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Zindaji》(美好的人生)影片大部分取景地,都在南印的果阿,嬉皮士的天堂,女主曾经在海滩边和心理医生(沙鲁克.汗)聊有关童年最快乐的经历是什么的话题,医生也分享他童年经历,两个人在海边,迎着海浪玩耍,增进了感情。
女主后面才自然而然地,和医生分享她的童年故事,才知道原来她每次将要和一个人确定关系的时候就要迅速结束这段,是因为童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和父母分开,一直给他们写信,确从来得不到回应……所以,她害怕被抛弃,被孤立,为了得到安全感,她在别人抛弃她之前先抛弃别人,在别人说拜拜之前早已说了拜拜,她一直带着这些包袱活在恐惧当中,害怕再次去承受这些痛苦。
而心理医生的建议是,为什么不在抛弃别人,和别人说拜拜的时候,先赶走这种恐惧本身!
为什么不对人生重新say Hi,重新认识人生。
就一次撤掉他们父母的身份,以两个普通人的身份好好看看,就像那些总会犯错的普通人。
这些童年的时候很难理解,但现在作为成年人,我们至少可以试一试不要让你的过去勒索你的未来和现在。
于是,女主就和家人和解,打开心扉地表达她对身边的人的爱意,改变对生活的态度~片尾,最后一节心理课的时候,女主鼓起勇气,向医生表白,医生也对他有好感,可以还是拒绝了她,因为心理医生和患者交往是有违反职业道德的。
女主转身离开诊室的时候,医生坐上了,那张只有当你喜欢某个人,但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才会响的椅子,结果,椅子真的响了~两个半小时的印度电影,没有很多宝莱坞一贯的歌舞片段,没有脏乱差的街道,相反地,有浪漫的海滩,有刚好可以传情达意的BGM,有文艺复古的室内设计~
印度电影中的女性特点是,拥有英语系特性,工作生活有欧美背景,生活独立自主,人生中主要的困难来源于落后的印度宗教和家庭。
而电影阐述都过程就是这些美丽坚强的女孩克服家庭宗教的困难,寻找到真爱的过程。
很难说这样的主题不好,但和实际生活总有很大的落差。
追求真爱和自我很重要,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填饱肚子的面包而已。
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反正我觉得让我受到启发的电影,我就觉得是好电影。
自己长大后也发现,无论你出生在什么环境中,都会有相应的问题出现,怪不得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生活中充满问题,唯一能拯救我们的,就是让自己心里充满爱,不是每个人的父母都懂得心理学,但是他们也尽自己的能力想给我们最好的。
好多心理学上的道理我的父母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学会,但是我有机会了解到哪怕一点皮毛,可以稍微审视问题原因的时候,我要学着像片中的心理医生所说“将我的父母当成普通人。
”他们也不是万能的,化解我们之间的矛盾,从我开始吧——像女主角一样送妈妈一束花,陪爸爸看看相册一起回忆我们的过去。
当我好了,全世界都好了。
爱你,生活。
谢谢你,生活。
女主的爱情、亲情为线索贯穿整部片子,技巧本身无出彩之处,有点像哲理片。
至少男主的身份和相关剧情,颇有点亚里士多德的调调。
全片好几处戳中痛点,身同感受,或许这也是主要的推荐原因。
片头是新加坡的外景,而看到最后,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一部新加坡电视剧《出人头地》。
主题曲是童安格的《生命过客》,收录在1990年的专辑《真爱是谁》里。
在拥挤的街头,你在忙碌的追求什么。
在孤寂的角落,你知道,失去的也多。
在拥有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好好珍惜。
在失去的时候,是否依然那么在意一生要失败几回,才知道成功的意义一生要爱过几回,才了解爱的真谛关于椅子的桥段,或许朱熹会说,尽情去爱吧,格物穷理,等你爱得足够多(诸如收集星座之类),终究会找到那把椅子;而王阳明说,只要有一次深刻的用心的爱情就足够了解爱的真谛。
如果没了解到,说明你还不够用心......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印度心理剧,以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孩作为样本,刻画出其内在心理的特点、形成源头、以及在心理医生调节下自我完善的过程。
情绪从何而来?
