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办公室没人,用手机爽了一把。
别管剧情,无脑爽就是了。
抛开剧情,确实对得起网飞投的钱,罗素兄弟导演,御用班底的幕后,高司令一贯的不苟言笑和银幕肌肉的首秀,美队持续抢戏兼尬到天的新造型,开篇曼谷的烟火对决、飞机上的信号弹群殴、布拉格的追车戏和医院的2VS1的对打,很有罗素兄弟的个人特色。
似乎是为了在传统动作片中推陈出新,多处在动作戏中加重色彩要素的添加,有点刻意为之,但真的是很少有冷场的时候,全片看的是肾上腺素飙升,尤其是大量无人机的航拍镜头更是血脉贲张。
但,仅此而已吧。
剧情就不多说了,主创人员毕竟主旨很明确,就是拍个爆米花电影,玩剧情有《谍影重重》珠玉在前,系列粉丝撼不动《007》,枪械格斗又有基努里维斯的《你杀我狗、我杀你全家》系列的不可逾越,干脆全抛了,爽就完了。
看客也就别再深究剧情的BUG,BOSS的话痨了,我们要的就是爆米花。
Netflix年度大作,虽然情节老套,但是很久没见这么纯粹的火爆了,爽快十足。
好像污了文艺青年的眼睛啊,评分不算高。
美国队长退役了,不是去做慈善,而是转做私人承包商,改名叫罗伊德汉森,蓄起了元首同款小胡子,终于公开了自己九头蛇的身份。
Julia Butters,这个真的是天使面孔啊,09年的,13岁了,希望不要长残,求求了。
太美了,我都不想看女主了,虽然女主是新晋邦女郎,是168的好身材,可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都忘了介绍男主角了,高斯林不算美男,有点玩世不恭 却又奇异的混杂着处变不惊,很矛盾,所以很吸引人。
打戏不算出彩,却还能看。
缺失家庭温暖的少年犯被大叔征召,成为见不得光的灰影人6号。
在完成任务杀了4号之后,得到一个加密的U盘,记载着某些人的犯罪证据。
一系列的环球解密和被追杀之后,霍霍完亲朋好友之后,绝地反击,干掉了私人承包商,却因为美少女人质而被捕。
你看,多么老套和熟悉的剧情,没有起伏,没有波澜。
可是为啥这么好看呢?
是曼谷烟火璀璨中的打斗吗?
是高空运输机上那灿烂的爆炸吗?
是维也纳安全屋那场密室灌水逃生吗?
是克罗地亚兹布卡城堡那惊鸿一瞥的秀美吗?
是布拉格黄昏的广场上那肆无忌惮的枪战和有轨电车的追逐吗?
亦或是最后城堡迷宫中的那场并不算太惊艳的打斗?
是是是是是……都是。
我喜欢充斥着异域风情的画面,我喜欢一言不合就开打的刺激,我喜欢街头的极速追逐,我喜欢砰砰砰砰…… 看了下,明年还有灰影人2呢,真好,希望像速度与激情系列一样,最起码拍个十部,我不怕你鬼扯,就怕你舍不得投入,加油。
《灰影人》上线了,看过的小伙伴不妨来说说电影质量怎么样!
我个人觉得肯定是排不进瑞安·高斯林个人作品10佳的。
官宣《灰影人》由高司令主演的时候我就很惊讶,因为他是一位选片挑剔的演员。
虽说作品列表里也有烂片,但必定有独特之处,就算烂片也让观众不忍苛责。
可《灰影人》呢,罗素兄弟执导的动作电影,成本2亿,直接上线网飞……无论哪条不符合高司令的选片标准。
然后查了一下他主演这部电影的片酬,2000万美元,一切豁然开朗。
原来是他们给的太多了!
