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栩(影片信息:《沦落人》,导演:陈小娟,编剧:陈小娟,主演:黄秋生、姬素·孔尚治,中国香港,2019年)梁昌荣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半身不遂,从此与轮椅相伴。
他换过好几名菲佣,直到好友替他物色到了Evelyn,梁昌荣频繁聘请菲佣才告一段落。
菲律宾女生Evelyn到香港来当菲佣有着迫不得已的现实需要。
Evelyn爱好摄影,准备报读大学的摄影专业,同时,又在应付着令她身心俱疲的离婚诉讼。
可无论是追求艺术上的深造,还是成功的解除婚姻,都需要投入一笔不菲的金钱方能实现学业有成以及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
生活窘迫的Evelyn带着对现实的考虑,毅然来到香港,当起了菲佣。
对Evelyn来说,她将现实的考虑已悟得极透,那就是“生活不能等,但梦想可以”。
踏入菲佣这个行业的Evelyn从菲律宾同行小姐妹们那里学到了不少应对雇主的经验,那些经验的传授足以说明菲佣和雇主就是一纸合同维系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让菲佣的工作同其它工作相比一样充满了不少圆滑的变量。
Evelyn将那些小姐妹们传授的经验学得像模像样,却仍然不经意地展露出自己如同璞玉般纯良、朴实的一面。
起初,梁昌荣并未在意Evelyn同之前辞掉的几名菲佣的不同之处。
相反,梁昌荣一开始就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这个连广东话都不会说的菲佣。
不过,不会说广东话让Evelyn看来也许不像那些会讲广东话的菲佣那么聪明,况且,还当过护士的Evelyn肯来照护梁昌荣,在雇主和菲佣双向选择的用工环境下算是梁昌荣赚到了。
自从靠轮椅支撑着自己这具苟活于世的残躯,梁昌荣一直都活在阴郁的心境里。
出了事故后,妻子离自己而去,带走了在纽约留学的儿子。
亲情的崩塌让阴郁的梁昌荣变得更为古怪,古怪的在狭窄的居所里随意抛置自己半身不遂后对以往悲伤的回忆习以为常的陈述。
陈述中,梁昌荣经由泪水的浸泡所哀叹的命运的不公让他陷身在回忆里难以自拔。
这个住在公屋里的男人,原本就是沦落着的底层普通人,不幸的生活遭遇让其沦落的处境更具有了一种悲催的指向。
这个指向在影片里有一个同现实生活大致相符的情节设计,Evelyn的小姐妹们听了Evelyn照护的雇主是一个住在公屋的半身不遂的人,纷纷大感吃惊。
好心的小姐妹劝告Evelyn换雇主,肯定了菲佣作为打工人的话语权得到提高的同时,也突显出底层普通人的艰困处境在他人眼里的现实反映。
Evelyn 没有听从小姐妹的劝告,而是继续回到梁昌荣的身边,在这居住在公屋的普通人的居所,选择同善良的昌荣为伴。
昌荣,是Evelyn 应梁昌荣的吩咐,对雇主新的称呼。
在这之前,Evelyn 都是对梁昌荣以先生呼之。
先生,强调了雇主和菲佣的主仆地位,昌荣,则主张出蕴含了情感的亲近关系。
在情感的生发下,人与人之间生硬、僵冷的境况被温暖融化,它提示出对温情的关注和需要。
温情,让已经搁置了梦想的Evelyn 内心激荡着梦想的激情,它让这个追梦的女孩在当菲佣的日子里未曾蜕变,未曾被工作中那些圆滑的变量所降伏。
可能就是这种保持了本色的一双眼睛,发现了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美。
“予梦者”,是Evelyn参加摄影大赛的入围作品。
照片上的梁昌荣,满眼期待地看着一只鼓涨的气球。
它被轻轻地拈在梁昌荣的指间,像是由后者郑重地给予出去……给予一个梦,一个不能等的梦。
在Evelyn照护自己的日子里,梁昌荣知悉了Evelyn的梦想。
那是Evelyn以泪水埋葬了的爱好,它让梁昌荣为之惋叹之余,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Evelyn开启一个不同的人生。
因为尽管如Evelyn对生活所悟到的那般,“生活不能等,但梦想可以”,可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繁琐的工作消磨下,既往那个美丽的艺术之梦总会被稀释的激情全无、色彩暗败,落入创造力乏绝的境地。
故而,梁昌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Evelyn重新走上追梦的艺术之路,饱含了一个赐梦者秉持良善无怨无悔的大爱之心。
这是播洒四季的大爱。
电影里四季更替,辉映出四季的烟火人间,大爱,就在人间烟火中流淌出春的生机。
当春天迎来万物欣欣向荣的勃兴,梁昌荣和Evelyn同时得到了生命的升华。
