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预期比较低,本来抱的希望也不大,看过《澳门风云3》之后,并不觉得多烂,从新年贺岁档大片来说,娱乐性十足,看得轻松不累,还算值回票价。
也可能真的是上了点年纪,看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张家辉一帮人搞笑耍酷,简直接纳度超高,而且我真的可以对里面穿插的每首歌都耳熟能详。
从“监狱风云”到鸟叔“江南style”,到罗家英的“only you”,到包租公婆的“谁是大英雄”,到华仔的“独自去偷欢”。
艾玛,真的是完全暴露年龄的大回顾,真的是被香港影视剧影响下的典型一代啊。
《澳门风云2》中周润发与刘嘉玲的相爱相杀未免显得太过缠绵,看两位平均年龄55岁上下的老龄人恋爱实在未免尴尬。
到了3之后,加入天才偏执狂张学友的三角恋总算是蜻蜓点水而已,张家辉、刘德华和春春的三角CP也都是浅尝辄止,于是对我这个观众而言算是满意了。
四川口音机器人伟强配了个女朋友,两位一本正经地恋爱,画面还算赏心悦目,打斗后还上演了一档生离死别的戏码,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机器人大对阵对动物造型的变形金刚模仿了个十足,不管创意是否够新,但至少也是增加炫酷特效场面的一种尝试吧。
真假刀仔的打斗对刘德华来说应该很好玩吧,一个鬼马机灵的本尊,十几个耍酷呆呆的机器人,同时处于一个画面里,简直目不暇接,看得也甚是欢乐。
至于周润发装疯卖傻,在《让子弹飞》里已经是炉火纯青,在这里也是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反正看着他们这些老面孔,一起笑笑玩玩、打打闹闹,真的觉得还蛮亲切啊。
总之,不追求深度和意义的前提下,我对本片的观影体验尚算满意吧。
看同一部贺岁档,当大家都开怀大笑的时候,我却觉得尴尬,甚至有生理反应犯困,那就证明我,有,问,题!
我以为有周润发,刘德华,张家辉,片名又叫《澳门风云3》就一定是讲赌神赌侠,我真是太肤浅了!
电影可以说是集百家之所长:有科幻;有特效;有搞笑;有爆炸;有动作;有明星;有歌舞,有港味又有情怀,每每都能准确的戳中观众的笑点,全场唯独我这个异类尴尬病复发……不行!!
我一定要用我专业的角度正视这部老少咸宜的港式电影!
<图片1>
我想说影片还能再尴尬点吗,剧情尴尬,演员尴尬,影片到处都弥漫着尴尬的气氛,我想说是怎么做到的呢。
还有一言不合就跳舞唱歌是什么鬼。
这么强大的演员阵容拍成这样也真是没谁了。
真的很气愤,这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好吗,剧情真是一本正经胡扯都扯不下去了,机器人的低级爱情,演员们对装疯卖傻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不可否认的是在第三部里,演技依旧的还是周润发,姜还是老的辣,这次周润发至1989年《赌神》,再次扮演失忆,演技依然很棒。
不愧是曾经闯荡过美国的华人影帝。
而这次王晶更是拿刘德华在TVB时代主演过的《神雕侠侣》与张无忌无缝穿插。
让我们在观影时不时捧腹。
而对于李宇春的演技,更是让我们看到从〈十月围城〉后演技的成熟,而这角色似乎又是王晶根据李宇春本有的性格而特别设定的。
而作为出品人之一的刘德华,则依旧负责耍帅,王晶更是为他设定了近3分钟的个人歌舞表演,同时出现9个刘德华,同唱一首〈独自去偷欢〉,同跳一个舞,在演唱会上我们无法见到的,王晶让我们见到了。
而27年后刘德华扮演的刀仔依然是当年的那个刀仔的性格,只是当年的女朋友“王祖贤”未能成功在这部戏里再次合体。
如果这次合体演夫妻档,想必是更多一代影迷的期望。
同时另一个遗憾,想必就是未能看到更多关于他们之间赌技的较量了(这得归咎于广电审批制度),据说这部电影原电影时长是130分钟,但在内地公映的只有103分钟。
如果传说属实,那么就是被剪了很多很多精彩的戏份。
对于第三部,有很多的电影致敬,这是需要我们观看的时候细心发现的。
而也有很多我们很遗憾的组合没有在这终极版里一一出现。
比如说赌圣周星星,就始终无法再次客串或是成为这部终极版里的惊喜。
但我们却看到了曾经与周星驰合作的罗家英,唐僧变型为一个搞怪发明家,也是带给我们一丝丝的安慰了吧。
《澳门风云》系列电影算不上好电影,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王晶的正常水平。
然而第二部却着实让我激动了一把,片尾的彩蛋,刘德华赫然出现,与发哥、张家辉摆了个pose,与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赌神》如出一辙,恍惚间让人感觉回到年少。
王晶倒是实在,今年贺岁档上映的第三部中,华仔与发哥、张家辉果然并肩作战,单凭这个超强怀旧阵容,就足以保证电影票房不会输给《三打白骨精》和《美人鱼》多少。
这种以贩卖情怀为生的电影,一直以来保险系数不低。
就像史泰龙集结一帮老家伙拍《敢死队》,情节都是用脚后跟写的,但架不住很多人看见史泰龙、施瓦辛格、尚格云顿、布鲁斯威利斯出现在一幅画面中就兴奋。
年少时看香港电影,最热爱的是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三个人三种不同的电影风格,但都是精彩的代名词。
有时候会忍不住讨论,如果发哥的枪、星爷的贱和成龙的武凑到一部电影里,那会有怎样的精彩啊!
