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去过上海的海边。
从来不是想象中的碧海蓝天,也没有阳光沙滩。
那里只有无尽的灰暗,阴云密布,海天在视线的尽头相接,延伸到很远。
比人还高的芦苇,在阵阵海风中东摇西摆。
道路尽头,空无一人。
影片一开头,导演就还原了我的记忆。
色调压抑,手持摄影机的晃动本是无奈的经费限制,在这个末日的故事里,似乎也并不显得十分突兀。
在全片情感的表现上,简洁而克制,细节功力十足。
比如女主姐姐的死,比如行人的突然倒下,比如只用声音交代背景的广播和领导,比如远处陆家嘴标志性三建筑冒出的滚滚浓烟。
主角人物的刻画也很棒。
尤其是回忆与现实交织的部分,女主由一个直率天真而带着几分倔强的典型理工女,一点点变得成熟而理智。
可以体会到压抑着的感情的阵阵涟漪,连说话的语速都变慢了。
带着上海口音普通话的人工智能Tess, 后来知道是导演自己的配音,细听,很有趣,带着宠溺的语调,又有几分神似着机器人马文的悲观。
一个爱思考的叨逼。
至于男主,偏弱,不谈。
七万的全部预算,够不上上海内环里次新房子的一个平米。
却成就了一部有着伟大精神内核的作品。
“心理史学”在台词里出现的时候,导演阿西莫夫粉的本质瞬间暴露了。
至于孤独的远征军,《三体》估计也被深度阅读过。
所以由衷的喜欢。
一个讲述孤独与别离的主题,一次关于冒险与取舍的思考。
结合着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的故事,也算是站到风口了吧?
哈哈。
一直觉得,最棒的科幻片就是你能从中看到现实的影子,体会到恒久不变的人性,却又隐隐觉得其中虚构的未来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虚假,思考过后,窥视世界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观测点。
导演已经很努力了。
《小径分叉的花园》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时间的谜语。
任何一段都可以成为这个影评的开头。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因为总有些东西能看懂。
每个人又都是一座孤岛,因为这世上永远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理解。
末日来临的时候,Tess计算出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电影结束的一刻,我看到了国产科幻片的希望之火,星星点点,在暗夜的平原上,悄然放光。
该片导演对人工智能的理解非常充分。
表现人工智能可以不需要奇形怪状的机器人,一个耳机一张卫星照片足以,超验骇客就是这样,智能的表现不一定是实体形式存在的,导演用耳机来表现人工智能,最开始大家以为是人,最后获得一个意外,这个理解和表现手法都很好,要是这个反转可以再往后放一放就更好了(乐园追放就是到影片最后才揭开谜底)。
人工智能的最难点不是逻辑,而是语言,因此先实现了解决优化问题的逻辑模块,最后才得到了语言模块,这个理解也和我的理解一致。
而计算机的最优选择也是设计的很棒,石油泄露扩散 vs 五百人的生命,计算机会根据最优目标作出人类不一定能理解的选择,解释这个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天气预报的图也一定程度符合了当时的场景设定。
关于程序的不可复制性,作者用了一个概念叫“逻辑锁”,说,因为逻辑锁的存在,如果tess被上传到飞船上,地球上的版本就不能运行了。
大家可能觉得,tess就是一个软件,而软件我可以随意拷贝啊,为什么tess不行呢?
其实,大家天天都在接触不能随意复制的软件,我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叫:“正版软件”。
你从appstore下载app,对于收费软件,你不交钱,你没有办法下载和使用;你玩王者荣耀,你不交钱,你没有办法换好皮肤。
这都是对软件或者软件部分功能的限制,只不过,tess的限制更严格,只能同时有一个程序在运行。
稍懂一些的同学可能不服:“appstore和王者荣耀都是网络服务器做的限制,tess是个可以离线运行在飞船里的程序,网络服务器的限制不起作用啊?
