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杀死汝伴

Kill Your Friends,杀死汝友

主演:尼古拉斯·霍尔特,艾德·斯克林,汤姆·莱利,詹姆斯·柯登,罗姗娜·阿奎特,克雷格·罗伯兹,乔治雅·金,约瑟夫·马勒,莫里兹·布雷多,布隆森·韦伯,吉姆·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杀死汝伴》剧照

杀死汝伴 剧照 NO.1杀死汝伴 剧照 NO.2杀死汝伴 剧照 NO.3杀死汝伴 剧照 NO.4杀死汝伴 剧照 NO.5杀死汝伴 剧照 NO.6杀死汝伴 剧照 NO.13杀死汝伴 剧照 NO.14杀死汝伴 剧照 NO.15杀死汝伴 剧照 NO.16杀死汝伴 剧照 NO.17杀死汝伴 剧照 NO.18杀死汝伴 剧照 NO.19杀死汝伴 剧照 NO.20

《杀死汝伴》剧情介绍

杀死汝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杀死汝友》改编自苏格兰作家John Niven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A&R人员(A&R man)Steven Stelfox,为了寻找下一个大热曲,在这个谁主沉浮的音乐圈弥足深陷,走向万劫不复的故事。在音乐业界中,A&R(artist and repertoire)是唱片公司下的一个部门,负责发掘、训练歌手或艺人。A&R部门是担任唱片公司和歌手之间的连结,帮助唱片公司的歌手在商业市场上获得成功,同时也要开发、训练歌手的能力。此外,A&R也经常需要负责与歌手签订合约、为歌手寻找适合的作曲者和唱片制作人,以及安排录音时程计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惊声尖叫4别流淌呀,河水哨兵骨头镇奇谭神探夏洛克第一季从前有座灵剑山英雄虎胆奇迹的缔造者银之守墓人第二季八星抱喜抗命营救黑夜时刻大脚怪2ABC谋杀案乡村爱情13唬胆特工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特雷弗·诺亚:说到哪了锦鼠御猫之九幽血狼灰色少女小岛惊魂春迟邋遢大王奇遇记救援狗海豚的故事整容季问题恋人天赐第一季寻找身体陆贞传奇

《杀死汝伴》长篇影评

 1 ) 一部电影,为难了一群人

不论从哪方面而言,这都是是一部很难拍的电影。

编剧故事很难写,电影的境界很难升华,演员硬要把它拗成英雄主义的战争片又难以逃脱它本身偶像电影的基础,电影能拍出现在这个模样,大家都为难了。

首先。

不论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亦或是后代的评书如何来演绎这个故事,杨家将的故事从开场到落幕,环环相扣,情节顺时而发,人物逐一登场,各司其分,说句草灰蛇线,绵延千里都不为过,那么这部电影拍什么?

要怎么拍?

就是主创们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如果要想把杨家将的整个故事由头至尾的摆上屏幕,只怕没三四个小时都拿不下来。

所以编剧们单只拿出整个故事中最精华、最高潮的部分做加工、演绎,实在是无奈而唯一的对策。

至于故事情节中其他必需的部分,没关系,用些零散的片段稍作补充,只要观影过程中观众能看明白就行了,反正整出戏的重头在战争场面,这些片段只需要发挥他们过场戏的作用即可。

于是在这样的编排下,整部电影的聚光点都围绕着杨老令公和杨家七子身上和相关联的战场戏份,其余人物和情节显得多余而可笑。

还记得杨六郎和柴郡主在花田里谈情说爱的那场戏吗?

还记得擂台比武吗?

还记得皇帝在某个类似哈利波特校长室里,那段为高潮部分做铺垫的前戏吗?

还有柴郡主与杨六郎紧紧相拥,离别情深的戏码,统统都是败笔。

台词是可笑的、场景简陋的、人物是空虚的,连一贯能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奸角都显得傻、大、空,电影的拍摄难点除了叙事方式,更难的一点在于如何表达你的人文主义情怀,你所想表达的情怀,又是否能为观众所接收。

忠君爱国的思想在现在的社会已经很难引起共鸣了,反而在当前的场景下有很容易被质疑成封建社会的愚忠思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电影是很回避这一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的“忠孝礼义”,唯一的落脚点只能归于“孝”了,以“家”的概念为核心和出发点,才让一切有了合理的解释。

七子上战场,不是为了要击退侵犯边界的辽军,而是为了救父亲回来;父亲撞李陵碑而死,在电影的渲染下,我想几乎没有人认为是为了守节,还记得苏武的话吗?

“大羊不死,小羊难活”,所以杨业的死是为了儿子们能活;而就算是父亲已死,也不能就地埋葬,而是要拖着尸首回去让母亲“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而从老大开始,一个个的杨家将最终成了战场亡魂,其实还是为了父亲能完整回家。

你能说忠君是愚忠,你能说爱国是死脑筋,但你不能批评孝道,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向父母尽孝是怎么样都不为过的。

于是这走得又是一招安全棋,却遗憾得难免把杨家将的故事和精神狭隘了。

在上述两个问题存在情况下,各人物的戏份是否平均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好在这就是一部人物的群戏,看得就是人物之间的互动与撞击,单个角色若是戏份太过出挑倒会显得很有问题。

以上两项均表现平平的电影,唯一能看的只有一票养眼的帅哥和精彩的打戏了。

所谓帅气是静态的,把杨家七郎一个个的拿出来单看,那都是百里挑一的美男,至少每个人都曾经有被观众记忆深刻的角色。

而这厢聚在一起,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一眼就能看穿。

我认为此番角色完成度最高的,最右人物特色的只有杨大郎郑伊健和三郎周渝民。

早在古惑仔的时代,郑伊健就已经是带头大哥,此番再次出演大哥已经是驾轻就熟。

何况岁月在他身上洗去了曾经角色中的匪气和痞气,褪去了不成熟,从男孩变成了男人,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现在的杨延平。

沉稳,淡定,平和,对,是平和,你很难看到他的情绪变化,因为他是杨家七子的领军人物,是稳定军心的唯一关键,兄弟们吵架,等吵完了,才谈谈来一句“以后我再也不想听到这样的话”,就化解了大家尴尬的气氛。

这才是众兄弟们信服敬重的大哥。

他没有情绪变化吗?

不,他是有的。

在整部电影里,他唯一的一次爆发是在两狼山,听到七弟单枪匹马得去向潘仁美讨援兵,他毫不犹豫也毫不客气得打了六弟(打得好!

),“你就拦不住他吗!