这样想象终究只是想象,正如恒星无法靠的太近。
但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其实,如果把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看做一场旷日持久的电影,那“两周一成”正是电影的主角,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贺岁档之争,被这三人演绎地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周一成”已经在香港影坛确立了牢固的地位,成了最叫座的影星。
真正的贺岁档烽火之争,就是从1991年开始的。
1991年2月2日,距离春节还有12天。
有两部电影同时在这天上映,很多人纠结于先去看哪一部。
其中一部是吴宇森导演的《纵横四海》,主演是周润发、张国荣,另一部是王晶导演的《整蛊专家》,主演是周星驰、刘德华。
今天看来这个阵容闪瞎人眼,实际在当时也算是风云际会。
两部电影一上来厮杀的就非常猛,票房不相上下,很快都过了千万港币。
然而,5天之后,它们的票房势头就同时受到打击,成龙的《飞鹰计划》上映。
在成龙的上一部电影《奇迹》中,嘉禾刚刚创造了成本七千万的纪录,然而口碑和票房却与成本成了反比。
嘉禾公司很恼火,要求成龙缩减开支,并回归动作喜剧路线,成龙答应。
电影的确回归了动作喜剧路线,并借鉴《夺宝奇兵》灵感,赋予电影好莱坞电影大片风范,同时龙式搞笑的运用更加圆熟。
然而对于第一条要求,似乎被成龙选择性无视了,最终成本达到1.15亿港币。
不过这钱花的很值,虽然比“双周”的电影上映要晚,但它成功地后来居上,在当年度的票房进账榜上,《飞鹰计划》票房进账超过3900万港币, 而《纵横四海》和《整蛊专家》则分别以3300万港币和3100万港币位居二、三席。
这年贺岁档之争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账面上,它如同赤壁之战,标志着三国鼎立新时代的到来。
在之后的数年中,整个香港影坛贺岁档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格局,稳稳伫立于三个点上的,正是两周一成。
1992年春节档,最先发力的成龙。
他的《双龙会》是为香港导演协会筹款而拍,因而电影中有许多大咖客串了小角色,徐克、林岭东、吴宇森、张艾嘉、张之亮、徐小明、黄霑、陈国富等重量级人物为成龙捧场,堪称香港电影的一次奇观。
随后周润发的喜剧片《我爱扭纹柴》、周星驰的喜剧片《家有喜事》接连上映。
三部电影虽各有风格,但相同之处就是都以搞笑为纲。
在搞笑方面,显然最突出的要数星爷。
果不其然,《家有喜事》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狂揽近五千万港币的票房,超出《双龙会》《我爱扭纹柴》都在一千万以上。
星爷在这年度如此之猛,一方面得益于《家有喜事》的家庭喜剧风格,老少咸宜,明星众多,颇有温暖人心、浪而不贱的正能量。
另一方面,1992年星爷力作频出,《审死官》、《鹿鼎记》系列、《武状元苏乞儿》、《逃学威龙》、《漫画威龙》等几乎占据了香港影坛的半壁江山,且皆是质量过硬的作品,一时间星爷风头大大压过成龙和发哥。
实际上在这一年,发哥在香港的黄金时期已然过去,他开始考虑去好莱坞发展。
1993年,发哥没有作品问世。
剩下的一周一成,成绩也大不如前,成龙的转型之作《重案组》只获得了不到三千万的成绩,却还领先了周星驰的《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二百多万港币。
这一年的香港影坛仿佛一下寂寥了很多,三角形变成一条线,没有稳定性可言。
而且香港电影由于盗版猖獗而倍受打击,邵氏、德宝等一批电影公司难以支撑相继倒闭,本土制片公司只剩下嘉禾苦苦支撑。