他们一个不再颓丧的活着,生活有了新生的转机。
一个开启了梦想之门,朝向生命的裂变全力地奔赴。
爱与温情在这一刻的启示在于,相信它,它所创造的奇迹不在上天的眷顾,而是凡人努力的结果。
(全文完。
作于2022年4月3日)——文中观点属于作者本人,本人文责自负,与发文平台(含各类网站、论坛、自媒体、公众号)、转载纸媒、以及他人无涉——作者简介:王栩。
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
2018香港剧情片《沦落人》,改编自法国电影《触不可及》,豆瓣评分8.2。
近些年的香港电影,我很少看,香港电影早就过了黄金时代,近些年的香港电影普遍缺乏深度,肤浅的流水线模式的烂片很多。
而本片则让我眼前一亮,大大超乎预期,好久没看过这么优秀的香港文艺片了,至少这是近几年内最让我感动的香港剧情片。
本片常被称作是香港版的《触不可及》,但并没明确地说是否翻拍改编自法国原版《触不可及》,我看过后品味,说是《触不可及》的改编版是可以的,也可以说不是,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总体来说偏于《触不可及》。
比如:本片中女主化解男主与妹妹的隔阂,法国版的黑人男主化解白人男主与父亲的隔阂。
再比如,本片中女主在男主的电动车上共行,这一桥段在法国版中有。
法国版是富豪白人和黑人男仆,香港版则是瘫痪平民和菲佣女主,由贫富组合变成了平民组合,由二男组合变成了异性组合。
在年龄设置上,香港版的年龄差更大,是长辈和晚辈的差距。
法国版重在突出友谊,而香港版处了友谊线,还突出了菲佣的梦想线,影片是男主为女主圆梦的过程。
菲佣女主演得太好了,举手投足都是戏,将一个怀揣梦想、迫于现实的菲佣演绎得淋漓尽致,是一众角色中的最大亮点,非科班演员能演得到这么得心应手,真是厉害。
在我记忆里,菲佣这个社会角色从未在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本片是我第一次看到以菲佣为主角、探索菲佣喜怒哀乐的电影,不仅女主是菲佣,女主的朋友也都是菲佣,她们服务于不同的雇主,寻找自我人生的轨迹。
菲佣也是人,也有梦想,也有追求,这正是本片要传递的重要主旨。
进入老年的黄秋生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人肉叉烧包》的“冷面杀手”了,虽然仍然是冷面和凶相,但对角色的把握已经驾轻就熟了,在本片中饰演了一个略有固执却有淳朴善良的瘫痪老人。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处理得非常细腻到位。
男女二人年龄相差巨大,不能烂俗地让二人萌发情感,但男主作为离异的男人,产生朦胧的思潮是正常的,影片中用男主幻想自己起身救了女主而影射了男主心中的潜意识,如此处理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再往下演绎就烂俗了。
影片还有几处细节让我感动,比如,只会用毛笔写“福”字的男主最后给女主用毛笔写了一个“梦”,并且是倒的,很暖心,很感动。
再比如,男主买了第二个相机送给女主,并假装是第一个相机找到了。
本片的戏剧冲突设置比法国版《触不可及》丰富很多——瘫痪男主与第一次做佣人的女主,男主与女主在语言上的不畅通,女主的摄影梦想,女主与家人间的摩擦,男主与妹妹的矛盾,男主与儿子的亲情,男主与朋友的友情……如此丰富的戏剧冲突混编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内涵。
本片很正能量,价值观很正,没有大反派,没有反面角色,没有负能量,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温情,温馨,感动,善良,淳朴,暖心,并不刻意煽情,但却令人处处感动,最后男主女主分别,影片情感推向高潮,男主女主跨界年龄、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文化的友谊,令人潸然泪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却也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将那份真情藏心里。
香港电影在没落之后,它的题材跟内容也同样走向了“没落”。
不似之前的喧嚣吵闹,将更多的焦点对准了普通人,也出来了不少的好电影,如《天水围》、《桃姐》、《一念无明》,皆是朴实的题材和现实的故事,打动人心。
《沦落人》,一个半身不遂对生活失去热忱的中年人,一个有着婚姻困扰的年轻菲佣,以很平常的雇佣关系开始,却用一个被现代人厌弃的“梦想”这两个字,将两人的关系从一开始的陌生推动到了互相温暖互相依靠的情感高度。