我们还是来盘点高司令主演的10佳电影吧,他给我们带来过太多的经典,偶尔变现一次我是可以接受的。
TOP10 《疯狂愚蠢的爱》(2011) 好片指数:73分高司令总共与艾玛·斯通共同主演过3部电影,这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
《疯狂愚蠢的爱》是一部非常耐看的爱情喜剧片,虽然狗血和俗套都有,但电影拍得很高明,一不小心就能获得感动。
戏剧张力更多的是由史蒂夫·卡瑞尔来呈现,高司令的任务单纯就是展现美好的脸颊和肉体。
顺便说一下,高司令后来与史蒂夫·卡瑞尔也再度合作主演了一部《大空头》,咱们一会儿会说到。
TOP9 《耐撕侦探》(2016) 好片指数:74分由《钢铁侠3》的导演沙恩·布莱克执导,罗素·克劳和瑞恩·高斯林联合主演,是一部复古风格的双雄式警探电影。
《耐撕侦探》是那种有情怀的喜剧,没有那么爆笑,笑料却很聪明。
两位主演都不怎么演喜剧片,可状态都不错。
特别是高司令顶着复古造型,腔调十足。
TOP8 《恋恋笔记本》(2004) 好片指数:74分高司令和瑞秋在《恋恋笔记本》中都处于演值巅峰,化学反应十足,加上感人的故事,常年出现在各种爱情电影榜单前列。
两人有多好看呢,就随便截一张图都可以当壁纸的程度吧。
可是吧,俗套也确实俗套,影片其实拍得比较散,是那种片段式的,仿佛一切都为了结尾,但整个故事摊开来看又没那么震撼。
虽然感人至深,却也止步于此。
尤其在影评人这里,Metascore 53分,烂番茄53%,说惨不忍睹也不过分。
TOP7《充气娃娃之恋》(2007) 好片指数:75分与不忍直视的片名相反的是影片清新幽默之下包裹的淡淡忧伤,高司令在《充气娃娃之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演技,能顶一张帅脸演成这样着实不容易。
而且片中弥漫的孤独感其实能让很多人共情。
观众可能没有像拉尔斯那么极端,但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应该都体会过这种孤单。
TOP6《登月第一人》(2018) 好片指数:78分《爱乐之城》后,擅长音乐电影的达米恩·查泽雷盯上了传记电影,拍摄了改编自詹姆斯·汉森的传记作品《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生》的电影《登月第一人》。
主演找来了《爱乐之城》里合作过的高司令,重点讲了阿姆斯特朗在1961-1969年间如何成为登月第一人的故事,以及他所经历的苦难和牺牲。
这是一部四平八稳的历史电影,不能说达米恩没找到状态,很可能是他有意隐藏了在《爆裂鼓手》和《爱乐之城》里轻巧灵动的风格,对于喜欢他的影迷可能一时找不着北。
TOP5《蓝色情人节》(2010) 好片指数:78分很久以前看的《蓝色情人节》,现在还记得两人争吵时窒息的感觉,也是没有勇气去看第二次的电影。
只记得弹奏尤克里里时的极致美好,和彼此伤害的段落形成强烈对比。
从不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觉得电影要说的也不是这个观点。
只不过两人曾经合拍,随着时间流逝不再处于同一阶段了。
有点像《婚姻生活》和《花束般的恋爱》的表达,不过《蓝色情人节》要更绝望和心酸。
另外想说的是,高司令和米歇尔·威廉姆斯也很有CP感。
TOP4《亡命驾驶》(2011) 好片指数:78分个人非常喜欢高司令这部逼格拉满的犯罪电影的,男主车技出神入化,白天是电影飞车特技演员,晚上则成为接送犯罪分子抢劫的亡命车手。
导演把非常类型化的故事拍出了自己的节奏,叙事极简,却在打光镜头上下足功夫,把高司令的每一帧动作都完整呈现。
他和影片可以说互相成就,这样风格化的叙事很难想象别的演员来诠释会是个什么模样,而高司令就和车手融为一体,叼着根牙签的造型在《灰影人》里也有出现。
TOP3《银翼杀手2049》(2017) 好片指数:83分这是我以为必定会扑街的电影,因为首部《银翼杀手》就是赔钱的,而且其风格和美学不商业化,故事和主题也不容易进一步的拓展。
电影大概率既不能讨好影迷,也无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然而丹尼斯·维伦纽瓦和瑞安·高斯林这对组合给了所有影迷一份惊喜,不但继承了老版电影,还突出了导演个人的风格和表达。
这种带着镣铐跳舞比起自创一部杰作的难度还要更高,何况《银翼杀手2049》成本高达1.5亿,回本压力巨大。
电影全球2.59亿票房确实是赔的,却成为又一部科幻经典。
