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主题就是对于纽约的和回归:为狮子庆生是纽约的沙盘,买下马戏团甚至排练眼花缭乱的空中飞人是为了拿去纽约的表演合同...这还算是正常,可回归之余不免有些过度的推崇和比较——非洲自不用说,在片头刚过之后狮子四人组便以天降奇兵的方式空投蒙特卡罗;蒙特卡罗呢?
赌场被企鹅帮大杀四方;最大反角女魔头也被安插在了这个城市(不过对于女魔头的处理很好玩,在狮子四人组全面拟人的同时,女魔头反而拟狗,拥有了极佳的嗅觉以追捕)中途遇见了貌似俄罗斯的马戏团,大虎应该是象征着往日的苏联吧,曾经威风八面率创奇迹但如今需要狮子的鼓励才能重振雄风;美洲豹倒是俄罗斯美女的真实反馈,但也得从了狮子玩空中飞人;海狮可能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了,不听话,把你一炮崩出去再派斑马救你...在意大利,警察被女魔头玩的团团转;伦敦,最显眼最重要的观众是美国山姆大叔...纽约,终于大家来到了纽约,还是在这个地方,狮子才能完成自我救赎,女魔头也会束手就擒。
再听听水果姐姐的那首Firework的歌词吧:Just own the night like the 4th of JulyTHE 4TH OF JULY!
哈,这么一解读,影片里似乎充斥着意识形态的味道,原本欢乐大杂烩的电影变得面目全非。
可谁知道电影导演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意图呢?
BTW,全片的配乐无与伦比,Hans Zimmer果然无语伦比,无论是猫鼬国王和大熊在意大利游玩时的《告别时刻》,还是女魔头唤醒队友时的《我一点都不后悔》,还有辣妹的《Wanne be》...当然必须要提到两次出现的《Firewrok》水果姐姐的歌配上荧光绚烂的马戏表演实在太炫了!
如果是在电影院观看3D版本应该更加无与伦比吧!
电影的主题实际上是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矛盾,而且压根没解决,最后的解决方式是借用水生动物。
难道鱼的命就不是命,就因为在本片里鱼不会说话,就低人一等,和企鹅狮子斑马不是一个层面的生物?
次要矛盾在于,斑马想要冒险想回归大自然,而狮子习惯于动物园的稳定生活。
但两人是朋友,四人一起长大,他们有相同的过去,彼此互相了解。
企鹅在情节推动上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想回南极所以给了斑马念头,四人被抓时也是企鹅占领了轮船使四人漂流,最后还是企鹅成为了对抗长尾狸猫的主要战力。
而戏份稍弱的猴子只有部分搞笑功能。
总结:本片是世间罕见的儿童教育片,处于相同地位的可能只有《冰川时代》。
建议带着四五岁的孩子一起观看。
编剧要让观众觉得:狮子吃斑马可怕,而吃牛排和鱼就完全没问题?
斑马是狮子的好朋友,可是鱼儿也很可爱啊,为什么要吃鱼鱼?
……当电影制作者使这些人格化美国化的动画形象在银幕上跳来跳去,表达爱与自由的主题时,应该认识到:他们编的故事完全无法自圆其说,用知乎er的话说,处处都是细思极恐。
编剧们应该知道现实中狮子会吃掉斑马,狐狸会吃掉兔子,玩具坏了会被丢弃,更别说香肠了。
动物世界,乃至人类社会本来就弱肉强食,但为什么这些完全经不起推敲,被粉饰过的,选择性失忆的,虚假故事仍成为了传达人类社会最美好品质的媒介?
任何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这当然没错,但好莱坞错就错在自己的精神分裂,道德双标:把四个动物主角拉到“人”的高度,把其它的小鱼小虾踩到“物”的高度,“人”在舞台上演绎着喜怒哀乐,吹嘘着自由博爱,“物”的死活却无人问津。
这是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狮子捕捉猎物是天性,但影片中,这样的天性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所谓“人性”,于是,逻辑矛盾便不可避免: 被动物园的同伴称为“大猫”的狮子只吃肉排,回归野外,恢复部分野性的它开始捕捉自己原先的同伴斑马,后来它还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学会了吃鱼肉充饥。
设定食肉动物与其猎物是朋友,狮子捕猎被定义为不道德,但吃鱼肉和肉排就被允许。
难道鱼不算生命?
