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观影# #双雄#,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大场景大制作,偶尔换个英式来看也是一种调剂。
其实个人认为没有特效没有大爆破的电影必须要求演员的演技和过硬的剧本,这也是电影作为一种文艺作品的最根本体现。
本来还有大批从业人员在保持着这样的心态是件幸事,可惜的是除了心态以外的东西却都成了弱点,毕竟想要在剧情设置、画面风格、表演技巧等方面做出突破实在是难上加难,所以能坚持又不跑偏就值得鼓励啦!!!
拍的很棒!
看完那个无良影评再来看电影,欢乐太多了。
但看完之后,也觉得好燃好刺激。
影片中,所谓的正义化身为了金钱和虚荣,出卖良心,失去灵魂。
而无恶不作的反派却怜惜无辜生命,只打伤警察的腿来掩护自己逃跑。
片中的警察内部竞争,上下级矛盾,片中的反派为了兄弟的孩子两肋插刀,而反派和儿子的亲情快成了片中唯一温暖的感情戏。
这是一个在虚假掩盖下黑白颠倒的世界,一方以善为名作尽恶事,一方以恶为生却尚存良知,如此讽刺的对比,仿佛在昭示世间本无正邪之分,而所谓的好人不过是偶然站对了位置的坏人。
于是,主角MAX作为一个根红苗正的正义青年,从一开始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在电影前部分对新警员说反派丧尽天良无恶不作竟然还有人崇拜简直讽刺,可到最后他发现讽刺的不是世人崇尚暴力,而是正义装标下的邪恶。
故事到了结尾,本觉得MAX会随着反派一路逃跑,做一个隐于市的真正游侠。
但看到真正结尾时才觉得我的想法太平凡。
片中正义的化身MAX站在模糊的城市夜景前直面镜头,直面故事中扭曲罪恶的世界,平静下掩藏着悲愤,仿佛在说【来看看吧,这就是庞奇,这就是我的世界】那一刻突然有种被现实迎面一拳的感觉,似乎也再次扣题——WELCOM TO PUNCH。
欢迎来被现实打脸。
导演不错,演员不错,配乐不错。
比商业爆米花电影多了点内涵,还能舔到胡茬一美、暴力一美、病娇一美(大雾),反派演员马克·斯朗特更是帅到哭,真是迷妹舔颜消暑、活动大脑的绝佳选择。
不错不错,推荐推荐。
习惯了好莱坞犯罪片的大手笔,猛一看这部英国人拍的同类型题材,格局小,人员少,就连为数不多的枪战都放在夜场,多少有些局促。
《双雄》的故事大多数时间都笼罩在黑暗之中,把伦敦的夜景拍得颇有些科幻感,这也迎合了主创本就欲图揭露的政治黑幕。
而两位男主角从仇人到朋友的演变,合作干掉大Boss的情节,惺惺相惜的兄弟情,不禁让人想到了香港电影。
港片的商业手法本是从好莱坞和日本电影中模仿而来,现在反而是英国人向他们学习,用不高的成本构建线索和人物。
《双雄》开场的小高潮就十分具有港片特质,这场追逐戏其实只有一辆汽车,四辆摩托,入夜后空旷的商业区内,既不需要群众演员,也没有大面积毁坏公共设施。
这让剧组足以省下一大笔钱,十分小心地让正派和反派们玩个猫鼠游戏,弄点心理悬念。
当小警探莱温斯基停车路旁,细听摩托痕迹时,熟悉港片的影迷完全可以把这个场景挪到香港中环,让刘德华、郭富城或古天乐来担当此角,绝不违和。
此外,在警局里的冲突,也与港片里的情景相当类似,如今的好莱坞不太会如此设置,更加突出了孤胆英雄的不甘和艰难,冷静有余,热血不足。
英国人拍电影就和他们的文学、戏剧一路,即便是警匪片这样的题材,也会把节奏放得很慢。
《双雄》里有两条主线,詹姆斯·麦克沃伊和马克·斯特朗的个人恩怨是最主要的情感线,警局大佬和退伍兵的政治陷阱是悬念,外加一条被打断的爱情线。
按理说这三条线索足以让90分钟的影片丰富、紧张,可偏偏在英国导演手下,处理得拖拖拉拉。
男主角对于腿上的旧伤有太多的闪回,而他那貌似干练的女友,却只留下不知所云的台词就领了饭盒。
影片里两位警员出门都不带枪,女警被堵在集装箱里就只能抡榔头,编剧为了铺垫最后的悬念,不惜让之前的剧情里充满了逻辑漏洞。
此片的原名为“欢迎来到庞奇”,这充满了俚语的单词,反倒不如“双雄”明了。
比起麦克沃伊饰演的奋勇小警探,斯特朗的归隐大佬更显风范,演技和气度上完全压制了前者。
影片中最关键的一场戏,酒吧大战,斯特朗居然转身去救逮捕自己的警察,这份从容和侠气,让看惯了他演坏人的观众一时适应不过来。