去年的《沙丘》面临了几乎相同的处境,对于维伦纽瓦导演的电影,我几乎每部都喜欢,可惜都不算卖座。
TOP2《大空头》(2015) 好片指数:83分前段时间又看了一次《大空头》,主要是为了贝尔。
可这部群像电影塑造了多个丰满的人物,通过几位经济危机下的清醒者的记录,展现出华尔街的贪婪和经济崩盘的全貌。
有趣的是,做空头这些人也是金融从业者。
虽然看起来像是侠客一样洗劫华尔街,事实上他们赚到的钱也是普通人的,何其讽刺。
导演亚当·麦凯把复杂的经济术语用易懂的方式讲给观众,其实就是所谓专业人士故意把普通人隔绝在外的手段。
《大空头》当成爽片来看当然可以,对于经历过那场危机的人相当于换个角度看到罪魁祸首的模样。
TOP1《爱乐之城》(2016) 好片指数:85分《爱乐之城》不只是浪漫的爱情电影,也是一场造梦之旅,和对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回望。
天知道这部电影我看了多少遍,原声音乐更是成了手机里的钉子户,每次循环到这些歌的时候就会一秒钟被拉回电影。
又是与艾玛·斯通合作,高司令似乎与很多女演员都能在银幕上迸发出化学反应,这样百搭的CP感也是少有的天赋。
好了,高司令最好的10部电影代表作就盘点到这里。
这位加拿大男演员气质太过独特,他可能不是改变电影史的伟大演员,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他不是任何类型片的万金油,但当他与影片风格高度匹配的时候,会把故事的潜力表现到极致。
我是打算来一个高司令电影马拉松了,如果你还差了哪部没看过,也赶快补起来吧。
没那么差 画面拍的质量挺高的 也有不少新奇的打斗设计和拍摄方法 call back很有意思 一语概之 花的两亿美元还是看得到的 但部分场景属实有点看不清 镜头摇的太快太剧烈 whatever蛮有意思的 另外结局放过Carmichael以及所谓的高层暗中帮助他的人们然后Six成功越狱并救出小女孩让整部电影显得仍有未尽之事 为续集留故事有点太明显了 使得这部电影无法被完全独立评价 剧情来说几乎可以看作续作的铺垫 成功与否和续集质量大大挂钩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update1:减了一星 剧情确实拉胯 经不起任何细想 anna的角色太不立体 最后不让她直接狙杀过于刻意 包括她从电车上救下Six和从医院出来追上人了但因为Six给的空枪而没能拦下 实在充满男性戏谑 update2: nice try for the Sisyphus 但前有John Wick的现代化Hercules 就显得没那么眼前一亮了 而且在孱弱的剧情下 直接以对话形式提出 对比John Wick在美术馆中Hercules雕塑下精彩打斗的隐喻 还是显得逊色不少 要想通过Sisyphus给电影增加余韵 剧情需要达到next level 匹配不上的话反倒更凸显剧情的空洞乏力 希望第二部能好好下点功夫make it workupdate3: 对结局太多未尽之事 如果看作Six作为Sisyphus 石头快推到山顶又被滚下 即将开始下一次推石头的话 倒也make sense
电影大片成为夏日定品,始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这对好哥俩。
1975年的《大白鲨》和两年后的《星球大战》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现象:夺人眼球和令人兴奋的娱乐属性,极强的商业吸金力,以及成为社会话题、甚至成为主流文化一部分的强大潜能。
夏季大片的动作属性源于其快节奏的固有需求。
紧张刺激的动作戏打破了依靠对白和镜头语言推动故事的静态感,而随着特技表演和特效技术的进步,动作电影这一“超类型”也在70年代之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单从主题来看,过去近50年来的好莱坞动作片就经历了从警匪兵人到间谍科幻,再与超级英雄等其他支柱类型片融合的演变。
而夏季专属的传统动作大片,也依然在试探和碰撞中不断寻找新的可能。
【概览: 大厂也不好,Netflix来养老】迪士尼和漫威的MCU,对好莱坞工业体系的主要贡献之一就在于第二阶段开始的人才挖掘。
来自《发展受阻》和《废柴联盟》的罗素兄弟奋战在MCU的时代,也无疑是他们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代。