黄秋生饰演的梁昌荣在一次意外中被砸伤,妻子带着儿子远嫁他人去了国外,他独自一人生活,妹妹偶尔来看看他,当年带过的小兄弟也时不时的关照他,却都没有唤醒他内心对生活重新燃起的希望。
Evelyn有着摄影的梦想,却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而做了菲佣,初始的她在同伴的指导下装傻充愣以逃避繁重的活计。
就是这样两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沦落人相遇了,在琐碎的细节中,梁昌荣鼓励Evelyn重拾摄影,而Evelyn的悉心照料,也让梁昌荣看到了他这样“废物”的生命和生活中,依然有光彩,依然有对生活的期待。
梦想这个词,应该是很宽泛的,我们经常将在艺术上有追求的人称为有梦想的人,其实,想给老家买个空调让父母避免夏天的炎热,想去美国看一场NBA球赛,想见见小学时帮自己改作文的好看的女老师,想和心爱的人手挽手走在夕阳余晖下,想这场席卷中华大地的疫情赶紧过去,都是梦想。
梁昌荣和Evelyn都在向着梦想进发,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眼眶中幸福的泪水,我想,我们也应如此。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个是下半身瘫痪的残疾人,一个是为生计奔波的菲佣。
自从遇见了阿莲,消极的昌荣渐渐变得开朗。
《沦落人》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
节奏缓慢,平和自然,带观众走进昌荣和阿莲的生活。
电影里,阿莲一声一声的“昌荣”,是那么淳朴动人。
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写尽了他们相遇相知的历程。
观众由此可窥知,他们的生命是如何被对方逐渐丰盈,也可探得人性中光明的一面。
阿莲善良的心,藏着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亦可知晓阿莲生命中遇到昌荣,与昌荣一起度过平凡快乐的生活。
他力所能及地帮助阿莲实现理想。
这份恩情,是怎么成为其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烙印,造就了阿莲那颗对梦想无比坚定的心。
二阿莲老实本分地照顾昌荣。
身材瘦的她为了能够抬起瘫痪的昌荣,偷偷拿水桶练习臂力。
昌荣其实是个口硬心软的人,在相处中也渐渐感受到阿莲的善良和积极。
这令他看到了生活中的阳光,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对阿莲逐渐心生好感。
为了于阿莲有更深一步的交流,他也在积极学习英文。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照顾昌荣,她也请求昌荣教她讲广东话。
昌荣很挂念在远方的儿子,和阿莲聊起儿子时,难免异常思念和伤感。
昌荣的儿子准备毕业,儿子希望爸爸可以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他想起自己这时的处境,难免心生自卑之情。
阿莲胸有成竹地安慰他,他只是想和家人分享快乐,看到自己实现理想。
但消沉已久的昌荣对她的安慰不屑一顾。。
阿莲都有自己的理想,只是爲了生计,暂时未能去追逐。
知道阿荣瞧不起自己的理想,阿莲竟然生气地哭了,因为她是个自尊自爱而又执着的人,内心深处绝不允许他人看不起自己的理想。
昌荣在半夜跌倒,没有旁人在身边的他无法把自己扶起来,在这一刻,昌荣多麽想自己能够站起来。
昌荣觉得自己现在就象一个废人,每日只会吃饭和大小便,还要别人照料,没有了生活的意义。
想到自己的遭遇,压抑不住悲情,在阿莲面前嚎啕大哭,象一个可怜的小孩阿莲非常理解和同情他,她在片中安慰他,有很多事我们都无法解释,你不幸,非常不幸,但不是你的错,你无法选择不坐轮椅,但你可选择怎么在轮椅上坐。
三对于阿莲的悉心照顾和暖融融的心灵鼓舞,昌荣感觉心情愉快。
作爲一个有生活阅历的男人,面对一个经历坎坷但内心坚强的柔弱女子,昌荣产生了爱怜之心,相应地,昌荣也力所能及地帮助阿莲。
送了她一台昂贵的相机,谘询儿子有关报读摄影课程的事,给阿莲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拍摄,陪她去领奖。
甚至到最后,阿莲为了能够留在昌荣身边照顾他,放弃了摄影助理的工作。
昌荣又主动找摄影教授,请求她给阿莲工作机会。
昌荣和阿莲都有着互相理解的心,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他们的选择。