人生如何把控?
情绪来自于自己内心对于“负面”如何定义和衡量,把控住了自己的情绪,就掌握了一半的世界。
而本片的核心就在于,在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评价中,如何保住那份稳定的内心,保护那份稳稳的幸福。
人与人之间有所合,也有所斥。
人活着就会不断地接受外部的评判,并形成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幼时环境刺激会形成基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而在不知不觉中,这种标准也在自己与他人交往中形成不和谐事件的主要源头,矛盾就在于经历与成长环境的差异。
女主与男友们的矛盾,主要来自于不安全感,这来源于一种幼时被抛弃的感觉,另一种来自于自己内心的负面评价标准,好坏形成于幼时。
所以,如果想改变自身心理个性,也需要一个理性剖析自我的过程,在找到形成源头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开内心的矛盾。
这不仅是为了行成更友善更具有包容性的性格,更重要的是避免伤害自己,在创造良好交际关系的同时,也创造了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即使没有欲望刻意形成众人喜爱的形象,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被孤独所伤,悦纳自我。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卡伊拉做了一个很莫名其妙的梦。
她在一个工地上,周围都是工人,工人们长相很矮小且怪异。
突然间,她失去平衡,从施工的高楼上摔了下去,重重的摔在了一滩泥水中。
泥水很脏还很臭,像下水道里的污水。
那些奇怪的工人就眼睁睁看着她掉下去,谁都没出手帮忙。
突然间,又冒出一群身着传统服装的新娘子,围着她,指着她大笑。
明显是在嘲笑。
然后,卡伊拉就被惊醒了。
醒来后,她慌忙冲了个冷水澡。
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所以她告诉了正在替她“治疗”的心理医生贾汉吉尔·汗。
听完卡伊拉对梦境的叙述后和对自我的剖析后,医生问了她一句:“你买过椅子吗?
“买过。
”“那你会买进店后看到的第一把椅子吗?
”“不会。
”“那不就结了。
”
只有在看过很多不同的椅子后我们才能买到适合我们的那一把。
有些中看不中用,有些中用不中看,所以才有一把一把挑选的过程。
既然买一把合适的椅子都要阅椅无数,那我们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难道不更应该好好挑选比较吗?
卡伊拉是一个美丽,性感,聪明,独立,有想法,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外形出众又聪明能干的她,自然有很多爱慕者。
她刚跟男友提出分手,就又被另一个高富帅同事表白。
自主恋爱,适合就在一起,不适合就分开,本无可厚非。
但在印度传统家庭看来,女性跟一个男人以上的人交往就是随便肮脏下贱,会被指责被嘲笑被批判被唾弃。
卡伊拉从孟买回到出生地果阿,事业感情都不顺的她,又遭到外界各种指责,心理压力过大,便催生出了那样一个荒唐梦。
电影《美好的人生》虽被贴上爱情电影的标签,但它实际是一部有关女性成长的心灵治愈系小清新电影。
女主卡伊拉因童年阴影变得敏感不安,她表面自信开朗,实际内心闭塞,不肯对任何人敞开心扉,对待家人和爱情亦是如此。
尤其对待父母,她不仅打心底疏远,更多的还有怨恨。
而对父母的怨恨,便是她最大的心结,也是她一切感情问题的根源。
她小时候被父母送到祖父母家,没得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而就是那几年磨光了她对父母所有的期待,当时年仅6岁的她就决定再也不跟父母交流。
最后她为什么又被接回家了呢?
不是因为她写给父母的二百余封信,也不是因为她是远离父母身边的女儿这一事实,而是因为她小学二年级留级了。
留级,在父母眼中,她就是失败了,是个失败者。
而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子女的失败,就是子女不能满足他们那虚无缥缈的虚荣心。
“我们儿子最乖了,很温顺很听话,不仅拿到深造的奖学金,还到了大公司实习。
”
在父母看来,孩子听话乖巧温顺就是好孩子,孩子上了好大学,进了大公司就是事业有成。
只有按照他们规划的路线发展的孩子才是成功的好孩子,他们评价一个后辈,就是如此简单直接。
是非对错的判断也是这样,“你父亲把她接回来是对的,因为接回来后她二年级就没留级了。
”
《美好的一生》真的是一部非常美好和治愈的电影。
看完让你会心一笑,看得过程也会被片中很多台词和场景戳到。
比如揭露普通大众几乎都存在的认知偏见:看心理医生的人肯定都是神经病,都是疯子。
这是愚昧的认知。
其实,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看心理医生并不是也不该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你都这么大了,还不交男友不谈恋爱不结婚,以前的人会怀疑你是不是身体或心理有疾病,现在还会怀疑,你是不是蕾丝边啊?