喜剧发迹的二人拍摄了MCU最具严肃性的《美国队长2》,将第一阶段“Nerd's Wet Dream”,重塑成为能够真正吸引更广泛群体的庞大电影系列。
而在钱多到花不完的Netflix眼里,与罗素兄弟的合作却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与剧集方面的质量和统治力不同,Netflix自制电影,尤其是动作电影,从内到外都洋溢着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青春”味道。
这自然与其用户画像脱离不了干系。
活在手机屏幕和互联网陌生人关注里的Z世代,成全了Netflix(截至2022年初)不断攀升的订阅数字,也被Netflix的大数据和算法(自以为是地)拿捏。
喜剧和动作类型的短平快和相对更高的回报比,看上去是吸引这一届受到信息碎片化洗礼的观众的最佳选项。
然而,Netflix的“网大”们只能说资质平平和未得要领。
《鬼影特攻》《惊天营救》《红色通缉令》把跟风纹在脸上,几乎产自同一条烂俗的流水线。
这样的产出对一家科技公司来说似乎不可思议,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又是历史的必然——当票房市场被特效大片统治时,失去主流观众兴趣的传统动作片往往只能走向碟片发行和点播平台。
套用雷同的剧本模板,也是能够缩短制作周期的惯常做法。
所以就有了过气喜剧演员们组团去Netflix领养老金的奇景,左手单口专场右手硬挠痒痒的电影和情景喜剧。
紧随其后的,就是安东尼·福奎阿,迈克尔·贝,和本次主角罗素兄弟。
《灰影人》是Netflix试图提升自家动作片气质的最新尝试。
自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这是罗素兄弟第二次担任导演工作,更启用了年轻化的全明星阵容,唯一的老人就是二十多年没有表演突破的比利·鲍伯·松顿。
然而,《灰影人》之无精打采和缺乏活力,几乎就是对90年代通俗动作电影的简单翻拍。
对上世纪动作电影套路的“直接挪用”,就是《灰影人》的成败萧何:如果有录像厅能活到2022年的话,《灰影人》自然会是午夜场的热门之一;但时至今日,那个混沌初开的时代也只有情怀值得回味了。
我们与《魅影危机》的距离,都已经比《魅影危机》和《新希望》的距离还要长了。
【制作:谍影重重wannabe】《灰影人》的原著作者马克·格雷尼与知名军事小说作家汤姆·克兰西有着多年交情,而两人的影视改编作品也大多有着阅后既忘的命运。
究其原因,便是由于主角缺乏个性的兵人定位往往不敌动辄惊天的阴谋论更抓人。
出于这一原因,克里斯托弗·麦奎里因为《侠探杰克》的相对成功而在这一项目上运作过一段时间。
而在《美国队长2》上映后,罗素兄弟也就早早接手了开发工作。
显然,《美国队长2》在阴谋论和角色塑造上的成就或许会让《灰影人》成为第二个《谍影重重》系列——后面还有好几本续集小说等着呢。
但骨感的始终是现实。
搁置太久的时差显然影响了罗素兄弟和编剧组合,克里斯托弗·马库斯和斯蒂芬·麦克菲利的判断力。
《灰影人》的改编稀碎如一团散沙,大量的动作戏看似很有节奏却缺乏递进,同时还挤压了背景和格局,去掉了任何有关地缘政治,资本主义批判和灰色(!
)道德地带的讨论,只留下了关键角色的人物关系。
当这些军事小说的核心内容被自主规制之后,也就拿走了电影能够跻身一流动作惊悚电影的可能——按理说,《美国队长2》和本片(及同类谍战动作电影)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几乎如出一辙,这里做出的模糊化处理简直匪夷所思。
“极简主义”的故事定位,让《灰影人》只能将重心放在了技术上。
无人机摄影,环球爆破,以及看上去很痛的动作戏,几乎是在偷师同样导过《废柴联盟》的林诣彬。
然而在这样一部电影里,形式上的炫技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
大量缺乏特色的快速剪辑和shaky cam,对暴力的渲染多是无意义,甚至卡通化的:如布拉格的高潮段落,各方势力不分阵营/理由的混战,充斥着漫无目的的枪战和爆炸,忽略了动作戏也应该有其叙事目标。
这一切都让观众对情节的关注力愈加分散。
或许这就是当今好莱坞对暴力给出的所谓答案:以奢侈的预算和自诩的道德感去试图正当化其在全球范围的横行霸道。
《谢里》和《灰影人》的乏味,反映了罗素兄弟无论是视觉风格还是艺术水准,离成为真正的一流导演还有不小差距——同样花了2亿美元预算,环球旅游抢U盘的《天幕危机》,不知道甩出《灰影人》几条街去了。
【表现:卡司导演之锅?