因为格局的限制,《双雄》的枪战场面不算大,剪辑还算中规中矩,那些慢镜的运用也不比港片高多少,也多亏了两位主演的表演才挽救了全片。
据说影坛新锐麦克沃伊为了此片回绝了乔·怀特的《安娜卡列宁娜》,成片如此多有不值,同样是英国电影,古典的文艺气质还是比山寨的港片风味更靠谱,除非,导演是盖·里奇或丹尼·博伊尔。
当画面上出现黑衣人,帅气机车,轰鸣马达,都市俯视大夜景时,确实心潮澎湃了一番。
激烈枪战,追逃,黑吃黑,卧底,反转,潜伏,一系列关键词涌入脑海。
当麦克斯出现时,隐隐感觉,他太纤瘦了些,与想象中与黑帮对峙绝杀的角色差距过大,白净的脸上溢满文弱书生之气,既无正义之感,也无丝毫侧漏霸气,更无蒸腾杀气,即便是几年后舍命只身追凶,仿佛也只是为了报当初一枪之辱,而那句“我的责任是抓坏人”在片中多次变异出现,是硬套的高大上主题。
于是只能寄望于其出神入化的演技,但总体而言,詹姆斯•麦卡沃伊的演技并不足以掩盖他的文弱样貌给人带来的先入印象。
在两雄对峙过程中,他的表现像是一个不停向大人讨要玩具的不安小孩,哭闹,执拗,易怒。
而扮演“大人”的,则是双雄之中的另外一位,斯特恩伍德。
作为一名杀手,他脸上的坚毅线条,紧抿的克制的嘴唇,凛然无畏的眼神,则纯粹是按照正面人物的路数来塑造了。
他所做的一切,仿佛只是遭人利用,陷害,只是为了替儿讨回公道,与此并行的,是他不乱杀人,不嗜血如命,曾数次挽救麦克斯于水火。
两位同样往阳面塑造的人物对垒,因为缺少了正邪两方力量的平衡,出现严重的一边倒的失重感,让人焦虑。
尤其是,该片后半部分,双雄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地共同联手对抗警局中的黑暗力量,这样的桥段在很多警匪片中似曾相识,两雄都做了某个事件中的棋子,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反而是正义之师的上司,但这样的反转过于牵强了些,所谓的深刻主题有生拉硬套之嫌。
当麦克斯问出那句,当初在隧道你为何不杀我时,相信也正是许多观众的疑虑所在,斯特恩伍德只回了一句,for what。
单纯这两个单词,不足以服众,不足以塑造这个人物的多元型格,不足以构成圆满完整的情节弧。
片尾,在天台上,两人终于将敌手打败,而此时麦克斯又回身将枪对准了斯特恩伍德,斯特恩伍德面对此景,则镇定淡然地与之对视良久,潜台词是,乖,别闹。
麦克斯的多次反复反悔,让观众感受到的并非他的内心挣扎,而是,分裂。
因为他最初心心念念的只是,自己将斯特恩伍德押解回狱,一雪前耻,个人恩怨无私地飘在了他职业道德的上空。
但情节推进中,导演或许觉察到这样的小处出发过于不上台面,而后欲时时处处将之强行拔高,剥离感,分裂感愈重,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混乱至极。
双雄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枪战中配合默契,“好基友”处处“激情四射”。
麦克斯与女搭档的暧昧恋情,则因缺乏交待,没有铺垫和过度,突兀而生硬。
甚至只在某次两人差点接吻的戏中,观众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他们早已暗生情愫啊,可怜没一个人看得出来。
情节设置方面,出现太多经不起推敲的敷衍了事的Bug,没有周密叙事,没有耐心寻味的多层嵌套,一眼望穿的情节处处充满漏洞和强行拔高的主题,加之两位男主频繁的深情对视,让人不停出戏。
预料中的硬汉对决,正义回转,始终没有到来。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让人过于失望的片子。
西装领带皮鞋防毒面具,清一色的黑色摩托车,这抢钱的几个人装逼装的不错(褒义)。
麦克斯膝部中枪的三年后,自己从自己的膝部拿针管抽积水。
喜欢在自己手背上记东西的女警察。
雅克布在门上设置了机关--当开门后会开启打火机,然后引燃屋里积蓄的燃气。
发现警察包围自己的小屋后,雅克布上车,启动车,然后再隐蔽的下车,引得警察去追车,而自己逃向另外一边。
雅克布放出儿子的秘密住址,来守株待兔。
