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影最好的一部:「世界的阿菊」,阿菊的世界。
黑白电影,古典的明暗对比和层次,喧嚣的世界简洁、纯粹。
彩色画面出现三次,短暂,转瞬即逝。
还有,章回体叙事方式,带来久违的怀旧。
我喜欢的黑木华,用无声的演技完美诠释失声后的女主角阿菊。
怎么理解「世界」?
阿菊的父亲说,世界就是天空的尽头;中介比划说,世界就是此刻的你(阿菊)和我;法师说,世界是你从这里一直往前走,却终将会回到这里。
如果以佛教观,我可以观清净,观无常,观轮回,观自他无二……世界也是如此。
去了分别心,世界不存在起点和终点;不存在干净与肮脏;不存在香与臭;美与丑……
从始至终、充斥着粪便画面与台词的电影,到最后,如雪后的世界般洁净与安宁。
粪便来自我们的身体,粪便用来浇灌蔬菜和粮食,我们吃下蔬菜和粮食,又变成粪便排除体外。
这就是轮回。
电影《世界的阿菊》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表现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挑战与惊喜的观影旅程。
影片以江户时代末期的长屋贫民街为背景,聚焦于两个年轻掏粪工与落魄武士家大小姐之间的爱情故事。
从影片一开始,导演阪本顺治便毫不避讳地将粪便这一元素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直面生活底层的勇气让人震撼。
在雨后的街道上,粪水横流,人们等待掏粪工的到来,这样的场景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底层人民与污秽相处的日常。
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恶心的情境中,导演却巧妙地融入了美好的元素。
雪后的浪漫场景,阿菊与中次在雪中表白的羞涩与动情,让人感受到极致的纯洁与爱意。
这种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影片独特的观影感受,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虽有屎尿屁,但偶尔也有春光。
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十分饱满。
阿菊,这位出生于武士家的大小姐,在落魄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飒爽与通达。
她不拘泥于阶层和身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
当她失去声音后,依然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中次之间的默契与爱意令人动容。
中次和矢亮作为掏粪工,虽然工作卑微,但他们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梦想。
他们在屈辱与艰难中努力生活,展现了底层人民的坚韧与乐观。
导演在电影语言上的创新也值得称赞。
黑白画面的运用,既如实反映了那个年代,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观众对粪便画面的生理不适。
画幅、色彩、调度和景深的出色运用,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最后的鱼眼镜头更是巧妙地诠释了“世界”的概念,让观众对影片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深刻而发人深省。
它通过对底层生活的真实刻画,挑战了观众对于恶心和美好的认知。
生活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食物从上面进去,从下面出来的是粪便,而这些粪便又成为滋养农作物的肥料,再次进入人类的生活中。
这种生命的循环让我们思考,在看似庸俗和琐碎的生活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即使在底层,即使生活在污秽之中,人们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和尊严。
《世界的阿菊》不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更是一部对生命、阶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在屎尿屁的世界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妙。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用心去发现其中的美好,因为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多元而包容的世界。
电影设定在明治维新尚未开启的东京都(江户)附近,讲述了落魄武士家庭的女儿阿菊,掏粪男孩版阿呆和阿瓜,长屋(类似筒子楼大杂院的居住格局)居民围绕“屎溺”结下缘分的故事。
影片内容淡淡,节奏缓缓,虽然无时无刻不在弥漫着“粪围感”,情节缓缓展开,竟然给人一种清新浪漫感觉。
“时间”,标准化,效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礼物”,机械、医疗、城市化赋予了二十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疾病”“死亡”“秽物”作为“他者”成为了人们极力摆脱的对象。
否认衰老就是肯定活力,否认肮脏就是肯定秩序,否认死亡就是谋求永生...现代化的世界成为单向矢量——只有向前。
谁不想永远年轻貌美、气壮如牛?
但问题来了,怎么解释矢量尽头的无限和生命之有限的头疼问题?
