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达卢浮宫之前并未阅读过任何关于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书籍,当我站在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之前,由于我的无知,心中蹦出的词语也就只有那三个:好美啊。
我立在雕像前,沉默不语。
但旋即,我的脑海中想起了一段京剧唱腔,那是《贵妃醉酒》里经典的一段唱词。
杨贵妃问高力士,敬的什么酒,答,敬的是通宵酒,杨贵妃反诘道,呀呀啐!
哪个与你同什么宵!
启娘娘:不要动怒,此酒也是满朝文武不分昼夜所造,故尔叫做通宵酒。
杨贵妃最后唱到:人生在世如春梦,奴且开怀饮几盅维纳斯之前,人来人往,直至今天,我才知道这样的痴迷已经持续了几百年。
想起那段佛罗伦萨人决意保留\法国人则铁了心要得到它的故事,再到如今作为卢浮宫三大藏品,都足以表明其魅力未减。
一般人的学识水平不足以对眼前的这尊雕像品头论足,甚至根本想不到维纳斯的乳房大小有何关系,也不关心她那失去的手臂到底是什么样的姿态。
这些对于理查森父子可能非常重要,但是其他人可能兴趣寥寥,跨越阶层的对话,在那样的时代鲜有发生。
1705年,理查森父子受到启发,开始重视古代雕刻已经失去的价值,是重拾其应有之意的首批现代作家。
1722年,理查森父子完成了对意大利艺术的非凡论述,6年后被译成法文,广为传播。
可能拉奥孔更能辅证理查森父子的判断,因为到了1523年,拉奥孔的声名甚至已凌驾阿波罗之上。
数百年间,人们一直将这两尊雕像相提并论。
今天与阿波罗不同的是,拉奥孔依旧声名不坠。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搬出关于拉奥孔的争论。
其最高层面所涉及的是文学与视觉艺术的恰当界限:雕像以其高贵的克制之美,极具品味地渲染出了濒死的拉奥孔的巨大痛苦,并以此激发了人们的赞叹。
而这种克制与维吉尔用直白、惨淡的文笔所描写的垂死挣扎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贡布里希对图画再现心理学有着精彩的论述,但他可能没有预想到或者没有在体会到当今电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对于传统艺术的再现所给人们带来的新奇体验。
近期的上映的科幻剧集《边缘世界》,更是把古典雕像放置到了未来的世界,我们当然可以认出这些雕像,但它们在未来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这部科幻剧集主要讲述未来世界一名女子发现了一台可以进入另一个现实世界的VR设备,并探索属于自己的黑暗未来。
英国《卫报》评论说该剧故事情节紧凑、内部逻辑一致,是一次大胆的演绎。
《边缘世界》的看点,不仅仅在科幻元素的意涵建构,更在于叙事文本和叙事方式的引人入胜。
它的设定,在《西部世界》的基础上,综合了 VR 游戏、时空穿越等元素,构建了一个让观众大开眼界的未来世界,也奉上了既烧脑也惊悚的悬疑故事。
但是我们不讨论它的叙事,暂且只看古典雕像作为其视觉元素的应用。
一件雕塑摆放在别墅、宫殿、博物馆,我们都可以想象到,但是能否想到它会成为未来城市的代表性建筑?
剧中的雕像,凭借视觉测算可能有3、4百米高,因为故事发生地伦敦,大部分的建筑没有变化,依然可以看到在维多利亚时代延续到未来,大概是今天的100年后。
我又想起理查森父子重拾古典雕像应有之意的努力,那么在300年后,500年后,甚至1000年后,人们重新在自己城市树立起这些雕像,又有什么“应有之意”呢?
尤其是全球化之后,知识普及之后,一个中国人、甚至是一个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外星人,看到这些雕像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当然前提是外星人他们也通过视觉这种人类最普遍的感受方式的话。
理查森父子曾毫不客气地对那些雕像给出了一个结论:所有存世之作全都是复制品,是已经消失的原作或好或坏的摹本。
那么不管是在科幻片里,即使是未来真的有人造出一件高达数百米的大卫像,他也完全是复制品,可问题如果简单地将科幻影片的视觉效果拿来讨论,那么今天的主题一定会偏离到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评定。
我们在此讨论的不是电影的艺术手段,而仅仅是想幻想一下未来,当人类在几百年后,或更长的时间之后,怎样对待这些雕塑,这些雕塑可能的命运是什么,或许今天的讨论也会成为几百年的一份“古物”,也会有人来“重新诠释”。
近代人们继续开发着古典雕塑的现代意义,很多艺术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都有对于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进行改造和再创造,国外如丹尼尔,国内如徐震。
古典雕像以原始的面貌或者以新的姿态出现在这些作品中,显然他们已经完全和创造它们的时代脱离了的关系,或者说某种程度上,仅仅保留了一种视觉的印象而已,更不要说能够通过古典雕像唤起所谓的人类共通的生命情感。
对那些穿越到未来世界,对于如此不同的世界、环境,表现出无比淡定和冷漠,感到震惊,因为即使是那些雕像对于他们的文化再熟悉不过,但是那么突兀地、高耸入云地、异物般地立在城市之间,竟然就像回家一样,这是一个正常人的反应吗?
