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夏天闷热难当,知了在树上聒噪地叫唤着。
某个周末,我加班加点完成了暑假前最后一个大型活动。
本以为可以松口气,却莫名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看着那张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作威作福的脸,真是叫人恶心至极。
而回到家,不知因为什么,又和家人起了口角。
心烦至极的我摔门而去。
坐在出租车上,我的眼泪就不争气的掉了下来。
差头爷叔看我这样,也没有多说,只是问了目的地。
心乱如麻的我,根本没想去哪里、去干嘛,只是脱口而出说了南京西路。
看着手机通讯录里的几百号人,真是翻遍了也没有一个想拨出去的号码。
但还是拨出了第一通电话。
“喂,你在干什么?
能出来陪陪我吗?
”“我今天不太方便。
”“嗯,好吧...”第二通电话。
“我在南京西路,你有空吗?
”“你怎么了?
”“没什么...”“你在哪里,我来找你.”“梅龙镇.”“我一会儿就到了,你别走开.”“哦...”我红着眼睛挂断了电话,徘徊在伊势丹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里。
好友匆匆赶到,看我的样子也没多问,拉我去楼上电影院的等候区,买了冰可乐给我。
看着我发呆的样子,好友轻轻问了一声:“你到底怎么了?
”这一问彻底激活了我放声痛哭的开关,所有的烦恼和委屈都随着泪水奔流而出。
那真是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大概这一辈子的伤心事,我都想起来了。
哭得那个叫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啊。
我后来想,好友一定后悔四了,递了一整包餐巾纸给我以后,再也没开过口,就任由我一个人对着那杯冰可乐哭着。
这样哭了大概一个钟头,心里仿佛倒空了一般。
忽然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扭头对好友说:“现在有什么电影看?
”好友尴尬地看着我说:“动画片马达加斯加,看不看?
”“看,干嘛不看。
我都哭完了。
”“哦,你终于哭完了。
”好友如释重负,赶忙去买了票。
置身于满是小盆友的放映厅里,我喝着那杯已经变成常温的可乐,看着电影里的各种搞笑场景,笑的格外开心。
好友看着我,苦笑的说:“一些哭,一些笑,两只眼睛开大炮。
”电影散场,各自回家。
哭过,笑过,这跌宕起伏的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人生路上,谁都有几近奔溃的时候,幸好有友情的陪伴,有电影的宽慰,有家人的守候。
哭,就要酣畅淋漓的挥泪。
笑,就要恣意纵情的开怀。
看的时候有一些小想法:首先是狮子纽约之王的招牌动作,和在岛国上它站在悬崖之巅,摆的pose,下面动物附和的欢呼!
一开始让我质疑是否狮子真仍然是丛林之王?
它是不是仍然是被驯化之后的产物?
后来和斑马才草原上奔跑的时候一下子迸发出潜意识中的本性。
让人感觉像是重归大自然之后人性真实的展现,脱下了自己的面具,卸下了疲惫的盔甲,从一种体制化中展现出最真实的本我。
当一只小鸭子被鳄鱼吞下的时候我完全呆住了,之前一刻还在和同学说这支鸭子真可爱,下一刻美好的事物立刻在眼前消失,好残酷的自然法则,让人不经意联想到这次的汶川大地震。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认清现实的残酷。
养尊处优惯了,追逐自己心中的自由,却从未想到自由的代价是何其的残酷。
《马达加斯加》做工精细漂亮,浓浓的卡通味,人物有趣,我最喜欢那只小小小狐猴,水汪汪的大眼睛,太可爱了
梦工厂继《怪物史莱克》今年暑期档热片,一经上映,票房斐然。
只看了半个钟头,画面精美,一根根毛很细致,好莱坞的技术确实高。
情节,虽然只看了三分之一,倒也完全看懂,梦工厂一贯的搞笑路线。
其他不知道,现场观众的反应十分捧场,笑声不断。
总的来说是部比较好看的动画片,起码在我看来好过去年的《鲨鱼黑帮》,比起“皮克斯”出品自是还有差距。
电影里展现的都是一些动物,它们和人类一样,有亲情、友情、爱情,也有快乐、忧伤和愤怒。
艾力克斯是“纽约之王”,它是一个活泼可爱、讲义气的狮子,它结识的几个好朋友,有斑马马蒂、河马格罗利亚、长颈鹿迈尔曼。
艾力克斯遭到狮子马昆卡的算计,它的父亲为了保护儿子一怒之下把“草原之王”王权扔了,给马昆卡当上狮子王。
艾力克斯为了要回荣誉,就在大地干旱的时候,它和马蒂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水源的问题解决了。
这时候,动物们都有水喝了,大家都很感激它,被它的勇敢精神深深感动。
虽然它是舞王,不是武王,但是动物们都大声呼吁它就是狮子王!