肉排又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另外我想说,如果是我,我不希望成为一只斑马或长颈鹿,生活在动物园里。
可看来《马达加斯加》里的动物们在动物园生活得相当惬意:它们在“监牢”里表演,做马戏,赢得观众的喝彩,并引以为傲; 影片的最后,主角动物们满心欢喜地踏上返程的轮船,又将回到那个衣食无忧的“监狱”。
(不讨论续集剧情)这,又是在传递什么价值观?
这样说来,四只企鹅倒是最具有反抗精神,也是最值得敬佩的角色。
另外,好莱坞动画电影自然都有卖萌耍宝的桥段,但马达加斯加相关桥段却使我觉得它们愚蠢做作,令人厌恶。
大概是他们不够可爱。
我喜欢那四只企鹅,又是企鹅。
才看完《帝企鹅日记》,不过这四只很诡异,恶搞,感觉出场风格像谍中谍,全能特工。
mort,一只小狐猴,只有一颗门牙,大眼睛抱着像松鼠一样的大毛尾巴,哭起来很可爱。
在狮子的大嘴面前,楚楚可怜的惹人爱。
http://www.douban.com/people/smallsmile
在小儿不停地“爸爸,看斑马”的央求下将《马达加斯加》看了几遍,儿子是一如既往地咯咯笑个不停,我自己在笑过一次之后却笑不出来:这片子明显在讽刺一群叶公好龙的小资嘛!
生活在中央公园动物园的狮子、斑马、长颈鹿、河马哪里还是动物,分明是一群养尊处优的演员,狮子亚力有发型师、长颈鹿出场的时候带着睡帽,演出结束后有专人推着送餐车来送各自专属的大餐;饱暖思XX的真理即便是放到中央公园动物园也皆准:斑马在四只假模假式要去南极的企鹅诱导下,产生了对wild world向往;于是在一番折腾后,四个小资如愿以偿或者被逼无奈到了马达加斯加。
在这片wild world生活了短暂的时间之后,最妙的剧情出现了:饿昏头的狮子亚力把好朋友斑马当做美味肉排的企图被阻止后羞愧地自我放逐并且将自己禁锢起来,初步完成了人性对兽性的抑制;而受到了惊吓的斑马河马长颈鹿不得不离开失去“理智”的狮子后,沿途却看够了食虫草吃蝴蝶(?
)、蛇捆小鼠、鳄鱼吞小鸭等残酷的丛林法则,于是彻底放弃了在wild world生活的美好念头,为一条能够带他们离开这鸟地方的希望之舟的来到欢呼雀跃,偏偏这条船也是由另外一群小资——那群试图遵循自然法则回归南极的企鹅驾驶,他们真的到了南极却忍受不了南极的严酷环境,带着防晒霜掉头来到了马达加斯加。
最后如果不是希望之舟没有燃料无法离开,小资们几乎完成了自我否定——动物演员小资们要回纽约,企鹅小资们要在马达加斯加继续晒太阳。
不过故事讲到这也该结束了,所有的反讽都已经足够了。
影片最有趣的地方还是一些无厘头的恶搞:狮子的招牌亮相动作简直是将标致的LOGO掉了个方向,眼珠饿得发绿的狮子追逐斑马的配乐是万宝路牛仔的经典音乐,《American Beauty》中漫天飞舞的玫瑰在这里是牛排——不稀奇,都是梦工厂的手笔嘛。
还有那只头戴草冠的狐猴山大王,I like moving moving, you like moving moving!
这调调估计会成为下一阶段各个迪吧夜场的保留曲目。
嘿嘿。
作为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至于从中看出啥来实在是见仁见智,也许只有我这喜欢打着回归原乡旗号的城市小资看出味道不对,那实在是这片子掀起了我的皮袍露出隐藏许久的“小”,心里不爽而已,不必当真。
最好的童话,应该是把生活的真相用诗意的方式告诉儿童,像安徒生那样,把一个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悲惨命运用那样一种美丽而又酸楚的方式说出来。
可是在我们的时代,我们以为儿童是需要被遮住双眼,回避这个世界的苦难的,所以我们愿意给他们造一个虚假的国度。
那样的国度中,有“什么样”阿姨,有“怎么办”爷爷,可是没有“为什么”叔叔,因为“为什么”叔叔的存在是一种威胁。
他会固执地追究万事万物的由来,比如说:牛排是从哪儿来的?