看到电影,笔者想到在那些被遗忘的世代,人们的时空观可能是不同的。
“轮回”可能是最令人心安的世界观: 饭吃下去变成屎,五谷轮回重成饭; 世界就是往左手边一直走,总有一天会从右手边回来; 岁月就是冬去春来又到冬...而如果恰好在青葱岁月和良人告白,就是当下最美好的际遇。
“这就是青春啊!
”电影中人物不住感叹。
单向矢量世界下的我们过早背负了疲惫,进入AI时代的我们,等老了、疲惫了,还能顺着同一个“世界”的方向回到“故乡”吗?
也许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吧!
在线性叙事霸权的时代,对当下的自己温柔一些。
影片倒数第二章,阿菊给中次送饭团🍙,两人打“哑语”倾诉心中感受,是让人感动的瞬间。
刚挑完粪回家的中次身上还有挥之不去的味道,两人轻轻地拥抱在了一起,大雪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填满了粪桶,这可能是电影唯一一个非现实的镜头吧?
但难道这种无言的情感不是青春的奇迹吗?
这部电影讲述了阿菊日常生活的有边界的世界、阿菊所处的幕府时代末期的世界,以及19世纪中叶相对于日本的外部世界。
生活在这个世界的阿菊是历史上的无名者,但她是影片的中心人物,所以后两个世界的故事被留白处理。
同处一个时代的人因眼界与格局的差异形成了迥然的认知。
“世界”到底是什么呢?
作为下级武士的阿菊的父亲说:“世界的意思就是没有尽头,如果有一天遇到喜欢的女孩子,你就对她说: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人是你,这就是最高程度的喜欢了。
”这是父亲在粪坑边对喜欢自己女儿的掏粪工说的话。
在最污秽的地方说着最纯洁的话。
但如此期待看到新世界的父亲,没能看到脱离粪海的新世界。
掏粪人说:世界即粪海。
此时距离明治维新还有11年。
阿菊因父亲而受到牵连,受伤成为 喑哑 之人。
她原本在寺院教书,如今 口不能言,只能书写,但寺院僧人说:你可以靠书写继续来寺院教书,只做一半就好。
因为“人”字 由一撇一捺构成 ,事情只做一半就好了,另一半别人来做。
嗯,“人”字不是强调相互支撑取暖,而是强调一个人不可能做成所有事,没关系,那就由众人来做好了。
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时说,“海地这个国家就是个粪坑!
”其实,尚未脱离粪海的地方何止海地一个呢
什么样的导演可以从屎尿屁里讲出了大智慧啊?
学院画幅章回体叙事,让场景有了舞台剧的效果,镜头更多集中在演员身上,既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也让演员的表演更具感染力;黑白影像既是屎尿画面的体面还增添了浓浓的江户氛围;三个贱民阶层年轻人的日常,轻松诙谐的对话,一本正经的屎尿屁理论,讲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的哲理。
电影挑了一个绝佳的年代,黑船打开了国门但还没到明治维新,这时从外面刮来的新思想从贵族阶层开始往下影响到住长屋的贱民,社会结构出现各种形式的动荡。
就像“世界”这个词,从单纯的佛教用语变成了每个人心中具象的事物,甚至可以描述出来。
阿菊是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符号,阿菊骄傲,阿菊悲痛,阿菊失语,阿菊的小心机……什么武家出身还是掏粪浇田,都有悲欢离合;中次是懵懂憨憨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领悟,但最终也在阿菊的指手画脚下明白“这世界我最喜欢你”;矢亮最真实,说这个世界就是吃进去的都会变成屎,然后屎里长出新的粮食,人也不过是这个轮回中的一个阶段,逃不出生死。
仅有的几帧彩色画面正是表达生命中转瞬即逝的美好吧。
影片艺术风格非常独特,画面精致,表演扎实,在风趣幽默中莫名笑出眼泪。
有點可愛又有點悲傷的時代片。
-「你知道這片天空的盡頭在哪裡嗎?
