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什么时候变老的?
我们一直都在变老。
本。
你知道吗?
我不在乎。
我是说,如果肌肉酸痛了,说明我们已经使用过了。
如果我现在走不动路,那是因为没晚我都走到我爱的人那去。
我这里满是皱纹,因为我经历了无数快乐的日子。
我在享受生命,我喝酒,抽烟,我生活,爱恋,跳舞,歌唱,流汗,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
如果你问我变老是不是坏事,变老是收获。
这绝对是美国的爱国主义题材很不错的影片,美国的“中宣部”水平还是相当高的,这个片我觉得没有官方投资背景是令人惊讶的。
如果真是那样,那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是要比中国人高出很多的,尽管我们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就灌输。
其实,影片故事简单得很,就是讲新老海岸警备队员交替的故事,他们的任务并非抓偷渡等等,而是救人,救那些遇到海难的人们。
最后英雄般的老队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新队员的信念。
美国人高明就高明在从来不把“爱国”放在嘴上,他们总是很平静地讲述着一个人的故事,他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老队员英雄的传奇故事与他现实生活中诸多的不如意,妻子离开他,同事不信任他,学生不服他,等等,但最后,他得到了周围所有人的理解,因为他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影片的最后,点睛地提到那些象主人公一样的美国人民,是他们在拯救着生命,在支撑着这个国家的一切上升的信念。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宣传,高,实在是高!
这个老英雄就想美国本身一样,美国在象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推销着他的民主、文明、制度、科技,美国也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尽管手段可能是暴力与欺骗,哈!
很可惜,我从小到大看了那么多国产爱国主义教育片,除了让我对严刑拷打更加畏惧,让我更加发现自己的懦弱,似乎很难起到自觉地肩负起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伟大使命。
我觉得咱们中宣部、广电总局的领导们应该去看看这个片,或许能得到点启发,爱国主义题材影片该怎么拍,该怎么真正去打动人心?
最近宣传红军很多,说实话,红军长征那么痛苦的经历,居然被搞得有滋有味,虽说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但也太叫人难以信服了吧?
谁能通过这些充满现代色彩的影片、电视剧深刻地体会到,共和国的旗子,是鲜血染红的呢?
前面有人大概介绍过了情节,我就不重复了。
而且片子的精华也不完全是在情节上,还是看表演。
我选择推荐的原因是,题材不是很新颖,美国每年这种主体的片子还是有不少的,关键看演员的表演是否到位。
这部片子有《完美风暴》和《垂直极限》的很多元素的糅合,看这部电影就是感受人在暴怒的大自然面前的顽强抗争和影片最后打出的英文版一句话:舍己救人。
在影院里面充斥着满城都是大波妹和中国版大电影的时候,当我看到当天有这么一部片子上映,感觉确实是时候。
总比看一个吐字不清,浑身装束像齐天大圣,手持一根金箍棒的人强多了......
单位发的华星代金券快到期了,感冒发烧折腾了半个月,想看的片子下了已经:-(((想倒出去吧,便宜点还能赚一百大洋,可惜脸皮太薄没张开嘴,只能在上映影片中选一个。
既然来华星了,就看看大场面,于是……睡了一下不好意思还是要着重推荐一下华星,这么大了第一次是在不好意思,效果很好,果然很好,幸亏当时没被小农意识左右造成终生远离先进文化的遗憾,聊天、打手机的人明显比其它影院少,贵点还是值得的!
这种类型片没什么可说的,只要把场面拍好就成了,到一个半小时时,主角们刚离开学校,我差点以为这是一青春片,心想怎么也的最后有一感人至深、生离死别的大场面呀,想想这些年看的所谓灾难片,就觉得人老实呆在陆地上才最安全,别没事就跑水上去!
(想起大豆同学曾出语:小说中和尚没一个好东西,电影中船也没有一支是安全的)另外一个特别特别巨大的感触:外国人怎么都那么壮,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不能否认,我看了这部电影,心里确实有点不好受,军士长死的那一瞬间,我眼泪掉了下来,我想这为什么是个悲剧?
军士长为什么到最后会要自己牺牲掉。
也许编剧要让退休的本救生员回归大海,因为大海就是他的家,他的命运。
也许,为了证明这个就像海神一样的军士长,这部电影把他塑造成了海神,他说:他绝不会放手的,他给了海上落难者希望,他把他们拖起来,他把他们救了。
我相信救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
救人也是世界上最感人的事情。
“也许我会接受一个朋友给我建议去钓鱼”“钓鱼?