老头对八卦纹身师说:你要是搞砸了,我就让你知道知道什么是老派(old school)。
雅克布事先在房间内放置了一瓶二氧化碳,在之后的枪战中被压制时射爆二氧化碳瓶引发爆炸,获得击杀敌人的机会。
子弹射穿墙后带起碎屑看起来很带感。
雅克布在弹雨中奔跑,倒地滑行,取下藏在游戏机下的枪。
这种桥段太经典了,也太烂大街了。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警匪携手抗击第三方(或者是互救)。
这种桥段同样经典、烂大街。
在杀手的奶奶家中的枪战,全程慢镜表现,枪械开火、子弹出膛、弹壳从枪膛飞出、枪机回退等看起来都特别带感,很有力度。
杀手用揣在口袋里的枪发射子弹击中老头胸部,这出其不意的一枪最牛逼。
码头的枪战。
跑动射击很酷,张弛有度的配乐比较赞。
尽管国产片才是贺岁档的主角,但今年贺岁档的第一波热潮却是由多部好莱坞大片掀起的,内地电影市场整个11月完全被进口大片所把持着,几部华语电影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更有影片《怒放2013》为避开这波热潮而改期上映。
到了12月则基本换成了国产电影主打,6日上映的英国黑帮动作片《双雄》成为了今年最后一部进口大片。
这部影片的导演埃兰•克里维对黑帮电影相当痴迷,他导演的处女作《变化》灵感就来自港片《英雄本色》等,《双雄》更是埃兰•克里维在黑帮片领域的延续和创新。
该片的剧本曾在2010年英国最值得期待剧本名单上位列前三,并被奥斯卡金牌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相中,出任制片和监制。
再加上好莱坞当红小生詹姆斯•麦克沃伊(饰演警察麦克斯)和实力派演员马克•克斯特朗(饰演犯罪分子雅克布)的加盟,所以该片尚未上映就被冠上了“最值得期待黑帮电影”、“最具风格黑帮动作片”等称号,让人对影片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双雄》的剧情并不复杂,故事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男主角追捕抢劫银行的逃犯未遂,为了将其追拿归案,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猫鼠游戏;另一条则牵涉到了英国的竞选、帮派斗争以及各利益集团间的苟且勾当。
两条线串在一起后,使得原先的警与匪、正义与邪恶、恩怨与情仇,变得模糊不再对立。
被逼上绝路的两个人选择了合体,互相提防却又卖命合作,既查出了雅克布儿子被杀案的凶手也将警察窝里的黑势力扫清。
这是黑帮分子父爱力量与普通警察的正义力量的碰撞。
诚如导演埃兰•克里维所言:“以往的英式黑帮片格局显得过于狭隘,他更希望拍出如《无间道》那般的黑帮惊悚片。
”也正因为于此,《双雄》的影像风格上带着一股浓浓港片的气质,天台谈判、街头火拼、警匪联手、黑警叛变等细节无不透露出强烈的吴宇森、杜琪峰、麦兆辉等港式警匪片的标签,更是能找到《无间道》、《龙虎风云》、《喋血双雄》等经典香港警匪片的影子。
也不知从何时起,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基友”关系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一种时尚。
不管是五大三粗的汉子还是西装革履的型男,仿佛都将“基情”当成了一种可以公开炫耀的事情。
延伸到电影市场也同样如此,但凡是双男主为主线的影视作品也会时尚的卖腐起来,《大侦探福尔摩斯》、《雷神》、《X战警》等脍炙人口的电影都插入了让人口水横流的基情桥段。
《双雄》也同样如此,一开场两人的初次见面就在对方心底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最后这一文一武一柔一刚走到一起,双雄的眼神里尽是柔情。
如此养眼、刺激的双雄会在“基腐”效应的推动下俨然变成了卖萌无罪、卖腐有理的境况。
当港式警匪风格和暴力美学与英伦绅士优雅格调和盖世气质相融合,并植入了全球盛行的基腐情调后,《双雄》值得期待!