”。

因为他知道,七弟这一去就是有去无回,必死无疑。

同时,对照之前的擂台比武,对照后面杨六郎向父亲忏悔说早该拦着七弟时,你应该知道,老大可以忍你第一次犯错,却不能忍你一错再错。

在和母亲单独交谈的这场戏,简直把他在多重身份中担任的角色体现到了极致:看过“七子去六子回”的之后字条,他仍是坚持要去救父亲,然后安慰母亲,对母亲承诺既要救回父亲也要保全兄弟,言下之意,即使牺牲自己也全不在乎(当然,他最后也是这么做的),此时,他不仅对父亲尽孝,也对母亲孝顺,他不仅是儿子,更是长子,是大哥,他的身份影响、造就了他的性格。

他已经习惯把所有的情绪都化解为无形,只是淡淡得接受事情的发生,然后做好自己该做的。

就连自己的死亡,就连听到耶律原那一番简直是羞辱的话,他也只是平静的,接受现实,接受自己死亡的现实。

而如果说郑伊健的表演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而周渝民的惊艳却是能直观感受到的,每个看过电影的女性观众都无不感叹于周渝民的出彩。

武器使用上的讨巧使得他的特写镜头最多,不单单能让只想看颜的观众得到满足,最重要的是让周渝民有了发挥的余地。

演员能通过什么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动作、语言、表情或者说眼神,特写镜头让仔仔在眼神上有了发挥,让观众能更多和杨三郎有接触、有共鸣。

杨三郎是讷言的,他甚至比大哥更静。

大哥的静,更多的体现在谋全局的沉稳,对兄弟们的关爱和照顾,大哥要在兄弟们都受伤的时候,查看每个人的情况,要在六弟慌乱无神的时候,镇定他的心神。

而他的静更多的是性格特征。

平日里他也是静默的,默默得承受兄弟们的争吵,默默得承受着流血的伤口,他不会说父亲陷于危境是让自己多么焦急,他不会说自己腿上的伤口需要医治,直到大哥看到并给他递上了烫过的匕首。

他和杨大郎,在队伍中共同扮演了守护者的角色, 而他守护的意味却还要更多一些。

还记得出征前,镜头扫过杨家七子的状态吗?

他在做什么?

只有他一个人手中怀抱着刚出世的幼子,那样的温柔,那样的满足,还有什么比这个场景更能打动我们的心怀?

还有哪个场景更能说明杨三郎的形象?

他天生的就是保护者,对家人,他是温柔的,爱护的,对敌人,他是冷酷无情、毫不手软的,拼尽所有来抵抗。

他用箭,为兄弟们除去视线中的盲角,护其周全,保护兄弟和父亲不受伤害。

所以,战场上的他从来都是杀伐果断的,每个眼神都是那样的凶狠,每一箭都射中要害,即使和敌人贴身近战,也毫不畏惧,绝不犹豫。

你绝对不会认为这个人物没有存在感,就在于静与动的反差实在太大。

在马厩里面,杨二郎问六弟,你有真正上过战场吗?

你有听过过骨骼断裂的声音吗?

你有看到过战友、敌人在你身边死去的场景吗?

杨延安有,他见过,他的手上了结了太多敌人的性命,他对视着辽国神箭手的双眼,利落得射下那支箭,却从来不会胆怯于战争的凶残,也不会因此嗜血,对战争亢奋。

在死前的最后一刻,当他看见耶律源拖着哥哥们的兵器时,一切都了然了。

那个眼神,让人神伤。

这就是仔仔诠释下的杨延安。

人人都会爱的杨三郎。

于是,在这两个精彩角色的对比下,剩下的兄弟们显得很尴尬。

其中最最尴尬的莫过于于波的杨二郎--杨延定。

作为一个从未在主流商业片中亮过相的内地演员,夹在一票港台明星中,相关经验和气场的缺乏让他很难把杨二郎演出挑。

注意,是出挑。

他也是能打的,但是当镜头都给了四弟在沙场上赤身练拳的场景时,他的武艺从何体现?

他也是有想法的,在苏武庙时想带着兄弟再突围,只不过被大哥否决了。

他也是关心兄弟的,会关照爱马对自己的兄弟好一点,会在已经离开后,后返回大哥的所在处,不让大哥一个孤军对敌。

百度百科中,对杨二郎的定位是单纯、直率,只是这份单纯和直率如何和七弟那种初出茅庐的青涩感做区别,而已经身为二哥的他,似乎在弟弟们面前还没有存在感和威严,这是最致命的问题。

而让我最感动的,还是在和大哥分手之际,他接过大哥的字条,雾气渐渐湿润了眼睛,却还是爽快得说,“我们雁门关见”。

也许,编剧和导演对觉得的定位,只在于完成了这场戏份即可。

但对于于波而言,这样的不完整是永久的缺憾了。

至于李晨--四郎杨延辉,林峰--五郎杨延德,这两位的尴尬在于,如果角色互换的话,你会完全没有违和感。

甚至会觉得,让现实中活泼好动的林峰来演后来去做辽国驸马的杨四郎,文质彬彬,说起话来来一套套的李晨后来出家当和尚也许更合适。

当然了,在港台演员压在内地演员之上这一合拍片中的定律来看,主创还给了林峰会医术这一特长,这两个人互换角色的可能性也实在不大。

一部戏中出挑的戏份就那么几个,现在是哥几个戏份分猪肉还分不了,更遑论出挑,群戏都出彩的除了《士兵突击》我还没有见过第二部。

而对于这二位,角色的特性和之前的角色有所重复也是造成平平无奇的原因,尤其是林峰,在TVB这条电视剧生产流水线上,什么主角没演过,什么职业没当过,说到医生,古代有《布衣神相》,现代有《天涯侠医》;而有情有义的古装青年,林峰更是驾轻就熟,却了无新意。

至于李晨,他实在不是一个会将感情外化得很明显的人,连谈了新女友,也没有大肆宣扬,这次的杨四郎,很难让人点评出个褒贬。

一部戏中出挑的戏份就那么几个,现在是哥几个戏份分猪肉还分不了,更遑论出挑。

而对于这二位,角色的特性和之前的角色有所重复也是造成角色平平无奇的原因。

在爱说电影这一节目中,主持人问林峰,“五郎应该算是比较内敛的角色吧?

”,林峰的回答是,“算是吧,但要看和谁比了”。

很可惜,二、四、五郎们,就这样被比下来了。

至于剩下吴尊的杨延昭杨六郎,和付辛博的杨延嗣杨七郎,实在是没有点评的亮点。

倒让我想起另一对杨家将:胡歌和彭于晏。

作为杨家军中唯一生还并肩负杨家将保家卫国遗志的杨六郎,无疑是戏份最吃重的一个。

他好了,整出戏的情感和境界都得以升华一个层次。

《少年杨家将》中的胡歌,是我的成长经历中所接触到的描写杨家将故事里,表达得最好的一个,没有之一。

无论是之前的青涩鲁莽,还是成长之后的担待,胡歌都用出色的演技,令人感同身受并且信服。

胡歌和吴尊,曾同出演影片《剑蝶》,前者演反派马文才,后者演大主角梁山伯,可是胡歌却用悲痛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失去爱人的痛彻心扉,而吴尊却用紧缩的双眉和抽搐的脸部,告诉没有什么叫做抽筋。

对于这位商业电影的常客,我想说,请你再练练演技再接片吧,不然你演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个样。

而当年电视剧中的七郎-彭于晏,今年练得一身好肌肉,只怕不必吴尊逊色,演技也更胜一筹,也许电影中的六郎让彭于晏来演,恐怕要好得多。

而至于付辛博,连要拍需要裸露上身挨打戏份都不知道提前练肌肉,而只在片场临时做俯卧撑来就急的人,也没有什么被点评的意义了吧。

其他女性角色:佘太君-徐帆只能说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角色,但是和杨业的那场夫妻之间的对话,对于你们这个年纪来说,真的合适吗?!!!

