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影片,姑且先把影片中比较不符合逻辑推理的情况放一边,让我迫切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说着同种语言的一个半岛国家何以分成了两个国家?
通过搜索才知道,原来这个半岛国家的人民是被他国给利用并鱼肉了。
真是可怜!
引发思考的段落:队长吴张帆在打死一个垂死的北朝鲜士兵时,心里对母亲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应该是所有厌恶战争残酷性的人都无法释怀的一种痛苦,所有战争中的士兵们都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姐妹的哥哥或弟弟,都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从这样一种人性的宏观性去想,战争真的是可耻的。
甲祖和吴张帆在共同面对一个北朝鲜10岁左右的孩子兵时,(我也顿时慌了神,还是个孩子,怎么就。。。
是开枪杀,还是不杀?
是敌人,可他还是个孩子,矛盾啊!
从来没有看过一部影片让我这么矛盾的失去判断)我是真的无法用理性来判断战争的双方谁对,谁错。
战争常常把没有错误的双方,都逼入无人性的绝境,如果有谁喜欢战争,我想他一定是个没有人性的家伙,是个畜生。
而那些引发战争的人也绝对是个不负责,毫无人性的畜生。
甲组说在战争中,人人都是畜生,这话没错,可是引发战争的人也是畜生,为一己之私,为所谓一群人的利益而引发全民战争,这一群人更是畜生。
朝鲜和韩国都是一族人民,有谁愿意看到这样的分裂呢?
从政治意义上说,韩朝的和解或是统一,未必会对中国不利,难道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给周边国家带来经济繁荣吗?
国家其实也像人,只有大度,宽容,方能化干戈于玉帛。
真的不希望有战争,站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地球上的人类那么渺小,还要为生存彼此斗争,真是特别的特别的不值得。
朴大尉把韩方的学生兵送回到驻地,并提议让韩国学生兵挂白旗投降,然后回去了。
对于朴大尉来说,他们还只是孩一群孩子,他不想大开杀戒。
其实,朴大尉和吴张帆不都是对人抱有怜悯之心吗?
谁又喜欢去杀人呢?
每个国家的人们,都是希望和平的。
就是那些少数的利益者,当权者在挑战着战争的神经。
照道理说,今天的人们,应该更加热爱和平,没有什么非得用战争,用生命,用鲜血来解决。
简直是侮辱智商,天哪。
我居然被某些影评安利去看这种片。
50个训练过几天的高中生,把一两百名正规军打得全军覆没。
导演组们,编剧们,只要你们跟退伍军人哪怕打过一次war game,你们都不会拍出这种片。
大家真的不要信某些影评说的有多好多好,这部片跟太极旗飘扬或者说高地战比,简直就是小学生跟博士生的对比。
影片描述了隶属南韩军队的五十几名学生兵(最初71个,后来中了人民军侦查分队埋伏,死了十几个),坚守阵地,重挫北朝鲜人民军第5师某团并击毙该团团长的英雄事迹。
本来这种类似的故事,我还以为只能在某些国产老电影里看到——国产老电影们好歹在铺展剧情方面的功夫还是下得比较足,不会出现“你们要把一发子弹当一百发”然后初上战场的学生兵个个生猛得似老兵油子一般,眼睛一瞟比狙击步枪瞄准镜还准的状况。
影片开头部分还是蛮精彩的——对战斗的刻画还算比较真实,朝鲜军队和韩国军队在城区里展开激烈的巷战,然后,然后——那个穿着白色军装的人民军少校出现了,自此开始,剧情就开始不正常化起来—一开始在巷战中人民军战术灵活,至少还有轻重武器的搭配使用,会使用迫击炮对敌军进行压制,会用巴祖卡点掉敌军的火力点,会用刺刀捅敌军的肚子,在那个白衣人出现之后,人民军就退化成了只会端着枪械直愣愣往前扑一直扑到扑街的二杆子,以人肉战术碾压掉了南韩军队的防线。
然后这只部队在今后的战斗中表现一贯稳定,充满激情地以排山倒海之势渡河,以排山倒海之势行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军的枪口,最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嗝屁掉,成为后续部队的掩体——并且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倒下时,面对的仅仅只是五十多个第一次摸枪的学生兵。
要说这群学生兵也真是生猛,兴许是南韩一贯民风剽悍,洗礼用酒精,7岁进军营,个个是战士,出征前他们的阿妈尼还要给他们一张盾牌叮嘱几句“要么拿着它回来,要么趟在上边回来”云云,不然怎么能抵挡得住敌人一个整编二杆子团的疯狂进攻?