】《灰影人》带来了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演员不可谓不卖力,但这和角色定位仿佛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卡司导演在选角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读过剧本。
瑞恩·高斯林是他这一代最优秀的演员之一,有着与高颜值相称的广泛适应性。
《灰影人》是他在达米恩·查泽雷《登月第一人》之后时隔四年的首次演出,但他的个人特色并没能在本片中转换成角色魅力。
这自然与他的表演无关——同类的角色在早在十年前的《亡命驾驶》就出现过了——而与他的外形更有关系。
过于漂亮的外形让他更适合做单一男主角,如《恋恋笔记本》《充气娃娃之恋》,或者搭档那些没那么阳刚的共演男星,如史蒂夫·卡瑞尔和杰瑞德·莱托。
当共演男星的男性气概更强时,就会落入一个尴尬的处境。
这种美男效应“Pretty Boy Effect”如果不能另辟蹊径加以中和(《耐撕侦探》),就会令他显得过于寡淡。
而他在《亡命驾驶》《银翼杀手2049》的低能量塑造模式,与《灰影人》的隐匿杀手无异于按下了角色的自毁按钮。
他将才能花在了隐藏气质上,而本就缺乏特色的汤姆·克兰西式主角需要的反而是一个有着极强个人标签的演员去平衡,比如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或者克里斯·埃文斯。
从漫威功成身退的克里斯·埃文斯正处在职业生涯最美好的阶段:身后已经有了全球成功的代表性角色,面前也有无限的可能——但他的胡子显然比不上亨利·卡维尔。
洛伊德·汉森卡通化的人设就如同《皇家赌场》中的麦斯·米科尔森,应该落在一个能够真正呼唤内心变态一面的演员身上——如声名狼藉的艾米·汉莫——而不是从头到尾迸射出伟光正光芒的MCU大队长。
这一决策之欠妥,堪比马修·福克斯在后《迷失》时期接下的《亚历克斯·克洛斯》,至少在克里斯·埃文斯不用玩命地减脂。
配角方面则更不值得说道,比利·鲍伯·松顿依然梦游,安娜·德·阿玛斯依旧被《无暇赴死》式地浪费。
而Netflix关系户,杰西卡·亨维克和雷吉-让·佩吉对各自的角色来说都太过年轻,而被迫地显得装腔作势了;两人都未能为电影找到正确的基调,二人之间承担的文戏工作于此也并无帮助。
归根结底,还是。
马克·格雷尼的小说太过游戏化和大男子主义——或称汤姆·克兰西综合征。
影视化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缺乏文本形态时能为读者提供的代入感。
缺乏叙事动力,没能人性化主角,都只是亡羊补牢之策。
【总结:Revise, Readjust, Refund.】《灰影人》显而易见地刺激且平庸。
制作上的精良,通常无法弥补内容的空洞——而《灰影人》的这个洞可是大得很。
《复联》和MCU电影的成功显然给罗素兄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原创电影和风险较小的小说改编本来是很好的调整机会,但无论是观众还是制片方的期望都大过了头。
就动作爽片领域来说,不仅罗素兄弟,就连整个好莱坞都在依靠(失败的)成功经验;对观众而言,还不如《RRR》来的更为直接和恶趣味。
【彩蛋:一镜弃 One-Shot-Quit】
《灰影人》是7月15日在流媒体上映的,影片刚上映没多久,收到了一致的差评,号称网飞最贵大片直接扑街。
这也是我之前一直没看的原因,但前两天看下来,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触和想法。
豆瓣上有这样一个标题:“被豆瓣的评分误导而不看,会是你202年最大的观影损失”,非常赞同这句话,《灰影人》在某瓣的评分为6.6分 ,算是刚刚过了及格线,再加上卡司的豪华阵容。
很多人下意识地觉得评分过低而放弃观影,很不应该。
类型及定位《灰影人》开始的设定就是一部商业动作电影,定位十分明确。
娱乐性够强,观赏性够高。
影迷看的时候直呼过瘾,实际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之后的升级才是剧情上的要求;所以作为动作片,个人认为《灰影人》无疑是成功的,至少我在观看的时候感觉十分过瘾。
通病及发展《灰影人》的缺点其实也是众多动作电影的通病:剧情硬伤、杀手人设、主角无敌等等,但“无脑爽”不正是百忙之中的我们所追求的娱乐瞬间吗?