太肉麻了吧柴郡主-安以轩这是一个很让人出戏的角色,搭配上吴尊之后,戏出得更加不知道去了哪里。

她是一个很神奇的演员,在于她的每一个角色,让人的感觉都是她自己,而不是角色本身。

她的说话方式与表演方式并不会因为角色而改变许多,而这么多年来都有角色找上门,也许是因为演员背后更强大的因素吧。

安以轩是个只适合演林月如那样在穷山僻壤的小镇中长成的无拘无束的小姑娘,这才是她的本性。

她连妓女的才情与媚气都演不出来,更遑论郡主的高贵。

李倩之所以把她单列出来,真真是我的私心。

想当初《大唐双龙传》中,还曾经迷恋过仲致配,现如今在同一部电影中碰头,一个已经是真正的少爷,而另一个却降级为丫鬟了。

也许男女演员戏路的差别就在于此吧。

花了一个下午还多的时间来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即便这部电影有许多的吐槽点,我还是会把战争场面一段段的拿出来反复看,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唯一的着力点吧。

 2 ) 杨门忠烈之杨延嗣

杨延嗣杨七郎因为自己的从小被爹娘宠爱,养成了冲动性格,替六哥站上了比武招亲的擂台,在无意之下打死了北宋名将奸臣潘仁美之子潘豹。。

与此同时辽国入侵北宋,北宋危在旦夕,宋太宗本任命杨令公杨业为征辽统领,潘仁美怀恨在心力求宋太宗任命他为征辽统帅。。。

杨业出征却未了辽国将军耶律原暗藏埋伏,此时奸臣潘仁美却退兵回到寰州城,令公身负重伤退回二狼山镇守。。

此时在家的佘太君心有不安感受到了杨令公的危险,于是便进宫求见宋太宗要求派兵援救杨业,宋太宗发令要求潘仁美派兵赶赴二狼山增援杨业,潘杨两家历来是死对头,潘仁美上书皇上没派兵增援。。

佘太君命大郎带着七子去六子回的天命杨家七子赶赴二狼山救爹回家,到达二狼山,看着爹的伤势,杨七郎心里暗暗认为是自己害爹受伤,于是突出包围赶去寰州城求潘仁美派兵增援。。

到达寰州城门,“你儿是我杀,只要你肯派兵增援,我愿一命换一命”的豪言,奸臣潘仁美已辽国兵冒充杨家将为由将热热血七郎万箭穿心而孤独的死在寰州城外。

忠孝的七郎“如果可以重来,我宁愿没有走上擂台”。

在年幼的七郎身上较六位哥哥少些成熟稳重,但是七郎不惧辽兵孤身前赴寰州城苦求潘仁美派兵增援营救爹和六位哥哥,完美演绎了<忠><孝><仁><义>四字。。

 3 ) 落叶归根日、逝者心安时—影评忠烈杨家将

中国古往今来便是礼仪之邦。

中国人讲究追根溯源,“忠孝礼义”更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美德佳话。

4月4日为清明节,是祭祀祖先,怀念逝者的日子。

中国人对“家”的观念尤其看重。

所以无论生者还是逝人对于回家的渴望有违强烈。

因为家人永远是心底最深的眷念。

得意时喜与家人分享快乐、难过时愿与家人分担忧愁。

从古至今,从生至死中国人对于“家”和“家人”的观念之深均是他族不可及的。

《忠烈杨家将》从影片一开始便在强调杨家一门的和乐祥融之景。

七郎为六哥出头打擂台失手杀死潘仁美之子潘豹,为什么?

因为“家人”。

二郎为马不忘告诫爱驹保护弟弟,为什么?

因为“家人”。

杨业重罚两子,出征前却忍不住问道爱子伤势,为什么?

因为“家人”。

大郎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仍执意带弟弟们奔赴两狼山,为什么?

因为“家人”。

因为爹在那!

因为娘希望看到一家团圆无事。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杨业自尽于苏武庙前杨家六郎也要拼死带回父亲的尸体。

这就是为什么耶律原杀了杨家五郎后要收集起他们的兵器。

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杨六郎的怒火,让他停下带杨老令公回家的脚步,好达成自己杀尽杨家七子的愿望。

只不过耶律原作为辽人他忽略了中国人对于“家”和“家人”的观念。

就像杨六郎说的“我背上的承诺比你的更多”。

看看最后那场打斗。

虽然杨家兄弟不在,但每一副兵器都在打斗中起到了作用。

等于是杨业+杨家六子(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在寰州城外)对耶律原一人。

我想这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观念。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永远都是“家人”内心的牵挂。

家人与你同在。

  导演对于动作和战争场面的把控还是值得称道的。

杨家七子第一场遭遇战,“火龙飞天”充满新意。

马踏血河,二郎从尸山血海中扛起杨家军旗。

五郎替杨业刮骨疗毒以及众郎苏武庙前烫铁烙伤都无不充斥着浓浓的男性荷尔蒙。

  印象比较深的场景还有四郎和五郎土城前的壮烈和凌然。

很喜欢那一段对白。

“你不是说吃槟榔不好吗?

”“我需要亢奋”。

好一对大敌当前还欣然赴死的杨四郎、杨五郎。

  说说我比较喜欢的几个角色吧。

  杨大郎,郑伊健的表现中规中矩吧。

身为大哥,无论是铜锣湾的陈浩南还是金沙滩前的杨大郎。

都体现出了大哥的气势。

阵前掌掴杨六郎没看住弟弟那场戏,一气呵成。

看吴尊的表情应该也是被大哥的气势震慑到了。

山谷前一夫当关,做好了第一个牺牲的准备。

因为他是大哥!

他答应了娘,要弟弟们和爹平安回家。

在被耶律原单枪挑起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

并不是因为怕死。

是他从耶律原的话中读出了自己的牺牲也许都换不来弟弟们平安回家。

他心碎了。

  耶律原,对于耶律原身世的介绍能更好的帮助观众理解为什么身为辽国元帅居然在阵前在国家利益面前为了一己私怨而枉送了大好战局。

要知道当时杨业已重伤。

凭潘仁美的那点本事自然是不足以抵挡耶律原的。

其实在耶律原这里,也能体现出“家人”的观念。

他对杨大郎说“你爹杀我爹于阵前,我不怪他,但我不能放过你们。

因为我要你娘感受下我娘当年的痛苦,我要你娘更痛苦”。

可以想象耶律原从小就活在痛苦和怨恨中。

他看着自己的娘终日以泪洗面。

他唯一活下去的理由兴许就只是为了今天。

所以当他有这个机会可以斩杀杨业和其七子的时候他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什么大局为重。

什么对错成败在为父报仇面前都根本不值一提。

我想这是耶律原对于“家人”错误的理解。

  潘仁美,潘仁美射杀杨七郎于寰州城外。

有那么一瞬间我是同情他的。

因为当杨七郎说道“我杀了你儿子,我愿一命抵一命”时,潘仁美眼神中闪烁的泪光。

可见作为一个父亲他对儿子的疼爱。

所以当时如果是作为一个父亲角度来说,我真的没那么恨他。

  最后,我要说说杨三郎—周渝民。

这是全片中时刻在闪光的角色。

周渝民对于他的第一部古装片奉献了极为精湛的演技。

曾担心其年龄和性格会驾驭不了这个哥哥的角色。

事实上我的担心多余了!

出征前,杨三郎怀抱爱子的样子有那么一刻让我恍惚他好像真的已为人父了!

