脸颊显得分外可爱。

电影没有什么蒙太奇手法,没有什么非线性的剧情,整个剧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物、世事都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交通从马车到摩托车,再从摩托车到小汽车。

欧切斯特的送奶也从推车变为电动车。

科技不断变化,有了照相机、电话、电视等等。

从希特勒上台到二战爆发,从二战到胜利,英国首相从 张伯伦到丘吉尔再到艾德礼。

墙上挂的照片摘下后的影子和已长大的梨树时刻告诉着我们时间的飞逝。

它不是过度营养的鸡汤电影,也没有对什么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但它却展示了真正人生哲学——平淡是真。

这对淳朴可爱的夫妻是工人阶级,过着普通的生活,普通恋人般送花、看电影,没有昂贵的奢侈品、没有五先令才能进的舞会。

他们过着传统的家庭,会对奢侈生活的小羡慕和期待,却完全不会有阶级焦虑,安于这平淡又甜蜜的小生活。

这种安于平淡的价值观或许是我们最缺少的。

埃塞尔不懂得什么政治、科学甚至不知道同性恋是什么,对于希特勒的书因为听到它名字是《我的奋斗》就夸他、不懂得原子弹、社会福利等对社会影响之类看起来高深莫测的东西;她是保守的,坚守着自己认为的正确。

她有着人性里必有的要面子、固执。

但是欧切斯特对她十分包容,不仅欲言又止以维持关系,而且丝毫没因为她的这种“无知”而失去了对她的爱意。

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丽的模样,你不完美,但没关系,我会包容你。

他们努力生活,经历着人生中那些小小的快乐——恋爱、结婚、生子,也经历着那些痛苦——战争、孩子、死亡。

但他们依旧安于自己的生活,看报纸、织毛衣、打扫卫生,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生活。

电影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复苏等大事件随着时间穿插在埃塞尔与欧切斯特的生活中,没有对战争的政治化描述,没有为了所谓的“荣誉”而参兵,有的是面对战争人们真实的害怕和恐惧,没有对观点是非的争论,有的是大时代下普通人心中细细的情感。

电影不旨在彰显时代的混论或是战争的恐怖,更多的是大历史下那些小人物的点点滴滴。

主人公从偶然的相遇到人生中各种大大小小的普普通通的事情到最后的死亡,剧情的真实、人物的淳朴可爱加上油画的细腻把生活的真实勾勒得淋漓尽致。

它没有《王牌特工》或是《小丑回魂》的快节奏、刺激感,而是像山间的细水一点点流入你的心中,正像绘本作者Raymond Briggs自己说的,它不像那些足球英雄和烹饪的书那样,却上了畅销 书榜,这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这样的生活的一点点向往和期待。

最后In the blink of the eye中透露的对时间飞逝的悲叹却又有力的歌声,伴随着屏幕上一张张真实的老黄照片,照片里复古的穿搭、淳朴的笑容不仅是作者纪念他的父母,更是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父母,最后希望大家珍惜时光多陪陪父母。

 8 ) 光是平凡的一生,就已足够荡气回肠

爱情是什么和幸福在哪里是人们永远都无法精确定义的两大难题,毕竟谁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心得,说出一套完整而毫无破绽的理论。

这是谁说谁有理的事情,其中滋味只要是满足的幸福的都是值得的。

《埃塞尔与欧内斯特》讲的是一对夫妻每一天的日常,一天一天的累加之后凑成一生,然后故事至此完。

即使经历了二战、战后恢复重建、国家政治动乱……这些看似能够把平凡的故事变得荡气回肠的曲折都没有影响他们的普通日常。

他们……就只是如我们所有渺小得不值一提的普通公民一般,在流水似的生活里,结婚生子变老,没有传奇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悲大喜,真的就只是生活里的鸡零狗碎。

然而看完后竟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些琐碎这些日常距离我们如此遥远却又如此贴近,原来时光带给每个人的意义是一样的,原来我们真的只是随着时代潮流自然而然消亡的有机体,原来认真经营好一生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情,原来接受细水长流的日子,安心生活下去是如此伟大的一件事情。

就是这般美好。

【从你的名字开始】埃塞尔与欧内斯特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平凡无奇的早晨,上流家庭女仆埃塞尔站在窗口抖灰尘,然后看到了阳光开朗的送牛奶工欧内斯特,然后两人相视,挥手致意,然后引发了一种类似爱情的悸动。