」江戶時代末期,武士階層逐漸走向沒落,但阿菊和他的武士父親仍堅守著武士最後的尊嚴看得讓人唏噓,明知父親是被帶去樹林里切腹自盡,還帶著自己的短刀執意前去赴死,割斷自己的喉嚨。
所謂武士道精神難道就是這樣嗎,多少有些無奈和難受。
然而也是這樣因此備受尊敬的武士家的阿菊卻與一個不認字的以掏糞為生的所謂下等人相愛了。
本想在紙上寫忠義(ちゅうぎ)二字卻不小心寫成了中次(ちゅうじ),發現了自己的小心思後害羞得捂臉打滾那段的黑木華好可愛好可愛啊。
不知道父親所說的天空盡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但就在中次問到阿菊:「這樣的我你也可以接受嗎。
」 阿菊點頭的那瞬間,我好像看到了新世界的模樣。
-「本想讓這個無可救藥的世間吃屎 結果是我自己先吃了屎。
」「中次 這裡是個笑點。
」電影雖頻頻引得觀眾發笑,可每個笑點背後導演又會立馬再遞把刀給你,剛笑完就連連嘆氣。
最後在池松壯亮把糞便甩在欺凌他的沒落武士臉上的時候,劇院裡響起了掌聲!
無論你是武士是商人是農民還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不都是上面吃進去下面拉出來,就像池松壯亮調侃的那樣:「要是沒有我們,整個江戶就是一個糞坑吧。
」 這裡謝謝導演貼心地把電影處理成黑白兼顧了畫面的美感,但不覺得屎糞有多麼惡心,有些好吃懶做苟且偷生之輩不比屎還髒,不比努力掏糞努力生活的人還無用嗎。
-ps. 這部本不在我計劃中,因為發現是黑木華主演,臨時決定同場加映,萬萬沒想到共演的還有池松壯亮和佐藤浩市!
真是部意外收穫的可愛電影,算是本屆最超出我預期的一部!
來看就對咯~
两次打手的阿菊第一次,开场的大雨,急着要上厕所的阿菊碰到了在躲雨的矢亮和中次,阿菊看到了意中人,高兴的只顾和中次说话,在旁边不甘的矢亮刚一伸手要说话,就被阿菊脸都没转过去直接打了一下手,意思是怎么这么讨厌不懂事儿请别插嘴,我这儿说话呢。。。
第二次,阿菊做了饭团去等中次,饭团被撞飞,阿菊两手空空的在屋檐下又冷又着急,总算等到了收工回来的中次,阿菊走上去却下意识的用左手捏住了自己的鼻子,突然意识到失礼,急忙把左手藏起来,还用右手使劲打了自己的左手两下。。。
怎么,这么可耐呢?
抄字帖的阿菊本来只是想抄字帖,却在字帖里见到了意中人的同音字,高兴的写下意中人的名字,然后又羞又喜的不能自己,掩面倒地,娇羞不可现状。。。。。。
怎么,这么可耐呢?
最动人的表白知道了阿菊心意的中次,他想起阿菊爸爸说过的那句话,“你要是有一天,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你要对她说,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人是你,这就是最高程度的喜欢了。
”可是这句话,对于中次来说,他却没有办法说出口。
于是他就跪在阿菊面前,在雪里,一遍又一遍的比划这圆圆的天空下,我喜欢你。。。
直到雪都积了半木盆,阿菊也没有明白。。。
中次这时候用阿菊带来的装饭团的布,撑起地上的雪,大口大口的塞进嘴里。。。
阿菊一下明白了他的心意,两个人抱在了一起,再也不会分开了。。。
关于世界和矢亮用那位讲起话来无比晕眩的禅师的话说,世界是什么,就是你向(右手)那个方向走出去。。。
之后,还能从这个(左手)方向回来,就是这个意思。。。
这和捡屎的矢亮说的一般无二,矢亮多次说到这个世界就是吃进去乱七八糟的变成屎,然后屎里长出新的粮食。。。
有道高僧的禅宗论道,竟然不如一个捡屎的说的通透,来的敞亮。。。
哈哈哈。。。
矢亮每次若无其事的在屎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中穿行,用手捧,用水冲,用围巾擦,擦完在水里洗洗接着用。。。
各种的熟视无睹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真的大彻大悟的高人!!!