纯粹的因阴谋瑕疵而起、以拨云见日而终的警匪片,无论东西,每年都是一片难求,品质上乘、品味出众、且看完酣畅的,更是凤毛菱角。
这算一部。
Mark Strong饰演的集智慧、强悍与真性情于一身的匪徒父亲,骨子里、眉眼处钻出的那股子凉飕飕却又热腾腾的荷尔蒙味超浓的冷峻,像利刃似的一层层坚定地划开对手和观众心底的防线。
而James McAvoy饰演的衰警察,因公烙下身理到心理的顽疾,整个人down到谷底,又满怀随时可能爆发的执念,眼睛里总也抹不去又赖不掉那股子幽怨与挣扎。
这样的一正一邪,双雄过招,冥冥中就让人物、事件、动机等警匪片该有的要素脱离了低级趣味,注定了故事的多线性及人设的饱满度,真相拼凑的难度,以及终究到来的正反角色互融、阴谋得以揭穿的说服力及戏剧张力。
纯粹,却不简单;直接,但不草率;精妙,又不卖弄。
这是这类片子取信于我的核心所在。
可能也是你的。
Welcome to the Punch, 妙就妙在“Punch"一词,查一下小青年爱用的Urban Dictionary: “Punch ”在生活中有19种大大小小略同的实用意义。
主要的包括:a-To apply pressure to a surface by means of a fist. 向某人挥拳b-power, force, strength 权利,能量,力量c-A nice tasting drink. 一种饮料,多半是酒精量足的鸡尾酒d-...better than a kick in the nuts, 向某人的要害部位猛击e-(Verb) Old hippie technique of emptying the tobacco out of a cigarette, and refilling it with marijuana. - 将传统卷烟应用于大麻次要的有:a-To administer a narcotic, namely Heroin,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注射强力药物b- an immesurable sign of love for another person; 强烈的爱的信号c-To take a shit 大便而在片中"punch" 是一个集装箱的暗号。
因此对国内影迷把片名中妙用奇多的“Punch" 翻译成毫不相关,没有任何意义的“庞奇”两字感到无奈。
不过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也罢。
影片的导演是英国人Eran Creevy, 在此之前他有一部小有名气的"shifty", 详述了当代英国穷苦毒贩的生活。
Eran曾说香港的麦兆辉与刘伟强对他有一定影响。
在此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确实如此。
开篇蓝色与黑色相交的夜景与干净利落的镜头让人不难想到《无间道》而西装革履的抢劫犯是受了英式007式贴身剪裁时尚风范影响。
在开头10分钟绅士大盗与Techno 音乐混搭的高潮过后,影片情节进入了比较传统老套的前松后紧,比起去年同类题材的《The Sweeney》影片缺少了衔接的中段的小高潮。
再加上难懂的当地重口音,让我怀念起在家看DVD字幕版的好处。
本片故事的主线是生命力旺盛的小警察James小弟与老练深沉的Mark大哥矛盾复杂的敌友情谊,副线是政治家警署政要退伍军人的连锁阴谋。
外加一条极其含蓄的爱情线,微弱但关键。
故事本身并不新颖,香港人与意大利人把此类题材都挖尽了,美国人则用子弹火药征服眼球,相比之下英国人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故事说起来不够精致,子弹打起来不够火力,口味如低糖的健怡可乐。
还在有几个好演员捧场。
James McAvoy 如前辈Ewan Gordon McGregor,苏格兰式的活力与呱噪,起床关闹钟的镜头与他在《Wanted》里如出一辙。
Andrea riseborough是我近来最关注的女演员,自从《Shadow Dancer》后就爱上了她。
尽管近来有进军好莱坞的迹象,但我总觉得她是那种演技一流但却火不起来的女演员,一种边缘的特质,在她身上很少能看到戏剧夸张的表演,多半是冷静与矜持。
Mark Strong绝对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演惯坏蛋,偶尔演一下好人的角色让人过目不忘惊艳无比。
大哥把在《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里那种深邃复杂爱恨交织的眼神发挥到了极致, 眼神功力好比杨过当年的“黯然销魂掌”,相思所害,难以抗拒,广大基友眼福不浅。