埃塞尔整天趴在窗口等待、窃喜、紧张、失望,反复循环,一天又一天过去。

突然欧内斯特就捧着鲜花敲开了大门,他说我觉得我应该自我介绍一下,因为你朝我抖抹布抖了够多次了,我叫欧内斯特。

我叫埃塞尔。

恋爱、约会、见家长、结婚一切都水到渠成,埃塞尔辞职的时候高兴的说我要结婚了,欧内斯特大声喊着说我也是。

从此他们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牵绊一生的夫妻,在往后的故事里再也缺一不可。

他们贷款买了房子,然后一点点把家具买齐,孩子出生,慢慢的把贫瘠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丰满。

欧内斯特活泼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是典型的大男孩;埃塞尔敏感贤惠持家,是典型的小媳妇——还是和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一样,毫无特别之处,但真实可爱。

【最差的日子里有最好的生活】1928年一战结束十年,墨索里尼、希特勒掌权,各个国家不是内战、侵略他国就是被侵略,剑拔弩张,接着二战爆发,英国参战。

德国的空袭、与法国的结盟、制定的把各家儿童送到乡下寄养的政策。

埃塞尔与欧内斯特在朝不保夕岌岌可危的生活里仍旧带着热情与希望。

两个人争论政党的问题、整天报不离手的欧内斯特、因为孩子的卷头发被剪而伤心大哭的埃塞尔;欧内斯特十年如一日的送牛奶,到处搜集便宜的家具,包办屋里屋外的所有粗活重活,悄悄的买了车,在后院修防空洞,不叨念家长里短不抱怨生活;埃塞尔做沙发套做门帘洗衣服带孩子打扫卫生,为了贴补家用也去上班,闲时就和邻居吹嘘一下自家争气的孩子,偶尔也抱怨一下生活。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都是这样过得平淡而踏实,无论政党怎样变换,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战争来了就响应国家政策把孩子送到乡下寄养,然后欧内斯特参加消防队跟着灭火救人,埃塞尔继续打理家务。

战争结束后把孩子带回来,欧内斯特拥有了一辆升级版的送牛奶车,埃塞尔升职;雷蒙德越长越大,上大学交女友结婚,欧内斯特退休。

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不知不觉已相守半世。

【我们平凡无奇但足够荡气回肠】随着雷蒙德的长大结婚,埃塞尔与欧内斯特一天天老下去,埃塞尔身体每况愈下,欧内斯特也渐渐秃头,原以为永远不会结束的日子在彼此的生命尽头摇摇欲坠。

这就是我们,这就是我们普通但却平实丰盛的人生。

埃塞尔大欧内斯特五岁,是典型的姐弟恋,但欧内斯特一直称呼埃塞尔为小可爱,想要组成一大家人的愿望因为埃塞尔是高龄产妇而作罢,孩子出生后第一句话是“她怎么样”而不是小孩子怎么样,永远都有小惊喜,也永远都顺着埃塞尔的心意;埃塞尔嫁给欧内斯特的时候两个人一贫如洗,但埃塞尔永远都把家里打点得井井有条,从没有嫌弃过欧内斯特低薪的送牛奶工作,在欧内斯特沮丧失望的时候也永远以亲吻、以拥抱的方式鼓励安慰他,生活里虽有小争执但总以大局为重。

就这样温馨的过完一生。

电影里小雷蒙德带回一棵小梨树苗把它种在院子里,待父母过世后雷蒙德和妻子站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然后雷蒙德说“这树是我用果核种出来的”,这样的一幕竟然和《项脊轩志》里“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透露出的寂寥思念之情不谋而合,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埃塞尔大欧内斯特五岁,他们于1928年结婚,1971年同年离世,是雷蒙德·布里格斯根据父母真实人生故事所著的绘本改编而成的手绘动画电影。

因为有真实的基础,所以更显得动人。

我们来到世上是偶然的几率,变成伟大人物的几率更低,因此注定了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与爱情都将是微不足道的平凡日常。

但一生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又是如此弥足珍贵,即使平淡如水,即使不值一提,都是我们仅有的一生。

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出生,恋爱,结婚,生子,直至死亡这一连串的人生变化是无法在历史上留下任何一笔,我们自己也知道我们的人生不独特。

但当我们将它制作成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在漫长短暂的一生里,其实我们一直是岁月的主角,我们的故事没有千回百转的曲折之美,没有光彩照人的惊世之美,却自有一份细水长流的平实之美。