没错,牛排是从哪儿来的呢?
小小问题就考倒了《马达加斯加》——一部投资上亿元的动画片。
它没办法作出直接的回答,只好把“为什么”叔叔逐出自己的国度,甚至,竭力要让你效仿里面那个天真的狮子ALEX,在大吃特吃美味牛排的同时忽略这个简单的常识。
身为森林之王,狮子本不必考虑这类愚蠢的问题。
问题在于,ALEX是一只纽约城的狮子,从来就用不着捕猎,总是有美味多汁的新鲜牛排送到面前,而且它有3个好朋友,斑马、犀牛、长颈鹿。
反正牛排不缺,ALEX也就从来没有意识到,它的朋友们其实是可以成为它的食品的。
它过得快乐,无忧无虑。
可惜好景不长,ALEX的幸福生活被斑马的一次胡思乱想给毁了。
它和它的3个好朋友也许是永远地离开了舒舒服服的纽约城,流落到非洲的一个小岛马达加斯加。
在那里,ALEX没有牛排吃。
没有牛排吃,ALEX就要吃它的朋友。
《马达加斯加》的故事发展着发展着就这样走进了死胡同:按照好莱坞的逻辑,斑马、河马、长颈鹿肯定不会被狮子ALEX吃掉,而且,它们最终定会感召ALEX,帮助ALEX从“兽性”回复“人性”;如此一来,食肉动物ALEX还是得吃那切成一片片、漂漂亮亮的牛排,但似乎马达加斯加没有牛,也没有做牛排的人。
知道《马达加斯加》是怎么走出这个死胡同的吗?
影片最后,几只企鹅解决了难题——它们让ALEX学会了吃鱼,一粒粒的鱼肉寿司。
去除了影像的叙述也许更有助于还原事实。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在《马达加斯加》的国度里,“什么样”阿姨已经跟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描绘了ALEX和它的朋友们的友谊,“怎么办”爷爷也想出了聪明的办法,解决了ALEX的肚皮问题,“为什么”叔叔却有意缺席,因为电影实在没有办法进行进一步的追问:牛排哪来的?
是不是从一头头活生生的,像斑马那样活蹦乱跳、像河马那样憨态可掬、想长颈鹿那样老实巴交的牛身上割下来的?
为什么吃牛排、鱼寿司无罪吃斑马、河马、长颈鹿、企鹅、狐猴却有错?
影片里并不是没有答案——因为牛排、鱼寿司是别人杀了生加工好后再送来的,因为斑马、河马、长颈鹿、企鹅、狐猴是朋友,而牛、鱼却与ALEX没交情。
但对于儿童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道理。
如果没有把这道理藏起来或者有意岔开观众注意力的话,出品《马达加斯加》的梦工厂完全可能被愤怒的家长们以道德教唆罪告上法庭,尽管它说的是事实,是人性本色,是社会游戏规则,是政治中不变的真理。
这片符合我心境,中间看得我很纠结:追求自由的梦想,就要放弃安逸。
自由,是要付出那么多代价的,是时刻有风险也要自己扛的。
真的不会累吗?
追那么久的自由不会有某些时刻后悔和崩溃吗?
狮子想吃斑马,狮子虽然不吃这只斑马,但是却吃跟斑马一样的其它动物,这确实是个不可避免的矛盾。
有点像《暮光之城》呢 不过,还是被狮子在深谷又冷又饿 委屈地自制感动了。
企鹅是亮点,智慧啊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企鹅,让我想起了博士
话唠斑马最喜欢玩口水,将那点口水耍的,绝活啊!
四只企鹅堪称活宝,绝对有组织有纪律,团伙作案完了团伙流窜,在狮子快要饿死的时候竟然想到做鱼生给他吃,那刀工,那叫一个出神入化,我简直星星眼了,倒回去将这段看了好几遍啊笑喷!
结尾那首move,超搞嘢的,听着很有想扭屁股的冲动!