且Strong大哥的口音是唯一一个我能听懂百分之百的,大概因为他户口在伦敦,曾经又在慕尼黑一心攻读律师学位,把口音国际化过。
像James那种格拉斯哥口音估计没有德国人能听懂。
无论怎样,大哥硬生生地把一部两星片提拨成了三星。
埃伦•克里威坦言自己执导的《双雄》受到了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的影响,国内引进时直接以陈木胜的同名电影《双雄》命名,看过影片之后才发现,影片的故事核心是如吴宇森《喋血双雄》般得警匪惺惺相惜,其中致敬吴氏暴力美学的桥段堪称惊艳,而影片独有的英伦格调又让这部略显黑色的警匪电影有了一丝无奈的优雅。
曾经风光无限的香港电影一直影响着诸多国际影人,大陆导演自不必说,世界范围内最有名的当属鬼才昆汀.塔伦蒂诺,他坦言自己电影中酣爽的暴力美学受到香港动作片影响颇深。
近几年迅速崛起的韩国电影同样对香港电影借鉴不少,今年上半年崔岷植、黄政民与李政宰主演的韩国警匪片《新世界》故事几乎跟《无间道》如出一辙,最终票房口碑双丰收。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改编自《无间道》的《无间行者》一举拿下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等四个大奖......因此,借鉴或者致敬对影片精彩程度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往往借鉴者更能注意到原作的瑕疵所在而有所避免,进而创作更优秀的作品。
《双雄》开场即是疯狂的猫鼠追逐大战,狡猾精明的犯罪分子雅克布•斯特恩伍德带领手下洗劫位于中心地带的银行。
事成之后,他与手下驾驶摩托逃离现场,而勇猛果敢的警察麦克斯•莱温斯基只身追赶,单打独斗的麦克斯被雅可布射中腿部,追捕以失败告终。
三年后,藏身冰岛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雅可布接到电话,他的儿子卢恩被枪射中倒毙伦敦机场。
爱子之死,促使雅可布冒险回到伦敦,麦克斯隐瞒卢恩已死的事实,设局准备逮捕雅克布,而整个事件背后的阴谋却超乎他的想象......被逼无路的麦克斯决定跟雅克布联手,惩治幕后黑手,尘埃落定后俩人的恩怨将何去何从?
天台谈判、码头火并、黑警叛变......这些在警匪片中随处可见的桥段都在《双雄》中有所体现。
关于暴力美学的完美呈现则出现在退役军人迪恩的家中,警察麦克斯与劫匪雅克布及其罗伊劫持迪恩祖母。
当迪恩推门而入,看到的却是三人围坐沙发一起看电视节目的其乐融融,尽管罗伊的手枪已对准了老太太的头部,而老太太却在跟三个劫持者谈笑风生。
久经沙场的迪恩面未改色心未颤抖,冷静地应对对面三条猛汉……当谈判陷入僵局,每人脸上的笑容瞬间荡然无存,祥和的气氛顷刻间进入近距离对射模式。
慢镜头下,罗伊头部中枪,雅克布和迪恩腾空而起,坠地之前的蛋壳在空中画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将暴力美学在咫尺之间完美展现。
别忘了该片还有雷德利•斯科特担任制片人保驾护航,尽管影片略显缓慢的节奏一度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不是纯正的警匪片,不过詹姆斯•麦卡沃伊深邃的眼神、纠结的表情和始终不放弃的坚持仍旧支撑着人一探究竟。
当港式警匪风格和暴力美学争相出现在《双雄》中让人感到缺乏新意时,英伦独有的优雅格调倒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
风格太不明显了, 各种莫名其妙的看似熟悉却又陌生而另类的桥段和手法。
5out of 10分的电影找不到任何给人一亮的切入点, 让人喜欢不起来, 女主角不是我的菜,也讨厌不起来, 男主角你为什么脑残到把别人打下马还反倒打不过架被怜悯的残废放过, 电影太短暂, 对角色的塑造太差, 节奏太快不懂得放下来, 就是自己掉档次, 比如男主角的心理可以塑造的更丰满一点, 有话题可做自己浪费, 毕竟不是牛导, 可惜了几个演员都是才华派。
最后我就记得枪声听起来低音太澎湃, 可能是影院的缘故, 反正我这种看蓝光资源看多了的人用重低音耳机都从来没听过这种muffled 的枪声, 好像游乐园的打枪游戏, 找不到更贴切的比喻了对不起结尾没看出什么门道来, 就那么结束了, 好吧现在垃圾电影都喜欢草草收场, 毕竟垃圾毕竟2线另外--我都没看过几个英剧或者莎翁剧, 我为什么这么容易听清楚?