虽然只是一个镜头,但不得不说这个镜头下是仔仔沉淀多年的演技。

因为你终于发现原来花泽类抱着自己孩子的画面也是不违和的。

  出征首战,杨三郎“火龙飞天”几乎零伤亡即攻克了防线。

虽然耶律原事后说明此战只为试探。

但他派遣手下大将萧风狙击杨三郎足以证明他对这位杨家神箭手的忌讳。

  两狼山围剿。

大郎拍了拍三郎的肩膀。

三郎便心领神会。

此时便能看出,杨三郎在杨家军的地位。

是一个可以一箭定乾坤的主。

护父突围杨三郎瞻前顾后却忙而不乱,一众辽军见三郎一搭弓便吓的趴在地上盾牌护身。

可见辽军对于杨三郎的忌惮。

  苏武庙前,他独自倒在树下。

大郎递过烧红的兵器。

侧影下他只是接过烫在伤口上,便再无多话。

杨业自尽于李陵碑前,第一个发现的人是杨三郎!

为什么?

因为他是最机警的。

哥哥和弟弟们可以休息。

他不可以。

因为狼性使然!

  金黄色的稻穗田、凌烈烈的杨三郎。

从眼神到动作,周渝民形神兼备的演绎出杨家最不多话却又最心细凌厉的一子。

一场稻田弓箭对决堪称全片最大亮点!

因为就武器来说,弓箭的观赏性无疑也是最高的。

三郎最后拔箭飚肉近距离射杀萧风的镜头绝对燃烧了所有的男性荷尔蒙。

  《忠烈杨家将》做为一部商业电影,总体是合格的。

剧情虽经不起推敲但说实话这样一部题材。

确实不是卖弄剧情。

它的场面、动作和一众型男的演出已经是值回票价了。

可能它不是一部完全遵循原著的电影,但它的所有改动在我看来大部分也是合乎情理的,如有人质疑杨家将居然不用枪。

我想是为了视觉需要,都用枪也真的不好看。

如果没有这部电影也许我只知道杨六郎、杨五郎、穆桂英、杨宗保。

但这部电影下来我记住了所有郎。

更记住了杨三郎。

金黄色的稻穗田、凌烈烈的杨三郎。

  

 4 ) 打打阵容牌还算凑合

看《忠烈杨家将》之前总是担心会和惨不忍睹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一样,看完长舒一口气,还好还好。

看过《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还会不能容忍这片子?

不科学啊!

想想任贤齐版的杨宗保,卖力有余,英武不足。

再想想张柏芝版的穆桂英,也不知道生了娃的柏芝是不是只剩下当妈这一个功能了,演戏完全不在状态,看到她的部分总是很出戏。

演员让人失望也就算了,好端端的古装战争片,硬是没什么画面能让人记得住的,我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有张柏芝声嘶力竭的哭戏。

所以,有了这样的砖,《忠烈杨家将》实在能算得上玉了。

首先,杨家七子个个养眼,nice。

配角都请了郑少秋、徐帆这样的角儿,阵容上无懈可击。

再说场面,一般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片,都标榜史诗般的场面,要壮烈要恢弘。

这部电影在国产影片中,真的不算差,算个中上,特技也不算特别粗糙。

当然一定要和《魔戒》比,我也真的没办法。

看长长的主演名单,就明白,七子是这部电影的卖点。

有的电影,比如最近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阵容除了刘嘉玲之外几乎不堪入目,但徐克有徐克的本事,他光打导演牌就可以了;有的电影,比如被称为电影工业新里程碑的《环太平洋》,哪怕演员一个都不认识,打效果牌也一样狂卷全球票房;还有的电影,比如《Stay》,你不认识演员,不认识导演,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一切参数,但你忘不掉,只因为一个神编剧。

而像《忠烈杨家将》这样看名字就知道大致剧情,导演不出众,编剧不神奇的电影,打打阵容牌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的效果也证实,果然没错。

回过头去想一想,如果不是这些人,哪来去瞄一眼的兴趣,如果不是这些人,所有的角色是不是都很无趣?

在说七子之前先说杨业,就是七子的老子。

(七子七子地说,竟然有点穿越到全真教的感觉...)杨业是郑少秋演的,一出场真没认出来,可能因为光顾着看吴尊的胸肌了。

我记忆中,郑少秋的古装扮相全部都归结在了楚留香身上。

郑少秋身上的风流倜傥是骨子里的,哪怕他演个乾隆也是眼角眉梢尽是风情。

忍不住说一句,看了许多此片的评论,光凭文字便能分辨出是90后,溢美也好,吐槽也罢,对香帅都是略过不说,我怀疑有些根本不认得他是谁,只顾着看那些小白脸。

迷恋帅哥古装扮相,竟不知郑少秋,悲哉。

所以那些肚子里没有沉淀,看片量没有积累,甚至没有常识的信手评论真是看不下去。

说回郑少秋,一眼直觉相像,完全没认出来,直至换了戎装才看出那是英武的秋官。

演技自是无可挑剔,年过花甲还能挑下这样一个角色,实在不易。

细细回忆秋官的年纪才觉得可怕,幼时记忆里的翩翩公子居然已经过了花甲。

真是不许美人迟暮。

接下来按顺序来聊聊七子,事先说明,我不是其中任何一个人的脑残粉,也没有特别讨厌谁,只是客观就这部电影来说。

大郎,郑伊健。

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情与义有担当的猛男角色首选就是郑伊健。

是因为陈浩南?

还是因为聂风?

反正伊面的大部分角色都是这个套路,无甚出彩也无甚出错。

只是年过不惑的伊面在一群新生代演员里,实在没有当初《古惑仔》时的意气风发了。

想想当年的陈浩南,何其得意,双琪夺伊面又是多么久远的花边新闻了,如今换了吴尊来炒八卦。

二郎,于波。

于波混迹娱乐圈多年,只是混了个脸熟。

当年《水月洞天》的兄弟张晋娶了蔡少芬之后,反而有如日中天之势。

饶是我这个对人脸和人名几乎过目不忘的人,也会不小心把他和刘畊宏搞错,看片的时候还在想,怎么刘畊宏小了一圈。

不算很有存在感的一个演员,但是其中几场大戏很是热血。

三郎,周渝民。

就算这是一部很快让人忘记没什么用的小破电影,但是对于仔仔来说,几乎可以算是翻身之作。

仔仔并不是主角,戏份也不多,但是弓箭手的设置在冷兵器前提下总是讨人喜欢的,很多瞬间都有精灵王子附身的错觉。

我一直算不上喜欢仔仔,当年的F4,真的就是《流星花园》,一闪而过。

言承旭在林志玲绯闻后已是强弩之末;朱孝天在失败的肥胖版楚留香后踪迹难寻;只有吴建豪还有点存在感;相对来说,周渝民算是比较努力的,这几年的活跃度keep得还不错,所交出来的答卷也不算太差,只是在选择剧本上还需要团队把关。

这部电影三郎的选角和造型对仔仔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胡子造型平添了很多沧桑感,台词不多的设置和角色的冷静很契合。