在这个温暖的故事里,昌荣逐渐打开心扉,变得开朗起来,为阿莲这个朋友的梦想成功而快乐,仿佛经历人生百态之后,苦尽甘来。
原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和残疾人,他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还有能力去帮助朋友。
如果没有认识阿莲,那么他下半生的生命一定会不一样。
的确,阿莲那颗金子般的心灵让昌荣冰冻已久的心渐渐融化。
昌荣明白,来自身边人的关怀是多么的重要,能爲他们做一些事情,才会体现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在他的生命里,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的情谊。
生命并不是简单地解决生理需求,人应该多想想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想要怎么样的生活。
在昌荣的鼓舞下,她结束了菲佣生涯,去追逐属于她的摄影梦想。
昌荣也从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与那些美好的回忆继续他的下半生。
四看完《沦落人》,你会看到这世间平凡生活下美丽的灵魂,昌荣和阿莲,他们都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沦落人》会令到我们深思: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们是否还有一颗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
支持自己将梦想,将目标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予梦者不简单。
昌荣可谓是阿莲的伯乐。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他们拥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却会和我们产生或浅或深的交集,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阅历,造就了现在的自己。
那些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的人,也的确是生活的馈赠。
当然,是阿莲足够善良和努力,才获得了昌荣的欣赏。
如果生活太枯燥,已经令你不记得自己爲什麽而活,那麽《沦落人》,一定可以点燃你的火花。
这是一部纯粹的香港电影,即,所谓的纯港片是也。
虽然里面有几个菲律宾演员。
众所周知,香港电影市场没落,大陆电影市场崛起,在合拍片大行其道的影市,纯港片已鲜少能觅到踪影。
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年产量为三位数,时过境迁之后,只剩下区区的两位数。
电影行业的各个工种也青黄不接,演员、导演方面尤为严重。
面对这种状况,老戏骨们纷纷向新导演投来橄榄枝,以实际行动支持奄奄一息的香港电影。
或许香港电影永远都无法回到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辉煌年代了,但这种精神还是十分值得称颂的。
惠英红在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发言,称自己原本可以出演一些名导演的戏,却没这么做,反而接拍了许多新导演的戏。
她支持新导演,为振兴香港电影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一】 时间定格在这样一副画面上:一张电动轮椅缓缓前行,前面坐着的是一位双腿瘫痪了的中年男子,他的面容十分平静、安详;站在轮椅后面的是一位较为年轻的女性,微笑且微微仰视。
他们看样子都很幸福,似乎关系很不一般。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类似的场景,公园里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情侣,街头巷尾互相搀扶缓缓步行的老夫老妻,又或者一家人手牵手在阳光下的背影。
这些温馨的画面常常使我们内心有一种感动,尤其是独自一人时,更会流露出一种羡慕的情绪。
在情感社会学家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可以使人自信、热情、自我感觉良好。