从“第一次摸枪”、“第一次训练”、“第一次交火”到“我们都是他NIA的、真正的、会操作各种武器、包括敌人武器的特种部队”的转化只花了不到两天时间?
除了他们是天生的战士以外对武器和战斗有着极其卓越的天赋以外,我无法想象出其他任何理由。
甚至我还在怀疑他们是不是赛亚人,后来想想赛亚人基本上是不用武器的,才阻止了我更进一步的假设。
于是,这样就可以合理的解释喂神马他们五十几个就能抵挡住对方一个整编团的进攻了——1.他们都是天才,不用训练就会操作各式轻重武器;2.人民军的智商明显不太够用,放着这么多重武器也不知道使用,最后还慷慨的转手给了学生军。
但是为了写实性,电影还是不得不牺牲了这五十多位可爱的、花儿一般年纪的年轻人。
虽然男主角的眼神很有杀伤力,但是毕竟只依靠两只眼睛是炸不掉坦克的,于是四只眼睛的便去把坦克给炸了,人民军士兵看到这孩子比常人要多两只眼睛为了赞扬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地让他冲到坦克跟前才醒悟过来这个时候该击毙他了。
吐槽到这里就完了,至于剧情上的硬伤……我还是去睡觉好了。
电影手法、叙事方式、学生的前拙劣后无畏等方法上可圈可点,根据真实改编也有依据,但是,最大的不足就是太过强调本意识形态一方的闪光点了。
真实的战争前阶段人民军确实进展顺利,由此而来的轻敌情绪芒热也存在可能,毕竟前期的不宣而战,人员、装备的优势让南韩就快要被赶下海去了。
但是,不至于被影片描写的自大尔后狂躁到了不惜一切往上冲的地步,除非是血本即将耗尽的赌徒才会做的出。
从这上面看得出,过分的强调了一方的愚蠢和一方的无畏,这是不太尊重史实的。
但是,其蕴含的反战、优势下更该小心谨慎等思想上是有价值的。
有出彩的地方也有政治宣传品的深厚在里面。
为了能看这部电影,早早的就订了票,期待能有当年《太极旗飘扬》一样的效果。
不过看过之后,多少有些失望。
前10分的战斗场面还算是真实的,缺乏战斗经验,射击时战战兢兢的TOP把学生兵这个形象诠释的很不错。
但是影片越到后期,越是让人产生疑惑,不敢恭维导演对战争片的理解,只能说有些好笑吧。
1. 学生兵们主要使用的步枪,为什么连续射击N次都不用换子弹(敌军是坦克机关枪)2. 朝鲜军在整场战役中居然没有使用一颗手榴弹,全是往里冲,甚至车承元饰演的朝鲜军官直接把车开进韩方阵营里了,千里走单骑啊?
3.之前枪都没开过几回,几十个人瞄准朝鲜军官(车承元)一个人时都手抖的学生兵们,几个小时过后居然弹无虚发,百发百中4.权相宇和TOP真的是比兰博还兰博,兰博到后期还打游击呢,这两个人居然站在房顶换完步枪换机枪,顶住了大批朝鲜部队。
5.每个人都不是白死的,临死前都得有那么一下子:TOP,权相宇的朋友以及被俘虏的学生兵。
6.本片和《集结号》有很大相似之处,令人费解的是金承佑饰演的韩国captain在最后又回来营救这些学生兵,(在兵力紧张的情况下)之前干嘛去了?
有点太主旋律意味了。
7.煽情煽的很恶心,现场的韩国人看了都感觉很麻木,或者说看韩战电影被排成这个样子很无奈。
8.权相宇怎么抢的弹药车?
