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印度心理剧,以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孩作为样本,刻画出其内在心理的特点、形成源头、以及在心理医生调节下自我完善的过程。
情绪从何而来?
人生如何把控?
情绪来自于自己内心对于“负面”如何定义和衡量,把控住了自己的情绪,就掌握了一半的世界。
而本片的核心就在于,在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评价中,如何保住那份稳定的内心,保护那份稳稳的幸福。
人与人之间有所合,也有所斥。
人活着就会不断地接受外部的评判,并形成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幼时环境刺激会形成基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而在不知不觉中,这种标准也在自己与他人交往中形成不和谐事件的主要源头,矛盾就在于经历与成长环境的差异。
女主与男友们的矛盾,主要来自于不安全感,这来源于一种幼时被抛弃的感觉,另一种来自于自己内心的负面评价标准,好坏形成于幼时。
所以,如果想改变自身心理个性,也需要一个理性剖析自我的过程,在找到形成源头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开内心的矛盾。
这不仅是为了行成更友善更具有包容性的性格,更重要的是避免伤害自己,在创造良好交际关系的同时,也创造了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即使没有欲望刻意形成众人喜爱的形象,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被孤独所伤,悦纳自我。
看完印度电影《美好的人生》,被狠灌了一碗鸡汤。
卡伊拉做了个梦,梦见在工地上,周围都是工人,矮小又奇怪,她站在楼顶一脚踩空失去平衡,重重掉了下去,摔进泥浆里,一群身穿纱丽、点着发际红、戴着耳饰的新娘子围上来哄笑她。
卡伊拉醒了,去看心理医生,她觉得自己很丑、没用、廉价、肮脏(实际上她漂亮、干净、有才华、优秀、聪慧、有个性)她说“人们认为一个女孩谈过一次以上的恋爱就是随便的、下贱的……”心理医生问她买过椅子吗?
会买进店后看到的第一把椅子吗?
卡伊拉回答:不会!
医生:“只有看过很多把不同的椅子后我们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把,有些中看不中用,有些中用不中看,所以才有这个过程,一把一把挑选,最后选择了最合适的那一把。
所以,如果我们连买椅子都要阅椅无数,那么我们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好好看看吗?
”卡伊拉豁然开朗,点评道:“如果全世界都听到你的椅子理论该多好?
”医生好奇:“为什么必须要让全世界知道?
”卡伊拉:“如果他们理解椅子理论,就不会再对他人品头论足。
那世界该多么美好!
”医生:“不是的,卡伊拉,当你认识了你自己,别人怎么看你都不再重要。
如果你不掌握自己的人生,那么别人就会掌握你的人生。
”
没想到能在这么一部电影里看到自己找到共鸣。
虽然这部电影没有那么深刻,很简单,但就是简简单单,才是那么清晰,也回味了很久。
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人都是要和自己相处找到自己。
自己和自己是最好的朋友。
原生家庭,不巧的是也是有一个不太美满的原生家庭,活了这么些年,遇到了好的不好的,依然是觉得童年的阴影是比任何挫折还要难以跨过的一道坎,好像一直到今天还耿耿于怀。
其实每个做父母的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都不完美,可是…真的好难,哈哈。
女主角真的很漂亮。
可是也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然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包括我和我身边很漂亮的朋友,都是这种心理……
我们都是这么想的,可能再也找不到另一半了,我更是觉得婚姻就是一种束缚,不婚但是在一起很久才是最好的感情。
太理想化了。
电影也只是电影,女主很快就走进了新的人生,放下了过去,放下了自己爱的医生,和父母重归于好。
可是但凡经历过的又很拧巴性格的人,怎么会那么快放下。
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得走下去,除了往前,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别无选择,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和自己相处,让自己变得更好,有没有另一半,是命。
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有,有些人一辈子遇到一个或者几个,有些人他就会有。
一切都是缘,做好的事,会有好的回来。
kamra~我始终还是希望医生可以和女主在一起,却不是很明白,既然医生也喜欢女主为何不在一起。
女主的爱情、亲情为线索贯穿整部片子,技巧本身无出彩之处,有点像哲理片。
至少男主的身份和相关剧情,颇有点亚里士多德的调调。
全片好几处戳中痛点,身同感受,或许这也是主要的推荐原因。
片头是新加坡的外景,而看到最后,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一部新加坡电视剧《出人头地》。
主题曲是童安格的《生命过客》,收录在1990年的专辑《真爱是谁》里。
在拥挤的街头,你在忙碌的追求什么。
在孤寂的角落,你知道,失去的也多。
在拥有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好好珍惜。
在失去的时候,是否依然那么在意一生要失败几回,才知道成功的意义一生要爱过几回,才了解爱的真谛关于椅子的桥段,或许朱熹会说,尽情去爱吧,格物穷理,等你爱得足够多(诸如收集星座之类),终究会找到那把椅子;而王阳明说,只要有一次深刻的用心的爱情就足够了解爱的真谛。
如果没了解到,说明你还不够用心......