同样,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样的和谐群体时,它也会折射给我们关于人的关系的美好想象。
然而,和谐不是生活中的常态。
生活中更普遍可见的是各种冲突,利益的争夺,权力的斗争,以及攀比、嫉妒、猜忌、不信任、斤斤计较。
陌生人之间的擦肩而过,或许也只是两根平行线没有交集。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幅画面,假如我们对他们俩一无所知,或许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互相深爱的夫妻关系。
这样的误解情有可原。
毕竟,这幅画面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讯息本就是浓浓温情。
【二】昌荣原来是一位底层的工人,在一次事故中下半身瘫痪,结果妻离子散;Evelyn是他雇来的菲佣。
二者的交集最初全是利益的关系,昌荣需要有人照顾他的起居,Evelyn则需要工作以获得护照远离原初家庭。
起初,他们互不信任,互相留有余地,昌荣将Evelyn的护照收起来,防止她生活稳定后就另找工作;Evelyn则听取了她同行的意见,决定只做工作份内的事,能偷懒绝不行动。
事态的转变产生于昌荣的善意,他在Evelyn生日时送给她一台相机。
礼物的赠予绝不是物质的简单流通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的细节需要一个人用心慢慢品味。
因为了解了Evelyn曾经的梦想,才会选择相机;而只有真正富有同情心以及爱心,才肯花大价钱去买下相机。
Evelyn曾经丧失了梦想,昌荣送相机等于给她再次安上了梦想的翅膀。
对于Evelyn而言,或许这是她一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是她此后面对挫折、勇敢追梦背后所有动力的源泉。
Evelyn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换一份工资更高、劳动更少的工作。
而且她也的确需要更多的金钱。
但是她最后仍然坚持着,原因是她怀着感恩之心,或者说,她在昌荣身上感受到了爱结果对此恋恋不舍。
从冲突到和谐,便是建立在这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细节上,背后的驱动力则是人的同情和感恩之心。
诚如《天水围》中的阿婆和贵姐,从互不相识到形成亲人关系,是由一次次小小的善举促成的。
我们常见的温馨画面同样如此,它绝非只是照片中的定格瞬间。
只有生活本身的慢慢积累,才有可能在某一时刻达到花开灿烂的惊艳。
原创:odipus2021/3/29
――――*以下全部是剧透哈哈哈*――――《沦落人》是一部香港电影,其实英文名是Still Human,听了名字,看了电影大概就可以知道主题是——Still Human Still Dreaming,想讲述的就是两个人即使社会地位不高,一个是住公屋的半身瘫痪的人,一个是天资聪颖但是家境贫寒的菲佣,但是她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小的梦想,而且他们惺惺相惜、互相帮助,努力帮助对方实现对方的梦想。
两个都是善良又温暖的人,故事讲述得也简单、美好又动人*⸜( •ᴗ• )⸝*给情节铺垫、画面、配乐🎵点赞~(๑˃̵ᴗ˂̵)👍导演和编剧有他们想讲述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理解到了。
但是我根据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然又会有一些不同的启发。
两个人需要一些时间相处才可以慢慢增加了解。
阿莲一开始也曾经因为听信朋友的话,一度偷懒、装傻,让昌荣觉得愤怒、无奈,甚至最后让昌荣受伤入院。
但是昌荣的大嗓门也确实容易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后来阿莲出于生存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天性,开始一丝不苟地工作,也发现了昌荣善良、温暖的一面,而昌荣也逐渐感受到阿莲工作时的细致和认真。
两个人在生活中慢慢开始向彼此靠拢、互相依赖,两个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温~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够被命名。
阿莲和昌荣之间到底是互相帮助的主仆关系,还是纯粹的惺惺相惜的朋友关系,还是有点点爱情呢?