看着高司令各种对打、追车,肾上腺素飙升,才是影迷看动作电影最好的状态,就像动作爱好者看《敢死队》,即便评分不高,也是我们的心头好啊《谍影重重》、《疾速追杀》系列就另说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难度很大。
看完《灰影人》能感觉出主创想做成一个系列,毕竟现在系列电影才能满足观众的追捧和猎奇心理。
若后期剧本剧情有所打磨,实现也是有希望的观影的理性与乐趣《灰影人》的创作团队目的很明显,就是纯粹的爆米花;虽然现在影迷对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有一点我们无法否定,在忙碌的时间里,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纯粹的爆米花影视来娱乐自我。
从这一点上,我认为《灰影人》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总结若说有何不足?
高司令演得还是有些生硬,但人家原本就是文艺片的路子,切换类型可以理解;还有就是克里斯作为反派存在感还是太低了,希望下一步能更精彩些。
非常值得一看,推荐
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不用脑又富含娱乐价值,沙发!
套路太明显了,情有可原的谋杀犯被组织征召、残酷训练的特工全球杀人、发现秘密的同伴临死遗言、密谋私利的上级决死通缉、惨遭灭口的一代目临死遗孤、被人冤枉的主角大开杀戒、心狠手辣的同窗强势拦路、真相大白的结局皆大欢喜。
作为灰影人,或者说穿着灰衣服行走在黑白之间的人,男主表情都被衣服同化了,毫无表情。
全程扑克脸,皱眉都少。
貌似银翼杀手2049的人设也是这样的。
男主真的就准备这样演下去了么?
就算是面无表情,眼神的变化也要给一点吧?
比如隐忍、暴虐、痛苦、愤恨等等,有层次感的表演不是更吸引人么?
突然发现《谍影重重》里的伯恩演技真的好啊,细微的表情处理非常棒。
虽然也是喜怒不形于色,但是眉眼的变化非常突出。
比如些微眯眼的不同,皱眉的时候,都值得灰衣人好好学习下。
又或者007后来的几部,都是冷血杀人,但是面部的表情非常生动。
虽然后来就有些差,但是一开始被人暗算,邦德扯了嘴角,接下去爆发就非常合理。
本片的情节就是类型片,没啥出众的地方,只是看男主杀来杀去,唯一感兴趣的是,他还能杀多少,还能怎么杀!
好吧,算是标准的特工题材电影,无脑全程乐呵看!
一开始就不拖泥带水,也不用担心太多反转腹黑,但又在一直给男主打造酷炫吊炸天的状态。
放心,我以上全是褒义。
不要怀着探案悬疑的心去看,但它比一般的又好太多,爽就一个字,我得说很多次,说到大家看完都明白有续。
最后说一句,如果不是漫威dc序列(因为我不懂太多,看着又真牛逼),真的希望奔着007,谍影重重,机械师的路子,可以的。
首先最差的是前五十分钟都不知道在干嘛,这片子实际不到俩小时,俩男主见面都过一个小时了,什么概念?
漫威四阶段我最喜欢的就是美队2,至今不知道看什么的时候还是会拿出来品品,无论是文本完成度,还是动作戏,类型元素,都是做的最扎实,最具诚意,也最Cinema的(sorry老马)。
但是灰影人几乎没有继承以上任何一点,只不过这其实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首先罗素大火之前本身做的就是小成本喜剧,说难听点作品格局不大,几个哥们一起下饭看,哈哈一乐就完了。
接手的第一部漫威,美队2其实也是格局较小的片子,但是这跟它本身的政治惊悚气质非常契合,再加上完美的动作设计直接让这部戏大放异彩。
然而复联4就能看出来,虽然接的项目越来越牛掰,在大厂打工越来越十年如一日,但他们的水平基本是没什么提升的。
他们电影的调度极限就是三英战灭霸了,最后大家伙一起冲冲冲看着场面老大了,实际上真冲过去了也没打个什么花样出来,就是一段蒙太奇剪过去的个人solo。