另,附每章条目:序章:江户人可真能拉第一章 无敌的阿菊第二章 遗憾的阿菊第三章 恋爱的阿菊第四章 两个笨蛋第五章 傻傻的阿菊第六章 踏舟前行第七章 世界的阿菊终章 阿菊的世界
《世界的阿菊》是一部奇特的电影,因为“屎”是构成它的一个重要元素。
1️⃣电影是视觉艺术,人们通常喜欢美的事物呈现在屏幕上,因为它们会带来愉悦感,如:精致的食物、美丽的自然、整洁的城市、可爱的动物、漂亮的脸蛋等等。
2️⃣当我们在屏幕上看到鲜血淋漓、残肢断臂和肚破肠流时,愉悦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骇和恐怖。
那么在大屏幕上看到屎呢?
3️⃣上过旱厕的人多多少少都能记起那些污秽不堪、蝇虫乱飞的场面。
我是在电脑上看的此片,即使导演为了减少视觉冲击将画面作了黑白处理,但恶心、想吐的感觉和刺鼻的气味依然俘获了我。
人的通感能力就是这么强。
4️⃣导演为什么要这么赤裸裸的拍屎呢?
因为这是一部以掏粪工为主角的电影,在江户时期的日本,掏粪工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虽然掏粪行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掏粪工作被视为一种低贱、污秽的工作,往往由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从事。
5️⃣这些人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和排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相对恶劣。
电影忠实的呈现了这一点,但也表现了他们面对艰难生活的勇气和乐观精神。
6️⃣除了“屎”这一元素,电影还着重表现了“世界”这一概念。
在东方,“世界”一词源于佛经,代表空间和时间。
在古代中国,它代表宇宙、八荒或者天下。
而在西方,直到文艺复兴之后“世界”才作为宇宙、自然、地球和人类的概念。
7️⃣《世界的阿菊》中的“世界”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阿菊是世界的?
8️⃣影片中的时间是1858年的幕末时代,此时黑船来袭已过去五年,虽然幕府还没倒台,但日本的封建社会根基已经开始动摇,武士没落,阶级分化严重,开国对政治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9️⃣“世界”这个词打开了日本人的视野,阿菊的父亲说:“天空没有尽头,对面的世界我们一点也不了解,都是一群井底之蛙。
”住持解释道:“世界就是啊,你从这里走出去,又从那里走回来”预示着日本将走向世界,从世界中成长,又以全新的面貌回归。
🔟阿菊的行为正印证着这种改变,作为武士家的小姐,她去寺庙教书,放下阶级隔阂爱上掏粪工、在大庭广众之下为掏粪工擦脸上的粪水,像男人一样帮忙打扫长屋的厕所。
❗️最喜欢片中阿菊的父亲对掏粪工中次说的那句话:你要是有一天遇到了喜欢的女孩子,要告诉她“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人是你,这是最高程度的喜欢了。
‼️请千万别在吃饭的时候看。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还原彩色的💩,小心。
对下雨的特写和声音特别吸引人,每一章末尾黑白和色彩的切换也很意思 穿着淡淡樱粉色和服面如桃花的阿菊,蘸着墨认真写下ふるさと的阿菊,仰头看天空的阿菊,无意之间错写下了喜欢人的名字、忍不住用袖子挡着脸抿嘴偷乐、好娇憨可爱的阿菊…黑木华不说话只靠表情和动作也能展现出最好的阿菊。
世界,就是没有尽头 “要是有一天,你遇到了喜欢的女孩,就对她说:这'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人就是你。
这就是最高程度的喜欢了。
” “下起雪 世界就安静了,我喜欢…雪”,想对着你说,最终还是抬头看着天说 宽一郎的表情和眼神柔和悲悯又真诚。
我们就是靠屎吃饭的啊!
(说出来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堂堂正正地活着,做着本职工作,有什么该让人瞧不起的呢?
咱俩要是都不在,江户肯定要被屎淹没了!
下次捞屎时偷点懒好了,怎么样?