突兀的巨型雕像,到底昭示着怎样的新时代秩序呢?
一勺时间穿越+一勺反乌托邦+一勺赛博朋克+一勺警匪+一勺亲情狗血+一勺毫无新意的黑科技道具=本剧(笑哭)。
平心而论6-6.5,这剧真的不能再高了,躺平的乔纳森两口子终于给我整出心理阴影来了。
我曾经问过一个导演兼编剧朋友,问为什么现在编剧连写出正常平稳的故事都难了,他说是因为现在的编剧们太安逸了,生长在温室里,没有生活经历又缺乏竞争和苦难,电影挣钱又比以前容易得多,于是他们就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原则的必要了。
这些我作为一个尝试过写剧本的人就已经有过体会,但直到看到这部剧我才看到了典型的想当然编剧。
没有生活不知道经历过变故的亲情该怎么描绘,前四集文戏崩的稀碎稀碎的,我能理解妹妹对哥哥的怨气,但这种大事总跟专业的哥哥犟劲到底是为什么,现实中哪找这么靠谱的哥哥啊,社会矛盾、科幻设定全都马马虎虎以为不用多说,所有人说话都故弄玄虚,导致最后一集也是连滚带爬不知所云。
主要人物几乎都立不住,比如妹妹为什么擅长玩游戏?
哥哥到底为什么选择去当兵?
威尔弗到底为什么显得软弱?
等等细想起来都缺少明确答案的问题。
反而是几个配角塑造得挺饱满,这还要感谢完成了简单类型片工作的5-7集,警察和老杀手的人物塑造简单而成功,斗智斗勇的桥段也挺像样,包括最后一集的黑老大侄子(可我想不明白这条线存在的意义),但可悲的是这好看的三集一点都不科幻,就是警匪片杀手片啊!
白瞎了这一众好演员啊!
对不起喜欢这部剧的朋友们,说句难听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剧的分能这么高,开画8.7太离谱太离谱了,头一集不仅没什么惊喜而且我直接就猜到游戏是真的,更离谱的是第二集编剧直接亮底牌了,倒是瞧得起观众但这个好玩的噱头直接就没有了啊,就不能像《安德的游戏》那样即使观众能看出来也要骗主角到最后吗?
而最后这个发现时间桩可以当做重启来把世界变成游戏更是不仅不高潮还令人莫名其妙,就全都全都是编剧想当然。
同样是乔纳森甩锅当监制,水准可比西部世界后两季差了不止一个量级,更不要提看不到任何深刻的内核和思考了。
我很少很少说这样的话,因为我挑片出现这种出乎意料的大败很少,但是我得说不值得,真的不值得,还请没看过的朋友避坑吧,也希望喜欢这部剧的朋友们不会被冒犯,谢谢了
如果你知道有另一个从肉体到意识都和你完全一样的人,那么你会慷慨赴死让她替你活着吗?
女主选择了英勇就义,来拯救她所爱的人。
而黑帮老大却做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社会严格禁止克隆人的原因,会产生不可预测的伦理和道德上的悖论。
这才是人性。
其实女主在最后一集完全不必去死,既然已经藏好了数据,完全可以以这个为筹码跟研究所女boss谈判,让她不要引爆自己世界的核弹,达到一个制衡的效果,干嘛非要拼到鱼死网破呢?