🤔其实我不太感觉得出来,很难表述准确。
阿莲被妈妈无理取闹欺负哭了,因为语言不通和嘴笨,被菜贩欺负,昌荣都能义正言辞地帮她争回一口气,帮她怼回去。
昌荣没办法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都是需要阿莲细心照顾。
阿莲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昌荣给予她实际性的帮助和鼓励。
昌荣不敢说出对儿子的期盼,也是阿莲帮他说了出来,帮昌荣圆梦。
两个人互相照顾扶持,像是主仆,也像是朋友,但是在某些情节和时刻,会有一点点逾越爱情的界限——比如当两个人有点点依恋和亲昵的时候。
电影在最后也没有点明两人的关系究竟如何进展。
但是认真想想,两个人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之下,昌荣得到很好的照顾,自己心心念念的愿想得到了实现。
阿莲摆脱了原生家庭的阻挠,勇敢向自己的梦想前进了。
两个人在这段关系中都得到了治愈人心的力量,也没有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
所以哪怕我们不知道如何定义这段关系也没关系,起码两个人都没有因为这段关系受伤,反而是变得更好了,更有勇气向前走了。
这样看来,其实这是一段很温暖的感情,一段充满美好的经历~♪
这是关于两个沦落香港的最低下层的人的故事。
中年男子汉昌荣(黄秋生饰)因意外受伤瘫痪后妻离子散,他认为人生再没有值得期望的东西,而自己亦不值得拥有任何东西。
年轻菲佣Evelyn因为现实的`原因,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工人,放弃了成为摄影师的梦想。
那一个夏天,这样的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感情在他们的主仆关系中发芽,然而盛放的,却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尊重和爱。
他们一起经历的春夏秋冬,令他们学习到底要怎样面对人生的四季
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感情在他们的主仆关系中发芽,然而盛放的,却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尊重和爱。
他们一起经历的春夏秋冬,令他们学习到底要怎样面对人生的四季。
故事的开端其实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开端,但是演员的演技带领我可以更好的进入剧情,然后就是男女主角因为语言不通,矛盾加剧,然后就是男主学英文,女主学广东话,当然结尾的彩蛋看完了之后,就是一个笑中有泪的位置。
导演以四季承接剧情,带领出梦想的主题,有梦想,就要去努力尝试。
电影的主题依是人类善意的沟通与理解,建立在四个跨越(性别,种族,残疾,年龄)之上的故事,具有香港电影近几年所擅长的底层人文视角。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沦落人》是一齣温情小品,很港很正很窝心。
木棉花开,人间冷暖。
屋邨一隅,主仆相遇。
惟有把全身麻痹或是半身不遂的轮椅大叔,再往前推,上一步走,引为黄秋生本人遭遇,或是香港现状——他们在选择认命的同时,也还能选择予人梦想,加油打气。
这大概是《沦落人》的最大意义。
黄秋生的荒诞遭遇,也是两地关系的一言难尽。
这个左右不靠的老牌演员(实际可能是老左做派更多一些),与杜傻强等人被划入到了无法陪古天乐演戏的阵营。
莫名其妙忤逆了政治的游戏规则,资本又冰冷无情,他没有戏演,差不多就只能靠救济。
最后竟靠得一个寻父视频节目,让大陆观众突然记起,香港还有一名电影演员,叫黄秋生。
这般遭遇,这等心境,再演一个轮椅上,被命运抛弃的男子,对黄秋生并不算挑战。
《沦落人》能在金像奖,再次为黄秋生拿下一个影帝,就因为他的角色,与出没在各色类型片的香港演员,对比太强烈。
你想,周润发演得再好,再潇洒,再无双。
他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黄金时代香港电影的银幕形象,他是在演大明星周润发。
黄秋生在电影里呢,不用抬步也抬不了步,靠人推着,架着走,有大量语言梗和俏皮话——基本上就是动动嘴皮子。
无论你怎么对他有看法,他在演的,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就是香港电影,甚至是大陆电影眼下最缺乏的一类角色。
他被生活压垮,被自己死去的大半截身体麻痹,然而,他还是活得,挣扎着,像一个人。
《沦落人》的关键推动力是摄影术,它以记录时间的标本玻片形式出现。
这种对位关系,正如《沦落人》之于当下境况的黄秋生,今时今日的香港。
爱好摄影的菲律宾女佣,被不少人认为是一个跳脱生活的形象存在。
她既幸运,电影也处理得太过理想。
是否一名女佣,就不配拥有艺术梦想,尤其是在每天制造几十亿照片垃圾的当下,身陷于时间洪流的人类,不再相信还有轻易可以实现梦想这回事,更何况还登堂入室。
Evelyn的爱好,让我想起了薇薇安·迈尔(注:《寻找薇薇安·迈尔》,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终其一生,她做了一辈子的保姆工作。
她拍纽约和芝加哥的市民生活,记录建筑、街道、海滩、花束、垃圾和金字塔。
她也拍自己,虽然她更善于隐藏自己,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是一名摄影师。
看薇薇安·迈尔的作品,所有人都会震惊于,你、我、他,真的看到过世界?