我们这种人不钓鱼”“这句话好像在哪听过。
”电影完成了两代人的继承,金鱼fish接过了本军士长的使命。
“有时候生活就是选择,你是那些落难者的奇迹,你也许要救出5-20个人,24岁的你要想办法成为这个奇迹。
”本军士长跟他说。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有很多,场面真实而宏大,无情又博大的大海吞噬了有情而渺小的人们,正因为有了像本这样的救生员才有了这样的事情。
影片的最后,fish又救了一个人,那个人上来说:下面还有一个人,他托起了我,他说:他绝不放手。
他给了我鼓励,他说一定有人会来救我的。
Fish看到下面的海面,他知道是他的军士长在下面。
科斯特纳很好的扮演了这个角色。
我超喜欢科斯特纳这个演员。
生命最伟大的信仰,莫过于生命本身。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生命去作为千万人生命的保障,当一个人舍弃自己的幸福去为了心中这个似乎虚无缥缈的信仰,也许这个人本身就比他心中的那个信仰更伟大。
他是一个海防救险队的队员,他保持着学院历史上的所有纪录,是这个圈子中传奇性的人物。
他从不夸耀自己曾经的成绩,他只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而用生命去捍卫无数人的生命,他拼尽全力,只为了能成为处于危难中的人们心中的那个奇迹。
也许连他自己也难以解释这个信仰之于他生命的价值,他为了这个信仰失去了心爱的人,失去了作为一个丈夫应有的幸福。
这个信仰到底让他得到了什么?
除了那一系列他并不看重的纪录,就是那种挽救垂死的生命所获得的心灵的救赎。
一次意外使他失去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作为唯一的幸存者,他从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痛苦中。
他是常春藤历史上最优秀的学生,有着几乎令人反感的自信。
他声称要超过老师所保持的所有纪录,这让有着无数救险经历的老师在内心深处对他寄予了厚望。
但是,老师没有放松对他的训练,相反对他加倍地严格,老师知道他心中有着与自己同样的信仰——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甘愿付出一切的信仰。
于是,共同的信仰将两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他的每一次犯错,尤其是由于他的自大所造成的错误都会遭到老师严厉的惩罚,在一次次的失望后,老师曾经想让他永远地离开。
他歇斯底里地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他害怕失去这个唯一的为了信仰而努力的机会。
他大声地向老师倾诉的心声:“我来这里是为了挽救生命!
”是的,他也曾经因为意外而失去了并肩战斗的队友,那种痛苦时刻折磨着他。
他想要用自己的余生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是为了死去的队友,更是为了自己心灵上的救赎。
但是他过于年轻了,年轻到还没有来得及认识自己的能力,年轻到以为只要有能力就能跟上那个伟大的信仰的步伐。
他骄傲、甚至有些许的狂妄,他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天赋,甚至将其作为自己任性的资本。
可贵的是,他善良、真诚;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值得他终生感激的老师。
没有人比老师更明白他的心情,同样的经历进一步加强了两人之间的联系。
命中注定他要成为老师的接班人,命中注定他要继续老师终生从事的为了信仰而战斗的事业。
他最终还是成熟了,领会了老师所教授的一切,成为了老师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记忆。
第一次执行任务,他就显示出了杰出的才能,是心中那不变的信仰让他拥有了强大的能量。
但也是那一次任务,唤醒了老师心中最沉重的记忆,老师决定放弃救险事业。
做出这个决定,既是因为老师觉得自己已经力不从心,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师坚信他可以为自己的信仰继续战斗。
在离开的那个下午,老师说在他所参与的所有任务中,有22个人丧生,无论他已经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这个数字是永远都无法弥补的。
在老师转身离开的时候,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个救险队员的信念——为了每一个生命而全力以赴地战斗。
那个晚上,他迎来了第一个真正艰难的挑战,并为了挽救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而使自己陷入了困境。
在最关键的时刻,他看到了老师的身影,尽管已经不再敏捷,但是却始终坚定。
两人齐心协力地摆脱了困境。
然而,又是在最后关头,上帝和他们开了玩笑。
面对只能有一个人存活的抉择,老师毫不犹豫地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他,自己则怀着不变的信仰葬身于大海中。
他注定了会成为一名和老师一样出色的救险队员,不仅因为他心中那份对于生命的信仰,更因为他始终相信,老师时刻都在和他一起战斗。
关于影片《惊涛大冒险》无论是思想还是演员都堪称一流,只是编剧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为了结局而结局的影片显然是下层之作。
但是,就冲着故事所表现的人物,就为了救险队员的牺牲精神,还有凯文-科斯特纳的演技,还是值得一看的。
剧中,一位上司为了帮兰德尔重拾信心,将他派到了培训基地当任教官。
在那里,兰德尔遇到了自信狂妄的学员游泳冠军费殊(艾什顿?库彻AshtonKutcher饰)。
费殊的自信活力给了兰德尔重新投入工作的信心。
一次,费殊问兰德尔一共救过多少人,兰德尔告诉他人;费殊一阵失落,随后问, 不是2个吗, 兰德尔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只记得我失去多人,费殊彻底被兰德尔的勇气与坚毅所折服。
两师徒惺惺相惜。
之后,两人一起投入到了一次生死攸关的抢险中
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会让人觉得精神为之一振,影片故事感人,气氛紧张,起承转合流畅,高潮揪心,首尾呼应,还有个Happy Ending,好像该有的都有了,但看完后不久,就几乎印象全无,空留下一种速效鸡血消退后的空洞感。
这部2006年拍的片子,整个框架好像《泰坦尼克》一般,是那种熟练的电影工业流水线的风格,属于好莱坞传统大片的样板戏。
片中的场面都够大,价值观方正,荷尔蒙旺盛,有些小幽默的点缀,也有最后一秒营救的刺激,娱乐效应直接又安全。
因为我自己很喜欢Ashton Kutcher(仅指外表看着顺眼),对他的表演也是爱屋及乌,中间崩溃痛哭那场戏,觉得演的很感人,可能还是稍有点儿咆哮风了,但考虑到角色本身就是个愣头青士兵,这种状态倒也无妨。
喜欢看他青筋暴起的大喊“Oorah”!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唯一能留下点印痕的,就是Kevin Costner对屡试不过的士兵说的那句话,“在水里时你和遇难者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你们的态度”,寓意很深,可以加下划线。
至于其它部分,比如一定要安排个牺牲啊,爱情要得到善终啦,现在看都太模式化了。
但总的来说,影片是完整的,正能量输出的也高效,评分四星。
不过中文译名糟糕极了,平添了王婆卖瓜式的浅薄出来。
之前看惊涛大冒险确实没什么感觉,毕竟这样的电影已经看了太多,用麻木来形容也不为过。
所以很自然的给出了“还行”的评价。
直到前几日看了《布鲁克斯先生》,爱上了Kevin,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部电影,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如此的讨厌好莱坞式结局!