现代都市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心理障碍,从个体心理学角度讲我们的障碍基本都和童年时遇到的事有关,当时的心理没法理解又无法释怀留在心里成了障碍。
我们得追溯到童年时的事件发生时才可能解决问题。
女主在爱情里受挫导致无法正常入眠时遇到一位心理治疗师,一点点的解决她的心理障碍使她可以轻装上阵更好的遇见自己,文章基调欢快温暖甚至可以从女主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都需要更加简单的前行,电影里心理医生说道:“我们总是会选择比较艰难的道路前行,因为我们心理会觉得成功就需要经过很艰难的过程,其实这只是对自己的惩罚,可以选择简单的路前行为什么不呢?
只要你做好了准备。
”我们都可以去选择简单的路前行只要做好准备,去把控好自己生命的航线,将过去那些以童年思想无法解决的问题用成年人的思想去解决,人非圣贤 谁能无过只要我们不偏执,放过他们也是放过自己!
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反正我觉得让我受到启发的电影,我就觉得是好电影。
自己长大后也发现,无论你出生在什么环境中,都会有相应的问题出现,怪不得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生活中充满问题,唯一能拯救我们的,就是让自己心里充满爱,不是每个人的父母都懂得心理学,但是他们也尽自己的能力想给我们最好的。
好多心理学上的道理我的父母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学会,但是我有机会了解到哪怕一点皮毛,可以稍微审视问题原因的时候,我要学着像片中的心理医生所说“将我的父母当成普通人。
”他们也不是万能的,化解我们之间的矛盾,从我开始吧——像女主角一样送妈妈一束花,陪爸爸看看相册一起回忆我们的过去。
当我好了,全世界都好了。
爱你,生活。
谢谢你,生活。
总的来说,节奏挺好的,就是在慢慢讲故事,剧情也有深刻的地方。
我终于在印度电影里看见不是大型多人歌舞了,改成mv模式了。
看完最主要的感受是女主的性格太不讨喜了,见谁怼谁,想干嘛就干嘛,不管别人。
还有就是有什么想法都憋在心里自己不说,然后生闷气,说是别人不想着她。
尤其是对父母的事上,有问题却不好好和父母沟通,永远都是憋着,然后怪父母心里没有自己。
对“男朋友”拉古也是,她自己喜欢拉古,却不直说自己喜欢,总是岔开话题,回避拉古,拉古等不到回应跟前女友订婚了,她又要说人家是个渣男。
她也同样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但我并不讨厌女主,因为其一,这是她成长的环境和家人造就的;其二仔细想想,这很真实,女主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也在女主身上看见了自己),只不过这些缺点没有这么夸张,毕竟是影视作品,放大了这些缺点。
有几个我喜欢的细节。
第一个是女主最后一次治疗,要离开时几个治疗室的特写镜头拍的好好。
第二个是女主离开以后对身后心理医生家的告别,那就像是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负面的告别一样,如释重负(当然这里也有对心理医生的不舍)。
第三个是那把会响的椅子,沙沙说当你喜欢一个人却不说的时候坐那把椅子,椅子就会响,他自己坐就不响。
最后他拒绝女主以后,坐在那把椅子上,椅子就响了。
当然也有我很想吐槽的点。
结尾女主讲的故事,印度版花木兰???这部真的穿插中国文化了啊,开头的中国小吃,中间和中国探险队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结尾又花木兰?另外啊,这故事简介写的跟沙沙是男主似的,结果就是出来推动一下剧情发展???我还盼着俩人能在一起,看来是我想多了。
最后说一句,沙沙太可爱了!
哦对了,女主笑起来好像年轻的李绮红,就是古天乐那版神雕侠侣里的郭襄。
(看完沙沙的《枭雄》回来,总觉得滴眼药水的医生是和老婆离婚以后金盆洗手不买酒了,改行做心理医生了。
)
如果不是此时,此刻,估计看到一半就会关掉,说教意味浓郁,节奏太缓慢,大段大段的对话。
但就现在我的精神状况来说,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影片旨在提出都市人的心理问题,挑了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但也是最难解决的课题,通过女主的生活一点点揭露其心理疾病成因源头,殊不知,生活中比这更复杂的心理成因要夸张的多。
最后依旧按照电影的惯例happy ending把艰难的问题那么简单的解决了。
有时候我在想,这到底是电影给我们留下的希望?