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它的真谛就在于,让你重新看到世界,周围再熟悉的风景,原来(会)是这样子的。
Evelyn作品水平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昌荣认为她可以,并且帮她实现梦想。
反过来,Evelyn也帮助昌荣,去回归依然有亲情纽带的世界。
《沦落人》是一个主仆之间,互相帮助对方看到世界的故事——原有的,或者是更大的。
昌荣认为自己失去了原来的世界,不再有欢乐,身体不能动弹。
Evelyn囿于原生家庭的阻绊,无法追求更大的世界,囚禁着梦想。
对喜爱香港电影的影迷而言,《沦落人》就是一部引领众人去看今天香港的作品,买个菜的讨价杀价,都被处理成调皮的人情味。
公车站,步径道,小公园,菜市场,一半生活一半梦想的创作脉络,或可以往前,一直追溯回方育平的《半边人》。
不过,《沦落人》也有结尾模糊的问题。
主人与菲佣的主仆关系,迅速达成理想,到最后三分之一又变得过于暧昧不清。
尤其是黄秋生幻想自己站起来,大步跑过去救助Evelyn,《沦落人》的男女情愫,似乎又再明显不过。
正因为男女主角知道彼此不可能,观众也知道完全不具备现实条件,《沦落人》偏要在结尾部分,反复制造你我相知的甜美画面,看来看去,就有点糖水片的意思了。
毕竟说个实话,我还是喜欢黄秋生和李灿森那些暗戳戳,无伤大雅的小阴暗。
Evelyn在现实中确有其人
陳小娟的第一部作品就拍得如此流暢動人 也在眾多新導演想揭露香港社會陰暗面的電影中帶來一絲溫暖 演員們都做得非常好 應該會是2019年最好的港產片
香港新一代学院派学生对现实还真是抱有一种近乎天真的一厢情愿的想象。
浸會扳回一局,城大請再出招。
4分(总10分)。平淡如水又老套的情节,看得只想换台,坚持啊坚持,总算看完了。总体太过一般了,老套
still human.still dreaming.老港正傳,兒子的繼父是北京人,這種畫公仔畫出腸的隱喻感覺就是陳果的手筆。「淪落」的正是香港人。黃秋生演得好,像是到了這個年紀會有的感觸。可惜太多戲都處理太過『膩』,導演生手啊
这是浸会标准套路吗
虽有《触不可及》珠玉在前,《沦落人》还是拍出了香港特色。话说保姆、佣人这种职业总是让我联想到旧社会,我曾亲眼在医院见过有钱人殴打农村保姆(不过据说那个保姆也曾偷东西),其实护理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老龄化那么严峻,希望社会能尊重这个职业,让这个职业正规化。至于“菲佣”这个词,我感觉就像“黑鬼”一样,是对一个民族的侮辱。有钱人就可以高人一等,就可以瞧不起发展中国家吗?别忘了我们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然而无论香港还是大陆,对东南亚和黑人依然存在一种歧视心态,不管国际关系如何,不要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类人。
港產獨立製片佳作,題材近似於《逆轉人生》,但是在地化相當成功,導演陳小娟第一部作品敘事上就相當平穩,角色刻畫上連配角的都有帶到,而且描寫的相當細膩,外勞議題算是點到為止,但是我喜歡片中對於「夢想」的詮釋,有時候就是需要貴人推一把,才能拋開束縛翱翔天際,黃秋生拿影帝實至名歸,演外勞的菲律賓新人和秋生的默契可說是相當渾然天成,比較可惜的是結尾的離別沒能帶給觀眾更上一層樓的情感,都怪前面該感動的都感動完了,不過沒關係,依然是部好電影。