这个缺点在灰影人中,由于离开了漫威超英的光环,和一些上天入地的神级场面遮丑,一下子暴露无遗。
全片去了十来个城市,经典的谍战片的风光片属性拍法,名胜古迹满屏都是,也都在上面打,但是看了一整感觉好像这几个人也没弄个啥,挺没劲的。
一方面他们自己对动作片的想象力可能也耗尽了,另一方面本身水准和调度能力太弱,闹哄哄好像办大事一样,结果只是一种大家都在做奋勇状的既视感。
最好的一场戏就是电车追击,从高司令在慢悠悠的电车上侧躺偷袭射杀第一个敌人开始,一直到车毁人亡,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且节奏场面都拿捏的很紧,这是绝对的顶级动作场面,如果可以大银幕欣赏,最起码也是五年内的最高水准。
只不过其它的就太弱了,上来第一场曼谷刺杀就很差,随机应变之前本身的计划就感觉很蠢,地板下面偷瞄这事就蛮愣蛮小学生的,放弃之后正面对决也基本没打两下,全部的重点都放在那几根炮仗怎么放的炫,怎么场面大了,侧重都是歪的,直接把开篇定场戏毁了。
更别说这场戏完了主线就突然间开展,毫无说服力的剧情开始自以为是的给观众表演起来,干了这么多年的高司令瞬间反水,毫无铺垫的安娜瞬间加入战局,不知道哪来的美队瞬间开始油腻,这一切都让这部戏显得很随意和塑料,跟两男主无时不刻想要努力凹出来那种逼格完全背道而驰。
而且这片子的节奏可以说是又快又慢,真正重点的主线囫囵吞枣过去了,不知意义何在的小女孩演了老半天,最后发现也就唱片算个铺垫,也不知道这女娃是不是美国刘浩存啊,带资进组是不是,怎么这么能加戏,让主线薄弱总时长不到俩小时的本片雪上加霜。
本片最大的意外和败笔都是美队,因为那两个人基本演的就是观众对他们最直接印象的那种角色,但是美队实际上是演了个彻头彻尾的丑角,而且“角”“丑”就罢了吧,人也被整得很丑就很无语。
莫西干,油背头,紧身polo衫,豆豆鞋,露脚踝,我还以为沈阳大街上的某位团长呢,最后还强调一下是光脚穿,喔,成分确凿了。
这角色毫无魅力毫无智商不说,和高司令也完全没构成什么“双雄对决”,俩人一个小时了才见第一面,而且美队光速下线,男女主也不补刀,看到这就知道这后面基本就垮了,起码美队这人物废了,因为这是小品演员在国产喜剧片演反派时候的那种拍法。
果然后面就极其敷衍了,男女主随便在庄园大杀四方,医院的那个狠个莫名其妙就反水,这里简直让我想起侏罗纪3里的黑姐,既然都这么圣母你怎么干上黑道的啊???最后随便和美队极其随意的打了两下,高司令疲惫的要求赶紧结束,芭比片场喊他了。
最搞的事我上午刚好看完终极名单,这部戏的最后一场也是孤胆英雄杀入戒备森严的庄园,跟灰影人一比简直高下立判,而且那部还是帕帕演的,同为漫威演员再就业,差距太过悬殊。
剧情本身不太想多说了,哪哪都是蠢的,主创自己也一直在假装剧情不存在,看这结局肯定还有续集,网飞也扬言要把这搞成“新时代第一谍战ip”。
很多人说“哎呀这片子北美口碑烂的离谱,肯定拍不了续集啦”,听我一句劝,不会的,红色通缉令比这片子烂出十亿个终极名单,照样继续拍,因为他们都很能圈钱,俩片子卡司配置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给网飞计划了一个新片,找安雅泰勒乔伊演女主,郭达和帕帕双男主,盖里奇来拍,就叫《黄色警戒》,这不卖我跟网飞姓。
说到卡司我就再提一嘴,这片子属实是有点欺诈式营销了,美队的戏份比安娜少了不是一点半点,还当双雄吸宣传,丝毫不提安雅才是主角这码事,再加上最近又曝光了大量好莱坞头部演员片酬,不得不再次让人感慨天天白左横行的好莱坞,性别歧视还是刻在骨子里了毫无变化。
一种正在成为绝望的好莱坞最新猎物的看似复古90年代实则傲慢与时代完全脱节的“形态”潮流借尸还魂(即将上映的龙与地下城也展示出同等特质),130个国家的转场只有机械感无任何价值互动亚洲负责异域风情欧洲负责面目模糊,一切走向都是捏造的、可预料的,并且自我感动于缺乏坚实基础的乏味情感方程式。