尽管此时的香港影坛还不能称之为衰落,但草蛇灰线,衰落的征兆已然显现。
1994年,令影迷惊喜的是,贺岁档的铁三角再次出现。
发哥沉寂一年多,与王晶合作拍摄的《赌神2》携风雷之势滚滚杀来,赌片的魅力被本片彰显得淋漓尽致,票房轻松打破香港有史以来的纪录,刷新到5200万港币。
成龙的《醉拳2》和周星驰的《破坏之王》成绩也都不错,分别有4000万和3600万。
这一年的香港电影似乎洗刷了上一年的衰相,与佳作极多的好莱坞电影相映成辉。
然而,两者的命运却并没有按照相同的轨迹发展下去,好莱坞一如既往的强大甚至更强大,香港电影,则在这次回光返照之后越发积重难返。
时光来到1995年,影迷们却无法期待再次看到两周一成的争锋的盛况了。
这一年的4月份,发哥在去好莱坞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和平饭店》上映。
过于写意的风格没有带给观众小马哥般的酣畅淋漓,反倒似乎昭示着周润发好莱坞之旅的前途未卜。
实际上,发哥在好莱坞几乎毫无建树,风格的差异使他根本无法容易西方文化。
不过,恰好在这一年,成龙也开辟了美国战场,他远赴美国拍摄的动作片《红番区》,成为他最成功的代表作。
显然,成龙的动作喜剧比起发哥的风格更容易被西方世界所接受,《红番区》不仅在美国大热,在香港本土的贺岁档也拿下了5691万港币的惊人成绩,刷新《赌神2》的纪录。
而周星驰依然在继续着他的喜剧,这次他和刘镇伟合作,拍摄了《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上下两部电影票房加起来只有4600多万,远算不上成功。
但电影的盗版碟片很快流入大陆,一群年轻学生开始用解构的眼光看待《大话西游》,并将它捧上神坛。
刘镇伟肯定不会想到《大话西游》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他在无意中拍摄了一部难以超越的无厘头电影,此后便一直活在它的阴影中,好在他心态好,一门心思炒《大话西游》的冷饭,貌似也过的不错。
此时香港影坛两周一成的格局,已经风流云散,香港电影最好的时光,也一去不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当英雄们各自离去,后人只能靠倾听传说来想象那个时代的辉煌。
在我大量接触两周一成电影时,早已过了1995年,但时间并不妨碍我在盗版画面中被香港电影冲击得心摇魄动。
多年以后当我对电影有了更多了解,知道他们三个只是香港电影工业的优秀代表,在商业的浮华之下有更多更有深度的导演和演员。
但正如年幼的记忆对人生影响至深,每当提到香港电影,潜意识中仍然将他们三人所代表的特征作为香港电影的特征——毫无畏惧的勇气、收放自如的力量和嘲讽一切的幽默。
时至今日,这种感觉再难寻找。
这也是贩卖情怀总有市场的原因。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忽略掉过往的痛苦与不堪,只留下美好的记忆,并渴望往日重现。
把旧有元素拼凑起来,伪造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这样也能多少给人一点安慰,就像在《澳门风云》中,我们可以忽略掉发哥的赘肉和华仔的皱纹,哪怕只有一瞬间记起年少时的激情,也足以收回电影成本了。
猴年的春节档,有周润发的《澳门风云3》,有周星驰的《美人鱼》,唯独少了成龙,这不可谓不是个莫大的遗憾。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让一把褶子的周润发装傻充愣让张家辉刘德华插科打诨让李宇春谈情说爱像阿三电影一样,强硬又巧妙地插入了几个全民唱歌跳舞的场景想看老年版倚天屠龙记的朋友有福了想看伪劣版钢铁侠的朋友不要错过我保证你看到中间忘了开头看到结尾连电影名字都已经想不起来了弹幕们纷纷表示:是边拍边编的么?