电影开头,出现几个标准场景,便能猜出下一步是什么;出现几个标志性人物,就知道他们的命运是什么,我恨透了这样。
惊涛大冒险也不例外,从一开始一个很赞的白发救生员,迎来了一个刺头黑发准救生员,经过一段时间言传身教,终于造就出了又一个很赞的救生员。
最后,由于白发人相对于黑发人是配角,所以一定要挂;由于白发人相对于黑发人更伟大一些,所以一定要放弃一切牺牲一下最后当一次榜样……我不否认,看这种类似“偶像剧”的电影我是很感性的,永远不希望喜欢的那个角色或者演员死去,所以,大部分“偶像剧”会让你乐得屁颠屁颠,而也一定会有那么一部分“偶像剧”会让你怒得捶胸顿足,很显然,作为Ashton Kutcher的影迷一定会笑着离开,而我作为Kevin Costner的影迷由于不怎么能想得开发誓再也不要看这种电影。
但是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为什么看这种电影就一定要跟着套路走?!
最早有这种想法是在看《原罪》的时候,之前整部影片感觉都很好,甚至是到影片的最后20分钟,安东尼奥挂掉的那一刻,虽然自己喜欢的演员“挂”了,但是至少心里看着很舒服,因为这样至少合情合理,可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一幕在最后还是发生了,那就是一个跟小妹一样命大的人又站了起来……是的,为了影片“好莱坞效应”的需要,这位帅哥死而复生,并且回来告诉大家“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前几日看了《布鲁克斯先生》,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除了Kevin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电影至少给了我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并且有着之前看《一级恐惧》听到EN说出事情真相时的那种过瘾的感觉。
这种感觉,来源于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分钟我都不会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更来源于这部电影终于不再是“邪不压正”的所谓happy ending。
总之,希望能看到更多的Mr.Brooks。
最后,说说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就是Kevin没有老,而且……我喜欢看Kevin打人的样子^0^
虽然老套。
但体现的精神,对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触动是挺大的,至少我被打动了,电影不但是艺术,如楼主所说他告诉了纳税人他们的钱用在了哪。
而且对我来讲,看的时候真的有去做一个海岸救援队员的冲动,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很幼稚,但我觉得年轻人需要这样的影片。
非常精彩的大场面电影,那个执着的出色的年轻救生员,太帅了,太酷了,太让人喜欢了,那个海上拯救者的传说也很好,起码让我看完之后不觉得“真实的沮丧”,而是觉得似乎人生充满神奇的、不可预测的、难以想象的力量。
中规中矩的故事,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过让我了解了这种职业。
好复古。开啥玩笑,科斯特纳可是未来水世界的王者。
当时看还行 蛮感人的 特别是最后一句在那件事发生后,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丈夫为了自己生存会把妻子扔下水,致她于死地,后来我明白了,我就是那个男人。有点拆弹部队和黑鹰行动的感觉
典型的美国励志片,看多了就不励志了
又是一部全片乏善可陈的电影救人又不精彩人物冲突刻画的也烂
好无聊
海の神。
凯文科斯特纳都那么大岁数了 还这么折腾。挺喜欢他的
一个被拍过成千上万次的故事蓝本,开头三秒钟就猜得到结尾的剧情,却能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他还活着 兰德尔
固定的励志模式,疲劳了。
老套归老套,好看没办法
有些英雄,马革裹尸才是最理想的结局
Costner是我最喜欢的好莱坞老一辈的演员之一,Kutcher是我最喜欢的好莱坞年轻一辈的演员之一。两个人的体魄很适合演这类电影。虽然是个老套的励志、英雄主义冒险大片,结局都在意料之中,但是最后还是被感动了。另外,觉得片名直译为《守护者》会更好,片头片尾呼应很赞。
地质礼堂 与安迪 情节老套 8过还系被感动鸟
感人,很男人!
never let it go
So Others May Live.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