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是小时候在电影频道,当时的感触早已全然忘却,时隔多年因为某个闪光,突然想起来冯德伦的一部惊悚片,想看的心情连出差凌晨归家的疲惫也未能打败。
看过但只记得刘诚对灵芝唱的那首儿歌,想来温暖,也许是因为这首儿歌让他们相认。
故事一开始,熟悉的感觉环绕周身,零星的片段穿成了线。
每个人看同一样东西着重点不同,这一次的重点不是爱情不是人性,而只是灵芝。
那么一个大院子,满是犀腊,为了随处见到妈妈,但妈妈的尸体仍放在那里,鼠虫叮咬,心疼却无能为力。
她很小,很勇敢,很懂事,感受到了爸爸的存在第一反应跑到了犀腊边,这也奠定了影片基调,她没有向爸爸诉说发生的一切,也不没有告诉他妈妈的离世,她还在坚持,她知道爸爸也会像妈妈一样离去,她知道要靠自己。
在诺大的庭院里,小小的人小小的手坚持做着犀腊,从追念妈妈再到爸爸,犀腊不只是她生理上的药,还是她心理的药,谁都动不得。
人生如有了依赖便多了一个软肋,然后只得全身心的装上盔甲,好像保护又好像暴露。
有时灵芝的角色让我忘记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
也相信她可以在慢慢的坚强过程中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也一样。
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人性丑恶,或是各路爱情线,尽管有许多Bug,但都不影响剧情的发展,想来也可以填充剧情自圆其说。
了却心事,意犹未尽。
很难定位这部电影,说是恐怖电影可是一点也不恐怖,一不营造气氛二造假低劣(感觉那些喷血之类的场面真的很假),前面一个小时的情节更是无聊看得我差点打瞌睡,但男主回主宅之后的情节倒算感人,这片看到现在也很有时间了,至今还记得男主背着自己妻子慢慢走的那一幕,小感动了一下之后又猛然发现这还是恐怖片么?
极少看恐怖电影,没有那个心理承受能力。
这次是上了贼船被人拖着看,就连我这么缺乏恐怖免疫力的好像也只被吓到了4次:一次是红衣女子离席后的诡异神态配合好像要发生点什么事情的灵异音乐(但是好像没发生什么太了不起的事,放火也不是她干的,此处铺垫得有点莫名其妙);第二次是阿娇表白后小惠突然间出现在她眼前;第三次是刘城缝头,这种情节不怕一下有点过不去;第四次是阿娇被水缸里伸出的手拖进去。
应该就这四次,其他的情节叙述得太匆促,也没有什么吓人的元素。
尽管如此,以后还是少看鬼片,特别是,不能在午夜时分和同寝室一惊一乍的、喜欢用突然的拉扯倚靠行为寻求安全感的室友一起看,会放大恐怖指数的^_^
从网上开始有这个电影的消息,就一直很关注,虽然到现在还没看过这片子,不过充满期待,内地一引进,我就偕同偶那口子冲进电影院。
虽然是部恐怖片,不过是阿娇演的嘛,这么可爱的MM,再恐怖的片子也要支持!
而且阿娇就是个内向细腻的女孩,演起这类电影一定得心应手,不会让我们失望地!
其实我要说的重点不是那个,是《犀照》的这张海报真是没什么点睛之处,甚至比不上豆瓣之前上传的那张。
画面上阿娇笑得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的还是Twins式的微笑,而冯德伦的侧脸又看不出什么深意,下面那个又诡异的让我不知所措......整张画面的构局倒是颇象《笔仙》...其实海报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某些爱海报甚于爱电影,收集海报成痴的人(就是我啦),海报往往就被认为是一部电影的Face,门面啊,何其Important!!!所以在此仅愿正式版海报可以高出我的期待(不好意思哦,这个算不上是个评论,希望可以早日看到更有见解的关于<犀照>的评论,小女子会尽微薄之力支持地)
我知道很多人是冤枉的,但是我砍了,杀不过百,我杀了你,超度你,然后归隐,真是自己合适啊,这个刽子手真是虚伪到家了,我听了都想吐了怎么着都是自私自利的,恶心死了,现实社会这样的人真是比比皆是啊,这种人会拿职责所在骗自己,害别人。
真是漂亮极了😃😃😃😃😃😃😃😃😀😀😀😀😀😀😀😀😀😀😀😀
小时候听大人说鬼故事的时候就听说小孩子可以看见已经去世的亲人的鬼魂……没想到这一说法居然在这部影片里现身。
影片用让人意想不到的悬念看的人惊心动魄,正在庆幸刘诚没死的时候,好人有好报的时候却发现他其实已经成为刀下冤魂,深为其惋惜的时候,又为其女儿灵芝的安全担心,当然最终恶贼彭四还是罪有应得。
不过男人为事业离家四年,完全不知家庭变故,只能痛惜其太大意,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我不知道谁谁的演技如何,但是剧情让我难忘。
终于看了犀照,自从一个人住以后就不太敢看恐怖片,无端端让自己害怕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经过多方调查,90%的人说不害怕的情况下,决定看。
看完之后发现完全和恐怖无关,可以说是伦理片+爱情片+鬼片。
刘诚最信任的人彭四为了钱,谋财害命,放火烧铺,烧死兄弟,被高利贷逼债,走头无路杀死高利贷,后来更想对刘诚一家赶尽杀绝,卖掉大宅,最后更死于非命,印证“作恶多端,必遭天遣”。
然后以刘诚和妻子小惠的爱情为主线,小芊和苏丝对刘诚的暗恋为辅助,表现刘诚对妻子的情深意重。
再加点刘诚和女儿的父女之情,成就了整个影片。
全片情节简单,也没什么新意,有点浪费了犀照这个好题材。
但张茜和那个小女孩的表演比较令人惊喜,以前就只看过张茜演的韦小宝妻子之一,对她的表演完全没有特别印象,这次犀照中的张茜基本没有动作没有语言,但眼神的变化绝对有戏,可惜戏份少,想她提名女配。
讲多句,张茜太瘦了,不用化妆可以演干尸。
那小女孩的表情令我完全不觉得她只有6,7岁的样子,脸上太有戏了,刘诚叫她,回头一望那个表情,堪称经典,不过,我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当我们点起蜡烛的时候,人性的缺点就被显现出来,所有的感情就被点亮,被放大,而变得真实,可以被触摸;但是,蜡烛始终是要熄灭,也没有人可以永远的陪在你的身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如何珍惜眼前的每一份感情,如何使自己保持善良清澈的心灵呢?