死了就是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一个美版的刘胡兰而已了,再上线的已经不是我们看到的女主了🥹。
让我不禁想起了jojo的石之海这一部,从这一部开始,jojo宇宙被割裂成两部分,强烈的割裂感让我很难再把后面的的故事当成jojo家族的故事来看了,还是挺遗憾的。
看完原著和第一季, 无愧于神作。
设定方面并无硬伤。
诺兰习惯于把设定藏在细节和冗长的对话中,再加上有时翻译时的词不达意, 可能有些影响理解。
整理如下, 欢迎讨论。
前半段不涉及剧透, 请随意阅读。
核心技术:时间桩stub把时间看成一条河, stub可以在指定的过去时间点开启一条支流,另一个平行世界。
支流和主流的底层设定支流世界拥有在stub开启时间点时主流世界的一切状态(物质,意识), stub开启后, 支流世界的走向和主流世界无关, 不再相互有因果性的影响(不会产生蝴蝶效应), 但主流世界可以观察。
主流世界和支流世界时间流速1:1。
主流世界可以开启多个支流世界。
主流与支流之前可以通过“量子穿隧”,进行意识穿梭。
支流世界人物可以通过八爪鱼设备,登陆主流边缘机器人空载体。
一边上线一边下线,但不能同时两边清醒,上下线时,记忆保留。
主流世界人物可以通过特殊技术干扰, 发送信息到支流世界,但物质无法直接互通。
赛博朋克,虚拟现实、时间穿越、仿生机器人、近未来、远未来。
科幻片常见的设定全都塞进去了,而且完成度非常不错。
第一集有科幻大片的水准除了少些大场面。
第二集质量保持可以。
总之科幻迷百分百推荐,绝对不会失望。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 边缘世界 第一季 The Peripheral Season 1 (2022) .微妙的视觉特效在夜晚状态下就显得特别有 科技 感 不得不说第一印象下这剧还是不错的科幻剧 虽然从逻辑上来说还是有一些瑕疵 但是本剧的侧重点并不在逻辑叙事上 不是么略微总结一下这个部新美剧的首季 几乎全程都被设计的非常紧凑和精彩 就好像一个在悬崖边缘抓着最后一根藤蔓的人需要表现出来的画面一样 对后续的内容表现出一些担忧也算正常了===========================================================================
7.2越来越不喜欢Chloe Moretz 满口F的样子越来越像年老的Jodie Foster 自以为是的傲慢却未见任何实际可见的彪悍 我可能越来越讨厌喜欢装的人事物了 包括自己还讨厌强扭的续下一季的动作针对不同人群下套是惯用手法 所以有的地方就看他们编 说些云山雾罩的话 回下来 可以说人话的地方真很少 第一季的体量大概可以撑到哪个部位应该已经心知肚明了 科幻已经成了某种人们趋之若鹜的套路 实在不好玩了 我就只是呆呆地被有时候突然被激起的某个点动一下 然后又归于“平静”里去 还有三集 为下季做准备未来就是可以这样阔绰 往现在投钱好像丢纸团一样轻松 是吗 反正这里感觉就是就故事的整体性而言 这一季季的玩 时隔一年之前该忘的都忘光了 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是吗不是吗 故事线拉得太长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弱点 可现在人的物欲却很难让他们一句就把话说完 因为钱 大概晓得了 现在的套路是第一季是个引子搭框架 之后才开始进入故事 老子现在就是在看前言 哈哈就演员而言 给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演Cherise的T’Nia Miller 豆瓣上的简介少极 百度也是 就她诠释的人物来讲气势不凡 深浅有度 衣饰更是个人的返照 甚是得体 希望她越来越好来到最后一集 可以爆点料吸引你们都来 可第二季肯定是一年以后 到时候肯定忘光光 那 现在干吗呢 这一季就是铺线段和让你误解段 意义就是请君入瓮而实际意义就很小 而结尾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下季见了
这也太牛掰了吧,这画面,这么辉煌,精致却真实,设定像是全息游戏一样,而且人家做的这么真实)眼睛那里又疼痛到我了,就跟看西部世界一样,这种设定很好看诶,就是我觉得现实世界再过十年五十年也玩不上全息游戏,科技在一百年之内感觉不会有那么大的突破,要是能玩全息游戏,甚至改变时差,人家可以在全息游戏里面多多体验不同的人生了,而且死不了,顶多真的死亡很疼痛,万一刺激出心脏病,神经病。
真的好希望全息游戏早早到来,在我有生之年。
但是几乎是玄幻,怎么可以直接把神经接入到虚拟游戏中,太玄幻了所以,不是全息游戏,emm,反正感觉在我有生之年感觉不可能达到脑袋或者躺进游戏仓就能整个神经连入虚拟世界的那种科技水平。
后面剧情就开始感觉平淡,有点划水了。
他哥哥小分队打人那里也挺爽的。
再接着我最近看剧耐心也有限,五倍速刷过了,不要搞女主,让女主继续帅下去!!