莫名其妙就变身英雄杀回来了,更有甚者为了耍帅身上背了两排子弹。
但实际这些子弹根本没用上(不是所用枪专用子弹)9.中间一小段文戏部分....不多评价了,我看睡着了P.S 朴真熙演的女护士真的很漂亮个人一点见解,只为抛砖引玉。
还请各位影迷看后再共同讨论,
战争,无法想象那一刻的到来,但那一刻时时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下一秒,你当下的微笑就会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所凝固。
战争,是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架绞肉机。
后人不知前人之痛,亦覆前人之辙,人最易忘记的是历史,最不该忘却的也是历史。
因为忘却,战争成了历史的主旋律。
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河山一寸血。
犹如影片中的71位学生兵一样。
因为好奇,因为热血,以为战争是聚会,以为战争是靡音。
以年轻特有的热血,以及心底那一丝丝火热的爱国之心,站到了绞肉机的面前。
等待他们的必定是模糊的血滩。
战争是一句兄弟照顾好我的母亲;战争是一场母亲含泪伫立的离别;战争是一出母爱胶着的历史。
这一刻的别离,是一生的期盼;这一刻的泪水,是永恒是心伤;这一刻的坚强,是历史的沉默。
滚滚历史之轮,不断碾碎着天下母亲的心。
因为征服,才有战争;因为掠夺,才会战争;因为私欲;才致战争;因为政治,才是战争。
海之广阔而不及于天,天之无垠而不及于心。
心之怀当能容天地万物之变,而世人只知海天之阔,不知其内心之无际。
征服、掠夺、私欲只是人人内心中的某些毒瘤而已,而政治才是战争的癌症。
就如影片中,人民军对待学生兵与对待军人的差别,亦如,南方军队不愿射杀北方孩子兵。
战争如果可以撇开政治,战争也许就是一次相聚。
因为单纯是个人,我们都有良知,战争因为披上了某些外衣而已。
但不管事实如何变迁,战争的阴影犹如幽灵时刻在我们上空盘旋。
哪天战争真的来临,请先照顾好自己的母亲,再拿起武器去保卫我们的母亲。
我想涉及到南北问题素材的韩国电影已经足够多了,观影后只想说白瞎了人民军766部队团长朴武郎同志了。
本来一出场挺震撼的,硬是让我控制不住联想到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场景,一身白衣服头顶棒球帽(那是顶棒球帽吗?
),使用着最擅长的团体操战术一路南下,首都汉城?
早他娘的被英勇的人民军战士光复了。
就这么势如破竹般杀到釜山,南棒子眼看着被挤到海里煮饺子,总统李承晚都准备逃去美利坚,半岛眼看着就要飘扬起主体思想思密达了。
好嘛,朴武郎先是特别解气的毙了像嚼舌头的小媳妇关键是单眼皮长得丑的政委,又和一群问题青年少年犯、学生仔拼的死去活来,然后被没上过学、没摸过枪的南棒子学生兵给解决了。
人民军势如破竹啊,佛挡杀佛,连大江大河都是铁人三项游过去的,结果干不过一群半吊子。
学生兵凭着狠劲和信念和机智和对祖国的爱速成了使用步枪、机枪、迫击炮然后速成了韩国特种兵。
就此历史重演,今天板门店三八线大家各站一边。
影片开头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趣,如果说全片有哪里可以加分的话:一处是直到二十多分钟时才出场了个小混混让人眼前一亮,呀,原来是马粥街残酷史里那个帅气的小伙——权相宇,勾起了我对青葱岁月的念想;另一处便是开头那句话,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不管影片中他们多么打鸡血、多么的超级赛亚人,可终归是有那么一群年轻人在动荡时期书写着和平年代里你根本无法想象或者你压根没胆量尝试的事迹。
我的话讲完了。