不需要卖脸,也不用说太多无用的台词,全靠眼神和动作绝对是一个转型期演员急需的角色。

最后一场弓箭手对决的戏,满镜头的金黄稻谷和三郎中箭从血肉中拔出反射死对手的一瞬,无不抓人眼球,很是精彩。

一直无感的周渝民,在这个角色上我给他百分百的肯定。

四郎,李晨。

说实话,回忆四郎是谁的时候,翻了演职表,可见这个角色没有多大的存在感。

可能李晨长得太现代了,也可能造型师不待见他,反正他的古装扮相实在不好看。

看到李晨的脸有穿越的感觉,一不小心就出戏想到《北京爱情故事》。

五郎,林峯。

以林峯的皮相来说,香港同生代演员里,他实在能算得上努力的。

无论他有怎样的家世背景,整容与否,努力是大家都看得到的。

但是林峯的角色设置实在让我觉得电影主线就是一个RPG游戏。

战士、骑士、弓箭手加医师,这整个就是一个刷副本的配置啊。

但是林峯动作戏在战场上血溅战袍、面目狰狞的样子,还是让我记住了。

这正是一个未曾真正拍过大荧幕古装动作戏的年轻演员努力的证据。

这样需要张力需要情绪的镜头,一条过估计是很难的,但是多来几遍情绪往往会不够饱满,最后能够呈现出这个效果,已是让人意外,那是外表文弱的林峯。

六郎,吴尊。

目测本片吴尊是主角,可是演技实在单薄,要不是一众哥哥们和老爹演技够扎实,恐怕这片子没法看。

最近吴尊有妻有女的新闻炒得满城风雨,这个重磅炸弹没有在电影上映时拿出来炒作,我觉得他在这个节操碎满地的娱乐时代好歹还是有点道德的艺人。

吴尊刚出道时,我觉得他帅翻了,是真的好看,在我心里地位大有赶超吴彦祖的态势。

但是彼时自己心态已老,飞轮海演的那些弱智台剧看不下去,所以吴尊在我心里也只是淡淡的一个好看男子。

往这部片子里一站,镜头一排扫过去,吴尊却湮没了。

没有郑伊健的沉稳,没有于波的霸气,没有仔仔的内敛,也没有林峯的贵气,真奇怪,只是很普通的好看。

相比之下,同样偶像出身的仔仔实在比他有味道许多,或许娱乐圈打滚数十年,光环背后所经历的心酸无人能懂,于是淬成了这样一个内敛温润的仔仔。

吴尊到底资历尚欠,空有皮相,气质尤差了口气。

七郎,付辛博。

酱油郎付辛博,一出场也是个裸戏,但是好死不死和吴尊搭戏,人家在文莱是健身房小开,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嘛。

然后就是一路横冲直撞,最后乱箭射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好男儿出身的付辛博,当年也是一个顶着美少年光环的选秀偶像。

当年那一届好男儿,我还记得,我17岁,去东方卫视的录制现场看过,已经是7年前的事了。

见过付辛博真人,所以知道他是真的长得好看。

可是如今电影这么一看,差点都没认出他来,如果他还在长,那么只能说长残了,哪里还有当年令一众少女倾倒的颜?

城楼与潘仁美对峙的那场戏情绪看似饱满,却有点过,一眼便看出演技的青涩。

虽是一部动作戏,他却是动作最少的角色。

对七子的看法就是这样,私以为还算中肯。

至少然我最眼前一亮觉得可圈可点的,还是仔仔。

对于编剧,无力吐槽。

历史控只想科普一下他们的死法:大郎绝对不是这么死的,而是在著名的双龙会时,代替赵匡义死的。

(电影篇幅有限,不拍双龙会一节可以理解。

)二郎是被围剿时举着千斤顶让弟弟们突围无还手之力被一箭射死的。

三郎不是单挑的时候被对方发大招一枪穿心而死,而是金沙滩一役马踏如泥而死。

(估计编剧和导演都不忍心让仔仔死得这么惨。

)四郎死里逃生最后与铁镜公主结为夫妇的故事家喻户晓,五郎也是看破红尘皈依佛门,所以这里安排他们俩跳水还是比较合乎逻辑的。

七郎的死与事实最贴合,确实是因为他打死了潘豹潘仁美公报私仇,乱箭穿心而死。

所有想说的都说完了,对于这电影要谈点观后是很难的。

毕竟这个道德沦丧的年代,想要大家都扯起忠孝仁义的大纛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满口仁义道德未必是君子,字字机关算尽也未必是小人。

豆瓣越来越低龄化,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的孩子口没遮拦,批评忠孝仁义的大旗实在老套。

打完上面这一句话,我自己哑然失笑,什么时候开始我也这么因循守旧,想要固执地告诉他们这是没有错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些忠孝仁义,谁都有权利遵循,也谁都有权利破除,那只是一种道德,并不是法律准则。

背负,未必有人赞你;抛弃,却必然人人唾弃。

中国实在是一个儒家文化荼毒太深的地方,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闭上嘴。

众口铄金落井下石的本事,国人几乎生来就会。

所以,17、8岁年轻年轻气盛的孩子呵,反对旧道德旧传统没有错,这是一种年轻才拥有的勇气和凌厉,我羡慕和赞赏你们。

但是同时,不要带了冲动的戾气,我虚长几岁,实在很吃过一些亏,那些环境所造成的没有办法撼动的东西,只有接受,口水仗是没有意义的。

 5 ) 被某些现代价值取向完全侵蚀的你,当然不懂杨家将。

趁着刚看完热乎,来写写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吧。

废话:会去看《忠烈杨家将》完全是因为作为大龄单身女青年的LZ依然还怀有着一颗与外表极不搭配的花痴少女之心。

于是约了闺密,其中还略有插曲差点看不到这部电影。

顺便吐槽一下票房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宣传不到位!

该从哪里说起呢?

临近暮年的杨业穿起多年前的盔甲,为国征战沙场。

对手是被自己杀死的敌将之子,主将是与自己有家仇的政敌。

兵戎相见,风云突变,腹背受敌,龙困浅滩。

敌方主帅耶律原最想要的并不是击破北宋边境的防线,而是要他杨业战死沙场,身首异处。

甚至,是要七子也来陪葬。

方能消得其母夜夜痛哭,抱憾终生的怨念。

是怨,而不是仇。

战死沙场原是军人的归宿,这是无法摆脱的命运。

怨就怨在,亲人因为战争别离,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遗憾。

笑杨业愚忠的你当然不懂!!

他身为人臣忠于国君,这是天理,是当然的归属。

即使明知结局惨烈,依然笑对生死。

命在于他并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信念,是追求。

为国捐躯是每个军人的最高荣誉,这一切,都重于生命。

佘赛花夜半惊梦,三更时分踏夜而行去见世外高人。

高人一语道破吉凶——战争是祸的源头,怎么能吉?

杨夫人不愧是女中豪杰,当然明白高人所指。

而其实她也早已明白,每一次与夫君的分别,都可能是最后一面。

此时的她其实已经有了送七子上战场寻回父亲的念头。

高人差童子送来字条——“当知天命难为,七子去六子回”。

(对这句其实一直有争议。

到底原话如此指的是老六杨延昭,还是被佘赛花把“一”改成了“六”?

)其实这句话的重点是在“天命难违”四个字上。

笑杨夫人屈从于命运的你当然不懂!!

她为人妻为人母,夫君亲儿都是热血男儿,是固国之将。

即使某天传来噩耗,也都是命中注定,无法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所以她并不抱怨,而且安于天命。

这不是软弱,而是随遇而安的淡然。

七子整装待发,上战场杀敌救父。

分别拜别妻儿家母,温情凄美的离别之后,杨夫人让老大看了高人的字条。

老大是明白母亲的,因此他没有犹豫。

作为长子,这是他最后能做的——让母亲安心等待夫君和孩子的归来。

他甚至并没有一丝牵挂之意,只是带着略显憨厚的微笑。

笑大郎愚孝的你当然不懂!!