它的结尾曲更是集DJ歌曲于一身毫无违和地插入了《咱们屯里的人》我还以为我在看乡8呢简直是棒棒哒看了一遍我写的我觉得我是在夸真的。
2016-6-3 ipad王晶这一系列电影应该是讨好大陆观众 或是在大陆挣票房钱的 四川话 天津话 李宇春 独自去偷欢等等老歌新唱 新瓶装老酒 春晚阵容 网络语言 动不动就是 啥么情况 石一坚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徒弟余文乐 石一坚痛哭流涕 张家辉安慰他并催眠他 石一坚兴高采烈的开始参加婚礼 被催眠后他以为自己的胖妹妹嫁给了余文乐婚礼期间 小刀刘德华出现 实际上是机器人 假刘德华进入游泳池中自曝 余文乐夫妇受伤 张学友深爱刘嘉玲 第二集刘嘉玲跳下飞机后 张学友飞去就她 可是因为空气稀薄 刘嘉玲脑部受损 被张学友放在一台机器里 张学友要找石一坚报仇石一坚与张家辉被警方拘捕 其实是龙五安排的 二人在狱中并为受到欺负 在狱中赌烟 唱歌跳舞 杀手前来 大开杀戒 刘德华与李宇春从天而降 救了二人众人来到石一坚家 刘德华带来一个女机器人 两个机器人相爱 达文西穿着福尔摩斯的服装出现 达文西是龙五还是赌神的亲戚 李宇春是赌神的姑姑 龙五的儿子在电影里扮演龙十几 张家辉慢慢的喜欢上了李宇春张学友出现在石一坚家中 与众人打乒乓球 赌神出现 张学友邀请他们去参加比赛石一坚代替赌神出赛 张学友假意合影 石一坚自拍 张学友说赌神是不拍照的龙十几和机器人潜入场地 发现地下有十几层 龙十几一人杀了众多杀手 出现了三个机器人 五哥机器人打在一起 相爱的两台机器人被撕成两截 张家辉穿上机器人的衣服 打败了另外三个机器人比赛先比骰子 又是纹身的日本女人 摇出了6 都摞在一起 张家辉变身蝙蝠侠 摇出一大堆骰子第二局 途游麻将 众人边打麻将边唱歌 第三局 石一坚 鸟叔 张学友 途游斗地主 鸟叔是地主 张学友帮鸟叔 石一坚赢了 鸟叔要求比大小 石一坚催眠了鸟叔 石一坚获胜张学友给所有人下了药 众人晕倒 张学友把石一坚绑起来带到刘嘉玲处 刘嘉玲杀了张学友 结束
相比其他质量差距明显的续作电影,《澳门风云》3并没有让人感觉烂出翔来,因为第一部起点就非常低,后面两部烂得循序渐进、烂得可以预测。
这个系列在春节档的上映,本来就是奔着合家欢来的,中国大众娱乐格调不高,大过年的就喜欢赌一把,以赌片为噱头的电影,算是对生活本身的升级。
然而《澳门》系列从一开始,赌桌上的元素就淡得不得了。
赌片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的主要类型之一,我看香港的赌场并不比得上美国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之所以赌片在港流行,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弹丸小岛的社会心理作祟。
没有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那就赌一把。
所以,赌片很可能并不是香港社会的真实反映,而是文化工作者想象的能指。
通过王晶等的编剧运作和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等人的明星光环,将很底层的娱乐方式变成可以代表香港,这座殖民岛国——既延续着内陆的习惯,又被西方所影响的某个侧面的文化气质。
回归之后,大批香港本土导演北上淘金。
在这股淘金流中,必然面对巨大的文化冲突。
面对内陆庞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审美偏差,有的选择坚守本土话语,有的选择迎合同化。
或成功、或失败,这些导演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创作的瓶颈。
离开了生活经验本身,文艺难免干涸。
王晶大体上属于后者,但他似乎不像那些更倾向于作者气质的导演那样不适应,因为在香港,肥晶本来就是下里巴人。
虽然也制作过如《纵横四海》《九品芝麻官》之类的佳作,但王晶从来就不遮掩自己的恶趣味。
在他的创作生涯,从来就没有什么严肃的态度,什么西方的、大陆的,所有的文化元素都持“拿来主义”,最后来个中国式的大团圆。
文艺并不是都要沉重不堪,引发思考,大多数时候,精神产品只不过是填满大众粗粝的胃口。
在王晶的字典里,大众想吃什么,他就使劲下料,原料越便宜越好。
所以北上淘金,王晶只需要把这些本来就没有多少营养的过期鸡汤,带到庆丰包子店里售卖即可。
可能是为了适应本地的政策,或许是配料早已曝光,王记的鸡汤只剩下名头,《澳门》系列里赌的元素甚至赌片必备的美女都很少了(剩下老太婆刘嘉玲和男人婆李宇春),主要是“风云”。
和台湾、福建相比,港岛并不是台风经常登录的地方,可能由于太小,所以小小的风球在他们看来都是风云。
在《澳门》里,肥晶用友谊之光致敬了《监狱风云》,致敬《打雀英雄传》,只是周润发那满脸的老肉和黄百鸣式的恶俗实在有些消费过度。
内地的观众再没有品位也不至于看着发酸的鸡汤和发霉的包子屠门大嚼吧?