亮亮好贫好搞笑!
阿菊目送中次离开后把脸贴在门上静静微笑起来的样子好温婉; 大雪中安静相拥的两人太动人了… 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让人忍不住想要定格的最好的一幕😭 世界的阿菊,阿菊的世界。
日本江户后期的安政和万延时代,距离德川家族的消亡还有八年。
这一时期的社会阶级亦处于嬗变之中。
尊严问题是人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自主意识觉醒的结果,更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
在第十届丝绸之路电影节展映影片《世界的阿菊》中,阪本顺治将尊严问题放在了幕府锁国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探讨,采用了喜剧的形式,用幽默将社会矛盾荒诞化。
人粪作为贯穿始终的意象,在黑白影调下成为对尊严的问号和对人性异化的批判武器。
至此,在章回体的叙事中,阪本建构起对对立的抽象概念的思索和具象电影的对应体系。
一、卑与尊:人的异化与人的生存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者 ,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深刻论证了 “人是目的” 这一思想。
随着人成为 “价值主体”, 人作为至高无上的目的也得到确立: “每个有理性的东西都必须服从于这样的规律: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 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的目的”。
影片中的宽一郎和池松壮亮扮演的掏粪工,对长屋平民街的百姓来说,是清理污秽的工具,于是在粪便溢出时抱怨“工具”的缺席。
此时,“粪便”成为人异化的符号,人的属性在恶臭现实面前荡然无存。
“粪便”同时也是一个阶级隐喻,是幕府时代下贵族对无产阶级的异化视角。
导演直观地揭示了这一现象并加以批判:对于售卖粪便的卖家与购买粪便的地主来说,掏粪工作为贫穷的庶民阶级,是被他们视作社会的‘粪便’,因此常常对两位掏粪工施以拳脚交加。
在阿菊和掏粪工走在一起时,曾经的武士家族小姐会捏着鼻子投向白眼和嘲讽,和掏粪工走在一起的阿菊,沾上了粪便的味道,成为她们眼里“阶级堕落”的对象。
在封建的社会阶级视角下,人沦为最低贱的排泄物,人性的冷漠从未如此尖锐。
然而,影片却并未单一地让“粪便”意象成为现代式批判的大炮,成为污秽的代名词,将其定义为一种底层人民悲剧的缩影。
相反,阪本顺治采用了平民视角下的喜剧的形式,辩证重构了“粪便”这一污秽的象征,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人民与社会的关系。
在影片中,粪便是一种生命轮回的产物。
粪便作为肥料滋养着农田,保障粮食生产,为长屋百姓的生存提供生理上的保障;而作为被人们所厌弃的掏粪工,两位青年提供的劳动亦是在为百姓生存提供精神上的保障,而这无疑是高贵的,是有尊严的。
然而无论是粪便,还是掏粪工,他们都具有被世界驱逐的特征,是边缘化的存在。
对于粪便的意象,导演采用了中国平民主义电影对“草根”这一意象相类似的处理,赋予其属于小人物的力量,借此对背后那双高位者俯瞰的眼睛进行有力的还击。
在以经济地位和家族名望排序的世界里,如杜尚用小便池撬翻艺术界的传统观念,导演借由“粪便”的意象重述,打碎了贵族创造的尊卑观念,构筑了一套属于平民的尊严观念体系。
二、伤与剑:荒诞喜剧与反抗哲学在加缪的哲学体系中,世界是荒诞的,这种荒诞产生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
在影片中, 由池松壮亮扮演的掏粪工,就深陷这种世界的荒诞感之中,他如触怒众神而不断将巨石推上山的西西弗斯:掏粪、挑粪,永无止境。
他的种种自嘲为观众提供了许多笑料,然而不可否认,他正是在用幽默麻痹自己在贵族面前卑微的、满是伤痕的灵魂,而这正是加缪所批判的面对荒谬的虚无主义。
粪便的买家与卖家,都曾把粪便抛向他,此时,粪便就是痛苦,就是伤痕。
而在遇见阿菊之后的掏粪工中次,爱情进一步地使他感受到了日常生活的机械性,并对其存在的价值和目的产生了怀疑,他意识到尊严的丧失。
因此在有了心上人阿菊之后,他无法再对池松壮亮扮演的掏粪工在被凌辱时抖的包袱发笑,因为爱情赋予了他尊严,使他难以忍受对贵族卑躬屈膝的生活。
尊严是唯一反抗荒诞的剑。
《西西弗斯神话》上译版的译者沈志明如是总结加缪对处于荒诞中的反抗者的理解:“荒诞人直面人生,不逃避现实,摒弃绝对虚无主义,怀着反抗荒诞人世的激情,坚持不懈。
”影片中获得爱情的中次,在田间对年长的掏粪工抛问:为什么总是如此卑微?