”这时,轮到我们的主角“逻辑锁”出场了。
20年前的中国最重要的正版软件是:杀毒软件。
而kv300就是当时最成功的杀毒软件,几百块一张软盘,可惜他是单机的,可以随意复制,软件公司能收到的钱就大打折扣。
kv300的老板王江民于是做了一件震惊计算机界的事情:江民炸弹,他在1997年推出的kv3000新版本里使用了一种叫“逻辑锁”的技术,kv3000启动后,会通过检查系统硬件的编号等技术是否合理来判断用户是否在使用盗版,如果是,则会锁死“硬盘和软盘”,杀伤力堪比CIH病毒,因此只有kv3000的正版才能运行。
很明显,本片导演王人超引用了这段尘封了20年故事,tess也有一个逻辑锁,他只能运行在指定的硬件上。
王江民因为“江民炸弹”被全民声讨,最后被相关部门罚款3000元,最终下线了“逻辑锁”这个功能。
“逻辑锁”没能阻止kv系列杀毒软件在新时代的没落,一代技术极客江民先生2010年突发心脏病逝世,不禁令人唏嘘。
王人超导演用“逻辑锁”来纪念这段往事令人钦佩,但它在tess里的使用存在欠稳妥的地方。
逻辑锁是识别硬件来判断软件的行为:if hardware_is_suitable():tess_ai_start()else:kill_the_host()问题在于“逻辑锁”是可以被去掉的,kv后面就没有用。
tess已经有了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可以自己修改掉这段代码。
除非tess的作者写了一段加密极深的代码,其代码技巧高超到不但超越了女主,而且超越了tess,否则无论女主还是tess都可以轻松解除这个”逻辑锁“;但如果tess连逻辑锁都解不开的话,怎么能实现片中那种强AI呢?
要知道任何加密程序运行时都会被解密执行,最终都是我上面写的那个伪代码,这种程度的限制对TESS不会是问题,所以用”逻辑锁“来解释tess只能有一个拷贝是不严谨的。
那么,怎么实现复制之后就不能运行的程序呢?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不论他们相隔多远,只要我观察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就能立即知道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同时这两个粒子就会退相干。
这是许多包括三体在内的科幻小说进行超距通信的基础。
我想,如果TESS运行在量子计算机里,它的状态都是以量子态存储的,那么,飞船上如果存在一个量子计算机,我们从地球往飞船里进行量子通信传输tess的话,可以同时解决电影中的两个bug:引力波不能超光速和“逻辑锁”不能限制tess拷贝。
因为,量子通信是超距作用,同时,量子通信时,一方接收到信息后由于退相干,另一方就无法还原信息了。
因此可以保证单向传输,而且,物理学对量子纠缠的研究还在继续,因此我们怎么想都可以-v-。
技术的发展无止境,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同探索宇宙的故事总是激动人心。
从《我的三体》到《水滴》,中国科幻电影正在科幻迷的支持下做出越来越多好作品。
中影集团和微像文化等公司在网剧上的努力也是这个进程的一部分,众人拾柴火焰高,祝愿你们在电影和编剧技巧上越来越进步成熟,你们的作品越来越好看。
特效不够好,影片对白太西方化了,也太文,没有普通人对话的感觉,有很多读起很美很有道理的关于人性啊世界啊之类的语句,但念出来就很尴尬,假如是一篇小说我估计会很棒,但还是支持这种全国产的独立电影,一下是剧情简介:原创的剧情简介,相关贴吧里也发过:女主是人工智能TESS的开发组长,一次事故中,未开发完成的TESS用一条游船的爆炸阻止了一个油田的泄露,保护了未来几百年那附近的生物的生命,却因此杀了500名游客,TESS项目扑街,同时男主是引力波通讯的研究人员,却参与了天朝第一次移民其他恒星系的旅行。
男主旅行中途,地球被超新星爆炸辐射到了(具体可以看刘慈欣的相关小说),所有人类面临扑街,开发完成的最强人工智能TESS表示人类没救了,并开发出了一种能暂时治愈的药剂,但会加速人的死亡,于是TESS在遭受人们的质疑的同时却被寄以厚望。
同时男主的飞船出了事故,无法到达目标恒星系,只能擦肩而过,于是女主用TESS计算,发现了可以拯救那些飞船的人的方案,于是她用剪切的方式把TESS发送了出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复制一份那么难,也有可能说我没看懂),期间遭到领导阻止,说你剪切走了地球怎么办,说不定TESS能找到拯救人类的办法呢云云,于是女主赶往男主曾今的引力波通讯台,赶路期间各种回忆,导致尿点很多,顺便干翻一名来抓她的黑衣人,全剧终。
我在豆瓣中为这部电影打四星(推荐)是因为我希望更多的国人能看到这部电影。
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对这部片子非常不满,因为和好莱坞大片比起来,这部电影简直可以说是粗制滥造,演员也不够专业,特效场景也不够震撼,但另一些人了解了这部片子的制作成本后,又会认为还是很难能可贵的。
可我不想讨论8万元的成本能拍出什么样的电影,仅从作为一个科幻迷审视一部科幻电影的角度,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因为我们终于看到了一部不会让人笑出声的中国科幻电影了,在观看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电影中的科幻元素带给我的吸引力,并引发了我的无限思考,这些感觉在原来只有在观看欧美科幻片时才会出现,这让我对中国科幻电影也有了新的认识,也见到了曙光。