近日在电脑上免费观看了韩国战争片《向着炮火》,尽管此片亦是韩国拍摄多年前的战争影片,但这是本人观看多部韩国拍摄的朝鲜战争片,尤其是《太极旗飘扬》之后印象较深的战争影片,就其战争场景而言,远比韩国所拍《高地战》要略胜几筹也。
特作此贴,以此一孔之见为个人观片留念,与网友们探讨并期赐教。
一是战争题材别具一格。
该片突破了朝鲜战争片军人之间的殊死厮杀与浴血鏖战之传统模式,而是将视角延伸扩展到朝鲜战争初期时征集的71名韩国学生兵与朝鲜人民军一个营传奇对弈,通过这一特殊视角反映战争的残酷以及血雨腥风中的人性,也是该片的最大看点之所在。
二是主角形象外柔内刚。
仅上过一次战场,连枪都未放过的韩国学生吴长范,给观众的唯一印象是胆小、犹豫与懦弱。
守护浦项的姜锡泰带领的韩军部队因接到死守洛东江的命令转移防区,而浦项此时也成为了战火前线,料想不到的是吴长范却被姜锡泰战场临时任命为死守浦项的学生兵中队长,被抓去从军的少年犯的甲兆多次挑衅、亵渎、轻视吴长范,学生兵们无不怀疑吴长范能否担当如此领军大任。
然而,“炮火轰鸣方显英雄本色”,外柔内刚的吴长范以超人的胆略和战术率领学生兵们血染疆场,同归于尽,竟然打退了朝鲜正规部队铁甲重器强兵武装的进攻。
三是故事情节悲壮凄切。
影片开头部分尤为精彩,朝鲜军队和韩国军队在城区里的激烈巷战引人入目,可圈可点。
片中守护浦项的高潮部分演绎得更为精彩火爆、扣人心扉。
如果说,朝鲜人民军充满激情地以排山倒海之势的行军、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进攻彰显了其英雄军魂;那么,临危不乱、守土有责的“学生兵就是军人”,用自制汽油弹、人体炸弹抵抗坦克进攻、用步枪抗击强兵进攻、尤其是片尾吴长范、甲兆以少击多、以弱抗强的凛然就义壮举亦显其何等悲壮惨烈。
四是爱国主义普遍真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开始,撇开其战争的特殊政治因素及相关背景,就韩国自身的政治立场而言,受韩国教育的青年学生在国家濒临危难之时,从未摸过枪炮的莘莘学子们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国捐躯,在当今朝韩战争有可能发生的严峻局势中依然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败笔所在与致命缺陷——朝鲜人民军不可能不堪一击。
鉴于面对的是一群从未上过战场的学生兵,朝鲜人民军少校出于人道主义和爱护生命的军人守则,在正式大举进攻之前曾驱车警告通知韩学生军放下武器,缴械投降,这显然符合历史的真实。
尽管韩学生兵是有备而战,攻朝军轻敌而不备;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而一群连枪都未摸过、连基本的训练、军纪都没有的学生兵竞能抵挡住对方一个整编营的进攻,朝军的铁甲重器犹如一推废铁,朝军的全面进攻犹如一堆稻草人;这显然贬低了朝鲜人民军的智商和军事实力,也是该片的最大败笔所在,使该片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大打折扣。
编后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分久必合也,笔者希望看到朝鲜半岛北南统一的那一天。
韩国战争片《向着炮火》以独特视角展示朝鲜战争初期71名韩国学生兵与朝鲜人民军的对抗,展现战争残酷与人性特征。
主角外柔内刚,情节悲壮。
但影片贬低了朝鲜人民军智商和战斗力,影响了该片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分久必合也,笔者希望看到朝鲜半岛北南统一的那一天。
好像名字挺俗的,一起名字什么的就词穷。
果然我TOP崔胜贤、果然我权相佑、金承佑大叔,演技大发!!!