为什么不反抗?
最终池松壮亮饰演的掏粪工以粪便为武器,抗击了凌辱他的武士贵族,反抗了荒诞的世界。
粪便突然从松散的物质变成了一个进行阶级反抗的武器,而赋予他如此力量的,正是人的自尊。
至此,在两个掏粪工追寻自尊的轨迹上,“粪便”这一意象完成了从消极到积极的辩证重构。
三、净与秽:世俗与爱情 阿菊作为武士出身的女儿,始终带着和污秽的平民街格格不入的自尊,她在肮脏的世界里固执地讲究属于她的礼仪。
而这对于深处污秽的掏粪工中次而言,无疑是特殊的。
影片中中次曾经有过一句台词:“雪落下时,世界都安静了。
”而阿菊在中次心中,无疑是雪一样的纯洁存在。
自尊、优雅,而这,正是受尽武士贵族凌辱的掏粪工中次所被社会剥夺的。
影片中对爱情的“出世”进行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幽默描摹,阿菊写下中次的名字后,在爱情的狂喜中躺在地上翻滚,引发的动静打翻了过世没多久的父亲的牌位。
这一细节正是对爱情的生动隐喻:爱情的蜜糖,超越世俗的种种砒霜。
武士家族的女儿阿菊曾经连如厕也讲究礼仪、不让掏粪工念自己的名字,而如今会跨越阶级的沟壑,爱上掏粪工中次。
爱情使人跳脱出封建世俗建构的意识形态,回归情感的本源。
当阿菊带着被车轮碾脏的饭团,找到中次的时候,中次误解了失声的阿菊的意思,却没有误解阿菊对他的心意。
他问:“连这么脏的饭团也吃了吗?
”那背后的潜台词正是,“连这么脏的我也可以接受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中次狼吞虎咽地把饭团塞进嘴里,是对世俗观念的嘲讽,是激昂的爱情,也是对自身尊严的找回、对自己的接纳。
在那时,肮脏的饭团成为纯洁爱情的隐喻,再次实现了意象的重构。
大雪里衣着整齐的阿菊和衣衫褴褛的中次跪着相拥,乌黑的粪便是世俗苟且,洁白的大雪是爱情精神。
而在那时净与秽的分界线被无声打破,爱情正是作为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凌驾一切,再次赋予人尊严与生存与意义。
四、黑与白:失色的时间与彩色的情感 《世界的阿菊》中,导演以罕见的姿态回归古典的黑白影像和章回体叙事。
黑白影像无疑为影像增加了典雅的美感和历史风味,而更令人惊喜的是,导演用大篇幅的黑白影像来表现现实主义的部分,集中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章回末尾的彩色影像,则突出地表现了浪漫主义的部分,集中反映情感的流动与变迁。
在黑白影像中,长屋的四季大部分时候似乎总是在下雨,雨水滴落在贫民街坑坑洼洼的地上,粪便因排流不畅上溢。
黑白的色彩使得贫民街困顿不堪的现实,拥有了观赏的美感,而这正是阪本对人的尊严的体察,即对庶民阶级的尊重和观照自身的自省:不把平民的生活当作奇观化表达的工具。
黑白的影像处理无疑是让粪便这一贯穿始终的“奇观”合理化表达的方式。
而章回片尾的短暂几秒的彩色画面,是极具灵气的“通感”镜头。
笔者认为,他们并不以叙事为目的,而在于用殊于黑白的彩色以及一些独特的具体意象,呈现一种情绪。
檐下滴雨,草木葳蕤,绿绿苍苍。
阿菊檐下的一个抬头,是对岁月的回望瞬间,也是对世界纯真的观察;我们也看到爱情的意象:燃烧的烛与炭,分别处于在两个章回的末尾。
在炽红的火光中,阿菊与中次的情感如是燃烧。
白驹过隙,是新木之翠;爱欲流淌,是红烛曳曳。
而这般鲜艳的情感,在彩色的画面中,通感传达。
如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下的随笔:“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情感正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抽象感知,是单调的现实里缤纷的美好。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非冰冷的机器,这正是人何以自尊的原因。