本以为会看到一个悲情略带残酷的温情故事,没想到看到个理想化略尴尬的爱情(?)故事,说实话这剧情完全对不起片里几个演员的演技,唯一打动我的地方是儿子跟爸爸说计划回家的那段,黄秋生那个喜极而泣的神情真是演技满分。
越是狭小的地方,人们越能去关注市井庶民间的脉脉温情,比如日本,比如香港~故事的本土化做的很不错,关注到了香港的菲佣群体~但故事后段过于鸡汤了,哪里有人会那么拼命,甚至手把手地去帮别人实现梦想,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和黄sir比起来,女主的表演实在是太假了~
非常动人,但触不可及。
在一部这么做作,这么教科书说教的电影里,黄秋生的演技可以这么流畅自然,完全忘记他平日的形象,觉得角色就是他,这就是演技!三颗星全给他!
幸亏没来一段爱情。
#BJIFF09#二开票买的《沦落人》,成为了今年北影节的最后一场,完满结束。港版《触不可及》,又有亲情在血缘之外,加上香港菲佣摄影师带上一点真实改编,配合实现梦想的力度,看得又笑又哭。
3.25
虽然虚假又廉价,但至少也算是劝人向善了吧…… 这剧情真险啊,看的时候一直担心怕一不小心滑入love story... 其实就故事本身而言给人的感觉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导演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想象出来的……
棉絮飘满了城市,昌荣之前说的,这种子播下了,换个地方就能继续生活。Evelyn跟他,两个沦落人,在各自不敢相信的天涯,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勇气,这样微末、动人的明亮,虽然确实too good to be true,但真的很让我“黐乸线”了。菲佣在港片中,以符号化的身份出现过那么多次,就连我们这些穷白之徒,打小也跟着叫宾妹,把自己踩高了一层似的,但终于,有了一个平等看待的视角。自《幸运是我》后,总算又有一部苦中作乐、细嗅蔷薇的作品。要“多撚谢”《沦落人》,温柔,细腻,纯港片千万要留好这方天地。话说,虽然很爱《无双》,而且没看《逆流大叔》,但这部电影要是能在金像奖登顶,也许更赞。好喜欢黄秋生和孔松希的演绎。回想会有很多设计,但真的很吃这一套。@北影节,安贞UME
港版触不可及 世间最深的情感 莫过于相互成全
一个是被意外砸中,被迫成为了他不想成为的人;一个是看清现实,深知现在不能“做梦”。两个有梦想的人,因为精神上的伤害,或是物质上的困难,选择了放弃梦想,因为“生活不能等,但梦想可以”。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为自己过早地放弃感到不甘心,同时又不敢迈出那一步,陷入迷茫和彷徨。于是,他们转而对对方伸出援手,帮助对方实现梦想。化身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就是拥有一个知心朋友的意义。家人不一定真的懂你,但知心朋友可以。“家人比我们更像陌生人”。影片的优点是讲述了生活中的种种琐事,表面上很乱,其实很真实,很生活化,而不是刻意编造的故事。不足之处是说教、讲大道理的地方太多,比如“我不想成为Carmen,我只想做自己”“没有爱的关系,很多可怕的事会发生”……很多台词都太直白了,不够克制。
半小时前挺好的,后面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