(确实现在的人还挺喜欢看爽文的,平平淡淡不是真,真实生活已经够憋屈够平平淡淡了。
)剧情设计感觉好像有点弱,但是现在来说没发现有bug,尤其是未来世界剧情背景设定那些什么黑客断电,什么血疫,什么核弹,什么世界人口锐减……emm咋们画面都这么好看,感觉没准斥巨资了,剧情能不能稍微有点新意,高大上点
迷迷糊糊的看了第一集,又看了第二集,感觉BUG太多了,枪战就像 玩真人CS,一群退役特种兵去暗杀几个小青年,全副武装的特种兵原来都是菜鸟,室外近距离对射太敷衍,画面太慢,乌其麻黑,那也忍了,就不能扔一个手雷吗,两个人室外距离二十米,就在哪对射,你一枪,我一枪,你一枪,我一枪,看的我都想笑。
反复看了3遍,其实片头已经暗示了整部剧的核心和剧情走向片头的画面从地球上的一端到另一端(就是从“边缘”到所谓的“核心”,从过去到未来)而一开始出现的白色模型就是蓝脊山一个偏僻的小镇,也就是后来他们嘴里的边缘世界边缘世界类似于一个“培养皿”,意在让普通人在这个环境中适应成长从而实现某些个体突破原本基因的束缚,所谓的仿真游戏就是训练手段之一。
London那个充满雕塑的世界:隐喻奥林匹斯山,将来的人都是“神”: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意识的自由转移,人类得以摆脱了物质(肉体)的束缚,从而实现一个“诸神”的世界。
时间桩: 未来可以和过去接触,你接触的是你自己的过去,但是接触了以后会从这个接触点发展出新的支线(一个新的未来),但是不影响当下的这个时间线,即平行时空的存在。
未来通过时间线的分叉和量子隧穿,可以信息互通(意识转移),但无法物质互通。
酷炫科技展示:第一集的纳米级3D打印,神经植入,消音力场(我已在想象未来人谈恋爱可以有多骚包...)和光学隐身(持续更新)坐等第三集更多谜团的揭开...
时间桩|平行世界
过去与未来
虚幻与现实酷炫科技
让卢克的十堂心理咨询课
第二季比第一集精彩多了,节奏也比较快。
这个世界上不光有sw迷,还有st迷,而皮卡德对于那些老st迷来说,无疑是狂欢。ps:爱看看,不看滚,看见小组那些弱智发言就头疼
才出四集,比较平淡。可能是经费确实不够,但是也算不上差。目前的疑问是第一季那么多铺垫,包括女主都没有在第二季出现,花了一半的剧集穿越走一遭,后面怎么和第一季接上呢?希望第二季后面几集的反转足够惊喜吧
只能给两星了!
前四集的set up真的很精彩,中间开始往下掉。探讨皮卡德的内心世界还非要套上一个不太吸引人的外壳故事,整体就显得很凌乱。sweet Q某种程度上是挽救了一点点结局。
这一季没啥惊喜,太多皮卡德儿时的回忆镜头,太多心理戏和叨叨戏...用老人家关于人生忏悔的内心戏贯穿全剧,是挺考验观众对皮卡德老人家的爱的...好在有星际迷航成熟的科幻设定打底,科幻戏部分没有什么硬伤,感觉还是值回了10集的时间投入...
cliche
如果过滤掉粉丝滤镜,这部剧在我心中评分还要下降,无非原因就是老头子演绎的角色问题,你完全可以看出老头子想演绎出沧桑的皮卡德,以来区别和next generation中那个激进却理智,办事之已公正观点的沉稳舰长。问题是这部个人传除了激进和绝对公正的最求外,其他点都没有了,皮卡德本应是领导者,但实际发挥的作用看不出他原先的风范。在遇到了强迫退位的问题上另寻道路确实是皮卡德的作风,但皮卡德办事是深思熟虑而不是莽夫。抛开st什么“大粉丝”的优越,对大众而言,谁也不想看到一个老人在碎碎叨叨。
这个系列已经越来越和主线没啥关系了,就是套了个壳再说自己的故事,但好歹故事还不错。
不错的情怀,但是后面还是得二倍速才能看下去——————更新,做的越来越不错了。开头像ent最后几集,中间就是拯救未来那种了
Love can be a source of great grief and immense pain. Of tremendous guilt. A reason to run from ourselves or away from each other. Love can be a curse. But always and completely it's a gift. 老掉牙的故事确依旧可以戳中人心......
多了些感情在
烂尾了 传统嘴炮buff 这季应该叫有话好好说 有事没事别动手。。。
💩
jeri ryan居然是68年的,但她在这部剧里也太美了。吃的什么防腐剂啊
刚看完,太精彩了,2024的木卫二任务发现的物质能净化海洋和空气,很厉害👍🏻博士居然成为新博格女王,没想到,还好最后新博格成为联邦还是邦联一员了,也是给众成员找了一个新出路。
谜底到最后才揭开!皮卡德最大的特色就是故事特别棒,还有奇幻色彩的片头!
剧情拖沓,似乎完全是为了和老爷子的节奏相匹配
中间一度看不下去,还好看完了,最后十分钟值了/“爱可能会让人极度悲伤、极度痛苦,那是因为背负了极大的负罪感,也会成为逃避自己或逃避他人的借口,爱也可能是诅咒,但是说到底,爱是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