2.5。没有故事可言、就是打斗轰炸、再接下一场打斗轰炸…此片只需动作指导、不需编剧。去了不少城市、但啥景色也没瞅着、几乎等于棚拍。Julia Butters我见犹怜、除此之外一众主演毫无魅力。
感觉网飞想砸出一个Jason Bourne乃至Ethan Hunt出来,高司令练得确实也还行动作设计也非常好,观感摸到了John Wick水准,配合上罗素兄弟那套尽头爽确实是爽到了,还有AdA,期待下一部。
要不是高司令中途裸上身真要看睡着了
爆米花爽片,美国的硬汉真的是一代又一代啊
不愧是妇联美队班底,虽然整体极其俗套,但每个俗套的段落质量都非常在线。介于《007》和《谍影重重》之间的高仿货,角色和故事是基于《谍影重重》,夸张的剧情和阵仗偏向007。遗憾的是,没有前者的现实感和思考,离谱的剧情也没有后者的品质和调性。在窠臼和不落窠臼之间反复横跳,最后还是疯狂拥抱窠臼。反派太low,幼稚话多,拉低了整体档次。有几句台词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讽刺并试图跳出烂俗的套路:“今天只不过是另一个星期四”“击中一个人这么难么?”“没人会扔上膛的枪”……
爽就行了
相当中二的反派美队。
简直就是九头蛇版美队大战高司令版007,一路爽到底,干净利落手持摄影枪战动作戏有美队2那味儿了,邦女郎硬核火力压制爽飞!
茱莉亚·巴特斯这个小妮子,乍一看有些像小脸版的科洛莫瑞兹。
茱莉亚·巴特斯 Julia Butters五官很美、标致。男主逃生能力太强了,高手。广场枪战挺精彩的,爆炸+机枪+防爆盾。红色奥迪真好看,外型我很喜欢。古堡枪战大场面呀,刺激。
真的是从头打到尾没停过,“美国队长”成功打了酱油,想看两个主演对手戏的怕是要失望了,俩人真正打照面一共不超过20分钟吧…这电影的故事也千万别较真,简直是诸多同类型电影的大拼接。能看高司令的颜和肉还有好身手,还要啥自行车。
震惊!《速度与激情10》提前放出!迈克尔贝的无人机借给了罗素兄弟。网飞枉费心机。罗素兄弟其实是迪士尼派来的卧底,目的是“搞垮”网飞,他俩才是真正Gray Man。
杀人执照又发出去一张。拍的辛苦,看的过瘾,没毛病。
后半小时是什么纱布剧情!合着高斯林是神,女主是圣母,女孩是高斯林亲妈嘛!还不如让高斯林和埃文斯脱衣服打上俩小时呢,恶心!祝罗素兄弟不得豪斯!
没有任何突出之处,还不如迈克尔·贝《鬼影特攻》(至于无人机的运用,也不如再看看同样是迈克尔·贝导演的《救护车》)。按理来说,这么一个人物过分卡通,麦格芬毫无存在感的俗套类型片剧本,桥段创意和桥段质量至少得要有一个能做到及格线以上才能过关吧……
实在没看出贵在哪里,特效镜头很多都糊了,实在不像是这个预算级别电影该有的质感,各种无人机航拍都用上了,但硬是没法让观众高潮,节奏相当诡异。文戏乏味就不多说了,就连动作戏也亮点寥寥,硬要挑场有记忆点的动作戏,恐怕就是高司令和安娜对阵丹努什了,二打一的设计还算有点看头,但丹努什毕竟不是“疯狗”雅彦·鲁伊安,缺少那股狠劲儿。曼谷的烟火,视觉上也出彩,只是配套的动作戏打得实在不好看。高司令和美队肉搏的部分,美队玩刀也挺有意思,挨了一顿揍,大喊:“我疼啊!”差点笑喷!相比高司令和安娜,美队的表演算是有所突破了,也能看出,他在表演上加入了很多小细节和肢体设计,但因为角色本身写得太烂,就一蠢笨的模式化反派,没啥其他能展开的空间了,所以单纯靠表演已很难挽救了。
美队演变态真是太过瘾了!高司令和小女孩有着莫名的CP感,虽然部分剧情不合理,但绝不影响这是一部合格且优秀的爆米花电影!期待能有第二部!
这部电影的打戏前多半部分值得打四星,但是自从街头大战之后的独狼医院夜战这段开始战斗逻辑直线下降直接成了无脑剧本。
网大做成这样还打1星 到底要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