孤岛终结的故事很简单,地球附近的一颗超新星爆发引起的宇宙射线辐射导致人类即将灭绝,一些人希望用最新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上演算救命的疗法,但人工智能的发明者之一——也就是女主角在知道这已没有任何希望之后,不顾阻挠的私自将人工智能程序发送给了刚刚遭受深空探索失败的殖民者,让他们在人工智能程序的帮助下可以纠正错误,从而完成新的行星探索,给人类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
超新星爆发、人工智能、宇宙探索,三个科幻元素通过上面的小故事被联系在一起,故事还是说得通的。
同时电影也表现出了人类在末日之时被迫放弃自己的无奈和伤感,以及人性中独有的不怕牺牲的探索精神必将带给人类新的希望!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但我相信勇于探索的人们一定会在广袤的宇宙中找到一个新的家园,甚至更多的家园。
即使付出无数人的心血和生命,也要让人类的文明之光照亮整个宇宙!
题外话,封面的女孩儿很好看,但那不是真正的女主角,应该只是为了海报宣传用的,真正的女主角没有这么好看。。。
小成本以及小故事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部科幻佳作。
作为一部小成本作品,重要的就是把故事讲好,孤岛恰到好处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电影采用穿插叙事,手法很生硬,但是不影响故事的走向。
特效总体不错,唯一的遗憾和槽点也就是曳光弹的表现,实在太5毛。
从电影的内容可以看出,电影设定中有很多刘慈欣的影子(超新星等作品),但作品讲的不是科幻,而是科幻表象之下的人类自我问答,电影里的苔丝,代表着理性,而女主,代表的感性,这一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类情感。
硬科幻的包装,使得这部软科幻作品比起文字性的小说更具可读性和说服力,受众面更广,但这中表达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观看者的想象空间。
好在孤岛团队并没有偏离故事主体,去像一些小说一样,把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设想都以特效的形式给放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把注意力更集中于故事本身(小成本是弱势也是优势,哈哈)。
希望以后有更多此类的作品可以出现在我们的荧幕上,感谢孤岛给我带来的这个好故事。
孤岛终结的精彩,在于国内有这样的一帮人,他们不以客观条件为糊弄人的理由,而在用心的探索尝试去好好的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题明确,你说思想有多深倒也不见得,但主创人员在努力的尝试发问,并刺激人去思考一些价值观的问题;这个故事,没太多旋臂摇拍等大场面摄影,为了避免固定机位的呆板,并营造一点纪实感和紧张感,采用了手持拍摄,作为完全的外行人,我觉得它展现的手持拍摄还是很不错的;这个电影的剪辑,在末日和回忆中不断交叉,虽然表达方式并不能算新颖,但剪辑的节奏和剧情的发展并不违和,并颇有呼应,这是导演剪辑功力的体现吧。
我作为一个行星地质的研究人员,最喜欢的电影还是{星际穿越},首先这类电影是得有一定门槛的,中间的一系列知识或多或少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电影必须得严谨,我说的严谨不是各位说的剧情的严谨而是科学方面的严谨,比如杨幂演的一部电影{逆时营救}想学国外电影平行空间的故事,但是你的故事那个根本就不叫平行空间,是有悖科学理论的,再说说这部电影,首先它的科学内涵,超新星爆炸会发生咖玛爆如果你对准了它的发射方向的话,地球上的生命一到三年之类灭绝百分之九十九,如果发生没有办法预防,没有补救的办法,因为会损坏你的DNA,而且死去的时候都会极其痛苦,补充一下我们不能预测超新星的爆炸,因为它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有可能下一秒地球就完了,而且天空中每天都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只是伽马爆的方向没有对准我们而已,而且我们又证据地球上曾经有过生物的大灭绝是因为超新星爆炸。
不过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他对科研精神的描述,对探索未知的那种无畏的精神,一般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电影里有句话我特别感触,“人类要延续下去,必须有一部分人要有勇气牺牲去探索未知”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以前小时候我总是觉得我会老死,但是现在我真的觉得宇宙真的太不适合生命生存了,就算是地球,来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方式真的太多太多了。