影片的主题就是对于纽约的和回归:为狮子庆生是纽约的沙盘,买下马戏团甚至排练眼花缭乱的空中飞人是为了拿去纽约的表演合同...这还算是正常,可回归之余不免有些过度的推崇和比较——非洲自不用说,在片头刚过之后狮子四人组便以天降奇兵的方式空投蒙特卡罗;蒙特卡罗呢?
赌场被企鹅帮大杀四方;最大反角女魔头也被安插在了这个城市(不过对于女魔头的处理很好玩,在狮子四人组全面拟人的同时,女魔头反而拟狗,拥有了极佳的嗅觉以追捕)中途遇见了貌似俄罗斯的马戏团,大虎应该是象征着往日的苏联吧,曾经威风八面率创奇迹但如今需要狮子的鼓励才能重振雄风;美洲豹倒是俄罗斯美女的真实反馈,但也得从了狮子玩空中飞人;海狮可能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了,不听话,把你一炮崩出去再派斑马救你...在意大利,警察被女魔头玩的团团转;伦敦,最显眼最重要的观众是美国山姆大叔...纽约,终于大家来到了纽约,还是在这个地方,狮子才能完成自我救赎,女魔头也会束手就擒。
再听听水果姐姐的那首Firework的歌词吧:Just own the night like the 4th of JulyTHE 4TH OF JULY!
哈,这么一解读,影片里似乎充斥着意识形态的味道,原本欢乐大杂烩的电影变得面目全非。
可谁知道电影导演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意图呢?
BTW,全片的配乐无与伦比,Hans Zimmer果然无语伦比,无论是猫鼬国王和大熊在意大利游玩时的《告别时刻》,还是女魔头唤醒队友时的《我一点都不后悔》,还有辣妹的《Wanne be》...当然必须要提到两次出现的《Firewrok》水果姐姐的歌配上荧光绚烂的马戏表演实在太炫了!
如果是在电影院观看3D版本应该更加无与伦比吧!
在动物园里,狮子和斑马成了好朋友,因为他们不知道彼此是天敌,他们在人类的饲养下衣食无忧。
当他们开始探险之旅时,我知道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矛盾将成为影片的最大冲突,我也知道最后必定是友情战胜了天性,我想知道的是这个矛盾怎样解决。
答案是鱼,影片中没有拟人化的鱼。
鱼被吃掉不同于主人公斑马被吃掉,这个结果不会让观众产生罪恶感,于是片里片外皆大欢喜。
影片秉承了梦工厂动画一贯的作风,恶搞加无厘头,一如既往地好笑与轻松,90分钟决不虚度。
最后说一句,水的质感做得棒极了,几可乱真。
编剧要让观众觉得:狮子吃斑马可怕,而吃牛排和鱼就完全没问题?
斑马是狮子的好朋友,可是鱼儿也很可爱啊,为什么要吃鱼鱼?