五、始与终:世界与人无论是人生理排泄的循环,还是命途生死的轮回,在世界的荒原面前,众生都是平等的。
影片中寺庙里的和尚说,“世界是从这边走出去,再从那边走回来。
”这个形容正是将一个一笔画出、不封闭的圆形作为解读世界的符号。
作为禅宗符号,它代表着和谐、平静与圆满。
这正是对直面人生、直面荒诞的三人心境的写照;在日本文化中,这个符号意蕴丰富:它是空的也是满的,是开放也是封闭的,是开始也是结束。
在影片的结尾,导演采用了一个鱼眼视角的镜头,镜头里的阿菊与两个青年走在乡间小道上。
将广阔的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球体,画面中的他们快活地微笑,他们面对荒谬,反抗荒谬,最终迎接灿烂的现实世界。
影片始终为观众呈现了一种辩证的哲学思考,这种辩证不仅仅体现在对意象使命的赋予上(如粪便),更体现在对人与世界的思考上。
世界和人的关系时时刻刻处于变动之中,如阿菊父亲,尊贵如武士,也会有被命运扼喉的下场;如中次,卑贱如掏粪工,也有拥抱白雪般爱情的机会。
从消极的角度来说,这正是加缪所说的“世界的非理性”,而从积极的角度来说,正是这种荒谬给了人们对抗的可能。
反抗正是对存在一词倒影般的批注,也是人和世界连接的纽带。
在属于自己的微观、具象的世界里,个体能够找到自身意义而存在,带着自尊生活,而非在荒谬的日常中机械苟且。
那么无论从哪里出发,都能找到归途。
时时刻刻,亦始亦终。
我猜这正是导演对“世界”,这个广袤名词的理解。
#SIFF2023# 干瘪的屎片想要朴实地给你上七堂半说教的课。通常评论里都在重复片中金句的不是什么太好的电影吧。
实在是欣赏不来这样的屎片。
#25th SIFF# 前入围2023IFFR大银幕奖。真是“有味道的电影”,江户时代掏粪工的“职人电影”,技术细节还是挺到位的。用黑白(每个章节最后一个镜头彩色)比较好地避开了可能引发的生理不适(虽说一定还是有),在底层贫民题材上也用喜剧和浪漫元素中和了现实主义自带的悲苦(当然这不是现实主义电影啦)。想看拍摄花絮特辑。
表现底层百姓辛酸经历里的素朴和温情,没有任何矫情装饰的生活。镜头没有高高在上地俯视怜悯他们,而是呈现和理解。流淌在街头巷尾的是自然的喜怒哀乐。他们通透知命,世界小到在飘雪中只拥抱对面的这个人,世界大到心之所往的天地无边。三星半。
味太大了。
江戶的大糞都去哪裡了
haru酱原本想教孩子写“忠义”,结果准备时却写成了心上人“中次”的名字,然后无声的笑了在地上打滚真是特别可爱。少女心事她还是很会演的,嘿嘿嘿。P.S:确实拍成彩色片很多观众会受不了的hhh
主创想用简单的意象解构宏大的概念,比如世界,生活。这其中产生的碰撞和诙谐,会引人发笑,但也容易导致刻意和疲倦,更不好的是仍在建构普通人对“贱民”的认知鸿沟,仍在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他们,放大为一种猎奇,而且并不试图去阐释真实。我觉得这一点很不真诚。但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第一次听到路边卖废品的大姐们在还价,我经过那里无数次,确实第一次听到。也许这部片还是能推开一扇窗,但它不能称得上“世界”。
太难评了…
【3.5】 “我们就是靠屎吃饭的啊” 真的又好笑又心酸。 拍美食一流的日本电影拍起粪便别有一番味道。两人组有种漫才的感觉。 阿菊写下中次名字的时候,也是父亲牌位倒下的时候。普世的,平等的爱,包饭团的手握紧挑粪的手。这世界不仅是屎,还是一场大型的你画我猜。结尾镜头好喜欢!