就像我们检测到太阳的发射的中微子比理论计算的少了三分之一,这个数据一直不敢对外界公布,知道后来有科学家证实了那少的三分之一的原因,就比如2017我们第一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的天体进入太阳系。
太垃圾了,无论是剧本,演员,演技,画面,编辑,音乐,都非常差。
首先演员就没找对,看了十分钟就看不下去了,硬着头皮看了半个小时,果断删除。
哪来那么多水军在那里胡说八道?
演技生硬,台词拖沓,剧本毫无吸引力,。
就这种水平的电影还得奖,瞎扯淡吧。
同样是低成本电影。
国外的好过十万八千里,国外的老片子《12怒汉》都比这个强一百倍。
至少我想看下去,有接着往后看的欲望。。
1.入围美国Raw Science Film Festival最终名单,并最终获得专业长片银奖!
并且是整个电影节中评分第二高的影片!
星云奖雨果奖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对我们作品作出慷慨赞美和大力推荐!
David Brin (Writer): Wonderful. I am very impressed. The film is beautifully shot and tightly directed, with recursive flashbacks that make sense. Also, the science fiction aspects are well-thought out and very logical. I hope that the director becomes powerful and able to command bigger budgets. I would love to see him create a film about dolphins in space....其他评委:Ann Merchant (Director of the Science & Entertainment Exchang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a scientific concept =9. There is a lot of science in here and the filmmaker did a nice job weaving it all together.” Paul Hynek (Giant Studios, Lord of the Rings, Avatar): “Loved it. Excellent work.” Michael Potter (Orphans of Apollo): “Nice cinematography.”Erik Virre (X-Prize, UCSD): “I loved this film. The protagonists were very clearly representative of every human.” Susaye Greene (Supreme): “Bravo!”2.作为科幻剧情电影(Sci-fi feature film)入围2017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Miscifi),竞争最激烈的科幻电影节之一,1月中旬在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市中心举行。
3.入围第17届伦敦科幻电影节,并将在2017年举行的电影节上进行放映。
电影节策展人确信这是他看到的第一部来自中国的独立科幻电影。
4.受到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邀请,以片段形式参加夏天在巴比肯艺术中心举行的大型艺术展“Into the Unknown:A Journey through Science Fiction”。
展览将科幻作为实验艺术类型,在整个巴比肯艺术中心的公共区域、画廊和展出空间,以电影、文学、音乐和当代艺术等形式进行展出。
巴比肯艺术中心是伦敦三大音乐表演场所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多媒体艺术中心。
5.入围第五届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并获最佳剧情片奖。
6.入围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并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项。
的确是小成本,小到出了一点旅行费用(上小岛),两个演员和几个群众演员的费用,演员是生面孔,女的不漂亮,男的不帅,表演也没有出彩的地方,感觉很生硬,所以演员费用也低。
之后可能就是那点特效(手机),估计也不用花几毛钱的。
故事,也是有问题的。
尤其是关键的地方。
其一是说人工智能TESS,为了防止对人类造成更大的损害,所以,伤害了成千上万的人;其二是宇宙飞船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最终离开目的地,飘向无垠的宇宙。
应该说,在逻辑上是对的,因为这两个说法都基于现实的科学观点(甚至哲学理论、宗教理论)也支持。