当我们把那样的一生穷尽的时候,再回顾这样的一生,会看到即使是如此平淡的时光,我们也没有得过且过,而是用珍惜温馨希望与热情将它雕琢成了璀璨的钻石。

照亮了属于我们的渺小的历史空间,让我们过完这一生,还想要相约来世。

 9 ) 一些碎碎念

1928年认识的一对夫妻,妻子保留着lady和gentleman的价值观,丈夫则自豪地认同工人阶级;两人充满对未来的畅想,看房、结婚,自己动手卸装灶台、装窗帘,渐渐把大房子布置起来;丈夫雪夜送牛奶时儿子出生,回来看妻子时红红手指拎着牛奶瓶。

夫妻成为父母,拍照记录儿子出生。

报纸收音机传递着信息:张伯伦到丘吉尔、德国人入侵、英国宣战、基督教文明、British empire and its commonwealth。

于是他们在家自制防毒面具、防空洞,听收音机里的话把孩子送到乡下,士兵来收走铁锅卸走铁栅栏,大人睡在金属笼子里。

轰炸来的时候天边橙光闪闪,第二天碎掉的玻璃扎进泰迪熊的身体,但外面的蔷薇开得很美。

父母去看望小孩,在乡下cottage感叹不相信外面还在战争。

战争结束时邻里全部出门在街道庆祝,挂满国旗,载歌载舞,旁边一个男人黯然神伤:我失去了我的儿子。

镜头拉远到落日。

一颗梨树种子。

战后福利社会,父亲认为是工人阶级的胜利,母亲问那谁来承担。

不管是母亲支持的保守党还是父亲支持的工党执政,配给的肉和奶酪变少的趋势都没有变化。

儿子从文法学校退学,要去学艺术,父母担心学艺术不赚钱,想象着可能会画裸女。

中间有些微妙的地方:儿子读书回来觉得父亲在厨房洗脸不卫生,而妈妈总是想给他长头发一把梳子。

墙上多了艺术类的学位证书,儿子成为艺术老师,每周一节课,比父亲赚得多。

收音机变成电视机,信件变成电话,开汽车去从前骑车去的草坪,父亲讲即将修建的大路。

儿子带女友回家,跟母亲讲女友有精神分裂症,他们不能有孩子。

两人在乡下小屋定居,母亲说这是垃圾场,父亲说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有一些新的事情:受教育的年轻女性成为参议员、同性恋即将合法、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父亲说,他要从月球上带回一些沙砾,母亲说,像从沙滩回来的孩子。

然后是母亲的爱兹海默,父亲的突然生病。

父亲独自一人那段,安排了那只黑猫陪在旁边。

最后儿子摘下父母的结婚照,墙上留下相框的痕迹,出门,那棵梨树亭亭,树上五颜六色。

 10 ) 平凡伦敦夫妇的幸福人生。

通过历史的时间线很沉重的记录了一对夫妇的一生。

从二战之前的张伯伦绥靖政策,到后来二战时期德国对伦敦进行大肆的空袭,到希特勒战败德国投降,以及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二战彻底结束。

后来的朝鲜战争和撒切尔夫人竞选议员,到阿姆斯特朗登月。

作为伦敦城区的一个普通夫妇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起起伏伏,他们受到了战争的冲击。

家庭的房子,玻璃都被炸弹炸毁了孩子也收到了乡下,当然,你也享受的时代大的便利,从电话电视机到汽车。

这些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逐渐地推展到了寻常百姓家。

这对伦敦夫妇是时代的产物,你在时代中生活,他们就这样度过了一生,当时按揭25年买的房子,后来也被儿子捐了。

好像你能留下来的东西就是他们两个年轻婚纱照。

但当他们的儿子将婚纱照取下来时,已经不富有当时他们挂婚纱照是那样的高兴的心情了。

因为他们结婚了,而且有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他们在这里憧憬着自己的一切,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当他们孩子将婚纱照收起时。

他们的人生已经终结了。

这对夫妇能遗留下来的痕迹,大抵就是那个婚纱照,还有婚纱照背后的未褪色的墙皮吧。

所以人的一生是干什么呢?