含翔量极高,适合边吃冰激凌边看,我完全理解导演为什么要把这部电影的绝大部分画面都弄成黑白的了。
「世界是从这边走出去,再从那边走回来。」这不就是Enso(円相)?这个一笔画出、不封闭的圆,在日本文化中有着丰富内涵:是空的也是满的,是开放的也是封闭的,是开始也是结束。而作为禅宗符号,Enso代表和谐、平静与完满。此外,电影也借此符号呈现了一种与日本神话传说息息相关的性别意识:「这边世界」代表着由男性掌控的父权社会,而女性则属于「那个世界」。电影中的黑木华,聪慧、勇敢、自主性满满,象征「那个世界」对于主动参与「这个世界」、把控自身命运的渴望。同时,她又是温柔隐忍的,善解人意的,擅长激励并挖掘他人潜力的,最终成功推动两个世界建立起「幸福」关系。因此,电影流淌着一种久违的柔情与古典感。观众恰恰在一张张真·册污面孔中,收获inner peace。世界周而复屎,那就坐看云起时。#siff2023
世界在生、老、病、死、痛、屎上,一律平等。阪本顺治拍了一个具象化的“道在屎溺”的故事。对底层武士和庶民的刻画,挺有藤泽周平小说的味道。
“世上就是粪海”,章回体的标题好中二呀…围绕着循环的命题,屎不停,屎归人,最后又绕回了大世界与小青春。一直在讲世界,反而没有世界观,只局限于村落间相识的人(傻傻的单纯),但想想有时候这就是极限了,不是不愿意踏出舒适圈,而是舒适圈就是我们可选择的命运。没味道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观看,黑白也好,彩色也好,都是那么的亮眼。
一下雪世界就安静了,我也喜欢下雪。但真的很无聊啊。
哪里好看了
古典又亚撒西,是不是第一次把镜头转向掏粪工?微不足道的人,畅想没有尽头的世界。屎拉平了世界,“如果没有我们,江户要被屎淹没了”,上一辈人似乎都觉得去向世界得往外走,但世界和屎一样,从这个方向出去,那个方向进来。为池松壮亮加一星,“要不一起当侠盗好汉吧”,听起来是个不错的续集哈哈... 原来宽一郎是佐藤浩市的儿子
阪本顺治还是很会拍男性之间的情谊,最初由宽一郎和池松壮亮的一来一回间就轻松进入的故事,看的时候我会和《隐入尘烟》对比,同样是下里巴人的题材,这部作品做得既可爱又有历史的视角,也可以说是在设定上非常准确的设定了一个时期,所以人的志气,“世界”一词的存在很打动人,而人物本身也非常的贴地,它的技巧是即使黑白的画面都不妨碍里进入这段小故事,因为有一种朴素的栩栩如生。但《隐》则是像布置了一个大展馆,让我来隔着窗子或者是观察镜什么的看海清一家的生活,她的艺术风格很突出,因为也许要表现一个那样的故事不得不用旁技。我喜欢老实本分的电影,就像黑木华的表演,你看她最后一场戏听到和尚对于“世界”的解释的表演多么的可爱,多么的有节奏,多么的引人入胜,仿佛电影已经结束了,但他们的故事还没有完。
3.5 这是一个屎(诗)意的世界
几个空境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