杨家长子,他的使命是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弟弟们尽兄长之情。

他明白母亲给他看字条是信任他,也是希望,即使是最后一面也要多看自己的儿子一眼。

七子率兵突围,在两狼山与父亲汇合,才知中了敌人奸计。

杨家军一干人等用生命为杨家父子七人开辟了生路。

任性冲动的七子独自去向潘仁美讨要援军。

潘仁美之子因杨七郎而死,他怎能不为亲儿报仇?

深知自己有去无回的七郎,死在了宋兵的乱箭之下。

他的死,也许毫无所谓,但是作为他必须去领死,为的是父子之情兄弟之义。

即使希望渺茫也祈求用自己一死换得父兄的一线生机。

笑七郎死得不明不白的你当然不懂!!

事情因他的冲动而起,他的愧疚使得他不得安宁,只有一死,才能让潘仁美消得心中恶气,也唯有一死,才有希望让父亲兄长脱险。

杨业午夜梦回,见到了七郎的魂魄,也明白了,他不能这样活着回去——军中的兄弟们都战死沙场,作为将领,他是耻辱的,也是悔恨的。

如果活着回去,是苟且偷生,将永世不得安宁。

于是他撞死在石碑前,以铭其忠。

笑杨将军死得毫无意义的你当然不懂!!

军人的荣誉,军人的尊严,远比性命重要,和他背对背肩并肩日夜共同杀敌的军中同僚一死,他就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军人志比天高,义薄云天,若是贪生怕死留杨家军的一干将士尸骨未寒,比让他死还要难受千万倍。

六郎坚持要带父亲的尸首回去。

七子踏上了归途。

大郎二郎为了弟弟们,狭路抗敌,终究在抵挡了敌军部分将领后倒在了尘土之中。

笑大郎自不量力,二郎莫名其妙的你当然不懂!!

大郎浴血奋战只为了让更多的敌人与自己同归于尽,只想为弟弟们多争取返回的时间。

他已经体力透支生命垂危之际,依然极力支撑地站着,挥刀砍向扑来的敌人,被耶律原一刀穿心却依然睁着眼睛——他是为了兑现对母亲的承诺,是为了一个兄长对弟弟们最后的关爱。

二郎明知是赴死还毅然回头,他宁愿死也不想让大哥一个人走黄泉路,如果不能一起或者回去,起码自己能陪着大哥。

兄弟之义,淋漓尽致。

孝感天地,以血为证。

四郎五郎抵抗追兵,早已决定同生共死,奋战沙场。

以熊熊烈火阻挡敌军追赶兄弟的去路,合二人之力血肉之躯将敌军大部分主力推入悬崖,自己也坠落谷底。

笑他们求死心切的你当然不懂!!

切断了自己的退路,推自己走向死路,这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追兵,跳下万丈深渊,对他们来说,只是童年回忆的重现——年幼的兄弟俩,与伙伴嬉戏玩耍,欢快地跳进了池塘里。

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归处。

三郎让六弟先走,留下来与敌军弓箭手一决雌雄。

在没有了箭的情况下以身体作为箭靶,偷来了敌人的箭反击成功,却被耶律原一刀钉死在地上。

笑三郎死得难看的你当然不懂!!

作为弓箭手,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智取。

他的智源于必须抵抗敌人的决心,出于杨家之子不输他人的勇气,更在于势在必得的信心。

最后的死其实本就意料之中,即使没有耶律原的一刀,已经身中剧毒体力透支的他也是凶多吉少。

不过他还是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战役。

六郎和耶律原的最终对决。

百转千回之后,六郎带着父亲的尸体,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笑六郎莫名其妙原地复活的你当然不懂!!

笑他没有头脑,差点因为放过耶律原玩火自焚的你当然不懂!!

人的信念,是可以高于一切的。

很多时候,精神所托比物质肉体重要得多。

他一时不杀耶律原,只是因为可怜他与自己一样,身不由己,命该如此,残兵败将,即使放虎归山也不足为患。

他都知道,更因为想起了父辈的悲剧而不忍下杀手。

也许他的实力并不如耶律原,但他背负的东西那么重那么多,是父亲兄弟的生命,还有杨家代代相传薪火不熄的忠义!

杨家父子。

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对国家。

尽忠职守,死而后已。

孝,对父母。

完成对母亲的承诺,尽七子之力带回父亲遗体。

仁,对敌人。

即使面对杀父仇敌依然能感同身受,有恻隐之心。

义,对兄弟对同僚。

谨守义理,视死如归。

礼,对君主,对政敌。

恪守礼节,毫不动摇。

智,对战局。

决心为志,信心为智。

有志有智,所向披靡。

信,对自己。

信念在胸,心怀大义。

他们活在自己的所信支持之下。

信父母,信兄弟,信同僚,信自己。

身在现代浮华的物质社会,被某些现实的价值取向左右的你当然不懂杨家将!!

因为你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

因此你读不懂杨家父子的忠君爱国,看不懂他们的信念寄托,不知道生命对很多人来说不及一个“忠”字一个“义”字。

人终有一死,这才是生命的意义,用什么途径到达这个终点,又有什么区别?

有谁能说得明白,什么才是所谓的死得其所?

对于做什么都贪图功利,行什么都必有目的的你当然不懂杨家将!!

人生的意义又怎么会旨在物质?

如果没有内在观念、道德的支撑,人何异于禽兽?

这世界上,有太多东西值得人抛弃一切去追寻,甚至是生命。

蝇营狗苟的追逐物质和名利,把现实当作智慧。

别忘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从来不是用作褒义的。

背叛者即使有再大的功绩也不过是一种卑躬屈膝。

如果,你看不懂杨家将,请不要以吐槽影片中的情节为乐趣,甚至是彰显你的语言能力。

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只是无知。

对那些可以让人用生命和鲜血洗礼的光辉信念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你显然一无所知。

题外话:1.本文的吐槽不针对任何影评或个人,只是对普遍价值取向的反思。

请不要对号入座。

LZ绝无任何敌意。

2.最近LZ因为写毕业论文看了很多先秦古籍和宋朝的儒学经典,特别是对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感动不已。

在我这个唯心主义者看来,物质世界不过是用来取悦精神的,因此精神家园才是根本。

3.电影里我觉得最可怜的是马儿们……真心这么觉得……总觉得人都死有余辜,战马真的好可怜希望只是演戏,没有伤到任何无辜的马驹4.仔仔贴了胡子很是帅气,抱孩子的镜头非常有爱。

李晨和林峰扔火把的镜头帅呆了。

最后结局杨家父子共同穿战服出场的一段更是气势恢宏!!!

吴尊的古装扮相真心负分。

不喜欢安以轩在里面的角色,就是红颜祸水啊有木有!

5.其实杨家将大部分故事是民间杜撰,潘仁美历史中的原型也并非奸佞之臣。

故事发生在宋仁宗当政时期,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为人勤俭仁德,深得民心,史学家对他也是称颂不已。

包青天这个大忠臣也是同一个时代的,还有他谏言唾溅君颜的事情,可见宋仁宗用人还是颇有见地的,对待臣子也是很符合君王之道的。

因此发生这样让臣子送死的事情几乎不可能。

6.给四星原因在于,我不喜欢战争,更不喜欢不完美的结局。

矫情吧!