与家庭亲人保持和睦关系,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有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有一个温馨的房子就很圆满了。

《伦敦一家人》短评

喜欢画风但是不喜欢情节 不喜欢就别勉强 所以才不要硬熬全看完

9分钟前
  • 松弛椅子
  • 较差

从孩子角度看父母的一生

13分钟前
  • Jing
  • 还行

温情,平凡却浪漫的生活,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和最爱的人住在一间房子里粗茶淡饭看花听雨。

18分钟前
  • 美神经
  • 力荐

我一直在等待电影迎来一个高潮,结果它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走到结局,就像我一直在等待生活迎来重大转折、走向巅峰,结果就这样平平淡淡过完了一生。然而,看完电影再回想,主角爱情、就业、结婚生子、战争、死亡都经历过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悄无声息的滑过。人总是在憧憬或害怕平凡生活即将迎来改变,实际上我们早就已经若无所觉的经历数次,回头再看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电影中的丈夫喜欢夸赞和批评时事,却屡次被搭话的妻子轻松拆台;而妻子喜欢炫耀和抱怨儿子,也时常被丈夫轻松的抚平。两个人鸡同鸭讲,爱情却让她们相守一生。

20分钟前
  • 浮南蕴北
  • 推荐

没有什么新意啊

21分钟前
  • 飞蜥跳跳
  • 较差

送奶工可以有独栋别墅还带花园?别太离谱?其实妈妈这个角色很傲慢无知。我喜欢爸爸这个角色。无论何时何地都如此都很勤劳。其实很多男人在家什么都不做。

26分钟前
  • 阔啦
  • 较差

前面有些平淡,大概平平淡淡才是真,后面有些悲凉,也许人生都是悲剧。

27分钟前
  • 秘窗
  • 推荐

这个故事哪里平凡 明明是多么幸运的两个人 他们一生躲过去了无数次可能的悲剧

28分钟前
  • 托腮
  • 推荐

结局太悲伤了。想到这是很普通很正常的结局,就觉得更悲伤了。

30分钟前
  • 冯至杭
  • 力荐

和《少年时代》有着同样的问题:刻意追求平凡结果过犹不及。细水长流的生活远看很美,但要真的就这样过完一生——没有人会甘心。生活怎么可能只是一场经过呢?那些痛苦、抉择、阴暗、丑陋都去哪儿了?彩绘铅笔画风真不错...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当前局面下看这样的电影,是要羡慕死躺平爱好者。

35分钟前
  • 真绪
  • 还行

热衷评论时事政治的爸爸,没什么见识但偶有洞见的妈妈,平凡的一生见证着历史。铅笔彩绘画风不错

39分钟前
  • 浮生若梦
  • 还行

画风清新隽永,讲述了浩浩荡荡大时代下的平凡一家人,英国版的平如美棠,琐碎而温暖,颠簸而坚韧,细水长流,永垂不朽(被热评中的“梨核种下的树也已亭亭如盖”感动哭)

41分钟前
  • Mia
  • 力荐

不如静态截图治愈,但配色舒适,水彩临摹典范。

45分钟前
  • 你在意的
  • 较差

浏览人的一生总是让人心悸的。参考《阿甘正传》—我们并不会刻意注意到实际上与主角命运息息相关的时代背景,而只是纯粹感动于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与妥协。但本片却让背景因素越俎代庖,两人除了不合拍的相守,并没有让我看到爱情甜美的角落,不能不说是《丁丁历险记》画风、伦敦腔、惊喜配乐之外的遗憾

49分钟前
  • 湖边の许愿树
  • 还行

开头骑自行车那段,整个人像要飞起来一样,在发光在发亮。

51分钟前
  • 我在布鲁日
  • 推荐

平淡的爱情,平淡的一生,却是无数人向往的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历史洪流中的一个小故事。结尾泪目

53分钟前
  • 胡二
  • 推荐

老套

54分钟前
  • 安妮公主👸
  • 较差

2.5星。不太喜欢,当然不会讨厌,家庭题材好好拍不会让人讨厌。但这也太温吞了,几乎没有亮点,最大的问题是,竟然也不幽默。

57分钟前
  • 支离疏
  • 较差

在影片里看到了好些我们家庭的影子:爸爸像欧内斯特一样辛勤工作赚钱养家;妈妈和埃塞尔一样是个没怎么受教育的贤妻良母,生活中也有类似「梳子」那样让儿子不满的多嘴;而我就是那个热爱艺术(电影和音乐)的儿子!……有个相濡以沫、共度此生的爱人真好!……战争段落联想到了《当风吹起的时候》!

6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