……当电影制作者使这些人格化美国化的动画形象在银幕上跳来跳去,表达爱与自由的主题时,应该认识到:他们编的故事完全无法自圆其说,用知乎er的话说,处处都是细思极恐。
编剧们应该知道现实中狮子会吃掉斑马,狐狸会吃掉兔子,玩具坏了会被丢弃,更别说香肠了。
动物世界,乃至人类社会本来就弱肉强食,但为什么这些完全经不起推敲,被粉饰过的,选择性失忆的,虚假故事仍成为了传达人类社会最美好品质的媒介?
任何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这当然没错,但好莱坞错就错在自己的精神分裂,道德双标:把四个动物主角拉到“人”的高度,把其它的小鱼小虾踩到“物”的高度,“人”在舞台上演绎着喜怒哀乐,吹嘘着自由博爱,“物”的死活却无人问津。
这是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狮子捕捉猎物是天性,但影片中,这样的天性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所谓“人性”,于是,逻辑矛盾便不可避免: 被动物园的同伴称为“大猫”的狮子只吃肉排,回归野外,恢复部分野性的它开始捕捉自己原先的同伴斑马,后来它还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学会了吃鱼肉充饥。
设定食肉动物与其猎物是朋友,狮子捕猎被定义为不道德,但吃鱼肉和肉排就被允许。
难道鱼不算生命?
肉排又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另外我想说,如果是我,我不希望成为一只斑马或长颈鹿,生活在动物园里。
可看来《马达加斯加》里的动物们在动物园生活得相当惬意:它们在“监牢”里表演,做马戏,赢得观众的喝彩,并引以为傲; 影片的最后,主角动物们满心欢喜地踏上返程的轮船,又将回到那个衣食无忧的“监狱”。
(不讨论续集剧情)这,又是在传递什么价值观?
这样说来,四只企鹅倒是最具有反抗精神,也是最值得敬佩的角色。
另外,好莱坞动画电影自然都有卖萌耍宝的桥段,但马达加斯加相关桥段却使我觉得它们愚蠢做作,令人厌恶。
大概是他们不够可爱。
还记得郑渊洁的童话《虎王出山》吗,多么相似啊?
不同的是以前是一只善良的老虎想到城市,现在是一群天真的动物要回到原野?
美丽的童话,妙趣横生!
看过《马达加斯加》很久了,偶然的机会又重看了一遍。
忍不住就像说两句。
两遍过去,印象最深的还是童话故事里的生命等级。
还记得看《狮子王》的时候,我就是憋着劲等着看丛林法则下小狮子如何面对本来应该是食物的朋友们。
结果制作人员以对狮子来讲近乎残忍的手法--让狮子吃植物和虫子--假装不经意的避开这个问题。
虽然小朋友们可以继续保有一种梦想,但却令我很是失望。
《马达加斯加》几乎直面了这个问题,回到原始森林里的狮子在饥饿下恢复了野性,差点把最好的朋友吃掉。
但是世界和谐的梦想还是要延续的,于是接下来峰回路转,只有让一直没说过话的鱼类做出点牺牲了--由最聪明的企鹅给狮子王献上了丰盛的生鱼片。
说什么好呢?