7.老爸长得像郑伊健,因此大郎死的那边哭得最惨……老爸祝你长命百岁><8.这部电影主要冲仔仔去看的。

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忧郁美少年,现在已经变成了帅大叔。

时光的印迹总是让人无法不直面人生。

告别亦是踏上新一段旅程的开始。

仅以这一小段感怀勉励自己,安于天命,笑看风云。

—END—

 6 ) 居然还有这样一部片子

居然是无意中在Amazon Prime上看到这部电影。

第一眼看到片名:"Saving General Yang"。

Hmmm, 有点拯救大兵瑞恩那味儿了。

再看一眼trailer,居然是说英文的。

“I've told my children to love and honor their family, their duty and their country, but when our country was attacked, each of my sons would have to use every lesson, every skill, and every answer of life to save me",满口英文的杨令公,这感觉真是酸爽。

然后看演员表:杨令公:郑少秋大郎:郑伊健二郎:于波三郎:周渝民四郎:李晨(Hmmm, 公主会喜欢这么愣头愣脑的家伙还是萧太后会喜欢这么愣头愣脑的女婿?

应该换周渝民啊,导演!

)五郎:林峰六郎:吴尊七郎:付辛博(这是哪位?

)Wow,三代帅哥,每个人姓名都响当当的,这简直是我理想中的杨家将阵容啊!

如果回到三十年前我最迷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x家将的时代,看到这样的电影简直做梦都能笑醒吧!

看完以后,虽然有点武戏太多,我更想看的七兄弟相亲相爱的文戏少了点儿,但故事总体还算不错,没有很雷。

只是据我目测这一类古装电影的衰落已经非人力所能挽回,从二十年前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就已经不可逆了,什么套路都没用。

电影里最喜欢的是三郎(真的不只是因为周渝民的颜),其次是六郎(主角光环)。

印象最深的是三郎在芦苇荡射箭对决的那场戏,有点十面埋伏的意思,画面是真美,死亡也是干净利落(这点比十面埋伏好多了)。

最后,我竟然忍不住看哭了,从鬼谷子那张泄露天机的“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的字条开始的阴影,到最后六郎只身一人带着父亲的遗体和兄弟们的兵器归来雁门关外时的悲凉。

小时候看杨家将看的是保家卫国的热血,现在看到的只是生离死别的隐痛。

Anyway,我的泪点又低了,已经没有下限。

 7 ) 主角是她

推荐还是不推荐,真是踌躇。

喜欢悲剧和帅哥的应该获得乐趣——正应验了鲁迅先生那句话,世间最残忍的,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掉给你看。

帅哥们一个一个都挂掉了,包括风流的“乾隆爷”郑少秋老爹,只留下“七子去六子回”的第六子。

文字游戏害死人啊!

然而最悲情的,对我来说却是看到两鬓斑白的杨母在家中日夜无眠地苦等来七个她最爱的男人的死讯,包括她的夫君杨业。

死亡,如同把她分成八块,带走了七块,只留下那八分之一的自己,站起来挥起杨家的旗帜,代夫战斗。

这种精神气,只能说是神一般的高贵与顽强。

默默的支持,这已然是世上极难的事了。

她要做的,是从沉默到爆发。

这部关于八个男人的戏,主角却是这位打不倒的女人。

 8 ) 浅评《忠烈杨家将》

楼主非专业人士,表述不准甚至有错的地方请包涵。

以下为个人见解,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但请保持文明。

楼主27号郑州首映礼时看过一遍影片,为了支持自家男人昨天又去看了第二遍。

看后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楼主写这篇评论前看了很多评论,有些评论人物剖析的很好,楼主自知惭愧,就谈谈别的内容吧。

这部影片从拍摄完成到上映间隔了近两年的时间,这么长的制作期足见导演的用心程度。

也确实,楼主认为本片还是有很多值得称赞的细节。

比如二郎头上的伤疤,能更显示出他战神的形象;比如躲追兵时马蹄上绑了布,用来降低响声。

七子去救父刚到战场时,只有初次上战场的小七被腐尸的气味熏得皱眉,表现小七的耿直的性格。

片子的配乐以低沉为主,十分切合影片的主题。

虽然风格一致,但每段配乐都有不一样之处,都有不一样的表达。

战争场面也如此。

战争场面可谓是本剧的一大卖点也是重头戏。

万人对峙,一对一,一对多,各种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杨家将的骁勇善战。

战争场面挺多,但每一场都各有看点,丝毫不觉的重复。

影片有大量的特效制作,虽然扔石头部分的特技做的不够好,但整体来说在国产片中也算是佼佼者。

整部剧台词不多,但几乎句句都是经典!

不论是我们小七的“一命抵一命”,还魂时的那句“爹”,还是二郎的“我不能让你一个人”,亦或是最后佘太君的“我们回家”,都各种戳泪点。

没有长篇说教的烦躁,反倒是多了很多眼神戏肢体戏场面戏的震撼。

节奏很紧凑,一点也不拖拉,感觉气氛渲染的恰到好处。

值得惊喜的是这么沉重地戏还是会有些笑点,最经典的就是三郎一拉弓敌人就趴下的场景。

这些笑点让我们长时间紧张的神经有一个放松的机会,不至于太过压抑。

本片也没有将人物脸谱化,所谓最大的反派耶律原其实也是为父报仇,也是忠孝的代表。

楼主总觉得真正的坏人是奸臣潘仁美。

楼主大方承认自己是粉,所以承认情感上不自觉的会对这部影片有偏向,但楼主自认还是比较客观的。

为了证明,楼主爆几个槽点。

剧中有重要伏笔作用的纸条在大朗让二郎看的时候是撕烂了的,但当(好像是)二郎死后纸条落在旁边时却是完整的。

这个纸条君的自动修复能力略高能啊= =六郎的配音总觉得怪怪的,有把人带出戏的魔力。

而且看之前某个评论提到的,家恨充分表现了但国仇的部分就不突出,“孝”“仁”“义”都很好的体现确有点儿委屈了最重要的“忠”。

总的来讲是一部有亮点的、及格的作品。

就算楼主不是哪家的粉,看这么一部影片也不会后悔的!

男生只看热血看兄弟情看忠孝仁义,女生只看帅哥看裸戏(付辛博,吴尊)看搅基到生死相许(李晨,林峯)都可以赚回票价了啊喂(ps:原谅楼主是个腐女= =),更何况还是要剧情有剧情要演技有演技要场面有场面,买一送三赚大了有木有。

好吧正经脸那么久终于可以露出花痴的本性!!

不管是杨令公还是七个郎,都真的帅到爆,man到一脸血啊!!!

像我们这种亲妈粉就算看自己男人万箭穿心,都愿意再看一遍片子的状况,足以说明《忠烈杨家将》,你值得拥有!!

 9 ) 血未冷,泪未干

电影结束已经过去了四小时,现在才写完影评不是因为无从下笔,而是因为有太多话要说。

我的姐们儿从影片一半就开始哭,一直到我们走出电影院,妆都哭花了。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是,说她的眼泪一直都在眼眶里打转。

而她们,并不是哪位男主角的铁杆粉丝。

我想,一部剧情片能让一个普通观众感同身受,全情投入至此,应该算是成功了吧!