演艺圈很多同性恋吧,宝莱坞都被称作“同莱坞”了。
呵呵。
不是演艺圈gay多,而是演艺圈对此更加宽容。
影片展现出的婚姻观也很正面。
大人们说,女孩就该趁年轻找人嫁了,不然好男人都被挑光了。
而且,24岁以前结婚,离婚率可以减少百分之五十。
是吗?
“那百分百不离婚的几率也是有的,就是不结婚。
”
影片也揭露了印度存在的社会问题。
比如,“歧视单身”。
女主被房东驱逐了,不是因为她损坏公物,也不是因为她拖欠房租。
只因公寓委员会决定,只有已婚夫妇才能在那居住。
《美好的人生》的导演是一名女性,所以她很了解女性,知道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深知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迷茫和困惑。
该片女主是二十多岁的女性,她独立自主,思想先进,不被传统束缚,不被腐朽思想禁锢。
但童年亲情的缺失和阅历的不足也让她对人生充满了困惑,她需要心灵导师,需要有人引导着她进一步成长。
而导演的另一部佳作《印式英语》中的女主莎希,则与卡伊拉正好相反。
莎希是名已婚女性,有家庭丈夫和孩子。
她就是那种传统的印度家庭妇女,没有自己的工作,终日把照顾家人生活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中心。
慢慢的,丈夫和孩子开始嘲笑她的无知,她也感受到了自己与时代的脱节。
她决定挣脱桎梏,寻找自我。
《印式英语》的女主没有卡伊拉的自由和豪放,却有着成熟女性该有的沉着、自省和智慧。
两部影片展现的看似是两个性格和经历完全不同的女性,实则是每个女性各阶段的独特魅力和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和困惑。
《美好的人生》和《印式英语》都非常值得一看,看完后,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被剧情和人物打动。
另外,影片依旧有印度片都有的歌舞,但形式大不同。
配乐和插曲也都超带感,超好听,还有,无论女主女配还是几个主要男配,颜值都超高,名副其实的赏心悦目。
现代都市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心理障碍,从个体心理学角度讲我们的障碍基本都和童年时遇到的事有关,当时的心理没法理解又无法释怀留在心里成了障碍。
我们得追溯到童年时的事件发生时才可能解决问题。
女主在爱情里受挫导致无法正常入眠时遇到一位心理治疗师,一点点的解决她的心理障碍使她可以轻装上阵更好的遇见自己,文章基调欢快温暖甚至可以从女主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都需要更加简单的前行,电影里心理医生说道:“我们总是会选择比较艰难的道路前行,因为我们心理会觉得成功就需要经过很艰难的过程,其实这只是对自己的惩罚,可以选择简单的路前行为什么不呢?
只要你做好了准备。
”我们都可以去选择简单的路前行只要做好准备,去把控好自己生命的航线,将过去那些以童年思想无法解决的问题用成年人的思想去解决,人非圣贤 谁能无过只要我们不偏执,放过他们也是放过自己!