找到生命中的那一根蜡烛,随时点起它,时刻提醒自己think positive,with love,let the flowers blossom in our heart!!懂得珍惜,生命,但求无憾!
1、无意调到HK有线1套,正好开始个新电影,于是就看了。
只看了个开头就觉得此剧注定奇烂。
2、跟自己讲,就当练听力吧(粤语)。
因为广府话能说个大概,但听力不好,一到俚语就‘晤明咯’。
3、越看到后来就越觉得导演好‘塞雷’,拍出了风景优美的低能奇烂剧,‘好得咯’!
犀角,古作药用,有强心、清热解毒之效。
“犀照牛渚”见《晋书·卷六十七·温峤传》:“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
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恐怖片的题材,本就选自古代的志异传说之类。
徐小明看中这个以前没拍过的题材,毫无疑问,事半功倍了。
本片打着恐怖片的旗号,也许是白天看的缘故,我MS没被吓到。
其实看下来,还是觉得感情戏的成分比较多。
整个故事虽然老套,但也算流畅,有些转折点也出乎意料。
在看了太多“见鬼”类的片子之后,本片算有所突破的了。
说实话,恐怖片,我宁愿看日本的。
只有小日本那BT的心理才能拍出纯粹的恐怖片。
欧美的恐怖片多特技,多呕吐镜头,不喜。
港台的恐怖片,要么搞笑,要么穿帮镜头太多,很难让人集中精力融入恐怖的氛围。
本片能称之为恐怖的镜头就是男主角自己缝头了,不过跟“七夜怪谈”、“咒怨”等日片相比,还是弱的太多了。
一帮帅哥靓妹,自然不会自毁形象扮个狰狞的鬼,所以,本片能吓人的点就更少了。
过多的感情描写,乃至黄一飞的搞笑,更大大的冲淡了本片的恐怖气氛。
本片最多算个悬疑片,恐怖片还不够秤啦。
卫斯理也有一部小说名字叫“犀照”,同样是引用了那个传说,不过同本片没多大关系。
其实,卫斯理系列还是有很多可以作为恐怖片的题材的,记得以前看“老猫”时过分投入,结果被自己幻想的景象给吓到了。
也许,看小说和看电影毕竟是两回事,小说使你联想到的绝对是你心里最怕的东西,电影则只能表现大众心里恐惧的东西,至于你怕不怕,天知道。
恐怖片这东西,不恐怖嘛不爱看,恐怖嘛又怕留下心理阴影。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
故事情节,摄影手段,故事背景,包括男主角冯德伦的演出都挺不错.但阿娇毕竟是电影新鲜人,表演很单薄.而且缺少灵动性.幸好她的人物不是特别复杂.最有感处的是那个小女孩哭着对他的父亲说:"妈妈在里回来的前几天就自杀了,你回来的时候我也知道你也死了.因为你跟妈妈一样只有在点蜡烛的地方在能看到.11不才,说不清楚我为什么心里感动.也许是父女情吧!
俾女人
细个看过,某些画面的恐怖氛围还可以
温情。
情感做的不错,故事很平庸,小演员不错,钟欣桐演技拉跨
冯德伦导演不错
最近就是特想看恐怖的,不管质量如何···
看这个名字,我觉得我看过这部电影。
情节挺有意思的,就鬼片而言,真的已经算出彩了。像砍头跑出去的灵魂回到家,这种桥段虽然挺普通的,但是在这部影片里还是有一些独到之处的。亲情部分还挺暖心的,小女孩演的很棒。恐怖的桥段差一些,妈妈为什么自杀也没交代……6.5分到7分之间还是合理的,给4星是因为近十几年都太不容易有一部恐怖片能达到本片这样仅仅只是可以算及格的质量了,这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真的值得我多给他这一颗星了!!!(话说,犀牛角当年有涨价吗?)
难过。
清明节晚上突然想起了这部电影 心里毛毛的
优秀港产恐怖片。
某一年暑假在舅舅家看的。
在电影院看得,可想而知不会吓人
剧情逻辑有点儿牵强.....但是男主的女儿真不容易啊,妈妈自杀,爸爸变成鬼回来,还得自己做犀角蜡烛才能看到他俩
风格有点怪!
这真是影史是最憋屈的鬼啊,一个技能都没有,不过剧情还挺有趣的。阿娇虽然可爱,但演技真的还是差点意思,台词也很中二。
犀牛角可现鬼身
唉。。寝室里大家一起看的。。
童年阴影。。
其实觉得还不错,燃烧犀牛角可以看到离世的亲人。爱情、亲情还是可以看的