开篇就是惨烈的战争戏,像金陵十三钗那种的,枪林弹雨中,TOP穿着一身老式的学生装,脖子上挂着一圈又一圈的子弹,穿梭在炮火中...看着战友在敌人的刺刀下痛苦的样子,但发抖的手就是上不了子弹,看着增援同志一枪毙掉敌人,握着子弹的手紧了紧,眼里是恐惧、尴尬...抱着不断流血的战友上军车,这一片段中揉了回忆的片段进去,真的非常感动,画面也非常唯美。
战事变化,71个学生守一个学校,TOP成了中队长,金承佑大叔说凭直觉去做事,其他的人感受到你的真心实意,自然会跟随你。
还记得那一片黄灿灿的田野,恐怕是对战争岁月中一起经历的故事的美好回忆,那是他们的全部青春,在树林里被一个侦察兵偷袭,权相佑被激怒,一路狂追,最后整队的人拿着枪都跟着他去了,被伏击,反败为胜,最后的小孩兵说他是金日成总统任命的战士...TOP这时候终于开始明白了战争,握着枪的敌人就应该杀,这不对吗?即使不是妖怪一样的敌人,即使他们也会在受伤后呼唤妈妈,即使只是个孩子,即使是曾经善良相对的上尉,在战争面前,对不起,好像善心是最不该存在的东西,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感情,3人组,一个被侦察兵击中,然后权相佑亲自挖坑,亲自埋,另一个人在远远的地方,沉默着。
权相佑有危险,幸存的另一个,用自己的身体帮他挡枪,最后一句是,你的枪法比我准。
这种友情,在战争中弥足珍贵。
还有,两个人开着抢来的车的那段也好帅好帅。
金承佑大叔,真的好帅好帅。
IRIS里也好帅、《两天一夜》中也很帅、很好笑。
超爱这个片子。
喔,好吧,又不像影评了...说说音乐吧,音乐配的太好了。
话说中国的片子差,可能除了剧本,音乐也是硬伤呀...
韩国战争片,71名韩国学生兵,在与北朝鲜正规军的对抗中全部战死。
取材于真实故事。
当看到他们是说着同样语言的岁数相当的年轻人,当看到他们无论有着怎样的意识形态在垂死前都用相同的语言呼唤着妈妈,当看到他们都充满藐视死亡的勇气奋不顾身的勇猛的相互厮杀,当看到他们在心底都还存有善良的本性,不能不让人深思:这样的血肉刀兵相见究竟为了什么。
看到这部影片时,很容易的联想起2004年韩国的另一战争巨作《太极旗飘扬》,在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描述中,同样有着对于战争的反思。
本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到头来自相残杀。
一看演员明星很多哦!下来一看,郁闷,什么韩国主旋律破片,国内革命电影里男猪脚中数枪不倒,还抱机枪扫射的情景终于在韩片中出现了。就差一句交党费了。破绽百出,人物刻画模式化。妈的,真那么神勇不用美军,都可以打到鸭绿江去。韩国人打仗不怎么行(可能比菲律宾还是强点),意淫功夫确实一流!
没有主体思想武装的人民军都是斯巴达
单纯来看Top的,演的还不错啊,虽然剧情不给力。看到前面有童鞋说道TOP华丽丽的眼线和睫毛膏 , 我忍不住要说一下,真的没有画啊,他的眼睛就是这个样的,因此有“天生的烟熏妆”的美称啊~~~
不设立立场去看这部电影,仍然不能感动。
又一個好題材被尋見浮誇敘事所搞砸的典型,女高守備戰原還有14名生還者,但日後被俘虜處決使得倖存者少之又少。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日韓僑學生志願兵有將近七百人,戰死外加失踪就佔據了百分之二十,其中有學生兵是連韓語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參戰。
有点政治色彩在里面……
2.5星吧,拍得太假了,几百号身经百战的军人干不掉五六十个只开过几次枪的学生。
此片甚2,比我们拍的打小鬼子的影视剧还2。人民军被导演集体屠杀了。除战争场面不错外,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好。
开头,中间都非常好,结尾太滥了
思米达的电影可真能吹啊,跟中国三十年前的电影有得比。拥有不少参加过中国抗战及内战骨干,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民军,给那帮南韩学生兵像割稻草一样虐,南韩正规军最后现身,啧啧,更是威猛无比。既然这样,怎么还给人哗啦啦的赶到大海边了呢?
这导演你没拍过战争片好歹看看人美国人怎么拍的吧 你没拍过主旋律好歹看看咱中国人怎么拍的吧
很好。
top top top(一人一星)
只是单纯的喜欢热血青春
=X=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cold war在玩弄他國人民的性命
纯为权权和车叔mark一下
崔踏普啊崔踏普,通往电影明星的路上,步伐给我迈大起来>_<
真打起来时,肯定失真,戏剧渲染的问题。
果然是学生军啊,我说的是导演 编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