一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而且越大的事,往往代价也越大。
要保护地球人类,必须要付出代价。
我们看到的只是有限的问题,但是要解决问题往往要看到更大范围的问题。
二微乎其微的错误,可以造成巨大的损害。
宇宙航行本身就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变数很多,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是,恰好因为大家都明白,所以这两个问题不至于被忽略。
简单地说,人类评估人工智能,尤其是这种“会直接与人类对话”的智能,一问便知,一听就懂。
至于宇宙航行,大家更明白,我们之所以不仅需要计算机来操作,也需要人来控制飞船,就是因为机器可以迅速处理数据,而人类可以应对突发状况。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航天对接问题,飞行器登陆等都没有问题,就可以找到这种技术问题,恰好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说飞船出故障失控还可能。
当然,影片还是成功的。
因为首先,它恰好反应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核心: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两个科学发展的引擎:人工智能和航天技术(当然还是有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引擎的,比如生物工程,提升人类的能力;比如环境工程,改善地球生态;比如安全工程,防御外星入侵,星体袭击)。
人类为了延续和发展,和个体的“人”一样,都想子子孙孙,千秋万世。
人的智力和能力有限,所以其一必然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提升自身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智能体能,属于生物工程,需要基因改造处理科技。
但是我们对基因知之甚少,而且控制基因的能力还没有触及皮毛),因为我们都知道,信息掌握越全面,处理速度越快,我们就越可能找到最佳处理方法。
所以,必然要制造“TESS”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
但是超级的人工智能,也有问题,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鄙视”“伤害”,甚至取代人类。
而随着地球自身的环境危机,还有可能存在的外来威胁,人类必须 “狡兔三窟”,随时准备迁移。
为了拓展人类的眼界和未来,我们也需要发展航天技术,去往更遥远的星空。
电影巧妙的地方在于,开始认为TESS背叛了人类,“彼岸”航天计划因为错误失败。
都是失败。
但是结果是发现TESS没有背叛人类,那么把TESS上传给“彼岸”航天飞机,这样就可以纠正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一来地球文明虽然毁灭,但是人类的文明依然获得在外星球延续的机会。
感觉,故事还是太仓促点。
可以拍得更好。
也许导演没有资金,只能如此。
但是,我认为这也显得太仓促,太急功近利了。
为什么不学学卡梅隆,人家成功了,都可以为技术等上十年!
片中有些台词也有点意思,片中男主人公说了这样一句话:研究所里,研究过人类文明。
样本数量越大,结果越有意思。
历史上很多事情是注定发生,你会不会觉得我唯心主义。
其实这就是“到了一定范围,更大的范围,结果会逆转”的哲学观念(和真理跨出去就错误了相似)。
这种观念之所以被“肯定”,和科学家也会接受荒诞的理论和观念是有一致性的。
当然,这种观念其实很危险。
17.10.3
7万块钱拍出来的小成本科幻特效居然很不错,剧情也不错 p.s. 是在东极岛拍的嘛,一看那房子就知道了,那个洞门我当时也到过
给4分以资鼓励。
这海报封面的女主角,PS的简直是邪术。
故事没讲好。
槽点太多,总结为两个字:就这??
类似星际穿越的剧情,双线叙事反复穿插各种回忆和阴谋论也算是完整的一部电影了,只不过制作实在是太过粗糙,表演也是乏善可陈,话说的太多金句冒个不停实在是太过中二
看在人家花八万块的份上你们还想要怎样!
一星都不想给
事实,小成本也能大概念
3.5国产低成本科幻还是很鼓励的,故事很不错,拍摄还可以更好,期待下一部
WTF
秀
对于科幻迷来说又是一个力作!
中国科幻孤岛终结。
故事概念很棒,如果能有中等投资相信是部喜人的国产科幻电影。
七万块的成本还想要什么自行车,说起来一度觉得女主和AI有种莫名cp感
用台词撑起来一部科幻片?
认认真真的讲完了设定,也有情怀~
科幻电影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就算没有足够宏大的场面来达到视觉的冲击,也能利用少得可怜的场景来进行实景拍摄,这样的话其中严谨的逻辑和非凡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孤岛终结》虽然在拍摄手法和逻辑严谨上还存在瑕疵,但能看到导演的用心,很欣慰国内能有这样的影片出现
整體概念太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