不过没有关系,肥晶已经赚够钱,跑啦!
本人从18岁开始喜欢华仔,基友是学友曾经的忠实粉!
大学时在宿舍经常为了偶像而互相抨击,这么多年后这两人还能同框,所以必须相约一起去!
实话说,剧情什么的我们真的没太关注,只是一直在讨论我们逝去的青春,和见证我们青春的他俩!
打三颗星,一颗给华仔,一颗给学友,一颗给发哥!
发哥走进赌场的眼神还是很有气势的!
话说,真怀念90年代的港产电影!
(这篇满满暴露本人的年龄)
因为带着小外甥去看电影,鉴于孩子太小,只能挑了智商最低的《澳门风云3》。
之前虽然看了简介,可那是没用的,这是一部包含了无数电影本身却不能算是一部电影且无法剧透的电影。
小孩子看得很欢乐,他只认得刘德华,那些老梗都不懂,看到一群刘德华,看到机器人满天飞,就已经很嗨了。
可是我很痛苦啊,我全程都在思考,发哥等影帝接这样的戏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影帝啥都能演,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很敬业给够了钱咋样都能演?
导演是自作聪明认为大陆人傻钱多还是真的很聪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赶紧多捞一笔是一笔。
但是毫无疑问,春春演什么都是她自己,都是可爱的,身材都是曼妙的,激发了我运动 健身的无限动力,这也算花了钱的一个收获吧。
觊觎刘嘉玲的张学友找周润发报仇,失忆的周润发在一群明星的包围下生活挺喜剧的,BOSS根据地的机器人大战减分
怎么说呢 个人觉得港式无厘头笑点还是很能戳动我笑神经的 几位主演演得也很好 它并不算是一部严谨的剧情片 有些破碎支离 但效果并不差 完全没有感到有冷场或是尴尬 挺乐的
我居然觉得还挺好看,虽然桥段真的很烂,但我真的被逗乐了,我也觉得自己傻透了。
哈哈哈,好烂,但是这系列每年过年都看的好欢快。王晶各种炒冷饭梗,各种赌侠、赌圣,这次还出了雀圣的梗。香港武侠情节,监狱风云、最后那个麦兜配音……(感觉会被拉黑…
话说,刚发现澳门风云系列至今,我都是进影院看的。。。Ⅲ虽然是乱炖,但个人认为这出戏乱炖得很美妙。「友谊之光」听得特别感慨。贺岁片么,观后就这样笑一笑,没啥不妥啊。以上。
飞机
严重怀疑坚哥装疯卖傻!催眠术啥的能有这么灵么。监狱唱歌那段,还挺有创意的,至少不尴尬。 但剧情,还是第二部比较赞。
看到了好几个致敬片段,在欢笑中竟然看到了落寞
这部合家欢要前两部更好玩哈,难道是大家忍了好久嘛?料足,卡司多,无厘头得天马行空,各种老梗齐飞,还有刘伟强导演的动作戏,真是用了超大气力哈,结果你们看了还不买单,反正终结篇,让赌神重出江湖,华仔来唱歌跳舞,春春来耍酷,歌神来献唱……你们还想怎样?一点娱乐精神都木有?……真替导演鸣不平。三星
这部就是个笑话,整部片子全靠周润发等老一辈明星阵容支撑起来,实际剧情没一点意思!
一星给刘德华。帅
挺有意思的呀 这么多明星
本来不想打分就算打分也给三分的不过黑子那么多给多一星平衡一下( ˘•ω•˘ )
花钱看这个的唯一原因是,让我爸买美人鱼结果买错票,开场才发现是这个。完全不知道是搞笑片。。。总的来说,这片,如果是在米兰吃火锅,其实应该还蛮下饭的。另外真实体验了一把熊孩子,电影院跟菜市场一样吵。
春哥!春哥!!春哥!!!一世英名全被这几个傻逼毁了啊
前面二集感觉还可以,这集太变态了没有极度行恶搞之能事,角色一个个都够贱,受不了
16影19。傻强和奀妹演得还不错。
别笑我低俗,一晚上看了两场,一场青冥宝剑,一场这片,至少这货看起来不用费脑子,而且3D效果料子很足!
“没落的香港喜剧电影,明星扎堆的怀旧盛宴。” (----豆友)
神剧情和神特效 混时间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