而作为其中一位男主演的铁杆粉丝,我想,我的影评也不应该仅限于发花痴,而有责任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尽可能客观的记录下来。

这部电影真的很有诚意,台前幕后,每个人物的定位,每个细节的刻画都精准而合理,这在当下真的算是难得了。

影片中几位型男风格不同,帅的各有特色,大郎隐忍内敛;二郎热血率直;三郎目光如炬;四郎放荡不羁;五郎宅心仁厚;七郎桀骜不驯,六郎作为主线人物则随着故事的推进不断成长成熟。

看,虽然100多分钟的群戏、战争戏,每个演员只分到十几分钟戏十几句台词,但能这么个个鲜活分明,这难道不是用心塑造的结果吗?

戏中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很有爱,六郎七郎为爹穿戴盔甲时的父子互动,二郎回救大郎的舍生忘死,尤其是四五郎携手御敌的种种默契、含笑跳崖的释然一笑,都会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恢弘精心的战争场面也是本片一大亮点,火烧敌军、投石攻城、大郎以一敌百死守一线天,四五郎烽火台与敌人同归于尽,三郎芦花荡手刃仇人……都看的我血脉贲张既揪心又感动,而二郎从血水中挑起杨家帅旗,我觉得是电影中最精心与惊心的一幕。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是,演员都很帅,过于帅就会分散观众对角色的关注,七个男演员的粉或颜控会觉得很喜欢,但肯定有观众听到题材看到演员表就会习惯性排斥,这真是很麻烦,只希望大家能放下成见,真正看完这部电影再做评判,而不是一竿子打死,以烂片、偶像剧一言以蔽之。

 10 ) 少年杨家将,让我记忆太深刻了,无法超越。。。

出鞘剑,杀气荡,风起无月的战场,千军万马独身闯,一身是胆好儿郎诀别诗,两三行,写在三月春雨的路上,若还能打着伞走在你的身旁,诀别诗,两三行,谁来为我黄泉路上唱,若我能死在你身旁,也不枉来人世走这趟当年的旋律还在脑中回响,杨父带着七子赴金沙滩,一去既诀别。。。

当年看少年杨家将,除了大郎,二郎,三郎没什么出彩以外,剩下的四兄弟都很出彩,冷酷的四郎——何润东,憨厚的五郎——陈龙,聪明的六郎——胡歌,可爱的七郎——彭于晏,温婉的四娘罗氏女——刘诗诗,直率的五娘关红——魏小军,睿智的六娘柴郡主——林家宇,乐天的七娘杜金娥——刘晓洁。

四双儿女,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有深情,有搞笑,有泪水,有欢笑。。。

金沙滩一驿,明知前路凶险,明知是个局,杨家七子依然毫无畏惧,随父出征。

杨父出发前,带着七子在祖宗面前立誓,想着七位少年英雄就要血洒疆场,心中无限悲恸,当他们转身离去的时候,蜡烛熄灭了,也预示着这一驿凶多吉少,他们也做好了战死沙场,与爱人诀别的准备。

杨父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流落塞外,成了驸马,罗氏女的埙音让他心动。

五郎被五娘救出战场,从此无法原谅五娘为了救他而陷他于不忠不孝不义,出家离去。

七郎被乱箭射死,手中还抓着金娥的红纱巾,他们成亲不久,就此天人永隔。

一门七子,只剩下六郎,兄弟父亲都远去了,活着的人是痛苦的,唯有励精图治,为父兄报仇。

这部片子已经将杨家将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杨家七子的形象挥之不去,短短的一部电影似乎相对于电视剧来说,刻画的太浅了,就像走马灯一样,过去了就没什么印象,只记得有很多帅哥

《杀死汝伴》短评

好吧。。其实我是去看帅哥的。。

7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比想象的好看..三郎一共不到5句台词吧...我一直以为是哑巴啊...付辛博变帅了还是以前我没仔细看过..不过总觉得长得像谁...想不起了..郑少秋是肉毒打多了?中国文字真是博大精神啊.七子去六子回!!!..

8分钟前
  • ★☆★
  • 还行

意义何在?

11分钟前
  • Claire
  • 较差

场面做的不错。马上戏,就该这么拍,这么演。有些小情节是亮点。反正,没让我失望。

13分钟前
  • lilian0427
  • 还行

看在有帅哥(仔仔)的份上,就不给烂片标签了。还记得导演说自己这片和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没半分钱关系,属于被她们拖累了,但我想说其实没好几分钱好吗!

18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很差

生不逢时啊。。

19分钟前
  • 卡雞馬
  • 还行

所以六子回是只有老六能回来的意思,很一般但是比张柏芝之前的那个杨门女将强太多了!

24分钟前
  • 影启缘末
  • 还行

有血性有泪点,男人应该看一看。

28分钟前
  • manjusaka
  • 推荐

我觉得我的偏见是建立在郑伊健根本不像会负责任的大哥上的,打偶像明星牌我就是会出戏,于是他领导的弟弟们,我觉得每个人都是爱现鬼(除去于波,他有内心戏)。我觉得六郎、七郎状态好,可惜讲台词就破功,总之无法稍微复杂一点的表演。还有那鬼谷子到底是什么鬼东西,请你去另外一部戏好吗?

33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帅哥们养眼啊。。。拍得也蛮好

34分钟前
  • 毛菜
  • 推荐

看完这部《拯救大将杨业》只想说,仔仔你是有多不红?明明你比他们帅那么多,你看看你一共才有几句台词啊?PS,七子去六子回这个梗是评书话本里早就有的,别随便乱吐槽说这是电影的问题,再说这也没问题啊,我非常喜欢这个梗呢

39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较差

把杨家将的故事是讲得比较流畅。不过整体是偶像片的感觉。没有历史片的厚重感。然后周渝民显然是最帅的……

41分钟前
  • 凉风真世
  • 还行

我只想说,仔仔的镜头TMD太少了!!!

44分钟前
  • bobo薄荷
  • 还行

其实⋯⋯泪点比我想像的煽情一点,就是悲情的音乐太出戏了,除此之外让我出戏的还有徐帆、吴尊、仔仔一干人的广东话配音,以及各种爆破戏的电脑特技。特技这个东西,做的不好,还是老老实实实景拍吧,否则看着跟神画片一样

45分钟前
  • 吴异.nova
  • 还行

没什么剧情,重点不是看什么,重点是和谁一起看

49分钟前
  • 豆沙王子
  • 还行

主将都被落单了,你说这仗能胜吗?潘仁美,没人给翻案吗?还有没有人来说理了……

50分钟前
  • ilvsxfqd
  • 还行

不能说这不是一部好片子,电影的元素都有,就是感觉演出来那么2!说句实话,作为一员辽国的统帅,花如此力气去干掉杨家将,是不是太给人家面子了,困在一个孤山上,几万个人乱箭一放都能给射死,难道他们没看过三国?马谡失街亭!围起来不到一星期,全死!非要一对一吗?还大将,就会杀身边那个太监!

53分钟前
  • 爱看古怪电影
  • 还行

偶像剧,本来不太喜欢的,不过里面帅哥美女都有,觉得也没那么差了。

56分钟前
  • 还行

被海報吸引的妳以為裡面會有很多美男果體麼〜如果妳愛吳尊,第一幕你就可以滿足了!可我愛的是仔仔啊!好不容易等到他們都受傷了,要拉開衣服療傷!可為毛仔仔傷的是腿!尼瑪還是小腿!!嗶!所以三顆星!(以上是完全以肉為眼光的短評= =)

58分钟前
  • 藍懶不想出去走
  • 还行

你为父,他为子,国仇都是家恨;这是谁,那是谁,群戏看个脸熟。

59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