一个字幕没看, 走的时候亮灯了才发现, 我操, 竟然就前面那个打瞌睡的大叔一个人, 也好, 相当于包场了,反派能塑造这个样子不错了, 死的也算干净利落, 感觉干净利落是一个小风格, 问题是警察 和那个枪支公司有点缺乏解释---你还记得那个上司说, 你不应该把秃头带来的吗, 结果秃头就那么被爆头了, 你逗我玩?
秃头在那装逼半天结果1打3被擒拿, 你逗我玩、?
、|?
无看点
烂片,搞一个不算复杂的情节,却搞的复杂的要命。枪开的惊天动地,却不知道在杀些什么人,最后弄点死跑龙套来给他们杀个过瘾。乱七八糟。
嚓~~心情不好还看到一部这样的烂片(没看完看到一半顶不住了)果断拉倒
啥呀这是。导演据说是个港片迷,我看应该是银河的粉。一美太不会接片子了,又接这些烂七八糟的
虽然一直没有看懂在讲什么但是像我这种肤浅的人只要看看小仓鼠的脸就好啦
到处都能发现无间道的痕迹,可故事却又不出彩,枪战场面和盗火线比简直弱爆了,白瞎一美和马克两位演技精湛的好演员了
。
故事情节整体紧凑,颇有大片风范,可惜总觉得有种表达不清的含糊贯穿始终,隔靴搔痒。
除了昆汀之外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导演能够拍出纯正港片的味道,不是弄几段天台对话或者枪战慢镜就以为摸到了港片的脉搏,想学杜琪峰,您道行还差得远呢,总之这部只能算很一般的警匪片,没什么亮点~
All for nothing. 色调真是高贵冷艳啊,还满喜欢这种气质的一美。
烂片
没有网上众多吐槽那么难看。作为警匪片,因为没太看明白人物关系,特别是敌我不分,所以,“悬疑”变成了“狐疑”。故事情节曲折,枪战惊险刺激。
不理解Max为什么就因为隧道那件事一直抓住Jacob不放,还有为什么最后没有把Jacob送进监狱之外,那个放了几遍Max用注射器弄腿上的伤是又有什么含义啊。好吧,片子很多说不通或不理解的地方,但是意外的好看诶,是因为一美吗?(P.S.一美的牙齿好丑!)还有所有人的枪法都和裘花生有一拼
英式口音的动作片觉得非常奇怪。剧情简单明了,有点像港版的双雄。枪战段落就很平庸了,比较喜欢里面的夜景,好几个俯拍镜头。
闷
好无聊,好想剧透!
睡着了。。。。
编剧傻,导演傻,演员的表现力也就基本无用了,全片从始至终都是槽点,周五下午整个厅只有3个人,促成了我和小伙伴放声大笑、尽情吐槽的欢乐时光
这部电影的!蓝绿色调!太高级了太好看了,忧郁冷酷,空镜里的灯火璀璨城市也布上了一层神秘质感,男女主演员的蓝色瞳孔在调色下显得更加迷人。电影里卡脸的大特写数不胜数,舔颜盛宴…故事倒是挺老套的,老港片套路,但马克斯特朗和詹姆斯麦卡沃伊亦敌亦友的张力爆棚,枪战警匪阴谋政治腐败…开放式结尾…有点遗憾如果脑补一下男主Max被统治阶级陷害入狱,jacob突出重围将他救出,两个人伙同其他反抗势力推翻腐败政府(?)第二部剧情不就有了吗,但当然还是相爱相杀更加吸引人
很棒,画面很棒,音效很棒,詹美很爷们儿,马强特帅气。就是也挺需要脑子的,总觉得应该看个剧情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