一开始我觉得女主的心理问题根本没那么麻烦,一言以蔽之——“中二”。
比如那个长得像阿部宽的制片人大叔向女主告白,并且坦呈要和ex共事。
这明明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求交往啊,成年人都能理解甚至感动。
女主莫名其妙压抑好感放纵自己放走意中人。
再比如爸爸说了句“当家长好辛苦”,女主瞬间爆发,大喊“这么辛苦你们不用做家长啊”,完全不看爸爸脸上分明骄傲的笑容、不听后面“我愿意一直这么辛苦”的语境,把全家人尬在原地。
我估计女主除了中二病,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不过这场戏演得还不错,紧接着向心理医生告解的戏也不错。
bty,当心理医生也要长得帅啊。
至此女主的心结才完全暴露出来,一言以蔽之——印度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
主题还算明确,但是影片总有脱节的感觉。
倒不是插入歌舞的原因,有点类型片混搭的意思,连镜头构图前后都不统一。
比如结尾想要面面俱到,就显得拖沓。
如果不是此时,此刻,估计看到一半就会关掉,说教意味浓郁,节奏太缓慢,大段大段的对话。
但就现在我的精神状况来说,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影片旨在提出都市人的心理问题,挑了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但也是最难解决的课题,通过女主的生活一点点揭露其心理疾病成因源头,殊不知,生活中比这更复杂的心理成因要夸张的多。
最后依旧按照电影的惯例happy ending把艰难的问题那么简单的解决了。
有时候我在想,这到底是电影给我们留下的希望?
还是毒瘤。
生活经常惨烈的无法直视。
一般患者都会爱上心理咨询师,这是治疗中的弊病,依赖性心理释放,但没人说过这是假象还是真爱。
就职业道德来说不应该在一起,所以电影也十分认真的规避了这样的问题,可我时常在想,万一是真爱呢?
岂不是错过了?
btw电影的男女主跟美术摄影实在太棒了👍
奔着沙沙来,看完、感动惊喜愉悦。
结尾女主和心理医生没有在一起是一个回味无穷的处理,是的,人生道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女主的一个个男朋友也都是“非渣男”,让女主逐渐成长,其实都是女主自己的原因。
剧情繁简得当,人物饱满丰富,值得一提或者相当出彩的是片中的插曲,契合剧情,非常喜欢。
会二刷三刷四五刷……
给我家沙沙打的四星
女主超美的,医生说的话值得记录,摄影也很美,光线的运用值得点赞
太鸡汤了,营养过剩!女主真美!
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吧,好希望有这样一个亦朋友似的心理医生
很享受
女主的超美mv,get不到点。
听沙大叔讲咖喱鸡汤 节奏慢情节拖沓
看完后,你会觉得耳目一新
在那里她遇到了不一样的心理医生贾汉吉尔·汗。看完此片你肯定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好享受吧
很美的电影,观点也很有意思,不唱也不跳有点不习惯
如果累得不想坚持了,那为什么不顺势而变
不应该算爱情电影吧。影片从逻辑上讲不通,怎么扯到心理障碍上来的。不过,男心理咨询师扮演的还不错。尤其是咨询室内的好几张椅子设置很有意思。
男女主很好看,但是片子实在太冗长枯燥了
苦苦等了一个小时,我的沙鲁可汗终于出现了。 两个半小时的印度电影,没有很多宝莱坞一贯的歌舞片段,没有脏乱差的街道,相反地,有浪漫的海滩,有刚好可以传情达意的BGM... ...
这个女导演应该不会达到米拉奈尔的思想高度。画面好,音乐好,音响效果好,但,剧情烂!沙鲁克汗的表演不像心理医生,像骗子。
无论何时何地,问题不尽相同,如果有沙皇这样的心理医生,可能疗效会更好一些。
摄影 配乐 台词 剧本 表演 完美无缺 即便放在好莱坞 这个也是第一流影片 最重要的是三观 这才是真正的女权电影好不好 今年最好的一次观影体验 最后 哪里有中文字幕 想和老婆一起看
感觉这是想借着沙鲁克 汗捧红小女主的节奏呢,片子本身实在有点一般
少见的女性题材的印度治愈系电影,以青春成长为主线,而爱情只占很少比重,不落俗套,值得赞赏。只是性格极其拧巴的女主实在不讨喜,敏感、叛逆、迷惘、缺乏安全感,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一个“作”,究其原因居然是童年时的阴影!我天朝的留守儿童多的去了!倒是沙王的几段鸡汤挺有意思,魅力满满!
沙王转型了,不再是简单的爱情偶像,更追求内涵和智慧,但本片节奏略慢,剧情略闷,虽有娓娓道来的舒服,但还是过于平淡而流于平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