丛林法则下的弱肉强食本是几亿年来生命的存在意义。
但我们不愿面对,尽管人类做出过更残忍的针对生命的暴行,但我们还是要给孩子们编制一个真善美统一的完美故事。
于是我们就把生命划分了微妙的等级,以一个递进的次序来构建和谐。
完整的和谐固然好,但不得已时就慢慢牺牲,比如先牺牲掉植物,很少有童话电影里考虑过那些被吃掉的植物原本也可以做朋友,也会有于我们相近的感情;然后我们需要的时候又开始牺牲掉昆虫,然后似乎就是海洋生物了,再接着鸟类可能比哺乳动物牺牲得要干脆一点,当然最后的才是人类,但人类的的等级似乎更多...其实我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让所有的生命和谐平等,只是隐约的有一点希望:在我们逐次牺牲掉别的生命的时候不要总是那么的下意识,或者可以有一点点愧疚--尽管这还不是足够。
原写于2007年1月12日
狮子不吃土狼讲不通
还次歇斯底里的是一群
2008/11/26晚上,土豆网。动物园隐喻,但野生世界失败了,“只要和朋友在一起,在哪儿都无所谓”?重返动物园?2008/12/9夜,竹木厂,土豆网,dyl合看前半部。
搞笑,好玩,可爱,团结,这些是电影的元素体现。不过我看到得是更多的现实世界,动物与人,其实差不多,狮子一直想回到纽约动物园,因为那里有吃有喝,非常稳定,斑马是属于探险型的,突破性的,两人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也少不了小矛盾。河马和长颈鹿是随波逐流类型的,企鹅更具体些,是团队型的,属于领导人物,只会千军万马,这在第二部更有体现。我非常欣赏企鹅,太强了。用智慧做事。狮子是天性的凶猛,但是从小生活在动物园的狮子就失去了野性了,只是会狂叫而已,环境影响了它。值得一看,里面有很多搞笑情节。
一部以狮子 斑马 长颈鹿 河马 还有各种热带奇怪的动物组成的搞笑的动画片
一般般了,主要是觉得狂野大自然要好很多。。。
不好看,和冰河世纪差远了
10年前那会,我看了好几次,每次看到10几分钟都忍不住关了,实在是看不懂这些美式笑点。之所以给二星,是因为不能跟那些彻底的垃圾比如汽车人总动员之类同分。
恶搞American beauty的一幕还是挺出人意料的
确实不好看。没什么剧情。画面也没有Shrek的好。只不过有些台词还满好玩,比如:我到底是白底黑条还是黑底白条呢?普通话的配音还不错。
不过如此
I love the penguins!
我想,我有斑马情结,有“马达加斯加”里面斑马的一样的愿望。/为别人打工又何尝不是跟动物园里面的老虎一样,虽然每天都有稳定的美味鲜肉,尚且舒适而安全的环境,可是,那毕竟是牢笼,那看不到一颗wild的星星,那里呼吸的只有汽车尾气。时间久了,连兽中之王也丧失了锐气,毫无斗志。/人的一辈子,是不是也打算被圈养到死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说真的 我看这个片子 脑袋里面都在想ross配音的时候是有多搞笑!friends中毒太深怎么破!
带娃的时间 看动画。 纽约中央公园的斑马狮子河马长颈鹿一伙都是好朋友。然而斑马向往大自然。接着忍不住趁夜里去火车站想坐火车去大草原。狮子河马长颈鹿担心斑马就出来找斑马。引起了人类恐慌。一群警察将他们围住麻醉药后装进轮船准备送去别地方。然而随行的四只企鹅发现轮船要去非洲直接反抗逃离笼子打晕了船员。并且掉头。掉头的幅度导致长颈鹿狮子河马斑马掉进海里飘到了岸边。接着之间产生了分歧。狮子只想回动物园无忧无虑。并且没有肉吃的狮子开始忍不住想吃了斑马。
这动画相对适合低龄化的而儿童观看,把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和谐化了,还能教育小孩子要关爱动物,另外又加入了“友谊万岁”的元素。不过故事的剧情有点单薄,不太适合成年观众,动物的形象的塑造也只能是差强人意,整部看下还来没有给我造成多大的笑点和亮点。当然主打小孩应该改会是成功的动画。
看寂寞大神那场live里的小组曲之一zoosters breakout特别好奇,想知道到底是啥让全场起立欢呼鼓掌~原来就是madagascar啊!大欢脱~治愈最近的心情~!超想要marty那个alex的杯子啊!
规则有时候那么可怕,一旦你习惯了它,就不仅甘愿被束缚甚至害怕失去它,从来丢失了本性。
此片儿各种吐槽啊,听到烈火战车的音乐我差点没喷出来。最搞的当然还是那几只企鹅——论文写作间歇片儿
最欢乐的move it move it原来第一部就有了,最可爱的永远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