还是毒瘤。
生活经常惨烈的无法直视。
一般患者都会爱上心理咨询师,这是治疗中的弊病,依赖性心理释放,但没人说过这是假象还是真爱。
就职业道德来说不应该在一起,所以电影也十分认真的规避了这样的问题,可我时常在想,万一是真爱呢?
岂不是错过了?
btw电影的男女主跟美术摄影实在太棒了👍
电影女主卡伊拉是个女摄影师,她本身很自由独立,在一次去国外拍摄过程中她喜欢上了制片人拉古文迪拉,就感觉像一见钟情似的,但她本身是有男朋友的,但是她还是对制片人不可自拨了,反正当她回国后就跟男朋友白了并分手。
但她没有后悔,但是娱乐圈的演员生活并不是像她想的那么的简单,所以在听到制片人要和他以前的女友拍电影的事情后,女主很是不开心,正在这时她被房东赶出去了,所以她就搬回了父母居住的城市——美丽的果阿。
虽然是个美丽的城市,但是因为她之前面对的困难太多,她觉得很是迷茫了,所以她决定去看心理医生,来缓解自己现在的心情,而就在去看的过程里她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心理医生。
在他的帮助下,她慢慢的走出来了,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关于心理医生诊室里那把特殊的椅子,有人觉得影片最后医生坐上去响了一下就代表医生也爱女主,我不这么认为。
第一,按照常理,一把椅子会响,无非就是因为某些部位松动了,当遇到外力时自然会有响动,跟坐椅子的人喜不喜欢谁没关系。
第二,如果说跟喜欢有那么点儿关系,那姑且可以理解为椅子虽不牢固但还不至于太松,会在外力大时才会响,女主第一次坐上椅子时是无准备且失神的状态,比较大力,所以它响了。
而医生为什么说他自己坐上去不会响呢,因为他知道椅子不稳,所以每一次坐都会轻轻的,自然不响。
那为什么影片最后医生坐上去响了呢,估计他也有片刻的失神,因为女主说喜欢他,这种话说给任何人听都会造成对方的不淡定,何况是相识了一段时间的人。
也或许医生确实有点喜欢女主,但仅限于喜欢,友谊的那种,不至于上升到两性感情的那种,毕竟医生也是人,和患者交心那么久,离别时总会有不舍和惋惜,他对女主的喜欢程度绝对是有限的,这一点可以从他坐上椅子发出声响后表情和动作迅速回复到淡定状态而看出来。
影片设置这么个情节也是为了让电影更有吸引力,毕竟如果从头到尾医生与患者之间没有一点情感交织会让观众有些失望,尤其是魅力无边的沙沙演的医生。
很治愈
形式很美,內容乏善可陳
沙王转型了,不再是简单的爱情偶像,更追求内涵和智慧,但本片节奏略慢,剧情略闷,虽有娓娓道来的舒服,但还是过于平淡而流于平庸了,鸡汤也是以前吃过的配方和味道,无甚新意,期待沙王在转型的道路上能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功
拖沓
结束了与自己内心的争斗,就可以全心打身外的仗。
宝莱坞
一般~
美好爱情吧
欣频老师推荐的这部太棒啦~关于清理人生木马程序的,值得反复看~
还不错的印度电影,女主才华横溢,也真的非常性感迷人,脾气暴躁又迷茫,混合的气质,长的好看确实可以掩盖缺点。音乐也还可以。展现了咨询开展的整个过程,女主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开始了更好生活的故事,看着挺感动的。电影里的咨询师真不错。
音乐好听,戳中泪点,转折有些突兀。拥抱生活没那么简单,于我。
剧情有点拖
需要一点治愈的电影,温暖一下。
我只想说两个半小时真是浪费时间,最多1.5就够了。整体结构很乱,什么高帅男生什么时候变成男朋友了,不是一直是欲拒还迎的状态吗?后来莫名其妙和一个音乐家在一起了,感觉也是随便玩玩,女主其实还是很随意的,那就不要假装自己很认真啊。然后心理医生随便几句鸡汤就解开了困惑人生十几年的疑问,后面从屋子里走出来那一瞬间叫一个自由开心,那么大人自己想不明白吗?还和全家人大和解。父母的嘴脸够丑恶的,尤其是妈妈非要拉住弟弟去追姐姐,然后抓住之后又赶紧推开说去追去追,请问你有事吗???那段爆发看的还是比较过瘾的。然后最后也有点狗血的爱上心理医生????整体真的浪费时间,其实全程主要看各个演员的颜值和演技了,发现印度人长得好看的还真挺有魅力的,然后就是背景搭的非常好了,很美式清新,还有印度特色所以才多给一星
太鸡汤了,营养过剩!女主真美!
啥啊
剧情好慢
很美的电影,观点也很有意思,不唱也不跳有点不习惯
标签怎么没有沙鲁克汗?
好低幼的印度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