嘿嘿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电影比较老了,建模有点差。
狮子想捅长颈鹿屁股把他从箱子里救出来那段太好笑了,哈哈,差点被爆菊了狮子炸毛和瞳孔变化很细节斑马被长尾狸猫追,狮子触发捕猎本能,瞳孔放大的时候太帅了。
不愧是企鹅,竟然想到了让狮子吃鱼来解决温饱的办法,猫咪吃鱼,我都没想到,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主角团和好的同时又解决狮子的食物问题。
这电影比我想象的好看啊,看完竟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二部见!
在这部电影中,电影制作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野生动物和美丽风景的神奇非洲,视觉效果相当不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迪斯尼的動畫重視的是友誼.不管發生甚麼困難,也不能丟下朋友.動物們的歷險已經開始了,一起冒險去.一心想越狱的企鹅, 想投身荒野的班马, 安于现状喜欢做明星的狮子, 很鬼马很搞笑!
多年以后.痴迷friends时,才发现给长颈鹿配音的是Ross...突然燃起再看的冲动
Just smile and wave,boys,smile and wave......
最欢乐的move it move it原来第一部就有了,最可爱的永远的配角
一群动物园逃出的动物,穿越城市,沙漠,丛林的冒险故事,有趣的使坏的企鹅,一直想“放飞天性”的狮子,所有的生物在饥肠辘辘的狮子眼里都是切好的肉片,这部的动物形态很有趣,有点像剪纸一般的边缘被切的整整齐齐。评分:6.5/10。
当年连看两场的第二场竟然选了动画片,半截睡着了,很尴尬。
我想,我有斑马情结,有“马达加斯加”里面斑马的一样的愿望。/为别人打工又何尝不是跟动物园里面的老虎一样,虽然每天都有稳定的美味鲜肉,尚且舒适而安全的环境,可是,那毕竟是牢笼,那看不到一颗wild的星星,那里呼吸的只有汽车尾气。时间久了,连兽中之王也丧失了锐气,毫无斗志。/人的一辈子,是不是也打算被圈养到死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贱贱的企鹅小分队,贱贱的长颈鹿以及最贱的朱利安国王........
平庸的好莱坞流水线
带娃的时间 看动画。 纽约中央公园的斑马狮子河马长颈鹿一伙都是好朋友。然而斑马向往大自然。接着忍不住趁夜里去火车站想坐火车去大草原。狮子河马长颈鹿担心斑马就出来找斑马。引起了人类恐慌。一群警察将他们围住麻醉药后装进轮船准备送去别地方。然而随行的四只企鹅发现轮船要去非洲直接反抗逃离笼子打晕了船员。并且掉头。掉头的幅度导致长颈鹿狮子河马斑马掉进海里飘到了岸边。接着之间产生了分歧。狮子只想回动物园无忧无虑。并且没有肉吃的狮子开始忍不住想吃了斑马。
粗糙大气上档次 高调奢华有一定内涵 美国精神果然很像汉唐气象啊 看来要大气就必须得糙一点和大条一点
即使和蛇精病小伙伴一起看也没觉得好笑……企鹅棒!
恶搞的很彻底,绝对适合愉快的时光一堆人一起享受,特别提一下,台湾的配音版,加入了很多闽南特点的词汇在,很好玩
[MSc] 没看完
慈善之惑--卢美美背后的财富王国: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5NDY0MTUy.html
还是很搞笑的,就是剧情太单纯了。企鹅和国王赛高。这部电影深深表达了对鱼类的歧视,吃鱼就不叫残忍不叫吃肉了么,怎么有一种说少数族裔都是动物所以可以受奴役的感觉。> <
逃出动物园还是很好玩儿的。到第二部就差强人意了。不是说不好,看看是不错,但看过的好的动画多了。这个真的只是看看而已。
欢乐与冒险并存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群动物园动物意外流落马达加斯加岛的故事。影片笑点密集,角色形象鲜明,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友情的珍贵。然而,剧情略显简单,可能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期待。
如果鱼也是狮子的朋友,那狮子怎么办?心还是比胃大么?
2008/11/26晚上,土豆网。动物园隐喻,但野生世界失败了,“只要和朋友在一起,在哪儿都无所谓”?重返动物园?2008/12/9夜,竹木厂,土豆网,dyl合看前半部。
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